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基層風采——“精神扶貧”唱響西口情歌

基層風采——“精神扶貧”唱響西口情歌

河曲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地處晉、陝、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帶,與陝西省榆林市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隔黃河相望,素有“雞鳴三省”之稱,因黃河在此拐彎而得名。

基层风采——“精神扶贫”唱响西口情歌

塞上綠洲——河曲娘娘灘

歷史上的河曲縣曾是商賈雲集的水旱碼頭,也是著名的走西口故里。全縣國土總面積1317平方公里,轄4鎮9鄉340村,總人口14.7萬,農業人口11.99萬,是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河曲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設“晉陝蒙黃河三角區經濟文化中心”的奮鬥目標,全面構建新型“煤電基地”、打造“黃河風情名縣”兩大支撐。縣域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質獨具魅力;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工業體系健全、經濟持續發展,連續四年被評為“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被授予“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縣城之一”“中國最具文化風情旅遊名縣”“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並擁有“河曲民歌、二人臺、河燈會”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這個美麗的黃河灣已成為一座宜居的半島城。

2018年以來,為順利實現全縣脫貧摘帽的總目標,“我想脫貧、我要脫貧、我會脫貧、我能脫貧”,成為河曲大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的主旋律和衝鋒號,以1388工程為總思路,河曲縣廣大幹部群眾總動員、齊發力,一場精神扶貧主動戰決勝戰在西口大地上全面打響。

“順利實現全縣脫貧摘帽是今年最核心、最關鍵、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一鼓作氣打好這場硬戰,精神扶貧的作用至為關鍵。”

在召開實施“1388”工程打好精神扶貧主動戰推進會上,河曲縣委書記邊東聖對各鄉鎮幹部及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就打好精神扶貧主動戰提出了要求。他要求每位黨員幹部要強化使命意識,深刻領悟打好精神扶貧主動戰的重大意義,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認識切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市委、縣委的安排部署上,創新工作思路,狠抓責任落實。縣委還把精神扶貧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同步規劃、同向推進、同步考核。

“聚焦一個目標、明確三大抓手、實施八大行動、開展八項主題活動”。這就是河曲縣精神扶貧“1388”工程的基本內容。那如何將該工程做穩做實?縣長任鴻賓為全縣黨員幹部指明瞭方向:要確保精神扶貧主動戰取得勝利,我們就要切實從思想上、精神上幫助那些貧困戶“站起來”並且“走得遠”,必需打好“扶志、扶智、扶德”組合拳。要徹底斬斷精神上的“窮根”,就必須俯下身子、沉下心來,找準問題、對症下藥,解開思想的疙瘩,破除精神的桎梏,才能真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我能脫貧”。

目標有了,方向定了,縣領導親自掛帥,全縣鄉鎮幹部、縣直部門負責人、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成為脫貧一線的作戰員,確保各項扶貧措施精準落地。

河曲是民歌的海洋、二人臺的故鄉,唱民歌、編新劇、演二人臺是河曲人祖傳的本領,也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七月的一天,記者走進距離河曲縣城12公里的樓子營鎮柏鹿泉村,這裡的村民正在掛職副鎮長李美香的指導下利用農閒時節編排小戲《柏鹿泉的土產愛死人》。說起這位掛職副鎮長,她不僅是全鎮村民眼裡的“能人”,而且是全縣脫貧攻堅精神扶貧的“群眾文化輔導員”,她經常一天跑三四個村,從來沒有休息天。在實際工作中,面對許多不識字的村民,李美香就幫村民建立微信群,在群裡一字一句地教他們,不論遇到什麼事村民都願意和她交流和諮詢,也更願意親切地稱呼她為“李老師”。

基层风采——“精神扶贫”唱响西口情歌

柏鹿泉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第一期開講

在柏鹿泉村委活動室,記者看到了“柏鹿泉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第一期開講儀式”的橫幅。村委書記賈瑞星告訴記者,自從精神扶貧進村後,駐村幹部負責組織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技校,由村幹部和駐村幹部擔任常任教員,並聘請當地致富帶頭人和專家為老師,集中進行教育培訓、知識宣講;文化大院還通過各種文藝形式,充分展示農村新風貌、讚美新生活,激發農民自信心和自豪感。現在賭博的沒有了、遊手好閒的沒有了、打架鬥毆的沒有了,村民更多的是互幫互學,學一技之長,這是精神扶貧帶來的脫貧成果。

□本報記者 郭志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