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具體內容是什麼?

holyhorn


一、什麼是反身性理論?

反身性理論最初見到是在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一書中,作為一個經濟學專業學生來說,這本書確實有點晦澀,主要是其中很多運用了哲學的說法來解釋經濟學、金融市場的一些投資者行為,而哲學是最讓我頭疼的。

我先摘取這本書中對“反身性”的解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反身性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在任何包含有思維參與者的情景中,參與者的思想和現實情況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相影響的關係。
一方面思考者試圖去了解真實的情況,另一方面他們試圖獲得一個他們想象中的結果。這兩種過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過程中,現實是已知量,然而在參與的過程中,參與者的思想成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時候,這兩種作用會相互干涉。我將這種兩個作用間互相干涉稱之為'反身性'。

我們從“以物換物”的原始市場來理解一下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

假如說在市場中,我們認為一頭牛可以換一頭羊,這是我們在市場中對“交換”的預期意識,若碰到認為一頭羊可以換一頭牛的人,那麼就可以完成交易。因此在市場上交易的,實際上是我們的預期。

每一個人都是市場的參與者,而每一個人都會根據市場反應最初自己的預期,而這些預期的總和就會構成一個市場的交易,也就是說我們受市場的影響,但反過來我們也會影響市場。

這就是反身性理論。

我們常常聽到索羅斯的一句名言“市場永遠是錯的”,但這句話真實的含義或許是,“我們對市場的理解永遠是錯的”。

“反身性理論”告訴我們,市場作為整體,永遠包含比個體多的信息,多到足以保證其自身作出最正確的分配。我們的個體意識,作為整體意識中的一份子,是永遠無法認識到整體的意識。

這就像我們的眼睛雖然長在腦袋上,卻無法看到自己的後腦勺,因為一旦我們想看後腦勺而轉頭,後腦勺也同時跟著移動使我們看不到。

過去,我們總以為是因為自己懂得不夠多,才導致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而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告訴我們,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的足夠多,來作出絕對正確的判斷——因為當我們開始理解市場時,市場就已經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樣子了。

二、反身性在現實中的案例

2014-2015年的A股牛市就是這樣一個正反饋過程。

股市長期低迷之後,市場的平衡被外界的買盤驅動所打破,配合以央行寬鬆,流動性充裕,股市開始加槓桿。股市的上漲吸引了更多資金買入,尤其是槓桿融資買入。槓桿融資買入反過來進一步推高了股價,讓使用槓桿的人獲得超額收益,進一步強化了正反饋機制。融資餘額與股市指數在這個正反饋的循環中互為因果,反覆強化。再舉個負反饋的例子。

一家銀行原本運行良好,不知是誰突然說,銀行要倒閉了。一傳十,十傳百,相信的人馬上跑去排隊取錢,而其他人看到很多人跑去排隊取錢,也認為這是真的而去排隊取錢。當銀行門口的隊伍越來越長時,人們對於“銀行倒閉”越深信不疑,於是就有更多人爭相去銀行擠兌,生怕自己的錢取不出來。

最後,銀行真的倒閉了。

市場一直在根據我們的預期不斷變動,而我們的預期又在市場的變動中不斷變化。當趨勢形成,三人成虎,那麼市場也將越來越偏離平衡點,向極端的泡沫化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通俗的來說,我們可以理解成價格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力會超過其本身的經濟價值,加速或者反轉原有的經濟運動規律。

當市場發展的趨勢尚未被確定,價格行為是雜亂無章的,有看多有看空,市場相對平衡。

一旦趨勢被認定,這種認定將加強趨勢的發展並導致一個自我推進過程的開始。

隨著現行趨勢和現行流行觀念的互相促進,偏見被日益誇大。當這一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極不平衡的條件即


告成熟。(即市場推進過程)

市場的走向可以得到成功的測試:市場趨勢和市場人士的偏見都可以通過各種外界的衝擊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測試。(測試過程)

確信度的增加:如果偏見和趨勢都能再經受各種衝擊之後依然如故,那麼趨勢就是不可動搖的。這一階段為加速過程。

現實與觀念的決裂:此階段的出現標誌著信念和現實之間的裂痕是如此之大,市場參與者的偏見已經顯而易見了,此時高潮即將來臨。

最終,此時人們對市場的看法不再起推動作用,原有趨勢停滯不前,另一中歐諾個聲音開始影響市場,原有市場信心開始喪失,這時市場開始向相反方向轉換,這個轉換點叫做交點,為崩盤加速階段。

只有在市場價格影響了被認為反映在市場價格上的所謂基本面的時候,盛衰過程才會出現。


舉個例子:

我們可以從泰銖在1997年崩潰這個例子中來理解這點。泰國中央銀行估計泰銖會貶值20%左右,但到12月,泰國中央銀行於1997年7月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對美元的匯率已經從26:1上升到了50:1,貶值幅度超過了50%。

泰國央行曾計算出泰銖的“真實價值”是32銖兌1美元,也許這非常符合貨幣估值的理論模型。但泰國央行沒有想到的是,泰銖的自由浮動引發了一種讓它狂貶不止的自我支持性反身進程。

泰國是一個正快速發展的國家,人們認為它正走在日本那樣的崛起之路上。盯住美元的泰銖曾被視為穩定的貨幣,因此國際銀行家們欣然借給泰國企業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而泰國也樂於接受這些貸款,因為美國的利率相對較低。



當泰銖崩潰,泰國企業的債務規模驟然膨脹——如果以泰銖衡量的話,基本面變化了。

目睹這一切,投資者們狂拋泰國股票。在他們撤出的同時,外國人也將泰銖兌換成美元帶回了家中。泰銖進一步貶值,看起來永遠也無力還債的泰國企業越來越多。泰國人和外國人都在不停賣出。

在這種情況下,泰國企業只能消減成本,大量解僱工人。失業率急劇上升,勞動者的收入減少,而那些仍有錢可花的人也出於對不確定性擔心而持幣觀望。泰國經濟迅速衰退,許多泰國大企業,甚至是那些沒有太多美元債務的企業,也開始顯得岌岌可危。

隨著泰銖的貶值,泰國經濟陷入了低迷,於是泰銖繼續貶值。

趨勢形成,泰銖爆炸。


夢想家講故事


反身性是一種人類對於動態事物的認知同時影響事情發展的狀況,是唯物主義裡“物質決定精神”和“思想反作用於現實”同時出現的情況。客觀事物並非都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比如“社會”,“金融”這些涉及人的觀念和思想的實在物,涉及到現實的主客觀方面之間的某種“短路反應”。它通常表現為實體的價值屬性與實體本身之間的循環聯繫。這種循環聯繫會導致一種開始時自我強化,最終卻自我摧毀的繁榮—蕭條過程。

在《金融鍊金術》一書中,索羅斯引用了金融市場的例子。

20世紀60年代末,跨行業聯合企業十分繁榮。當時,一些專門從事國防行業的高科技公司由於在戰後增長乏力,於是開始收購小型普通公司,多元化業務,擴大公司的規模。這些公司的每股贏利增長加快,它們的市盈率也成倍增長。這種經營模式成功吸引了大批效仿者。併購浪潮席捲華爾街。到了最後,一家公司只要在收購時承諾對被收購公司善加利用,就能獲得高額的、成倍的贏利。

投資者們趨之若鶩,猶如魚兒見到了水。起先大家還是根據每家公司的業績來評判其價值,但跨行業聯合企業逐漸被當成了一個團體。新興投資者對沖基金經理或槍手(gunslinger,高風險、高運作的投資基金管理者)開始嶄露頭角。他們與跨行業聯合企業的經理有著不一般的密切關係。他們甚至建立起了聯絡熱線。漸漸地,跨行業聯合企業對其股價的管理也同他們對利益的管理一樣嫻熟了。

浪潮中存在深刻的誤解:人們認為,不管公司的增長是如何獲得的,都應當按照公司公佈的每股收益的增長情況來衡量該公司的股價。基金經理充分利用了這種誤解。憑藉有利條款,他們利用估價過高的股票去收購其他公司,因而進一步推動了股票價值的增長。當然,如果投資者明白反身性的道理,並能意識到誇大的估值會帶來收益增長的假象,就不會出現這種誤解了。

市盈率不斷擴大,但最終現實無法支撐預期。要保持贏利增長的勢頭,公司就必須繼續擴大收購規模,最後跨行業聯合企業終於達到了規模的瓶頸。當信實集團試圖收購化學銀行時,轉折點突然到來。收購遭到了權勢集團的抵制,最終以失敗收場。當股價開始下跌,價格的跌幅日漸增大。收購對每股贏利的有利影響逐漸消失,再進行收購也變得不太現實。當外部的增長勢如破竹時,被掩蓋起來的內部問題開始逐步顯現。投資者們的幻想破滅了。

這個例子裡,公司的價值並不是一個“唯物的實體”,而是摻雜了太多“價值”因素,而價值是主觀的。有人看高股價,就有人抬高股價,如此循環。人們的認知是不對等的,認知的集合推動了事物變化的方向。而個體無法知道所有人是怎麼想的。但是無論如何,市場的反身性疊加在了股價上,直到和現實拉扯太遠而破滅。


硅發佈


反身性就是相互決定性,索羅斯在其《金融鍊金術》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闡述,其針對美國1980到1985年的美國股市進行了實踐。但是實質上,索羅斯的反身性和經濟學家對於經濟週期的研究是一致的,經濟從繁榮到非理性繁榮再到衰退的過程。只是經濟學家往往無法看到轉折點,而索羅斯在多次實踐中做到了。

反身性和趨勢論,財富效應,馬太效應,蝴蝶效應其實隸屬同宗。其認為存在經濟趨勢的強化過程,參與者與參與的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如低利率,低通脹,低工資時段,企業業績由於整個社會各種成本低廉,可以獲得不錯的利潤,參與環境導致參與者更加積極的尋找利潤。而當企業利潤得到改善的時候,債務和股權融資就更加容易,大家看好公司未來情緒樂觀,你看參與者情況好轉進一步改善了參與環境。繼而容易獲得資金成為企業的一個優勢,企業獲得了便宜的融資,進一步擴張。而社會關係的擴張也使得企業聲譽改善。於是利潤提升導致更好聲譽,更好聲譽導致利潤進一步改善。這種趨勢循環往復,最典型的如房地產和信託基金。直到利潤增長無法同步於聲譽增長帶來的好處。於是就有了轉折點。

當轉折點來臨,一切就成為事情的反面。由於股價下跌,融資逐漸困難,聲譽開始下降,聲譽和股價下降有反作用於利潤,外部友善的環境不見了,債權人開始抱怨並且要求提前還款。股東開始賣出股票。相互作用繼續導致悲觀情緒。

反身性闡述了人類認知的不完備性,有一句概括人類的話:“人是行為人,人又是理性人。”因為人不理性,所以均衡永遠無法達到。對於反身性延伸出來的投資理論,很多人認為索羅斯和巴菲特是不一樣的投資方式,其實他們兩用的是同一套規則的兩端。至少巴菲特的一部分是和索羅斯異曲同工。巴菲特在過去的投資中經常利用投資人的恐慌,當價格偏離足夠遠的時候買入股票,撿便宜。而索羅斯則相反,他經常在價格向上偏離價值的時候做空。


凱恩斯


索羅斯在《開放社會:改革全球資本主義》中解釋“反射性”概念說,我們試圖理解世界,但我們自己也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而我們對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們所參與的事件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思想與這些事件之間相互影響,這為兩者都引入了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決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識之上,因為我們的行為很容易產生預料之外的結果。這兩種影響相互助長,我把這種雙向反饋機制稱為“反射性”。(也有人稱為“反身性”)

通俗的以證券價格波動來解釋:市場價格見底時,人們的認知沒有預見是底,還會壓制價格繼續下行,但市場價格見底會阻礙人們的價格壓制,在此就會產生不同於前期單邊下跌的價格走勢,會震盪下跌,仔細觀察走勢變化,可抓住底部拐點。

同理,市場價格頂部也一樣,人們的錯誤認知會推升價格高於市場的合理價格,但是受市場影響會使得上漲艱難,產生震盪但還有高點,仔細觀察,能抓住價格拐點。

總結為:人們的認知總是錯的,實際價格總是偏離市場合理價格太多。上漲的頂點是泡沫,下跌的底部是低估。索羅斯多次都是在泡沫氾濫之時而冷靜的觀察到,他的做空讓全世界無話可說,因為自身經濟出錯在先,索羅斯只是從必將破裂的泡沫中獲取他該得的利益罷了。


股市財狼


我發現最近有很多人對於反身性感興趣,我也回答了很多次關於反身性的問題。

簡單來說反身性就是市場趨勢與參與者兩個變量相互影響,該理念有兩個必要條件,1.人的認知是不完整的;2.這些認知不完整的人就是市場參與者。

在金融投資方面的應用主要在繁榮和衰落的轉折點,當參與者認知趨同,趨勢將反向發展。也可以理解為國學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而這種思維,我覺得是一種反人性思維,恰恰這種思維對於市場很受用。

反身性不僅僅可以應用於金融領域,這種哲學理論可以應用於任何有參與者的市場。


小馬說券


好比熊市裡,券商股越跌,業績越差。這就是反身性理論。

我們的這人老子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動。大概也有些這意思。


ZKLG869582669


反身理論是索羅斯學生時代的哲學理論,核心就是偏見,他把他的哲學思想放到股票期貨外匯市場中。更像是一種研究行為金融。比如前些年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大家都認為房價會不斷上漲,所有人都去買房子大街小巷各行各業都認為房子價格會越來越高,這就形成了一種偏見,偏見的產生就是泡沫產生的時候,距離頂部不遠,這是正向泡沫。13年年末時候a股好像在1800點那時如果說自己炒股票會被人笑話,這就是一種空的偏見,也是底部。


呲牙魚


太當真了,你就會被忽悠得團團轉!猶太智慧你瞭解嗎?其實真實的金融操作手段,他才不會告訴我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