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元春为啥不喜欢黛玉?

墨白说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都是人见人爱的角儿,但若是有人提出二者只选其一的话,你更爱哪一个?恐怕更多的人选择林黛玉?林黛玉不光长的美,而且聪明伶俐,妙口生花。她的文人气质和内涵,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怜香,弱柳扶风,可以说人见人爱,可她偏偏就不入贾元春的眼呢?

曹雪芹在写两个人时是比较着写的,这也是林薛在《十二钗曲》中被放在同一首曲中的缘故。

《红楼梦》一一《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正册判词之一》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曹翁咋像钻到女人心里看似的?“女儿是水做的骨”,个个水灵灵,美滋滋的。聪明伶俐,貌似天仙。这是在写美女,还是在写天仙?是在写天仙似的美女,还是在写美女似的天仙。

从仙界回归现实,现今过家家似的“红楼选秀”,要说我爱谁?我既爱林妹妹,也爱宝姐姐;二者只选其一,我更爱林妹妹啊!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帮助;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士。

美女们既然互为补充,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里“钗黛合一”呢?为什么更多的人更爱林黛玉呢?

这和曹雪芹的爱好有关。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倾注更多的感情,加人更多的同情、赞美和爱恋因素。林黛玉冰清玉洁,文彩风流,就是有点持才自傲,尖酸刻薄。有时又抑郁寡欢;多愁善感。“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天妒英才,红颜薄命,恐不是个福相。用薛宝钗来衬托林黛玉。褒林贬薛,曹雪芹更爱林妹妹!

通过以上分析,元春不喜欢林黛玉的原因可能是:林家已经衰落,黛玉没福相。更大的可能性是黛玉表现出来的反叛情绪,和程朱理学对着干,这才是最要命的。

元春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不是论辈分),她是皇帝的妃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为后六宫的实权人物。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辈份低,但职位高。连贾府的最高人物史老太君贾母按国礼都要给她跪了。她的父亲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尽管是个文职,官不算大,但也不小了。此职位的官员见自己的亲生女儿,父子根本不能面对面地谈话。垂帘省亲,隔帘相望。卑女为皇妃,老父变家奴。儿女情长的私房话,贾妃掏心窝子的话语贾政必须以官话回之,站在帘外念语录。像小学生背诵课文而已。我们无理由怀疑元春和老父亲的肺腑之言不是发自内心;但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贾政真心说起假话来那么滑稽可笑。

可怜家天下,“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元春是皇家的人,也是贾家赖以生存的靠山,贾府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她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以她的标准选配婚姻必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还要符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标准。封建社会的婚姻容不得爱情,容不得个人爱好。完全由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和门阀所左右。她的偏心爱好很大部份决定和左右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命运。


王小六说红楼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贾元春到底喜欢不喜欢林黛玉?这是几百年来《红楼梦》爱好者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原因在于端午节元春赐节礼将宝钗和宝玉的节礼一样,而林黛玉却和探春等姐妹一样。多数人据此认为元春不喜欢林黛玉,所以才认可薛宝钗,我认为这个理解片面了。


首先,元春是否喜欢林黛玉与宝钗无关。

多数人将宝钗黛玉一直拿来对立对比,全然忘了两人并非不可兼得。元春省亲,在大观园中命大家作诗,看过诗文后: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这里元春是将薛宝钗和林黛玉并列称赞的。而且薛宝钗在前,林黛玉在后第一表明薛宝钗年纪大一点,第二个主要是薛宝钗比林黛玉与贾元春的亲缘关系远。所以按理薛宝钗要排在林黛玉前面。不要小看这个称呼,这是表明亲疏的礼节,不可以叫错的。后面元宵节,贾珍贾琏敬酒,先敬李纨寡婶李婶娘,再敬薛姨妈,就是这个意思。扯远了。

元春喜欢薛宝钗与她喜欢林黛玉不冲突。她不是贾宝玉,没必要非要在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只选择一个。所以我们看元春的称赞发自肺腑的。不但说他们好,还说自己和几个妹妹比不上。这是由衷的赞扬了。


其次,元春赐节礼不表示不喜欢林黛玉。

元春端午节赐节礼确实影响了宝黛爱情的走向。谁也无法知道元春为何作此安排。贾宝玉年纪不大,贾元春没必要比父母还着急弟弟的婚事。之所以作此安排,三点猜想第一是薛宝钗成人礼,要厚一点。第二,王夫人让元春的有意为之。第三,曹雪芹的刻意安排,为了伏最后金玉良姻的结果。

无论哪种原因,都不表示元春不喜欢林黛玉。林黛玉的节礼和迎探惜三人一样。而贾环却没有。真要不喜欢的话,应该同贾环一样也没有才好。元春对贾环的态度是很明显的,元宵节贾环的谜语元春也没猜到,也没给礼物,这次又没给。这才是不喜欢。元春对林黛玉显然不是,还是当自家姐妹一样。坐到元春那个位置,她也没必要刻意掩饰自己的喜好,谁又能拿她怎么样?就算顾念贾母的情面,再薄一点的礼也可以。元春显然也没那么做。


最后,元春没有不喜欢林黛玉的理由。

元春进宫时林黛玉还没来。也是省亲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平时都是从贾母王夫人进宫时口中听闻。那种会面场合自然不可能张家长李家短说谁坏话。而且林黛玉的年纪到元春省亲也不过十二三岁,还是个小姑娘,宝黛爱情还没露头,远远谈不上苗头。元春就更没有讨厌林黛玉的理由。

林黛玉在元春省亲时,确实有点出风头的嫌疑,不过她虽然替贾宝玉做了一首诗,薛宝钗也告诉了贾宝玉一个词。这不过小儿女玩笑的事,元春也未必当真,那档口与贾母王夫人聊天为主,谁还巴巴看着他们小姐妹们做什么诗。就算发现作弊也不过哂然一笑,谁见过一个贵妃和几个小孩子认真的?

综上,元春没理由不喜欢林黛玉。就算她更喜欢薛宝钗也没必要排斥林黛玉。元春不是贾宝玉,没必要二选一。真要不喜欢,倒像贾环一样,由衷表现出来才对。就不多说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其实,元春并没有不喜欢黛玉,而是很欣赏黛玉的才华,同样的称赞薛林两位妹妹。

那么,为什么好多读者会认为“元春不喜欢黛玉”呢?

当然是因为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三春黛玉“我们家四个女孩儿”次一档的端午节礼,宝玉立马怀疑是不是传错了。因为在元春下旨众姐妹一起搬入大观园,统一由李纨照管之前,独宝黛二人被贾母留在身边,三春被搬出贾母处到王夫人房后的三间小抱厦居住,并且贾母也不再关照三春了,把三春交由李纨照管。因而在宝玉心中过去在贾母处宝黛二人待遇等同,自然是唯有黛玉才应该和他得到一样的元妃端午节赐礼。

然而,在元妃心中三春和黛玉是“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是贾府嫡亲的孙女,黛玉是贾府收养的孤女,唯有宝钗才是贾府的客人亲戚,三春和黛玉端午节礼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当然,黛玉在意的也是宝玉和宝钗的端午节礼样同,即使宝钗作为客人亲戚得到的端午节礼比三春黛玉“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的高一档,可偏偏为什么只有宝钗的节礼与宝玉等同成为了事实上的“一对儿”呢?黛玉立刻向宝玉抱怨说自己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只是个“草木人儿”,黛玉因此立即联想到了“金玉良缘”上了。

元妃的端午节赐礼,有没有向贾府暗示自己属意“金玉良缘”的意思呢?也许真的有。可是这并不表示“元春不喜欢黛玉”呀!

应该说是元春也许的确更喜欢宝钗做“宝二奶奶”,这种想法太正常了。自从宝钗进了贾府上上下下都喜欢她,小丫头们也喜欢和她玩儿,众人都说宝钗比黛玉更好。宝玉本人常常被黛玉报怨“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妹妹。贾母“素喜宝钗稳重平和”,在“元妃省亲”之后的第六天亲自捐资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黛玉在宝钗生日宴上当场醋意大发起来。

然而,却没有多少读者会认为贾母宝玉不喜欢黛玉吧?

其实,题主心中想要问的问题可能是“元春为什么不喜欢黛玉做宝二奶奶?”才对吧?

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为“为什么除了宝玉本人,贾府中其实并没有谁真的喜欢黛玉做宝二奶奶?”

因为实际上,也只有凤姐曾经在宝玉挨打之前调侃过黛玉“吃茶”。而在宝玉挨打之后,贾母在怡红院中公开向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宝钗、宝玉等表态说“我们家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不如宝丫头”之后,凤姐也只跟在贾母之后说过想为宝琴做媒。

在“紫鹃试玉”宝黛关系闹得贾府人尽皆知之后,公开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的只有借住贾府的亲戚薛姨妈。

这个在原著中显而易见的事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许多读者选择性的忽略了,只剩下了“元妃赐婚”了。


阿丹151014015


很难说元春就不喜欢黛玉,书里写到她省亲时看到黛玉和宝钗都如娇花软玉一般,看众姐妹们作诗,也觉得薛林二人在众姐妹之上。王夫人可能还会因为喜欢“笨笨的”女子而对“风流袅娜”的黛玉感觉一般,元春在省亲夜的言谈举止却也是个聪明灵透的人,不可能对黛玉有恶感。

后来她发放端午节礼,将宝玉和宝钗一等,黛玉和探春她们又一等,含义确实非常明显,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元春就不喜欢黛玉。

元春少女时代入宫,渐渐做到贤德妃这个位置,必然情商过人,处理事情不会以个人好恶为准。书里面有个细节很有趣,省亲宴上,黛玉安心大展其才,要压过众人,但是元春只让大家每人做一首诗,其实是说,她对这些女孩子才华如何并不特别有兴趣,她不认为有才华与否说明什么。

所以,为宝玉择偶,她看重的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身体状况,和她母亲能否和睦相处,毕竟,这些事关心到她最看重的一些人,来不得半点掉以轻心。

正是因为她的这个态度,使得宝玉的婚事在很长时间里悬而未决,贾母希望成全那对“小冤家”的心思昭然若揭,但也不得不顾及元春的态度。看得出这件事让贾母非常苦恼,她对于薛宝钗感觉没那么好,虽然她夸过宝钗“好”,但是那种夸奖相当官方,而不是对于黛玉那种牵肠挂肚的疼爱。一则因为黛玉毕竟是她的外孙女,二则宝钗做人滴水不漏,这就和喜欢变化,讲究生活品质,热爱细节之美的贾母完全不同。可是她又不得不尊重元春的意见,以至于她最后烦恼到想替宝玉向宝琴求婚,近乎抗衡崩溃时的昏招。


闫红说


元春在这个弟弟的婚事中,始终是站在贾家长姐的角度来为弟弟——贾家的家中宝,贾母的心头肉宝玉选择好无论是家庭、处事、还是未来在贾家是否能够方方面面到位的弟媳妇。首先说到底黛玉是林家之女,虽然是贾家的外孙,但却不免冠上“外戚”二字,与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薛家宝钗不同,元春是皇宫里的宠妃,她深谙家族阶级的重要性,也把这些当做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的一个原因是元春让大家作诗的情节中,宝钗和黛玉交卷之后,看着宝玉还在作诗中,这时候两人都想要帮忙,可是,她们两人想要帮忙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的态度让我用原文做如下阐述: 宝钗的帮忙: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接着让我们再来看黛玉的帮忙: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

宝钗黛玉二人的帮忙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细节,宝钗做事儿考虑周全的性格在这里很突出,元春不喜欢的字眼她即刻让宝玉来避开,而黛玉则是随心随性,做出了自己水平的诗,也不会迎合不会迁就。这里元春对黛玉的诗诗很满意的,但我们说诗不代表对人满意,况且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是否为宝玉亲自所做。所以,在这个方面,对谁更中意,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红楼梦中,黛玉是香消玉损了的,也许不管是天生多愁还是她不被世间纷纷扰扰所改变,她始终我行我素,不懂得迎合。可是宝钗却是健健康康,灵活多变且处事周全的,这样的性格在封建社会中是为媳妇典范,所以元春一开始就不喜欢黛玉。

希望我的回答有点儿用。谢谢。


小会哆来咪


元春不喜欢黛玉吗?她俩只见过一次面,元春还夸“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薛林并提,丝毫没有“不喜欢”的表示。

提这个问题,唯一的根据就是端午节赐礼,宝钗的礼物与宝玉的相同,黛玉的少了一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宝玉自己也说“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姑娘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从亲疏上来说,探春是同父异母的亲妹妹,迎春是堂妹,惜春是族妹。黛玉是姑舅表妹,宝钗是两姨表妹。五个妹妹中,宝钗是最疏远的一个。然而她得的礼物却是和最钟爱的弟弟一样。显然,这是一种赐婚的暗示或者先兆。


既然没有不喜欢黛玉,为什么仅仅三四个月后(省亲是元宵,赐节礼是端午),在赐节礼的时候就显示出如此明显的倾向性呢?一般认为,是王夫人的作用力。因为省亲结束告别时,元春说过,每月初二、十六允许家属进宫探望,而赐节礼以后宝玉也于次日一早五更进宫谢恩。那么平时,进宫探望的是谁呢?可能性最大、去得最多的,当然是王夫人,元春的生母。而在每月两次的见面时,王夫人一定会把自己的意愿传达给元春,对元春施加影响。

元春身处深宫,与家人接触那么少,当然非常珍惜母亲带来的消息。而在最钟爱的弟弟的妻子选择上,元春肯定也会尊重母亲的意见。尊重不是盲从,元春有知识、有才干,也不会是一味愚孝的女儿。关于王夫人的林黛玉性格的不满、对林黛玉美貌的反感,未必会影响元春,但是有一点,元春一定非常在乎:林黛玉的身体多病。


黛玉的病是胎里带来的,几乎是不治之症。说她生不了孩子,还在其次,好在宝玉将来一定会有侍妾。但黛玉的咳疾,很像是肺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元春怎么不会担心宝玉受到传染?

当时人已经知道传染和隔离预防。晴雯生病,汇报李纨,李纨就派人传话:“吃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晴雯还只是一个丫头。如果让宝玉娶了黛玉,朝夕相处,怎么会没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会说,宝钗也有病,“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需要吃冷香丸。但黛玉一见面,人们都看出“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自有一段风流态度,但知他有不足之症”,她的病非常明显。而宝钗病了几天,周瑞家的还问:“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如果宝钗自己不说,恐怕别人还不知道她的病。再说,宝钗就是发病,也“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症状不重,并且很少发病,更不会传染。


不管有多少性格、背景、家世方面的差异,只凭身体条件,元春就足以选定宝钗、摒弃黛玉。不是不喜欢,只是认为这一个更适合做弟弟的媳妇。所以才有端午节赐礼,独宝钗宝玉是一样的。

但这只是个暗示,还远远不到决定下来的时候。因为尊敬的祖母偏爱黛玉,因为宝钗还雄心勃勃渴望“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因为他们还小,还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等到年纪渐长,贾薛两家渐渐衰落,宝钗再也没有高攀的机会,贾家又迫切地需要一个懂世务、能理家的媳妇。对于双方而言,对方都成了无可奈何中最好的选择。到那个时候,元春才会正式出面赐婚,“金玉良缘”才会真正实现。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元春为啥不喜欢黛玉?


贾元春是荣国府的嫡长女,是皇帝的妃子,身份高贵。

贾府的兴衰跟元春有很大的关系,她是他们贾府的骄傲和主心骨,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因为有她而变得尊贵。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甥女,母亲去世后被接到贾府抚养,贾母对她疼爱有加,她性格多愁善感,敏感、细心、淡泊名利,聪明自尊性强,饱读诗书。


林黛玉从来不要求宝玉追求功名利禄,不要求宝玉做他不愿意做之事。

林黛玉在贾府其实也是很可怜的,虽然有贾母的爱,但这毕竟跟父母的爱不同,心中有事可以跟父母倾诉,却不能跟外婆倾诉,父母的爱是唯一的,毕竟父母不在了,她的婚事也不会有人为她关心。

然而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她有母亲有兄弟,她的婚事她的母亲会关注,会为她去争取,毕竟她母亲跟王夫人是亲姐妹。

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林黛玉父母双亡,家庭没有什么权势而投靠贾府。再说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象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选择家庭主母肯定选择身体健康的,体弱多病的难当大任,而宝玉又是贾府的宝贝,元春选择弟媳妇肯定不会选择林黛玉。

元春很疼爱自己这个风流又多情的弟弟,像家中其他女子一样关心贾宝玉,总是容不得宝玉有一点闪失。


黛玉的性格、为人处事都不讨喜,兼且家道中落。而宝钗则大方得体,人情世故,人见人爱,讨喜的很,从外形上看,薛宝钗也更有旺夫相。

从家族以及私心考虑,元春便越发喜欢宝钗而不喜欢黛玉了。


可最终,两人都未能如愿以偿,可叹落花流水两不相干啊…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元春为啥不喜欢黛玉?

这是从何而来?应是从“红麝串”说起吧。

元妃赠品有别,也难怪人们心生疑惑和不解。读的细啊!这也和后四十回中,金玉良缘梦想成真大有关系吧。

从此也体会到,披阅增删润色者们前赴后继地披阅增删润色的功力和苦心,也从侧面印证了后四十回是“一芹一脂”的原笔原意。

只是“书未成”。也不好成啊。前八十回文网文心编织细而密,“一芹一脂”也无心力对榫矣!只能叹叹叹啊。

《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这部书是作者和披阅增删润色者们的精血之作。

《红楼梦》古之小说集大成者。上承古下迄今,至今中国小说无人超越。她承载了太多文化的因子,至今人们喜闻乐见,也充满哀怨……

《红楼梦》在网络时代,更成了爱好者们的乐园大观园桃花源,休闲的好去处,乐此不疲乐不思蜀,开发智能挖掘潜力想像力的太虚幻境……

为什么史湘云和妙玉也不好好想想怎么样嫁给贾宝玉泥?

还是门第观念吧,门当户对,这么个大家族,得多多考虑吧?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流也流自家地?

贾宝玉就是现在人们口中传说中的“白马王子”,林黛玉薛宝钗妙玉史湘云就是传说中的“灰菇凉”,那有“灰菇凉”不爱“白马王子”的。

中国的远古神话是如何形成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怎么专家们说《红楼梦》只有80回本,后四十回是续作泥?

作者和披阅增删润色者们,以及学者们和能看懂的人。

咱还是门外汉,正努力地体会泥。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八十回?

作者写了前八十回是肯定的了。至于“全书只写了八十回”,这一说法已深入人心。

是不是只写了前八十回,从现在咱的阅读理解看,不是。全书是写完了的,而且不只一个版本,应有两个版本,从120回本也可感觉的到。

前八十回的文末,语气多么地自然连贯,就等着看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了。“书未成”应指全书的精雕细琢查漏补缺经脉贯通,很遗憾,没有完成。

所以,120回本的后四十回,是披阅增删润色人员的“增”为主,全书大体是完成了的……换句话说,“后四十回”是“一芹一脂”的原笔原意……

贾宝玉,是一僧一道把其投入人间。通灵宝玉随其入世。

在太虚幻境,神瑛侍者前生是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前生是顽石。

贾宝玉是否已经历了“三生三世”?

“三生三世”,眼熟。林黛玉就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

男性身体里有一个女人,女性身体里有个男人。

或者说,男人身体里住着很多人,女人身体里也住着很多人。

贾宝玉,是作者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去写的。

作者本就是一个男人,所以他对男性男人描写极为成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枉凝眉》应怎么解?咱也试着解一下,充个数。

这支曲也是对全书主要人物结局命运的最后总结,谁生存到了最后,贾宝玉史湘云白头携手,回过身看过往,不禁悲伤满怀……贾宝玉是神瑛和侍者(通灵宝玉)的合一……既然要总结,贾宝玉是人物核心的核心,作者要尽可能把与贾宝玉终身大事婚配之迷牵扯的四个奇女子囊括其中……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是指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妙玉合而为一,阴阳合体。主要是指贾宝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

是指林黛玉贾宝玉妙玉合体。主要指妙玉。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要遇着他

是指史湘云和贾宝玉白首双星相遇。

下面几句总括贾宝玉和史湘云相遇后白头携手走过春夏秋冬的无奈与悲凉……以及贾宝玉对四位奇女子的深情回望。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林黛玉)

一个空劳牵挂(薛宝钗)

一个是水中月(妙 玉)

一个是镜中花(史湘云)

以下两句主要是贾宝玉在史湘云逝后,想起过往,不禁悲伤满怀……也是四位奇女子的深深回望。

想眼中能有多少珠泪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金风送爽,秋天又引发悲绪。枉凝眉,你再怎么愁苦悲伤,也是枉然啊!

《枉凝眉》这支曲,是作者又一次的咏叹调。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和贾宝玉前前后后结缘的四位奇女子。

纵览全书,可以再一次体味《枉凝眉》的凄婉声韵,也可醉魄销魂。

一曲《枉凝眉》唱尽了作者和贾宝玉的心事,四位青春好作伴的少女泪尽,贾宝玉的泪水也不尽夺眶,贾宝玉又何尝不曾还泪……

《关山月.秦观怀古》

晴雯吴雯吴玉峰

勇补金衣似写书

香山诗证富家女

缀成红楼付人情

手撕宝物桃花扇

石呆子怕要心寒

魂归离恨口念慈

两根指甲穿万魂

注:晴雯 吴雯

桃花扇 桃花散

《关山月.秦观怀古》

梅村观复忆繁华

鹤舞白沙芍药花

鹿樵生唱长生殿

桃花扇底雪芹藏

斋坛柔碎蕊万朵

脂砚斋传墨流香

宝琴仙缘迷津点

沧海桑田落日圆

注:《红楼梦》一芹一脂

注:缘起祭明


三月乐雨


元春没有不喜欢林黛玉,相反还十分欣赏黛玉的才华。

元春不喜欢林黛玉的证据之一是元春把怡红院的匾额“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好多人认为“绿玉”是林黛玉。因为潇湘馆的颜色以绿色为主,黛玉住在潇湘馆。所以这“绿玉”代表的是林黛玉。

“绿玉”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

大家知道薛宝钗在占花名游戏时,她的花名是牡丹,因而牡丹代表薛宝钗。

“绿玉”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绿色花系,绣球型。俗称绿牡丹。绿玉牡丹初开是绿色,盛开时是粉绿色。绿玉牡丹,牡丹是富贵之花,绿牡丹洗净铅华,素面示人。红牡丹多,绿玉牡丹少,因其不奢华,反而更加稀少,珍贵。薛宝钗不事奢华,不爱花儿粉儿,绿玉牡丹花符合薛宝钗的价值观。宝钗就是一朵绿玉牡丹。

元春将“红香绿玉”里的绿玉去掉,不是她不喜欢黛玉,而是不喜欢宝钗的表现。

元春欣赏黛玉的才华,与黛玉志趣相投。

元春游完大观园后,给稻香村赐名“浣葛山庄”,后来因为黛玉替宝玉写了一首咏浣葛山庄的诗中有一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而将“浣葛山庄”改名为“稻香村”。这说明元春喜欢黛玉的才华。尽管这首诗是黛玉替宝玉写的。但是说明元春喜欢黛玉的文笔。元春和黛玉爱好相同。爱好相同,其志趣也一定相同。元春没有理由讨厌黛玉。

端午节,元春赐礼是把黛玉当成了自家的姐妹,而不是亲戚家的妹妹。

元春端午节赐礼,宝玉和宝钗一样,黛玉与三春低一等,这不能说明元春不喜欢黛玉,只能说把黛玉当成了自家姐妹。把宝钗当成了客人。

元春第一次见黛玉和宝钗时,夸奖薛林二位妹妹,透露着疏远的客套。元春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当时元春赐的礼物宝黛钗三人相同。元春与薛林是第一次见面,没有感情,与自己的妹妹迎春、探春、惜春感情自然比薛林的感情深,元春之所以夸奖薛林,一个原因是她们的确比三春有才华,另一个原因是元春对她们比对自家的姐妹客气一些。元春将自己与三春同列,可见元春对三春的感情颇深,也给了三春与长姐同列的荣耀。

端午节赐礼时,宝钗和宝玉相同。黛玉与三春同列。元春这是把黛玉当成了“愚姊妹”。

宝钗对宝玉说过,“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薛宝钗想和元春同列为“愚姊妹”可惜没有成功。

综上所述,元春没有不喜欢林黛玉。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元春没有不喜欢黛玉,我甚至认为她应该是更喜欢黛玉的。她只是认为宝钗是她的准弟媳而已。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王夫人是姐妹,王夫人在宝钗和黛玉之间绝对是选择宝钗当儿媳的。因为宝钗温柔大方,会讨长辈欢心,更重要的是,宝钗的价值观与贾政和王夫人相同,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

元春在深宫之中,对于家中的人和事自然了解不多,王夫人属意谁便是谁了。

我个人认为,按照书中的描写,元春认为宫中虽是荣华,却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使她骨肉分离。可见元春的思想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渴望自由的,跟黛玉有相似之处。所以如果元春也生活在大观园中,应该是更喜欢黛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