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凱文·凱利20年前對未來的預言 現在看來一點都有沒錯

凱文·凱利 (Kevin Kelly)是互聯網大神級別的任務,他見證了互聯網的發明與發展,是現在眾多互聯網大佬的啟蒙導師,這其中就包括,微軟的創始人,亞馬遜的締造者等等。它更是互聯網的預言者。它的許多預測都一一落實。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它20多年前對未來的預言,如今看起來絲毫沒有落伍。

凱文·凱利20年前對未來的預言 現在看來一點都有沒錯

假設我們人類被關閉在密不透氣的玻璃小屋裡。在這裡,吸入的是自己呼出的氣體,不過,在風扇的吹動下,空氣依然清新。由眾多的導管、線纜、植物和沼澤微生物構成的系統回收了我的尿液和糞便,並將其還原成水和食物供我食用。說真的,食物的味道不錯,水也很好喝。

外面下了雪。玻璃小屋裡卻依然溫暖、溼潤而舒適。今天早上,厚厚的內窗上掛滿了凝結的水珠。小屋裡到處都是植物。大片的香蕉葉環繞在我的四周,那鮮亮的黃綠色暖人心房。纖細的青豆藤纏繞著,爬滿了所有的牆面。屋內大約一半的植物都可食用,而我的每一頓大餐都來源於它們。

凱文·凱利20年前對未來的預言 現在看來一點都有沒錯

這個小屋實際上是一個太空生活試驗艙。我周邊大氣的循環再利用完全依賴於植物及其紮根的土壤,以及那些在樹葉間穿來穿去的、嗡嗡作響的管道系統。不管是這些綠色植物,還是那些笨重的機器,單靠它們自己,都不足以保證我在這個空間的生存。確切地說,是陽光供養的生物和機油驅動的機械共同確保了我的生存。在這個小屋內,生物和人造物已經融合成為一個穩定的系統,其目的就是養育更高級的複雜物—當下而言,就是我們。

在這個千年臨近結束的時候,發生在這個玻璃小屋裡的事情,也正在地球上大規模地上演著—只不過不那麼明晰。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國和人類建造的人造國度正在融為一體。機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凱文·凱利20年前對未來的預言 現在看來一點都有沒錯

這種趨勢正驗證著某些古老的隱喻——將機器比喻為生物,將生物比喻為機器。那些比喻由來已久,古老到第一臺機器誕生之時。如今,那些久遠的隱喻不再只是詩意的遐想,它們正在變為現實—一種積極有益的現實。

向機器中大規模地植入生物邏輯有可能使我們滿懷敬畏。當人造與天生最終完全統一的時候,那些由我們製造出來的東西將會具備學習、適應、自我治癒,甚至是進化的能力。這是一種我們還很難想象的力量。數以百萬計的生物機器匯聚在一起的智能,也許某天可以與人類自己的創新能力相匹敵。人類的創造力,也許總是屬於那種華麗絢爛的類型,但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創造力值得一提—一種由無數默默無聞的“零件”通過永不停歇的工作而形成的緩慢而寬廣的創造力。在將生命的力量釋放到我們所創造的機器中的同時,我們就喪失了對他們的控制。他們獲得了野性,並因野性而獲得一些意外和驚喜。之後就是所有造物主都必須面對的兩難窘境:他們將不再完全擁有自己最得意的創造物。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很快就會具有自治力、適應力以及創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但在我看來,這卻是個最美妙的結局。

凱文·凱利20年前對未來的預言 現在看來一點都有沒錯

人造與天生的聯姻正是我研究的主題。技術人員歸納總結了生命體和機器之間的邏輯規律,並一一應用於建造極度複雜的系統;他們正在如魔法師一般召喚出製造物和生命體並存的新奇裝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現有技術的侷限性迫使生命與機械聯姻,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幫助。由於我們自己創造的這個世界變得過於複雜,我們不得不求助於自然世界以瞭解管理它的方法。這也就意味著,要想保證一切正常運轉,我們最終制造出來的環境越機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我們的未來是技術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是灰色冰冷的鋼鐵世界。相反,我們的技術所引導的未來,朝向的正是一種新生物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