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话

潮汕话,广东第二大方言,近2000万人使用,仅次于粤语,俗称“福佬话”。

潮汕方言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潮汕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

由于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分化出来以后其发展、变化又较为缓慢,所以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远远超过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非潮汕人,是很难掌握和听懂拥有如此繁多复杂音节的方言的。

当年,韩愈在潮州时也对此深感不便,有“无可与愈者”之叹。

他试图以中州音取代它,最终没能成功。

潮汕话是古方言的“活化石”。

如“物”字单独作动词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见不到了,但在潮汕话中,某个动作行为找不到贴切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用“物”字来代替。

又如厕所,潮汕话中称“东司”,唐朝就是这样叫的,因为唐朝的厕所都是建在屋的东面。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许多古代词汇也沉积在潮汕方言中,如粥曰“糜”,筷子曰“箸”,晚曰“晏”,瘦曰“疮”,泥曰“涂”,晒曰“曝”,婆婆曰“大家”,儿媳曰“新妇”,扫墓曰“过纸”等,难怪有人赞叹它是我国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语和粤语外来词甚多。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潮语外来词除英语外,更多的来自马来语。

例如,斟(接吻)、洞角(手杖)、罗山(饼干)、吗淡(警察)、巴特(合理、事情)、朵隆(可怜)、巴萨(市场)等。

那是因为明清以来,大批潮汕人到南洋谋生、引入侨居地语言。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在异地,一句潮州话就能把原本陌生的潮人拉到了一块。

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一思想落实在潮人的行动上,并得到了彻头彻尾的贯彻。潮人在外面的成功,潮汕话的纽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潮汕话,古方言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