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一代雄主——武帝的烦恼

  • 自上一章发表后,有很多朋友踊跃的参与评论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表示非常高兴,历史这一门学问,每个人的看法都有差异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五谷杂粮吃出五颜六色的人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一部很了不起的典藏,班固写的“汉书”也是,本人曾在图书馆工作过,后世学者对于这两人分别写的著作给出了译本,我在阅读这两位史学家的著作后发现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比方说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穷兵黩武”、“迷信方术”这应该是贬义词吧,我甚至可以认为司马迁和汉武帝的那点破事(汉武帝把司马迁阉割了)才招致司马迁的怨恨,用口诛笔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吧。同样都是汉武帝,但班固又作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这两人都是史学大家,那么到底谁对谁错?所以说,历史人物,特别是影响力比较大的那一类,会招至很多人不一样的见解,我所发过的很多文章都是一个理,你喜欢就收藏,不喜欢就当看一个笑话。毕竟,我不是你。

一代雄主——武帝的烦恼

汉武帝——原姓刘名彘,因自幼聪慧异常深得景帝喜欢,后改名为刘彻,三年后被立为皇太子,出于对英明神武的英雄情怀,大家不要认为好像这个太子位置本来就应该是他的。人家也是凭借着运气和努力而得来的好吧?

因为景帝最初宠爱得最深的并不是刘彻的生母,而是栗姬和长子刘荣,后因为栗姬走了汉高祖时期戚夫人的老路得罪了窦太后和馆陶公主,外加上她母亲和馆陶公主的共同抬爱,才得到的太子之位,这些可以从史料中看得到,也可以从电视剧中看得到(金屋藏娇一节)

一代雄主——武帝的烦恼

金屋藏娇一词就是武帝开创的

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刘彻继位,这一年他才16岁,这位年轻人以弱冠之年登上的皇位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美好,权力受到来自后宫(窦太后,汉文帝的正妻)的制衡,对于他这位“爱管闲事”,又迷恋“黄老学说”的奶奶他也无可奈何

最直接的一次冲突就在他准备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之时启用的一批学士,就遭到了窦奶奶的迫害,这些人我不想依次来讲,因为比起武帝特别照顾的董仲舒来说还是弱了些。当然他烦的还有立皇后的事,迫于无奈立的他姑姑的女儿“陈阿娇”为后,但他喜欢的却是他姐姐的婢女“卫子夫”,谁叫他姑姑辅助过他顺利登上皇位呢。

一代雄主——武帝的烦恼

我要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儒术并不是纯粹的孔孟之道,而是当时的一种学派,但可以归纳入儒家学说一类的思想而已,算是儒学派的一个支流。(就好比共产主义,在中国就变成了“特色版”的共产主义,也算是结合了当下国情的正确思想)

再一个有很多人的误区:

包括我回首初中时期的历史课本上也是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道现在的课本是否有变,因为从他在位50多年的国家制度来看,他还融入了法家思想,可以说是法、儒并存,而不应该是“独尊”一词,不要认为我又在打胡乱说,爱较真的人可以自己去看书。

为此他消停了将近6年时间来认识当前的国家形势,这种畏手畏脚的日子直到他的奶奶去世才掌握了国家大权于一身,他的烦恼这个时候才算消弭。

一代雄主——武帝的烦恼

这一篇写得太过于枯燥,本人一贯以当朝君主纪事的方式或许很多人不认同,我个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好比上一篇的文景之治有看官就说了:治世是国家强盛的一种表现,管皇帝什么事?那么我的解释就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情况下那还就真管他的事,他的一言一行,每一个举措都影响到了整个国家,又怎么不管他的事呢?

这一章也就说到这里,算是一个武帝早期过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