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自從美國在西半球強勢崛起後,便將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視作自己的“後院”和“禁臠”,既容不得其他大國插足其中,更不許該地存有“刺頭”國家,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必然會極力剷除之。美國強勢干涉該地區的事件很多,其中加勒比海小島國格拉納達的遭遇最特殊,因為挑戰霸主權威,竟然三天時間便被滅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格林納達位於向風群島最南端,由主島格林納達及卡里亞庫島、小馬提尼克等島組成,面積為34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1萬人。格林納達本是英國殖民地,1974年宣佈獨立,此後一直以英聯邦成員國的形式存在,並擁戴英王為元首。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格拉納達地理位置圖

格拉納達獨立後,蓋裡領導的政府實行親美反蘇政策,並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逐漸引起在野黨“新寶石運動”的不滿。“新寶石運動”奉行親蘇親古政策,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儘管遭到蓋裡政府的壓制,但在蘇聯和古巴的支持下,該黨還是逐漸做大,最終於1979年3月成功奪權,建立以畢曉普為總理的新政府。

畢曉普執政後,改而奉行積極的親蘇親古政策,在大量接受兩國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同時,還允許古巴在主島西南端的薩林斯角修建一座大型現代化國際機場。這座機場的主跑道長達3千米,雖然號稱是旅遊機場,但實際上卻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軍用機場,其建設的目的不言而喻,正是為了在腹心位置威脅美國的安全。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里根對格林納達局勢憂心忡忡

里根總統上臺後,對蘇、古深度介入格拉納達表示擔憂,認為後者已成為兩國對外輸出恐怖行動和顛覆民主的基地。由於此前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也轉而奉行親蘇親古政策,里根更加擔心,若放任格林納達、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國組成的“邪惡鐵三角”趨於穩定,則美國的傳統“後院”不僅有陷於蘇古軍事攻擊的危險之中,還可能造成更多的國家“反水”,這絕非美國所樂見。

為了破除危局,里根不斷地對畢曉普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格林納達改弦更張,重新迴歸“自由國家”的懷抱。里根還多次聲稱,若格林納達不聽從美國的意見,將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來教訓它,從而保衛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權益。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美國用於進攻格林納達的戰機

面對著美國的威脅,加上因推行激進改革政策造成的經濟、外交困境,終於迫使畢曉普開始調整政策,以期緩和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1983年6月7日,畢曉普親自訪問美國,並與里根達成了一項諒解協議,兩國間極為敵視的關係由此開始轉向正常。

然而畢曉普為挽救國家所採取的務實措施,在副總理科爾德、政府軍司令奧斯汀等強硬派的眼中卻被視為“叛變”之舉。為了“修正”總理的錯誤,科爾德、奧斯汀於同年10月13日發動政變,將畢曉普抓捕並於6日後將其秘密槍決。10月20日,奧斯汀宣佈國家實行軍事管制,並建立以其為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重新奉行親蘇親古政策,並撕毀跟美國協定的諒解協議。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美國士兵在格林納達登陸

強硬派在格林納達上臺後,里根有足夠的理由擔心,奧斯汀較之畢曉普將更為激進、危險,更能給美國帶來威脅,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清除他。里根是個非常務實高效的總統,一旦下定決心,便迅速行動起來。就在奧斯汀奪權5天后,里根政府以保護美國僑民為由,對格拉納達毅然發動代號為“暴怒行動”的軍事打擊。

軍事打擊開始後,八千多名美軍及其盟軍,從巴巴多斯、海上和美國國內3個待運點,分批搭乘直升機、運輸機,在格拉納達實施傘降和機降著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兩千多名守軍展開進攻。這是一場“殺雞用牛刀”的戰事,勝負的天平從一開始便完全倒向美國,征服格林納達只是早晚的問題。

加勒比海小國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挑戰美國權威,結果三天便被滅國

美國僅用三天時間便攻佔格林納達

果不其然,美國用3天時間,以19人陣亡、116人受傷、損失直升機9架的代價,基本上肅清島上的抵抗力量,並控制其首都聖喬治,將奧斯汀等一干人眾抓捕歸案。事後,美國將政權移交給英國女王任命的總督,在得到對方承諾進行公正選舉、重歸自由國家的保障後,才將主力陸續撤離回國。至此,僅持續三天時間的“暴怒行動”以美國完勝告終。

此役過後,美國重申自己在傳統“後院”的霸主地位,極力壓制各國有可能出現的親蘇親古“苗頭”,最大限度的壓縮蘇聯、古巴的活動空間,由此使得兩國的影響力遭受重挫。從以上各點來分析,里根出兵格拉納達算是賭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