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拳村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拳村位于市区西南,距市区8公里,大金省道贯穿全村,全村下设6个自然湾,11个村民小组,650户,2538人,耕地面积1265亩。目前,组级公路连接硬化率100%,农民的出行也方便了。村民享受初级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100% ,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这一块,“四大基地”突出发展,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3800元。2011年10月,汪拳村被正式命名为大冶市首批“武术之村”称号。2012年12月,汪拳村被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黄石市“民间武术文化村”。

悠久的历史渊源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氏望族,族盛财兴,根深叶茂,唐封越国家声远;拳庄船地,人杰地灵,水秀山明,宋奠鸿基福泽长。

这是书写在飞檐斗角、色彩斑斓的“汪拳”门楼两边立柱上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汪拳村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进了门楼后,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走到尽头,眼前这个狭长的村落就是大冶著名的“武术之村”——汪拳村。举目远望,山岚叠翠,郁郁葱葱。流连乡野,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拳村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始祖汪孟六带领族人由江西南源迁入,传承至今已30余世,近900年历史。汪拳的武术活动始于南宋迁入大冶始祖汪孟六,相传武技能单掌劈柴、磨盘端茶、拳风揭瓦、双筷夹刀,其武功代代相传。

由于村庄是依据山脚下一处狭长的高地而建,前面又是广阔的田地,远远望去,村庄犹如漂浮在汪洋上的一条小船,故名为“汪船”;后因汪公孟六善武,其后代都有习武的传统,后改名“汪拳”。

习武传统延续千年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自古以来汪拳村就有习武的传统,在历朝历代出了不少武举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武术兴盛时期。村里的男丁几乎是人人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一招半式,一到凌晨时分,每家的院子里都会集合几个人,“呼呼哈嘿”地比划拳脚。而一旦遇到村里集体训练的时候,晒谷场就成了练武场,几十号人各耍各的家伙.一时间,吆喝声此起彼伏,声势逼人。

村民汪义城开始练武的时候只有10来岁,每天早晨上学前,先要练习1-2套拳术,然后再出门上学。那时候,村里经常举办类似擂台赛的活动,经常有外地武师慕名前来汇演。如今村民汪义成已年迈70岁,平时还能打几套拳。汪义成告诉记者,“我对武术略知一二,因为当时我的主要精力是以教书为主。”现传承拳术有练桩、练步、三十六步、三十六步和、三十六步破5套,另传有孔门拳龙虎斗、占山、四角狮等。器械有刀、枪、剑、钯、棍、叉等。其主要特点是桩沉足稳,屹立如岳,跳纵轻盈,手足灵活,攻防有力,刚柔结合,上打下防,进退自如。

汪义成介绍,家祖拳不传外姓外族,建国前汪拳湾中下两门曾请柯益永教习2个月。1961年又请程功伯来村授武2个月。村中舞龙、舞狮亦历史悠久,自清朝同治初年以来,沿袭至今。1962年7月,汪拳上门汪义路、汪义良组织青少年30余人,利用晚上传授濒临失传的严(炎)门拳。同年,组织九场狮子一台戏,在汪拳楼下湾表演。1963年组建表演队到各村巡回演出。此后,全庄上、中、下三门,组成两场狮子灯到茗山、灵乡、陈贵等相关村组及周边各村演出。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春节,两支百节龙舞走乡镇,进城关,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

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拳村有悠久的历史,习武传统延续千年,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汪拳村除了以武术名满大冶外,在文化教育这一块也不甘落后。截至目前,该村汪拳湾一个湾子一共出了128个大学生,还出过许多大文人。

“最早是汪梦翔考进了北大,去年

汪飞又考进了清华。算起来,前后出了128名大学生。”据汪义成介绍,汪梦翔原来是考到三峡大学,后来进入北大进修后就留在了北大任教,而汪飞去年也成功考取清华大学。“我湾的这些大学生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在还有的留在美国和日本。”

“比如说我们村的汪祖象,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后来在大冶有色培育处担任副处长、副教授。”说起这些文人,汪义成无不感慨万分。“还有我们村的汪国胜,他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言研究工作。”

在与汪义成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在2012年汪拳村成立了自己的诗社——芳草诗社。“我们到目前已经出了两本《芳草诗集》了,今年底计划出第三本。”汪义成自豪地表示,一个村能够成立自己的诗社并且出诗集是非常少见的。

怎样进一步传承武术,目前汪拳村也已经有了不少新计划。据汪拳村党支部书记汪召红介绍,“村里一直很支持申请‘文化之村’这件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们汪拳村。同时,武术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是我们村的一张名片,我们应该继续的发扬光大。”

金湖街办-汪拳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