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殲8系列戰機?

周興健


殲8,是中國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的主力戰鬥機種之一,目前正逐步退役中, 它的位置將被殲十和殲11所取代。殲八在上個世紀末是中國最先進國產戰機,擔任高空攔截任務,高空高速性能較為突出,但客觀而言,綜合性能有限,只是一款二代半戰機(美標)。


殲8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國主力戰機

殲8的前型是殲7(米格21)戰鬥機,在殲7的基礎上放大設計,裝備兩臺渦噴-7甲發動機,最大速度2.2馬赫。殲八相比米格21,加長了機頭,以提高空戰能力;裝備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全機共有7個外掛點,可以掛載霹靂2,霹靂5,霹靂8短程空空導彈,以及霹靂11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或無制導航彈與火箭彈。


這個性能數據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而言,只能說一般,相比歐美和俄羅斯大批量裝備的第三代先進戰機,如F16,F-15,米格39和蘇27等,殲8在性能上處於明顯劣勢。更別說美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式開始了隱形戰機的測試,面對隱形戰機,殲8至少相差了1.5代以上,想要依靠殲8去攔截隱形戰機是相當不現實的。

殲8由於極具特色的外形,被西方取名“長鬚鯨”,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後一種第二代戰鬥機。但是,殲8真正為世人所知,應該是81192撞機事件。這件事發生於2001年4月1日,當天一架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偵察飛行,中國海軍航空兵派出兩架殲8ll戰鬥機監視攔截,其中一架殲8ll在海南島東南70海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美飛機發生碰撞,導致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跳傘下落不明,後被證實死亡。這件事震驚中外,中美迄今對這件事依然存在爭議,並未達成共識。但對每一箇中國人而言,這一事件都是一個巨大的恥辱,必須銘記在心。


編號為81192的殲8型戰機


兵者詭道也


世界四大失敗出口軍機:殲8ⅡM戰鬥機名列其中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在世界戰績銷售歷史上,曾經有4種遭受慘敗的戰鬥機。它們都曾經做過巨大投資,結果卻幾乎沒有賣掉一架。其中之一居然是我軍的殲8ⅡM戰鬥機!聽薩沙說一說吧!

扶不起的阿斗:殲8ⅡM

中國軍機外售歷史上,殲8ⅡM是著名的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九十年代初,殲8ⅡM最初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淘汰目前解放軍數量眾多的老式殲6和殲7。

殲8ⅡM以殲8為基礎,可以看做增強版本的超級米格21,性能有著很大的提高。

殲8ⅡM設計之初,立即得到傳統米格21和殲7購買國的關注。

伊拉克和伊朗空以及巴基斯坦都紛紛派人來商談購買問題,而當時殲8ⅡM甚至還沒有定型。

對於這些國家的熱情,中國方面曾經非常興奮。

遺憾的是,最終這幾個國家紛紛放棄殲購買8ⅡM。

殲8ⅡM和以上三種飛機不同,它之所以失敗,關鍵在於性能。

在殲8ⅡM誕生之前,我軍壓根就沒自行設計過世界一流的戰鬥機。

第一次吃螃蟹時,有巨大難度實屬正常。

殲8ⅡM的關鍵問題在於雷達和導彈!

國產雷達水平太差,始終存在嚴重問題,幾乎不可用。導彈方面也問題也多多,尤其缺乏可靠的中距離導彈。

無奈之下,我們被迫從俄國購買成熟甲蟲雷達和先進導彈。

當時想的很簡單:殲8ⅡM本來就來源於俄製米格21戰鬥機,現在使用買來了同時俄製的裝備,只安裝調試一下即可使用。

誰知道,哪裡是這麼簡單!

甲蟲雷達買回來,光是解決安裝後的各種問題,就拖延了長達2年時間。裝機後的系統測試和調試時間,也遠遠超過預期。

直到2000年,殲8ⅡM仍然無法形成戰鬥力。

此時的殲8ⅡM,已經不具備什麼競爭力了。

第一, 殲8ⅡM是二代機,相對三代機有很大劣勢。

殲8ⅡM原型為米格21,和美國的F4鬼怪差不多,飛機自身設計和使用材料都已經過時。

相比先進的三代機來說,技術差距明顯,連最差的米格29戰鬥機也遠強於殲8ⅡM!

第二, 殲8ⅡM的亮點此時已經成為缺點.

殲8ⅡM採用了俄製雷達、導彈以及部分航電系統,在90年代初期都是比較新式的東西,是它的亮點。

倒黴的是,海灣戰爭以及一系列戰爭中米格29的慘敗,將這些完全抹殺。

海灣戰爭表明,米格29的甲蟲俄製雷達很爛,連下視能力都不具備。

美國人研究東德的米格29後,認為故障過多,甚至評價它為根本不可用。

而非洲之角的空戰中,R27中距離導彈也被證實為很差的東西。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空軍都發射眾多R27導彈,沒有一枚擊中對方,最後還是靠近距離導彈甚至機炮進行空戰。

自誕生以來,米格29僅僅擊落過一架無人機,自己卻被擊落了幾十架。而殲8ⅡM性能尚且不如米格29,那還能用嗎?

第三, 定位的失敗。

殲8ⅡM價格似乎不算高,售價在1000萬美元之內。

關鍵在於,它的定位卻是錯的。

就低端戰鬥機市場來說,殲8ⅡM顯然比殲7之類強大數倍,但價格也高了3倍。

能使用殲7的國家,通常都是經濟不寬裕的發展中國家,並不需要性能太高的戰鬥機。

這樣一來,1000萬美元的價格,讓這些國家望而止步。

況且,似乎也沒有必要購買屬於二代機的殲8ⅡM。

就二代機的米格21、幻影3、F4市場來說,美法俄都有完善的升級方案。

升級以後,這些飛機性能和殲8ⅡM比較接近。

既然如此,何必還要買殲8ⅡM這種不成熟的2代機呢,不如升級好了。

如果作為新式戰鬥機出售,殲8ⅡM顯然不是三代機的對手。

就三代機來說,殲8ⅡM價格比米格29也便宜不了多少,甚至比二手米格29還要貴。就性能上來說,米格29雖爛,畢竟是新式飛機。它的機動性等方面,相對殲8ⅡM仍有壓倒性優勢。

最終,殲8ⅡM處於一種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地位,一架也沒有賣掉。

使用過米格29的伊拉克,對殲8ⅡM性能不信任,加上被國際制裁,第一個退出。

急需購買戰機的伊朗,分析殲8ⅡM的性能以後,認為和現有美製戰鬥機相差太遠,也隨之退出。

就連鐵哥們巴基斯坦,也認為裝備殲8ⅡM是不合適的。如果裝備殲8ⅡM,巴基斯坦就必須同時搞出中國和俄國兩套設備的維護體系。這對於技術本來就薄弱的巴國,是不可想象的。

最終,巴基斯坦堅持梟龍計劃,婉拒了殲8ⅡM。

客觀來說,殲8ⅡM是我國第一種比較現代化的戰機,對我軍戰鬥機總體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但就軍售來說,殲8ⅡM是失敗的,它犯了很多常識性錯誤。


薩沙


四個字形容:憋屈,堅信。先簡單列個時間表吧。

1965年:J-8立項

1979年:J-8II立項

由於當時的要求,空軍立項了一種兩側進氣機頭配置更大型火控雷達的戰機,即J-8II

1980年:J-8定型

此時的J-8只是解決了能飛的問題,全天候作戰等要求均未達到,所以被稱為J-8白

1985年:601所開始五代機預研

1986年:中美兩國達成協議,開展和平典範計劃,由美國幫助開發電子設備。

1988年:J-8II定型

此時J-8II仍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

1992年:Su-27來華

1995年:J-8B首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從此具備了實驗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2000年:J-8F首飛,J-11A服役

2003年:J-8F開始生產,J-10定型

2004年:J-10服役

2006年:J-8F完全成熟,完成1965年時定下的目標。

2007年:總裝備部宣佈611所的五代機方案中標(J-20)

2011年:J-20試飛

2017年:J-20服役

可以說J-8的發展貫穿了整個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等到92年Su-27來華乃至於後來J-10,J-11服役的時候,J-8的存在還有多麼大的意義嗎?不見得。但是總不能爛尾啊。當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我們無從得知為什麼一定要把J-8做出來並服役,也許這就算一種堅持吧。

中國航空工業有一點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很早就為未來做好了打算。試想一下,有哪個國家在一架四代機都還沒有的時候就在為五代機的研發做前期準備呢?沒有前面這20多年的積累,中航工業的dalao們是不可能做到4年從PPT到原型機,10年從PPT到服役的。美國人的F-22從立項到服役,用了25年。

另外說一下,後期真正成熟的J-8F,性能和某些四代機比已經不差了,綜合作戰能力接近幻影2000C的水平。


貞觀防務


殲8戰機從開始研發到現在已經有快60年的歷史,是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主力戰鬥機種之一,目前正逐步退役。



殲8是在米格-21戰鬥機的基礎上研發的,初期的殲8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70年代末期,改良了火控雷達等電子設備,對氧氣系統,機艙蓋,座椅和組合儀表進行了重新設計,武器系統也進行了改裝,成為殲8l,後來又進行了升級,即殲8ll,設置更多的電子設備和更大的火控雷達,雖然看起來好像升級了不少,但實際上,飛機自身的設計和使用材料都已經過時,它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價格上比二手的米格29還貴,所以殲8最後跟雞肋差不多,從2011年開始退役一部分老舊的殲八戰鬥機。



殲8在結構上和米格-23相似,採用的是複合材料,機身重量更輕,飛機上所配套的防雷擊,防靜電火焰噴塗技術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有兩臺渦噴-13A雙轉子發動機,一臺變成兩臺,推力也增加了一倍,但是發動機技術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就是靠數量取勝,非常失敗,雖然是提高了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但是這種用增加發動機的辦法提高飛機推動力,毫無意義。



不過即便八爺性能不是最好,但是在那個技術被封鎖,援助被切斷的年代,它也是保護了一個時代的功臣,所以地位還是無可取代的。


琅琊利劍


殲-8是我國獨立開發的第一款戰鬥機,其主要分為兩個型別:殲8I型和殲8II型,其中殲-8I型採用的還是米格-21的氣動佈局方式,採用機頭進氣,只是機身加長加大,從而提升了飛機的航程。

而殲-8家族最重要的自然是後續的殲-8II型戰鬥機。殲-8II型戰鬥機改為機頭兩側進氣,這樣騰出機頭可以安裝一部大型雷達,從而具備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目前殲-8家族中最先進的型號配備有我國獨立研製的平板縫隙雷達系統,並且可以攜帶PL-12中距空空導彈進行攔截作戰。也可以攜帶鷹擊-91導彈執行對海反艦作戰,也可以拆除機炮改為偵察設備艙,從而執行戰術偵察作戰。而且後期的殲-8戰鬥機都加裝的空中加油系統,可以通過空中加油提升作戰半徑和飛機載荷。


礪劍堂


殲8,又叫長鬚鯨,在我國航空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現在仍在役的殲-8D和殲-8F是從殲8B發展而來的,是我國在仿製米格-21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放大的雙髮型號,且將原準機的頭部進氣改為兩側進氣,徹底解決了進氣道假目標的痼疾,殲8與蘇霍伊設計的形似神不似的蘇-15沒什麼關係。

因為是輕型飛機直接放大為中型飛機,帶來了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機動性的下降,原來的米格-21以小巧玲瓏,機動靈活著稱,在越戰中憑此大顯身手,通過空中游擊戰打得笨重的F-4狼狽不堪,可殲8放大以後,機體的材料強度沒有同步提高,機身長度達到19.8米,身為重型戰機的蘇-27才21.7米,殲-8的機體直徑卻小於蘇-27,大過載機動時身為中型機的殲8,其框架結構承受的應力接近重型的蘇-27,沒辦法只能限制機動過載了,最終它好象只有四五個G,都不如後來的戰轟——殲轟-7。

好在機翼方面因三角翼一貫的高強度沒出現大問題,所以殲8B的速度達到了2.2馬赫,最大升限逾2萬米,研製殲8的初衷達到了,中國得到了一架高空高速性能顯著強於殲-7的截擊機,以攔截當時時常入侵我國領空的高空偵察機和高空突防的轟炸機。

可因為十年動亂的干擾,1969年試飛的殲8遲至1979年才定型,可時代已經變了,隨著防空系統的進步,高空突防已被超低空突防取代,遲遲不具備下視下射能力的殲8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作為截擊機,殲8本身是合格的,但研發環境和子系統的拖累使其幾乎淪為雞肋的境地,直至新世紀,我國帶平板縫隙陣列天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成熟後,殲8才得到瞭望眼欲穿的完全下視下射能力,可距離它定型已逾二十多年,在多用途戰機大行其道,象殲8這種用途單一的截擊機,早已落後於時代,這從中美撞擊事件中很明顯的反映了出來,因此其被加速淘汰不可避免,但它的很多技術被移植到了殲10上,如二元三波系進氣道。

總之殲8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後進者的追趕之路上,靠修修補補,小打小鬧是沒有出路的,只能在做好備份,保證有機可用的情況下,依據自身條件,勒緊褲腰帶,大膽採用新技術,新設計,另闢蹊徑才能有一線希望,舍此,別無他途。


飛帥


“不死老兵☞殲-8戰機!”

1、老殲8戰鬥機的外形修長,機頭的大進氣口如張開的鯨口,機頭下長長的空速杆身向前方,因為這個造型,西方給他起了個綽號“長鬚鯨”!還挺形象的!

2、中蘇關係緊張後,蘇聯停止了早戰鬥機方面的技術援助,我們不得不自力更生開始自行開發研製自己的戰機。

可是自行開發談何容易啊,我們只好在仿製米格-21的仿製型殲-7的基礎上,升級發展,完成自己的設計。

3、瀋陽飛機研究所和飛機制造廠共同開始了艱難的研製之路,1964年開始立項研製,一直到1979年設計定型,歷經坎坷的15年!

後來在1985年殲-8I定型,隨後的殲-8II定型,一直到2009年最後一款殲-8T首飛,風風雨雨的這幾十年,我們不能忘記一位老人--顧誦芬

4、顧誦芬從1964年開研製殲-8開始一直到20多年後的殲-8II定型都是他的總設計師,顧誦芬最好的年齡和青春都給了殲-8,他是“殲-8之父”!

5、我國在科技和工業水平還很落後的時期,竭盡全力的研製的殲-8,在研製的時候已經是落後了,但是作為戰機自行研製起步階段,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作為過渡型的殲-8屬於國際第二代戰機,本來計劃很短的過渡期,因為研製的艱辛和定型後的一再反覆測試、試飛,殲-8到1985年才開始大量生產。

6、到2011年殲-8首批服役機型開始陸續的退役了,算來他服役已經有了25年,這25年裡,不管是南疆,還是東海,還是北域,還有西陲殲-8都兢兢業業的為我們守護著疆土,一名勤懇的老兵,雖然自身的性能遠不及已經是第四代戰機的他國戰機,但是英勇的指戰員憑藉著過硬的本領,和鋼鐵般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護衛著我們的領空安全。

2001年英雄的81192號戰機,無畏的用身體抗擊了敵人的襲擾。

7、不死老兵的傳人一代又一代的繼承著殲-8意志和精神相繼出世,他們的騰空離不開殲-8這位老兵的貢獻,他給後來者留足了研製升空的時間,他給後來者準備了他親歷得到的數據,他為後來者培養了大批的飛行員......

8、殲-8是國人的驕傲,是民族的英雄!老兵不會死!他不會離開我們的!


杜陵閒人


殲-8,人們多稱“八爺”,這是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自主研發的國產戰鬥機,可以說為第一款自主設計,並取得成功的戰鬥機,它的主要思路為米格-21的雙髮型號,在弄清米格21的技術為前提,強調高空高速,1969年首飛,歷時十年的試飛後,於1979年定型生產。隨後又開發殲8-2戰機,並在上世紀90年代服役。

殲8的技術水平並不高,可以說一服役就落後了,但通過鹿的研製,中國的戰鬥機研發工作,實現從仿製向獨立研製的過度,

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發揮著是承上啟下的作戰。

殲8曾長期為我軍的主力戰機,發揮了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至今尚有不少殲8系列戰機處於服役狀態,只不過隨著使用壽命的消耗,已進入退役期了。目前由於新一代戰機的服役,它也已經從制空作戰中解脫出來,如今主要作為偵察機使用,以發揮其餘熱了。

許多人說它性能落後,其實這屬於的設計思路問題,強調高空高速,如果從截擊機的角度說,它是完全合格,而且相當是不錯的,只是與後來的戰機走不同的技術路線,也許作為制空型戰機不合適,但是作為偵察機卻顯得相當不錯,幾乎沒有幾款戰機具備攔截它的能力,尤其是它把速度提高2倍音速,以及2萬米的高度時,幾乎就是來卻說自如了。2017年時,其偵察型甚至在比賽中擊敗俄軍的偵察機。

也許很快,殲8戰機很快會從作戰部隊中退役,演變為一款偵察機,再過數年,也許只能在博物館中見到它了,但是作為中國戰機發展史上最重型號,我們還將有機會提到它。


南國軍情


本來關於這個話題我不想說太多,但是我看了下面各位大神的文章,對殲八戰機是各種口誅筆伐,我只想說各位大神,你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想問一下殲八戰機的研製是什麼年代?是六十年代,60年來我國的噴氣式飛機的技術儲備有多少?只有來自蘇聯的米格19和米格21兩款,這兩款戰機是真正成熟的機型,也是我們唯一可以參照的,而也僅僅只是參照,我們並沒有第一手的原始技術資料,可以想象我們當初自研殲八戰機的難度有多大。

由於我國的底子太薄,殲八戰機研製出來以後,各種配套根本不到位,不是我們不想把殲八戰機做得更好,而是沒有條件,首推航電,當時的我國航電水平,和全世界的差別大得要死,就這樣還保證了飛機飛起來,而且能夠戰鬥巡航,這難道不算是很大的成功嗎?

當初我國研製殲八戰機的時候,就沒有想讓它高大上,而是能夠讓他對抗二代戰機和一代戰機,最主要的是想要完成我們的自主研發,這才是關鍵。如果沒有殲八戰機的完全自研,到後來把殲八戰機的所有方面全部吃透,我國的戰機發展就不可能出現後來的飛躍。

毫不客氣的講,殲八戰機的研製,是我國走向航空強國的一個基礎,它是一個基石,這樣一款為中國後來戰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機型,你們還有什麼理由口誅筆伐?



(還請各位大神們,客觀的看待我國的裝備發展)我是劉輝,一個偽軍迷。


愚人時代1972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殲-8Ⅱ竟成了反隱身戰機大殺器

殲-8,是沈飛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由於早期殲-8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所以沈飛於70年代末開始研製殲-8的全天候型,80年代又開發出殲-8Ⅰ的升級型號殲-8Ⅱ。

殲-8原型機包括殲-8Ⅰ,依然採用傳統的機頭進氣,也即軍迷眼中的平頭機,由於進氣道佔據了機頭大部分空間,導致無法安裝大功率雷達,有時根本就無法安裝雷達,所以作戰性能非常落後,當代先進的戰鬥機,都是採用機翼兩側進氣,或者採用機腹進氣的佈局。

殲-8Ⅱ終算是摒棄了傳統的機頭進氣方式,是中國空軍第一型採納機翼兩側進氣的戰鬥機,頓時讓國內軍迷眼前一亮,所以就送了殲-8Ⅱ“空中美男子”這頂高帽。

由於殲-8Ⅱ是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所以具備了現代大都數戰鬥機所不具備的“雙兩”性能,即飛行速度兩倍音速,飛行高度兩萬米,即便是先進的第3代機,一般飛行速度也只有1.5-1.8馬赫之間,飛行高度也在1.5-1.8萬米之間,很難達到殲-8Ⅱ的“雙兩”標準。

儘管殲-8Ⅱ具備“雙兩”標準,高空高速性能優異,特別適合用來擔任前線截擊機,打擊來襲的轟炸機、攻擊機等相對慢速的空中目標,但其中低空格鬥性能較差,尤其是低速時有失速的風險。

此係殲-8Ⅱ與生俱來的最大短板,是高空高速戰鬥機的通病,所以隨著殲-10、殲-11等高性能戰鬥機的大量服役,殲8、殲-8Ⅰ都已退出現役,僅保留了為數不多的殲-8Ⅱ改進型還在繼續服役。

隨著第4代隱身戰鬥機的服役,雷達反射面積非常低的此型戰機,就成了各國空軍苦思冥想的作戰對象,空中預警機的正式成軍,讓具備“雙兩”性能的殲-8Ⅱ高空高速截擊機有可能煥發青春,因為第4代戰鬥機只是隱身性能好,並不是說預警機看不到,只是發現的距離通常會被壓縮到很近而已。


殲-8Ⅱ可以伴飛預警機,或預警機發現來襲的隱身戰鬥機,引導指揮外掛霹靂遠程空空導彈的殲-8Ⅱ高空高速截擊機起飛前去攔截,憑藉高空高速優勢,完全可以從2萬米高空,對來襲的隱身戰鬥機,採取居高臨下的空空導彈打擊。

而面對從2萬米高空衝頂打擊的殲-8Ⅱ,隱身戰鬥機卻無還手之力,於是,殲-8Ⅱ高空高速截擊機就成了一款對付隱身戰鬥機的大殺器,當然在空中預警機或地面指揮所引導指揮下,只是以前所未曾想到的。

殲-8Ⅱ高空高速截擊機所具備打隱身戰鬥機的條件就是,一必須有預警機或地面指揮所的引導指揮,也即在體系內作戰;二是必須有射程100-200公里的霹靂系列遠程空空導彈;三是殲-8Ⅱ本身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即2倍飛行速度和2萬米飛行高度。

綜上,具備“雙兩”指標的殲-8Ⅱ高空高速截擊機,在空軍體系作戰範圍內,竟然成了反隱身戰鬥機的空中大殺器,這是以前所未曾想到的,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