09.13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前兩天,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正式對外宣佈:

等明年的教師節到來,他將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身份,去做一名老師,只關心公益和教育。


消息一出,全網轟動。這則消息自發布緊接著30分鐘後,馬雲的新名片亮相,叫“馬雲老師”

就連阿里的保安都說,他一年才來公司12次,卻外出講課122次,當老師太正常了。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有網友調侃:馬老師這是要上山下鄉體驗人間疾苦嗎?!

還有網友開玩笑地說:馬雲當老師,那全國教師的平均收入要提升不止一個檔次了!

1

馬雲的新徵程——迴歸教育


當一名老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能讓馬雲甘願退下神壇?

創建淘寶與投身教育這兩件事,看起來好像完全不搭邊,其實兩者早就有著不解的緣分。

師範畢業的馬雲,在創建阿里巴巴之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一名教師,並且一當就是六年。在馬雲看來,教育一直都是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

這回,索性把阿里全權交給CEO張勇後,

準備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推動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瞭解馬雲的都知道,他在杭州師範學院報考的是英語系。當初學英語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喜歡。

早在馬雲1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自學,自己主動到大街上去找老外練口語。

為了練習英語,他主動到外國人住的賓館門口,問他們,“我可以幫你做免費導遊嗎”?通過這種方式鍛鍊口語和聽力,馬雲的免費導遊一做就是9年。

他對英語的這種喜歡是發自內心、油然而生的,而不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應試。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他的英語成績成了班裡的拔尖。大學畢業後,他更是順應了自己的愛好,開了一家翻譯社。

可如今,面對學校教育只重應試水平,往往忽視學生實際生活能力的提高。

這樣的教育常常會產生厚此薄彼的效果,這頭拿了高分,生活上卻是個英語白痴,連跟老外交流都不會。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還記得去年馬雲對孩子們的警告嗎?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孩子進行記、背、算,不讓孩子去體驗、去嘗試琴棋書畫,三十年後孩子們保證找不到工作!”


孩子的求知慾其實是很強的,老師最應該做的,是用獨特的方法開啟他們心裡的智慧,而不是你不許這樣、你不許那樣。最終讓孩子淪為教育大環境下千篇一律的流水線產物。

學會讓孩子多體驗,去嘗試更多的可能,孩子肯定會找到自己的獨一無二之處。

2

10年後的世界

是“會玩”孩子的主場


阿里巴巴招聘過幾萬名年輕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出息的年輕人,年輕的時候都特別會玩,特別調皮,調皮的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龍應臺說:“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是“孩子王”,他總能帶著一群孩子嗨起來,那麼他的未來,恐怕要比那些只會死讀書的孩子要強很多倍。

因為他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親和力,都可以秒殺其他孩子。

而如今的父母就是太害怕孩子會玩物喪志了,於是經常限制孩子玩耍的時間。只要孩子循規蹈矩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這樣做是禁錮了孩子的能力發展空間。

真正懂得玩的人,往往是有趣的、有創造力的,充滿快樂的。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顯得人生無趣、創造力缺乏。

3

受歡迎的孩子往往情商很高

而不是學習機器


馬雲曾在一次公益活動中談到一個願景:

“過去百年,我們教給學生的是知識、科學、產業,但未來,我們要教育孩子則是關乎創新、創意、建設性,你要怎麼做機器做不了的事情,或者機器不可能做得比人類好的事情。這是教育的關鍵。”


悔創阿里欲當教師?馬雲的教育觀裡這3點最牛!


機器不可能做的事情,就是人類的情緒、感受和愛。

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如何對他人感同身受,這些非常至關重要的東西經常被家長和老師所忽視。

面對未來,孩子更需要情商的培養。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被機器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

4

馬雲都有哪些影響孩子的品質?


1、心智自立的能力

在兒子年滿18歲的時候,馬雲給他寫過一封信,對他的成績並無要求,但卻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個大數據的年代,數據越多、越精準,人被瞭解的程度就越深,也越容易被別人帶節奏,懂得獨立思考,擁有獨立心智的人,更有競爭力。

2、藝術修養的能力

馬雲和天后王菲合唱《風清揚》,跟一幫武林高手合拍《功守道》,在阿里的年會上打扮成“白雪公主”和辣眼睛的LadyGaga。

馬雲從來都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正經老闆,也許正因為有這些豐富的興趣愛好,他才會有這麼靈活的大腦吧。

3、廣闊視野的能力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互聯網是個啥網的時候,馬雲同志已經考慮怎麼在上面做生意了,眼界有多寬,決定了出路有多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