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P2P理财的年化收益一般是在多少才比较安全?

刘贤齐


在今年的暴雷潮中,笔者总结是判断理财安全不安全不能简单通过年化收益率来判断。

当年P2P平台跑马圈地的时候,年化收益18%-24%的平台大把,后来这类平台跑了一部分,剩下的为了表示自己不是骗子平台(也有一部分为了利润),开始降息,平台利息普遍降低到10%-15%之间。到后来,市场认为安全的平台利息不高于9%,慢慢大部分平台开始继续降息到9%年化以下。超过10%的平台,都被投资者认为是不安全的平台。

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今天暴雷的平台,好多都是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级别的,有银行存管,年化利率也不高。但就是暴雷了,停业整顿的有,良心清盘的也在,但最终,人都找不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首先,可以说,98%的平台,即使是那些看起来规范的平台,或多或少都有自融标,然后以旁氏骗局的方式维持资金的运转,这个时候降息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平台除了要维持行业标准的利息水平外,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和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新投资者也会考察平台的合规性,因此,即使是骗子平台,也会尽量做好表面工程。

还有一些情况是,股权变更导致目的变更,很多平台最初目的是想做好P2P这个业务的,前期也很花心思让平台合规化。但随着监管趋严,合规经营利润降低,一些平台创始人开始寻求转让,新进来的股东往往带着赚快钱的目的,于是,后期原本那些看起来规范、利息又不高的P2P平台开始出现大量假标和自融的情况。

从当前政策力度看,未来,刚性兑付肯定会消失,P2P的借贷性质会明确,安全性将受到严重的挑战。除非平台真的做好风控准备,但严格的风控会导致成本偏高赚钱效应不明显。在这个矛盾没解决之前,笔者认为P2P没有一个绝对的安全值。


星拾银河


年化收益率只是产品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从行业的平均水平来衡量有没有异常,但是这个不能用来衡量P2P平台是否安全,比平均水平低的不一定安全,比平均收益率高的也不一定就会雷。P2P的收益率只有一点是正确的,P2P反馈给投资者的收益率不能高于贷款标的的年利率,因为P2P的产品主要利润还是利差。

从P2P标的的担保措施来区分,P2P目前主要有净值标、信用标、担保标和抵押标,我们来举个例子(图片中的标的利率不具有时效性,仅为举例示范)

可以看一下上面这个图,这三款1个月的信用标,标的的贷款年利率是13%和14%,那么这个标的转换成债权卖给投资者的时候,收益率是不可能高于贷款利率的,因为平台还要吃掉一部分利润,假如你发现某一款P2P理财产品年化收益比标的的贷款利率还要高,那首先这个标一定是个假标,很明显不能投。

2018年P2P是一个大洗牌的一年,整体行业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降低了不少在9%左右,在此之前P2P还出现过13%甚至15%以上的年化收益,而当时平台并没有暴雷,在年化收益普遍下降的今年反而雷了几百家,所以年化收益不能作为衡量P2P安全与否的标准,要去看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有一个起码的了解,你要知道你的理财收益来自哪里。

在整个行业都在暴雷的时间段,拿收益率去衡量产品安全性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只有在行业洗牌结束,结束整合进入平稳期,P2P整体都合规的情况下才可以拿平均收益率去衡量一些产品有没有异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