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話題‖你的婆媳關係還融洽嗎?

人生苦短,因你甜長。

我是蔣離子。

話題‖你的婆媳關係還融洽嗎?

舉個栗子

【1】

我生完孩子開始正常上班,婆婆一直幫我帶孩子。每天回家就陰陽怪氣的諷刺我,生了孩子不養,每天跑出去胡鬧,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而且她還經常跟鄰居、小區裡一起遛彎的阿姨們背後說我一點也不賢惠,什麼活都不幹。說實話我心裡都不太願意她幫我帶孩子了。我怕這樣的婆婆教出來的孩子也會不好。

【2】

婆媳關係壞是因為婆婆舌頭長。

我婆婆去我家做客,我媽一般都是在會所裡招待吃飯,每頓飯人均500左右,車接車送出去玩,我老公也看在眼裡。

可是我婆婆回去後就和我老公說我媽讓她做飯了,讓她洗碗了,帶她出去玩的時候自己打麻將不管我婆婆,當時我老公還忍下來了沒和我說。

之後我媽和我打電話說我婆婆做的涼拌菜很好吃,我特地回去和我老公說誇我婆婆,誰知道我老公說我媽不該讓我婆婆在我家做飯洗碗當傭人???

當我打電話問我媽時,我媽的意思是我婆婆主動的。

之後我老公爆發說我媽的不好,我就說你媽來我家7天,我媽前前後後吃飯陪玩加起來開銷超過一萬了,你媽還要什麼待遇,國務院待遇?之後老公向我媽道歉從此之後我和婆婆能避就避。。。

話題‖你的婆媳關係還融洽嗎?

中國傳統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十數年長大成人。所以大多數母親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是父母的所屬物。

而在古代,便要求女子有三從四德。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更有“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傳統

所以許多婆婆也都覺得,既然嫁了過來,就是自家兒子的附屬品。婆婆想當然認為兒子和媳婦都應該供自己支配。而這在個性獨立的年輕一代看來是不可能的。

獨生子女政策使女性和男性一樣接受教育,在社會上發揮作用。經濟上不從屬的女性,生活上也要求同樣的尊重,而這在傳統的婆婆那裡往往不可得。

另外還有就是出身和階級上一些不可調和的因素,例如兒媳一直生活在城裡並且接受教育。婆婆卻要求他們按照在農村的習俗來過日子。

這種思想上的差距是不可調和的。

沒有邊界感

大部分婆婆理直氣壯地認為,她和兒子是一家人,媳婦是外人,這就是婆媳關係不好的起點。

“我朋友就說,有一天她在家裡睡覺,聽見婆婆跟她老公說,冰箱裡的牛奶別喝了,已經過期了。後來她起床,她婆婆問她,你要不要喝牛奶。她說,咦,不是過期了嗎。她婆婆,才過期一天,沒那麼嬌氣吧。她真的心都涼了。”其實這種婆婆沒有想明白一個問題,兒子和媳婦是一體的,你對媳婦好,也是對兒子好。媳婦開心,兒子就會開心。

很多婆婆特別喜歡干涉兒子一家的內政,兒子和媳婦一吵架,她就衝上幫兒子說話。兒子和媳婦的房間,想進就進,人家一鎖門,就大哭大鬧,說兒子沒良心,防著她。還有兒子媳婦什麼時候生孩子,生男還是生女,剖腹還是順產,都想插手……

中國婆婆意識不到,一旦你兒子結了婚,他和他的妻子才是一家人,相對他們的小家庭來說,你和你老公是外人。兩個家庭是有各自的邊界的。

我覺得,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婆婆把兒子一家當成最好的鄰居,他們需要建議的時候,你耐心給他們提。

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熱情地配合。他們需要支持的時候,你永遠站在他們身邊。然而不能對鄰居做的事,你就不能對兒子一家做。

應該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然就是惡!意!騷!擾!如果所有婆婆都明白界限,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家庭領導權

家庭矛盾,本質上爭奪家庭領導權的過程。是新階級與舊階級的矛盾的爆發,是九龍奪嫡,是土改,是革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不打上幾場戰役,怎能劃分好家庭秩序。

家庭決策權的爭奪和對兒子/丈夫的主導權的爭奪。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裡,家庭秩序中兒女都是從屬於父母的。

一個母親從來就擁有對兒子的所有權,主導權,忽然有一天來了另一個女人,要和她分享這種權力甚至獨佔這種權力, 矛盾自然就出現了。

而且傳統社會里,女人嫁人是嫁入一個大家庭,她天然就有侍奉公婆,服從公婆的義務。

而在現代觀念中,女人嫁人就是嫁給那個男人,公婆只不過是他附帶的社會關係,她更在意的是她和這個男人兩個人的小天地,她著意努力經營的,也是這個小天地。遇到事情, 爭端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婆媳矛盾自古就有,只不過在傳統社會,媳婦都是隱忍,承受的一方。現代社會里,人們的自主意識提高,經濟能力提高,兒媳婦有了和婆婆對抗的基礎,所以才會顯得特別多發和激烈。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處在轉型之中,這只是各種碰撞中的一種罷了。我們最終還是會不可避免的走到今天西方社會兒女成年後就和父母分居的那一步去,哪怕是現在,這已經是大趨勢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現在的年輕人結婚,有條件的最好是自立門戶。 時常互相探望,反而更見親熱,有助於加深彼此的感情。

婆媳之外的第三個人

——兒子,沒有處理好老婆和媽的關係。

如果每個男人都足夠獨立,足夠強大,可以保護好自己的女人,給自己的媽媽界定權利範圍,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婆媳矛盾了。

很多男人總是很無辜,我夾在我媽和我媳婦中間,我也很痛苦啊。

首先,你不夠獨立,其次,你沒有原則。你可能會說,我媽總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啊。實不相瞞,我覺得這種無理取鬧的媽媽都是你慣出來的。你媽之所以這麼強勢,就因為她沒把你當成一個對等的個體來尊重,也完全不怕你。斗膽說句實話,就算是親子關係,也是欺軟怕硬的。

同時,你也不夠尊重和心疼你老婆,這就讓你媽有恃無恐。覺得你都不在乎你老婆,她就更可以欺負你老婆了。

我同事的奶奶重男輕女,她媽剛生了她,她奶奶就在病床旁邊擺臉色,還一直碎碎念,說她媽沒用,生不出兒子,害得她都抱不成孫子了。她爸立馬就很嚴肅地跟她奶奶說,我老婆生孩子已經很辛苦了,我以後再也不想聽到你說這種話。不然的話,你別說孫子,你連兒子都見不到。她奶奶再也不敢了。

一個出色的男人,就是可以既當好“兒子”的角色,又能當好“老公”的角色,在面對處理婆媳關係的時候,千萬不要置身事外,往往男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如何處理

細節是魔鬼,說得千真萬確。

結婚,對於男女雙方來說都是成年人的標誌,所以才會有“走到一起,組建家庭”的說法。也就是說,在他們二人世界裡,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生態平衡的小世界了,傢俱怎麼擺放,家務活怎麼分配,衣服褲子鍋碗瓢盆收在哪個衣櫥/櫥櫃裡,甚至是休息日是坐沙發上看劇,還是躺沙發上打遊戲,都已經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活方式了。

然而,公婆一旦加入這個小世界裡,這個本來平衡的世界就會被破壞。——實際上,個人感覺,丈母孃來了情況也差不多。

大多數婆婆/丈母孃和小夫妻一起同住的情況是發生在有了小孩子之後,老人來照顧生活起居同時帶孩子。但是,請不要忘了,老人不是在自己的家裡操持家務帶孩子,而是在兒子/女兒的家裡操持家務帶孩子。這兩者在本質上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

在老人自己家裡,她原本的生活方式並沒有被打亂,東西原來放哪兒就是放哪兒,家務活怎麼幹還怎麼幹;但是到了兒子/女兒家裡,東西原本放的位置是小夫妻倆人自己的主意,家務活也是倆人商量的事情,老人一進家門,貌似以“我來做飯我來做家務”,實際上,就等於霸佔了可能原本媳婦/女兒比較擅長操持的廚房重地,有的老人甚至還會把所有鍋碗瓢盆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整理擺放一遍,直接導致媳婦找不到東西到處翻,翻到最後沒有好氣(明明我自己放得好好的,幹嘛要給我重新放一遍,搞得自己在自己的家裡還找不到自己的東西);

有的老人非常願意幹活,可是一塊抹布都已經有味兒了還在東擦洗擦;

有的老人拖地從來不掃地……

相信我,這樣的事情雖然只能算是雞毛蒜皮,可能一次兩次不算什麼,但是當你發現隔三差五就來一回,你真的會崩潰的。這明明是自己的二人世界的小家庭,或者說是三口之家,結果自己回自己的家就變得不開心,不放鬆,因為東西找不到啊,飯菜不可口啊,房間不乾淨啊,甚至是說話不自由啊,早晨不敲門就進屋啊等等……

至於那些語言上的不和,我覺得反而是“真理越辯越明”。生活細節能夠互相容忍的兩個家庭是非常罕見的。你想想,老公的臭襪子亂扔你都得不停地嘮叨,怎麼可能長期容忍跟你沒有感情的老人的生活習慣呢?

所以,細節是魔鬼,真的千真萬確。甭管你們在電話裡多麼情投意合、溫馨甜蜜,年節走動時多麼感人熱鬧,婆媳關係,一到住在一個屋簷下,立刻就會現出原形,誰都看不慣誰。距離產生美是真理。

至於多買禮物哄老人開心,我覺得,要是你碰上一個不愛花錢的老人反而這就是你的罪過。(我媽就是,買任何東西送給她的結果都會是一部血淚史。)而甜言蜜語,不過就是糖衣炮彈,在各種生活細節面前,真的不堪一擊:不是說兩句好話,你心裡就不會去想那些糟心的事情了。

有人說,老人幫忙幹家務,帶孩子,沒有功勞還有苦勞。這個我承認。但是,請問各位最智慧的知友們,功勞和苦勞能互相代替嗎?

丈母孃“霸佔”廚房起碼做的是你從小看慣的事情,你理解她的體系,雖然也有諸多不對,但是不至於跟她真生氣,畢竟是親媽,吵幾句就過去了,她該怎麼幹還怎麼幹,你該怎麼發火還怎麼發火,彼此不會計較;但婆婆是外人,你能跟她吵嗎?吵了就崩了,所以你得忍。但是這個社會壓力這麼大,你會想不通為什麼我回家還要忍。長期下去,精神鬱鬱寡歡,如果老公也不能體恤的話,真的會很難過。

所以,如何讓婆媳關係有“距離”以便“產生美”,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住在一起。跟自己的父母其實也一樣。

為了感謝一直陪伴我的你們,最近將會開展關注分享公眾號送書活動。

會抽取幸運讀者送出20本簽名的新書《半城》。

還請多多期待和關注我的消息哦!

*具體活動會在近期公眾號上通知大家的~

歡迎留下你的感想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