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只要别人对自己不好,就特别生气,怎么改变?

蝴蝶兰爱飞


问这问题的朋友似乎很困扰,因为只要别人对你不好,你就很生气。
对你不好的情景在你解释中说你自己平时做人应该厚道,你自己平时觉得自己很周到,没事儿就怕麻烦别人。但你需要别人帮助,别人不帮的时候就认为是别人的错,就是生气,不可控地生气,即使有人解释也没用。
应激事件会引发的你的不良情绪,很正常。生气,不可控地生气。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引发你生气?生气会让你有什么行为?生气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在气什么?这种时候让你想起你生命历程中的往事吗?是什么呢?
佛罗伊德讲的三的我的结构大概是这样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就是跟其他动物无分别的性,冲动,需求,快乐为导向的,是天性。超我是后天的社会标准,文化习俗等是被父母及外界教育的出来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都有很强的道德标准。一般人会在这2个需求中找到一种平衡点和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自我。
道德标准高的人,一般遵守社会标准和礼仪,很少有个性,一般很有老幼尊卑,不做离经叛道的事儿,可能很受老年人欢迎。但往往会压抑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等,所以如果别人如果不能按照他(她)的标准去执行的话,跟她(他)的道德感产生严重冲突,她(他)认为自己对自己这么要求标准高,你凭什么不按照这个标准?她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平时我都是违心的在为大家着想,不给别人惹麻烦,别人对我要求,有求必应。等我需要别人帮助我时,别人也应该毫无犹豫地帮助我。凭什么你就应该帮助我,而你们不这样做啊??
你生日在于你拿自己的标准去框住别人。如果别人不在你框里,你就会不舒服。而实际上每个人一个标准每个人一个框,哪个标准又是对的,或者是通用的呢?
如果一味儿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但自己不开心人际关系也会很紧张。
需要做得就是找心理咨询师去个人成长,当你成长到可以接受差异,可以允许不同。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姜娜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本篇由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丽霞老师回答,头条号 王丽霞,欢迎关注。

看来你已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了,所以想要从自身改变,这很好。

想要改变,让自己反思注意下列情况。

第一,当你在为别人付出前,问问自己:如果我付出了却得不到任何回报,我会不会生气或抱怨他人?如果答案是“会”,那么约束自己不要付出,即使那个人躺在地上即将死去。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去快乐地给予你所能给予的,即使它只是一丝微笑。当你可以这样做时,你所有的付出不带有任何的索取,你也就不会执着他人一定要回报给你什么。

第二,当你想要向其他人要求什么的时候,直接说出来,直接去要,即使结果可能是被拒绝,也要这样做,不要采取“我先付出、你再回馈”的模式。能给予你的,别人一定会给你,不能给你的,你付出再多也交换不来。所以,不要再通过“温情换温情”的方式来取得温暖。给出你的温情,但是不要携带任何目的。允许他人没有温情,因为你没有任何目的。

第三,如果你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付出,同时又控制不住地想要对那些对你不好的人生气,要注意觉察,这可能源于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家庭并未满足你所有的需求,你将这些未满足的需求投射到与你相处的人身上,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在你的剧中扮演那个“对你不好、惹你生气”的人,直到你肯醒来,看到自己真正生气的人其实是你自己的父亲母亲或其他家人。你想发的脾气其实是应该冲向他们的,因为在你小的时候,他们本应满足你的需求,却并未满足你的需求。所以,去寻找根源吧!找到了根源,就会得到解决。

★妇专委协会近期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微课,每周一次,欢迎收听,详询请发私信或留言。

☆王丽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懋德工作服务中心项目及行政管理组组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我还以为就我是这样的。。。OMG

自我感觉我平常也对别人挺好的,差不多就是有求必应的那种,甚至有时候会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这时候我心里感觉特别开心,就是俗话说的那种“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感觉,心想是不是我俩的关系就更好了?别说什么以后他也会帮我,至少看在我主动帮过他的份上以后碰到了他应该还会主动打个招呼啥的吧,我应该算是交到了个朋友吧。但现实告诉我:你把事情想得太好了,把这个人情社会想得太简单了,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最主要的是,你经历得太少了。

遇到这种情况,以前我特别生气,特别想不通。以下大概是我的内心活动:为什么他们不帮下我呢?我之前还帮了他们呢!礼尚往来难道还不懂吗?这么小的忙都不帮,你以后再有事我也不会帮你了!自私!结果就是,下一次别人来找我的时候我还是会能帮的就帮,之前想得再多也没啥用,反正就是这种性格的人。现在,我也不是完全不受这种事影响,但至少心态更好了。可能也是遇到这种事情多了,自我安慰能力强了。看到的世界更大了,对于一些东西就慢慢看轻了,放下了。

在我看来,你能做的就是学会看轻很多东西,多去经历,自我安慰能力要强。这个社会真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不是给予就有回报,不是什么都和我们想象得一样。很多事做了就忘掉,别想着它会给你带来什么,你不去想不去计较,以后反而可能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你得想着别人至少没反过来做伤害你的事,这样已经很幸运了;不要想着你帮了对方,对方就一定要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即使你的要求很小。这样你才不容易失望,这样才能活得更快乐一点。

以后你想帮别人就帮不想帮就不帮,自己开心就好,底线是不主动伤害别人就行。至于别人,你就别管他怎么想怎么做了,反正他也不是会按照你的想法来做的。总之,得学会释怀。另外,有一句话说得好”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凡事多靠自己,少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机器小熊


当发现这个世界跟自己的设想是不同的,我们会采取一些策略来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平衡,以此来保卫自我,维持内在的人格。有的人会选择接受并尊重世界是不公正的事实,而有的人会选择重新解释、定义整件事。比如会主动为对方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就能轻易地原谅了对方。

你当然有生气的权利,也有跟对方对峙的底气,我也认为人都应该乐于助人,更何况是知恩图报,可惜这个世界并不公正。那么先改变自己显然就比改变这个世界容易得多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对情绪反应的认知,以此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对别人好,往往意味着自己是希望能以此交换到别人对自己的好的,所以会先推己及人,把自己的感情和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认为对方也是这样的人,认为对方也会这么做。其实最令你不爽的点不是对方没有反过来帮助你,而是你认为自己明明对别人那么好,为什么对方却不能将心比心。一旦对方的做法没有按你的预想发展,就感到被欺骗、被背叛。正因如此,我们会不甘心,不接受,痛恨自己的付出不仅得不到回报反而还成为了受害者,委屈和不满自然油然而生。不过其实想想,有的时候别人可能真的有难处,但就算别人给了你一个解释,但你也只会认为那是在找借口0,是在推卸责任,心里完全没办法产生认同,也就执着于其中放不下。其实你也说了不是你的所有请求都会遭到拒绝,这么想想世界还是很美好的,付出还是会有回报的,只是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收获成功。如果真的没有,这也是你的一种变相的控制跟道德绑架。


林晚如


你的逻辑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对你好,本质上是我控意志,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并接纳别人的自私是答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1220001109b41e39237\

内因心理学


换个角度来看,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人是愿意帮忙的?比如你问了六个人,三个人愿意帮你,三个人说有原因不能帮,那,你是为有人帮你忙而高兴呢?还是为有人不能帮你而生气呢?这个时候是不是会对自己有个疑问,为什么自己对好的事情似乎不会那么高兴,但是不好的事情会让自己很生气!好像自己更习惯对不好的事情有反应,生气难受指责似乎是自己的习惯状态,但你自己还没觉察到这个规律,还以为自己是很公正地生气,看不到自己忽略美好的事情和人,专门盯住不好的事物。

还有一个角度是,是不是别人对你提的所有小小要求,你都可以满足对方呢?有没有自己确实没空,确实有其他的事情,帮不了对方的时候呢?感觉你好像忽略了自己也可能会有原因所以不能帮别人小忙的时候,比如有人问路,但你很着急去办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拒绝人家,让人家找别人,自己先去办自己的事情,这是大家都会有的情况,对于你来说,好像有点忽略了从对方的角度理解别人了,似乎有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感,看到别人做得不好就生气,慨叹世风日下的感觉。

另外一个角度是,自己好像是不相信别人说的理由是真实的,你觉得别人说有原因只是在找借口,不是真的,但其实你也不大了解别人是不是真的有原因,你只是默认别人不愿意就是对你不好,说什么都是借口,好像你平时很少麻烦别人,但一旦要麻烦别人了,别人就一定要满足你的感觉,仔细想,这样去看待周围的人,其实挺不厚道的。

怎么办呢?这些跟你的性格和心态有关的,首先你需要读懂自己的内心世界规律,情绪的规律,然后才能找到相对应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自己,读懂自己是第一步,你还可能需要去做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读懂自己。


李建中心理咨询


我们只要活着,就离不开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好坏对个人来说是影响非常大的,不仅影响你生活的好坏,也会影响你工作的发展。但是人和人的认知、思维方式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就会产生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与人相处都是奔着和谐的方向去的,因此在对待朋友的事情和周围人的事情,我们都会尽量去做。

但是付出多少,不一定会获得同等的回报,因此就会让情绪产生波动。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当他人对你不好的时候,就会感到生气。

从心理学上看人的情绪情感是受需要的影响,即当你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当你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需要是人们欲望的体现,只要我们还在活着,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需求。在社会中,难免会对周围的人产生需求,但是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保护为倾向的,因此可能不能及时的满足他人的需求。所以,周围的人没有满足你的需求的时候,内心就产生了愤怒的情绪了。

其次,你是一个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对周围的人很好,他人有需求就尽量的帮忙,可以看出是一个厚道的人,但是你可能把自己身上的认知投射到了他人的身上,认为他人的想法会和自己一样,但是当发现他人因为一点小事情也不愿意帮助的时候,就会打破自己对他人的好印象,因此会使得心理状态有所改变,出现消极的情绪。

首先你先要了解到不是所有人都与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性格形成的不同,不能对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达到互相理解的状态。其次,要知道所有消极的情绪都是自己买单的,你的生活好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锻炼自己强大的内心,不要因为他人的原因让自己尝受痛苦


心理学充电时间




年轻人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发脾气耍个性不是能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格脾气,能如何把他化解掉,那才是你的本事能耐。不过要忍耐控制自己的个性脾气,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俗语讲:“忍”字心上一把刀,要想把他忍耐压制下去,心上肯定会被刀刺痛难受。你也要明白另外一个道理!本身大千世界就是属于五颜六色多元化组合而成,百样个人百样个心,或百样个性格脾气,各人各人的个性脾气?做人要懂得忍让于迁就?不是说:忍让或迁就,就是软弱,那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为美德!俗语讲: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进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成就别人等于也是成就自己。道理很简单,如果随你的意愿别人心里肯定也会难受?因为人的脾气个性不是一样的,各人各人的脾气个性为习惯不同。做人要懂得为大众所想,别自私自利专考虑自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或视野考虑问题,角度为视野不同,所想所看的事也就不一样?如果你换位思考问题,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好生气的了?往往大部分人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为先或事情,不会换位思考,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或委屈的,别人就是错的?这就会让自己心里产生了一肚子的火或闷气。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那么多德高望重的智者!他们会不会生闷气或发火气,估计很难看到吧?所以说: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的人,就是你的本事能耐。因为聪明的智者!能想穿看透事情的本质真相?所以他就不会容易生气发脾气。肯生气耍脾气的人,说明你心智还不成熟,往往这种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全局或换位站在对方的,角度视野看事想事?所以就容易拈牛角尖掉进死胡同里去,自己给自己找难受找气受。所以说:人要想开些看透点,别自作自受,自己给自己找不愉快…


运气大哥


我觉得你要调整心态,你对别人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对别人好就是为了让别人对你好,那你多半要失望了。当然了,完全不求回报的人不是雷锋就是傻大姐。我的意思是说不用刻意去在意这件事情。不要把你帮我我帮你弄得象在做交易。人家也不傻,会看不出你的企图吗。随心就好了,心态也会平和很多的。


西雅图的武昌鱼


你对别人好,你帮助别人,你是一厢情愿,别人不一样这么想。我觉得你应该摆正心态,与人打交道,不要指望着付出就有回报。所以以后也不要想什么做人要厚道,而是顺手就帮,不顺手就拉倒。求人帮忙也别指望别人一定帮你,不帮你也不要怨恨别人。心态放好,放正了,不值得生气,因为人和人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