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应该反思的家长们

应该反思的家长们

杨永信电击学生事件在网上刚刚平息,现在又出了豫章书院,豫章书院事件还让《暴走大事件》停播了,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几分遗憾,豫章书院几百年历史的书院却落得如此不堪。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屡屡曝光却还是不断发生?

当我们谴责杨永信,谴责豫章书院暴力体罚学生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家长们,这些悲剧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家长,不是问题少年,也不是杨永信与豫章书院这样的机构。

现在的问题少年们,14岁左右的,基本都是00后了,这些家长都是80后,应该说很多都是接受不错教育的一代,至少比80后一代的父母好了很多。80后的孩子确实经历了很多,在改革的浪潮里被打得晕头转向的一代人。他们望子心切,望子成龙,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各种晒,国际幼儿园,学区房,各种竞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在生活方面,情感方面,习惯方面,人格建立方面,家长们并没有表现出来有多高的远见与系统先见性。

问题少年不是到了上初中就突然成为了问题少年的,网瘾少年也不是,到了上初中这个年龄突然迷上电脑的,这些少年们是被家长在默许的情况下,再不愿改正过来的少年,他们最初并不是问题少年,可能在幼儿园还是乖娃娃,是那个嘴巴最甜的孩子,是见到叔叔阿姨就会叫人的孩子,后来却成了问题少年,网瘾少年,家长们不该反思嘛?我听到问题孩子家长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管了,管不了。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问题少年是家长如何培养出来的。

应该反思的家长们

一.不要把你的孩子当小孩看。

很多家长由于爱,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把小孩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很多的家长,尤其是妈妈,很容易被孩子忽悠,对的,你被孩子忽悠,爱哭的孩子,一定是因为在哭的时候,获得了好处的孩子,脾气倔强的孩子,最初也是一发牛脾气小愿望就能得到满足的孩子。爱抬杠的孩子,必然是家长讲道理太多的孩子。在可能会影响习惯,性格的问题上,家长不能向孩子妥协,说了晚上9点上床睡觉,不能因为九点动画片正在高潮部分而要等到看完9.30才去睡觉。在高潮部分突然不看了,这对孩子来时候看起来很残忍,可是,家长坚持,以后孩子一定是更容易管住自己的行为的孩子,克制是需要培养的,其他的关于习惯,性格,人格的小细节,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就不展开说了,不然,这文章就写成一本书了。我只能说,很多家长可能处理都不是很恰当。

孩子的性格形成是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

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精英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作自己理想的延续的一个私人物品,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精英,从小要乖,长大要漂亮,学习成绩要好,清华北大。虽然这样感觉很夸张,但是一大部分家长却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这个事实,你看家长们给孩子报的那些多到数不清的课余班就知道了,绘画,书法,乐器,舞蹈,主持,各种培训班,每一样都做得牛逼的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达芬奇,牛顿这样的大咖,真的只是少数。找出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也是头疼的事情。

试着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这个事实。

应该反思的家长们

三.学习不要奖惩

不要给孩子孩子奖惩的方式去学习,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并不赞同我的观点,认为奖惩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更有积极性或许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我认为你建立这个制度的时候,首先就说明了,家长已经妥协了,或者说是会妥协的。或者说你给了一个信号他也是可以不用学习的,至少我认为,你把他学习是他必须完成的使命感降低了。需要给你孩子买东西,学习用品,觉得好,不管他怎么也是该买的啊,衣服啊什么的,不是都是无须条件的给他们买嘛。这种观点,我持开放态度。

四.家长是不是该体罚。

这个也是争议很大的,但是我觉得,适当的体罚是很有必要的,严师出高徒也不是没道理,在关键的时刻,如我在第一条里讲到的,那些涉及到,习惯,性格,在成形期间,如果不容易纠正过来,适当的体罚一下,加深记忆也不是坏事。心存恐惧才能心生敬畏。虽然简单粗暴,但是直接有效。你的道理孩子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听懂了会不会去做是一回事,所以,适当的强制是必要的。训练动物也是有体罚的,这说明在基因里,这就是一个必要的手段。

说这么多,总而言之,你的孩子,没有好的习惯,不学习,实际是在你从小就没有注意性格,习惯的培养,到了初中学习任务加重时候的爆发,孩子说要放弃,你便没有了办法,没有问题少年,却有很大问题的家长。家长们,你们在过去的十年对孩子做的,此刻体现出来, 你却显得很无辜,这到底是害了谁?谁被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