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遵义桐梓:花秋多形式生态养殖 助力群众增收脱贫

花秋镇在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畜禽养殖区”的发展定位,把昔日劣势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养殖的优势资源,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大力发展养牛和生态养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花秋镇石关村潘陶生的养牛场里,养殖人员正在进行打草和喂食。

2016年,花秋镇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开始修建养牛场。自12月开始运营以来,

通过集体入股、个人养殖的形式,潘陶生现已养牛100余头。

贵州省潘念村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潘陶生:整个石关村13户贫困户,我们优先考虑务工,在我们这里务工啊或者是种草,都是一般贫困户要好,农户要高,高出很多。

潘陶生的养牛场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每年将向贵阳、遵义等地销售肉牛,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预计在三年后将达到1000余头的规模化养殖。当地贫困户在养牛场务工,每月可拿到2500元的工资,通过与邻村新田村63户贫困户签订集体入股协议,帮助新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

贵州省潘念村种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 潘陶生:每户两头母牛由我们来代购,代销,代养,那么这126头牛,以这种方式来带动他们,然后他们来为我们种草,我们收草,给他们提供技术。

花秋镇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有养牛意愿的贫困户按照每户2头牛的标准进行免费发放,通过养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都脱贫门路”,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

赵忠连是克勤村八组的村民,去年回到村里通过“特惠贷”贷款5万元建起了养牛场。当地没有劳动能力的4户贫困户,将家里的牛送到他的养殖场进行代养,到牛出栏的时候再按照相应比例进行分红。

赵忠连 克勤村柿子坪8组牛场户我是跟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代养了几家的牛,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所有的贫困户一起脱贫。

通过发展养牛产业,花秋镇每年肉牛存栏3.5万头,出栏1.13万头。

在克勤村桐梓永志养殖有限公司,新建的15个鸡舍整齐坐落在山间,

昔日静谧的山村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中逐渐热闹起来。作为黔北娄山黄焖鸡花秋生态养殖基地,每年将养殖土鸡近万羽,通过带动当地贫困户养鸡8000多羽,帮助贫困户脱贫。

桐梓永志养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宋远江:2016年,克勤村大坪上修了个养鸡场,养鸡带动了克勤村一百多户老百姓,其中有80户是贫困户,养殖出了花秋土鸡。

通过发展养鸡产业,桐梓永志养殖有限公司每年将提供8万元给克勤村,其中6万元作为分红发给贫困户,2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土鸡养殖的示范点。

花秋镇克勤村支部书记 孙永国:该养殖场采用道真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交村级管理,由于增加立体,经济收入一年可增加八万元。

“花秋土鸡”因“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在桐梓县乃至周边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花秋镇将“花秋土鸡”生态养殖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全镇上半年出栏27.8万羽,下半年预计出栏20万羽左右,全年预计49万羽,形成以克勤、青山、乐镜等村为特色的林下生态养殖。

花秋镇副镇长 陆定其:在我们的养殖上,我们想就是这个政府投资一部分的资金,来打造我们花秋土鸡的这个品牌,让我们的贫困户户户都有养殖土鸡的这样一个产业,到年底让他这个能够有所增收。

记者:文艺 见习记者:王维维 实习生:李应芳 李国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