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現代人說《易經》之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來,看懂了算命先生都服你!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如果中國人連飯都吃不飽了,那是會出事的!其實這句話適用於各朝各代。早在上古時期,各個部落來回征戰,其中最具有實力的是黃帝部落(軒轅氏)、炎帝部落(神農氏)與蚩尤部落(九黎),於是爭霸戰就開始了,最後以黃帝攻克九黎部落,殺死蚩尤統一華夏大地而告終。

現代人說《易經》之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來,看懂了算命先生都服你!

在當時世界,由於農業種植技術相當落後作物品種並不優良,加上連續的旱災洪澇所導致結果就是饑荒、疾病、戰爭。所以“”的問題顯得格外突出,而農作物生長需要一定時間週期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所以自然氣象的好壞對農作物的收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時古人對於“”的觀測就開始了,並且專門為此成立組織,這也是天文觀測的基本起源。歷史沿襲,各朝各代叫法不一,較為人知的是欽天監。那麼經過觀測,古人發現天空中的星體運行至某個位置時,地上即會發生一些事情,如大規模的戰爭,瘟疫,天災人禍,動植物異常等等。這時古人就發明出十天干十二地支用來表示星體對地球、人、事、物的影響的一種符號,天干代表時間單位,地支是代表空間單位。後來演變為六十花甲子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干支組合還有其承載的特殊意義,筆者還會更加精細論述)。關於古人觀測計算出星體對地球影響的思考運算邏輯以及具體數據,如今已無法考證。但從現代天文學角度來講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們雖然不能發光發熱,但是也和地球一樣,有自己的信息場,電磁波,紅外線,引力場。不一樣的就是直徑大小,質量,自轉週期,繞日公轉週期,運動距離的遠近等。以上種種因素造就了每顆行星能量不一,強弱不一,週期不一的行星能量波磁場。

現代人說《易經》之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來,看懂了算命先生都服你!

九大行星

這種行星能量波磁場由於頻率不同,強弱不同對地球的影響自然不同。九大行星中木星對地球的影響最大,土星次之,其次是水星。它們繞日公轉的週期分別是木星12年、土星30年、水星59年,三者的最小公倍數是60年,即60甲子的來源是木星、土星、水星的公轉會合週期,這樣循環三個週期180年後,這九大行星會形成一個大會合(分佈在太陽側面一個小的扇形區域,不完全垂直),這時對於地球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古代天文學家、風水學家稱其為“九星連珠”。

古人因此劃分了三元九運的時間體系,併產生了玄空風水派的三元九運學說

現代人說《易經》之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來,看懂了算命先生都服你!

九星連珠

我是林一泓,一個95後易學研究者,如果屏幕前的你也熱愛未知、熱愛國學,請點擊關注與收藏,大家想了解怎樣的命理知識,歡迎下方留言評論,筆者根據實際情況更新,下章我們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