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布明知自己打不過劉邦,為何還在劉邦活著時候造反?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英布不能不反。反,可能會死;不反,肯定要死。

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韓信與彭越相繼被誅殺,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的企圖已經無可懷疑,身為淮南王的英布怎麼能不如坐針氈呢?漢高帝劉邦這個人不可信,韓信與彭越都犯了同樣的錯,就是自投羅網。英布不能重蹈其覆轍,他開始暗地裡調動軍隊,以防備劉邦的陰謀詭計。

這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即使你自己認為坐得正,行得端,也無法防止有人在背後插上一刀。韓信不是遭告密嗎?彭越不是遭告密嗎?只要咬定你謀反,那就百口莫辯了,司法官員自然會羅網罪證,無中生有。

又一名告密者出現了。

這名告密者是淮南國的中大夫賁赫。賁赫有個鄰居,是個醫生。有一回,英布最寵愛的一位妃子生病了,到醫生家看病。賁赫早就聽說這位妃子生得很漂亮,他便給醫生送了一份厚禮,跑到其家中,與王妃一起喝酒。這件事被英布知道了,他勃然大怒,認為賁赫與王妃必有不可告人的姦情,準備要捉拿賁赫。賁赫一溜煙逃到長安,並舉報英布準備謀反。

漢高帝劉邦派人前往淮南調查事實。英布大為恐慌,彭越的下場歷歷在目,不管自己是否謀反,只要被誣告,就死得很難看。如果不先下手為強,只能坐以待斃了。就是要死,也要像英雄一樣死在沙場,怎麼能像韓信、彭越死得那麼窩囊呢?事到如今,不能不反了。

英布起兵叛亂。可以說,英布的叛亂,完全是出於恐懼的自保,劉邦對諸王大開殺戒,韓信、彭越都完蛋了,下一個就是自己了。

英布乃是一員悍將,作戰能猛,經驗豐富。在他看來,自從項羽死後,能夠與自己抗衡的人只有三個人:劉邦、韓信、彭越。如今韓信與彭越已經被誅殺,英布判斷劉邦已經老邁(此時劉邦六十歲),勢必不能親自帶兵打仗,至於其他如周勃、灌嬰、樊噲等人,那還真入不了英布的法眼哩。

可是出乎英布預料的是,劉邦雖然成了皇帝,而且也老邁了,可是他還保留著英雄本色,重要的戰役,都是親自指揮的。淮南叛變後,他又一次御駕親征。在漢楚戰爭中,劉邦多次被項羽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所以他作為名將的一面,往往為人所忽視。其實劉邦不僅是個非常出色的戰略家,而且指揮打仗也頗為在行。

在遭遇劉邦大軍之前,英布揮師東擊荊楚,屢戰屢勝,一時兵威極盛。對於英布來說,此時最好的戰略,便是向北發展,攻齊取魯,傳檄燕趙,佔據東方半壁江山,與劉邦分庭抗禮。但是英布沒有席捲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所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地盤,這就使他喪失了向北發展的大好良機。

英布裹足不前,給了劉邦反擊的機會。最後兩軍在蘄縣遭遇,劉邦責問道:“你為什麼要叛變?”英布答得爽快:“老子也想當皇帝罷了。”劉邦聽了大怒,臭罵了一陣後,兩軍開始血腥廝殺。漢軍兵多將廣,明顯佔優勢,英布軍隊開始抵擋不住,向後退卻,渡過淮河南撤。漢軍苦苦追擊,一路上英布的軍隊傷亡慘重,最後只剩下一百多人。

天地蒼茫,英布要逃往何方呢?他想到自己的岳父、長沙王吳芮。此時吳芮已經死了,由兒子吳臣繼承長沙王,看來只能前去投奔了。英布是吳臣的姐夫,吳臣不好拒絕,可是又不能背叛劉邦,怎麼辦呢?

吳臣最後決定借刀殺人,他假意安排英布逃到南越避難,路經番陽時,又唆使番陽人殺死了英布。

英布不想像韓信、彭越那樣束手就擒,可是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君山話史


謝悟空!英布,秦末六縣(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和黥布。先為項羽五虎將之一,後投靠劉幫,與韓信、彭越同列漢初三大名將,隨項羽參加過滅秦戰爭,跟著韓信消滅了項羽,曾被項羽封為九江王,被劉邦封為淮南王,公元前196年因反叛劉邦被誅殺。



英布反叛劉邦,主要與韓信、彭越被殺有關,雖說都是呂后所為,但卻讓英布看到了漢家的絕情,殺了韓信不說,還將韓信烹煮,讓眾大臣一一品嚐,殘忍程度,讓英布這個曾經的殺人魔王心驚膽寒,彭越被殺後,更讓英布看到了自己的未來,為了不步韓、彭二人後塵,英布先下手為強,提前起兵背叛了劉邦,剛開始,英布由於和漢家地方部隊作戰比較順利,等到遇上了劉邦大軍,他欲與其速速決戰,但劉邦堅守不出,就是不給英布決戰的機會,等英布強攻不下,人困馬乏之時,劉邦突然發起攻擊,於公元前196年消滅並殺死了英布。



應該說劉邦亂殺功臣是英布反叛劉邦的主要原因,但一個巴掌拍不響,把問題全放在一個人身上,我認為的確不公平。



事實上,英布這個人,做王做慣了,他認為自己應該做九江王,有兵有權有地,一切自個說了算,而劉邦後來封他的淮南王,聽起來都是王,但卻沒有多少權力,而且處處還得聽皇帝調遣和指揮,他當然對此不高興,特別是韓信被免王為侯後,他還不知收斂,竟鼓動韓信起來造反,一幅驕兵悍將的樣子,認為打天下有他的功勞,他應該做九江王那樣的王,這對漢王朝來說,屬於政治路線問題,關係到天下實行帝王制還是實行分封制這個重大問題,作為劉邦,肯定要維護封建制,不可能讓社會往後倒,當矛盾難以調和時,就只有用殺人來解決。



英布造反,完全是出於權力之爭,雙方應該都有問題,雖然他知道實力上不如劉邦,但為了求生,他不能不鋌而走險,冒死一搏。謝謝!


知未是也


英布的造反是形勢所迫,也並不是英布打不過劉邦,相反英布是最有實力戰勝劉邦的那個人。之所以沒有等到劉邦死才起兵,是因為他本人並沒有那方面的智慧。

當時英布起兵的時候,劉邦還爬在病床起不來呢。於是劉邦打算派太子出征,順便也想磨練一下他的軍事能力,沒想到太子哭哭啼啼比個女人還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圍在太子身邊的人更是各懷鬼胎,各謀其利並教唆太子不要以身赴險。無奈之下,劉邦咬牙堅持從床上爬起來親征英布。


首先,從軍事力量上講,英布並不處於劣勢。這也是英布敢於起兵的主要原因。因為當時韓信、彭越都已經被殺,漢朝已經沒有了讓英布忌憚的人。而他料定劉邦厭倦戰事,肯定不會率兵出征,這樣他完全沒有懼怕的理由。

英布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戰略失誤。

劉邦出征時,曾問計薛公,薛公為其分析了英布的三步走戰略,也就是上、中、下三策。

一、上策: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戰楚地,吞併齊地,佔據魯地,傳令給燕、趙讓他們固守本土,郩山以東歸其所有。這樣英布得到大片土地,漢朝處於被動,再想撼動英布就很難了。

二、中策: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楚地,吞併韓地,佔據魏地,掌握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通道。這樣劉邦與英布勝負難分,其中一方想佔勝另一方,只能是靠運氣險中求勝。

三、下策:向東攻取吳地,向西奪佔下蔡,然後把輜重送回越地,自己回到長沙。這樣劉邦必勝無疑。

那麼英布用的那一策呢?正如薛公所料,英布用的是下策,因為他沒有遠見,根本不會做長久計劃,只顧自己而選擇挺而走險。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天,劉邦率軍與英布在蘄西決戰,英布大敗而逃。後來被長沙成王吳臣誘殺。


所以,英布是在韓信、彭越被殺後,恐自己步其後塵。為了自保而主動起兵,最終失敗比不是因為沒有與劉邦對抗的實力,而是因為頭腦簡單,行事魯莽。


國史春秋


這個問題是從劉邦清除異性王,使得淮南王“英布”有了自危之感,從而暗中佈置兵馬,以備不時之需,正是自己有備,被人告了密,查住了有謀反的證據,乾脆英布就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

燕王、趙王咱就不說了,真正讓英布開始警覺和心驚,是淮陰侯“韓信”的被殺,接著是粱王“彭越”而且,英布還收到了一份“彭越”的肉醬,在想到“高帝劉邦”已經剷除了幾個“異性王”這使得他對朝廷是大為的忌憚,就為了自保,採取了一些措施,也就是說,劉邦不動他,他不反,劉邦動他他就反,本來“英布”也不想反,可惜事與願違,他的老婆去醫館治病,有個叫“賁赫”的中大夫就住醫家對門,還備下厚禮陪同英布的老婆在醫家飲酒,英布就懷疑“賁赫”和自己老婆說不清。就要拿“賁赫”,結果讓“賁赫”跑了,賁赫到京城上書皇帝,告發英布有造反的跡象,結果派人一查,確實有造反的證據,英布一看,被查出來了,怎麼辦,英布就掂量了一下,他自己覺得帶兵打仗,最怕的是漢軍裡的“韓信”,既然韓信已經死了,英布就覺得自己不含乎,沒有把漢軍其他將放在眼裡,覺的自己還有一博之力,於是乾脆就反了。

其實“英布”在劉邦活著的時候明知打不過還要造反,正是因為劉邦活著才造反,為什麼這麼說了,從劉邦殺馬立誓,不準“異姓”稱王,就可以看出,被他封的“異性王”都是他給設了局,以故意逼反的手段來清除“異姓王”的,這樣劉邦就不會背上殺功臣的罵名。


夏有涼風61


英布明知打不過劉邦,為什麼還在劉邦活著的時候造反?

這裡有兩個問題讓英布鋌而走險,不得不走這一步。

一、漢朝建立後受當時形勢的需要劉邦不得不封立異性王,隨著局勢的穩定劉邦對異性王由懷疑到誅殺,異性王陸續被劉邦滅掉,這也是劉邦深謀遠慮的日後作為,即非劉不王、無功不侯,加之呂后婦人專欲以誅異性王及大功臣,比如說欲加之罪者陳豨,實際上陳豨是非常賢德的人,一向傾慕信陵君魏公子無忌,客者眾多,豐沛集團人物周昌見疑,口吃著向劉邦密言陳豨在外掌控兵權恐有事端,實則陳豨無狀,劉邦就從他的財務上尋找事端,然後滅之。彭越更是典型的例子,彭越沒有判漢,然而,劉邦與呂后珠鏈滅掉彭越,而後以肉醬的方式遍賜諸侯,英布當看到彭越這樣的下場大恐,驚魂不定,他已經意識到下一個就是自己,他不得不鋌而走險,這是他的唯一,別無他路,甚至是逼上了絕路。

二、英布另一個想法他認為當今皇帝劉邦老矣,不會自己統兵出戰,他從心裡怵怕劉邦,別人不在話下,說起英布那是絕對的英雄豪傑,常以軍鋒出現在楚漢戰場上,勇猛狡詐,一方英豪,但是他的預見錯矣!這樣的英豪劉邦必須出場,當在兩軍陣前劉邦問他何苦造反呢?英布竟然說出想當皇帝,皇帝那可不是好當的,兩軍交戰,英布敗走,他竟然天真的跑到了原長沙王吳芮的地盤,其子長沙哀王先誘後殺,然後向劉邦獻捷,從而保住了唯一的異性王—長沙王。英布造反是被逼無奈,他用的策略與時機都不成熟,甚至在決斷上用的是下策,敗也是註定了,楚懷王也是布將擊義帝,殺之郴縣,他還想當皇帝,帝者,大器也,非常人難以駕馭。


楊柳青青春之聲


英布已經逼上梁山不得不反而已

西漢初年的著名異性諸侯王主要有這麼幾位:楚王韓信,燕王臧荼,燕王盧綰,韓王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這其中為為劉邦擊敗項羽立下大功的三位著名異性王是韓信、彭越、英布。

漢初異性諸侯國形勢圖

韓信幫助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關中擊敗三秦,然後經略河北、山東的趙國、齊國,降服燕國,為劉邦輸送源源不斷的兵員和土地,極大的壓縮了項羽的活動空間,而最後擊滅項羽的垓下之戰也是韓信親自指揮;彭越機動於魏地,襲擾於項羽的糧道,讓項羽不勝其煩,而英布原為項羽大將,原本活動在項羽的大後方淮南一帶,後來叛楚投漢,對項羽的後方造成極大困難。

可以說這三王是劉邦奪取天下的關鍵,但是這三王因為實力太強,太能幹而受到劉邦的猜忌。而劉邦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性格,也註定了劉邦奪得天下之後這三名異姓王的結局不會太好。項羽在垓下被打敗,烏江邊上自刎後,劉邦馳入韓信軍,奪其虎符,然後以韓信是楚人的名義將韓信封由兵多糧足的齊地,改封在人心未穩的楚地,成為了楚王。不久劉邦因懷疑韓信謀反又用陳平的計謀,將楚王韓信擒拿下獄,後來雖然沒有查獲韓信謀反的政局,但是仍舊剝奪了韓信的王爵,將其降為淮陰侯,代相陳郗造反之時,呂后與蕭何又將韓信斬殺,並進行了族滅。

韓信身死族滅的結局十分悽慘

梁王彭越更是因為僅僅被劉邦懷疑造反,就被劉邦抓捕入獄,並將其全家全部流放四川,而彭越在流放途中,又被呂后誅殺滅族,而且劉邦還將彭越屍體剁成肉粥封賞給各異姓王進行恐嚇。

對於韓信和彭越的下場,英布是很有忌憚的,但是他仍存僥倖,他覺得他的淮南國距離西漢中心區域較遠,不一定被劉邦猜忌,不過英布也做出了準備,防備著劉邦的毒手,就這樣英布和劉邦之間保持著微小的信任與平衡。可是這時候一樁桃色曖昧事件最終大破這最後的平靜。

淮南王英布有一個寵愛的小妾,這個小妾肯定是十分妖豔漂亮的,而這個小妾經常到一個著名的郎中那裡看病,而當時淮南國的一個叫賁赫的大臣正好住在給英布小妾看病的郎中的對門,為了能夠繼續在官場上進步,為淮南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賁赫就裝作在郎中家裡和英布小妾偶遇,而且還不是一次,而且每次偶遇後就向英布的小妾送出禮物,並唱讚歌戴高帽,於是賁赫在英布小妾的心中印象是相當的不錯,小妾也就是開始向英布不斷吹著枕邊風,說賁赫的好話,這當然是賁赫想讓英布小妾做的。

懷疑被帶了綠帽子的英布最終造反

然而賁赫的自作聰明反而讓他惹來大禍,小妾沒心沒肺的向英布說賁赫怎麼怎麼好,結果話進入到英布的耳中,卻懷疑起賁赫和自己的小妾有一腿,“我的小妾在我的王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平時連個真正的男人都見不到,這沒頭沒腦無親無故怎麼說起賁赫的好話來了?”於是京布就深深的懷疑賁赫給戴一頂綠色的大帽子,他覺得自己可能變成了綠巨人,於是憤怒的英布就決定抓捕賁赫問罪,誰知道賁赫的消息更為靈通,撒腿就跑了,而且還直接跑到長安向劉邦告發說是英布謀反。

不過當時劉邦對於賁赫的告發將信將疑,而英布更是將賁赫全家都給抓了起來,後來有人給劉邦出主意試探英布,什麼注意呢?就是將賁赫下獄,然後派人告訴英布說是賁赫告你謀反,但是他說的我們都不信,結果英布一聽賁赫被下獄,於是就將賁赫的全家都給殺了,劉邦於是試探出英布確實有反意。於是劉邦一面釋放賁赫,一面親自帶兵去征討英布,英布也開始進攻劉姓諸侯國的楚國和荊國(韓信的楚國後來劉邦一分為二成為楚國和荊國),打敗楚軍,幹掉荊王劉賈,東南大震。

劉邦最終因為身中英布軍流矢而死

劉邦率軍到達前線後,兩軍開始交鋒,劉邦也曾在叱問英布為何要造反,英布回答到直接,“就是要當皇帝,為什麼皇帝只能你當,我就不能當嗎?”不過英布話雖然硬氣,但是他的軍隊面對劉邦親率的漢軍主力卻一戰即潰,英布由於妻子是南方番人的緣故,逃亡南方的長沙國,但是被長沙王殺死。不過劉邦雖然打敗了英布卻也損失很大,最大的損失就是自己的性命,劉邦在和英布的交戰之中,被流矢擊中,結果身染重病,不久也因此而去世。


大東北的小豆包


英布對劉邦說:老子想當皇帝!

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

此前,本年正月,淮陰侯韓信被夷三族,英布已感到心驚。三月,彭越也被夷三族,劉邦把彭越的肉製成肉醬分賜各地諸侯。使者到了淮南(首府六縣,六讀如路),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獵,見了肉醬,魂飛魄散,便暗中派人部署軍隊,準備其他郡縣有什麼緊急情況時,即行發動。英布的一個寵姬,因病去就醫,醫生與中大夫(高級國務官)賁赫(賁讀如奔)住對門。賁赫便備下厚禮,陪同寵姬在醫生家飲酒。英布卻懷疑賁赫與寵姬私通,想抓賁赫治罪。賁赫覺察,倉促逃走,乘坐政府驛車,直奔長安,檢舉英布反形已露,請求在他還沒起兵這前,把他誅殺。

衣賜履說:原文為“赫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我們不知道賁赫備厚禮是送給醫生,還是送給寵姬,古文精煉,但也常常精煉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淮南王的寵姬要治病,不是召醫生入宮醫治,而是自己跑到醫生家去,然後拖著病體與中大夫飲酒,這樣狗血的劇情,似乎只在腦殘戲說劇裡見過誒,呵呵。

劉邦讀了他的舉報信,和蕭何商量,蕭何說,英布不至於做這種事,恐怕是仇人誣告,可以先把賁赫抓起來,暗中派人調查英布。英布發現賁赫逃走,懷疑揭發他的叛變秘密。不久,朝廷使節前來查詢,又查出一堆問題,於是,一不作,二不休,殺光賁赫全家,起兵造反。

劉邦接到英布造反的報告,赦免賁赫,任命為將軍。劉邦召集眾將詢問對策,大家都說,出兵討伐,把那小子坑殺了,他有什麼能耐!汝陰侯夏侯嬰召請故楚國的令尹(宰相)薛公,向他徵求意見。薛公說,英布當然要反。

夏侯嬰問,皇上割地封給他,又分賜爵位讓他稱王,還有什麼造反的道理?

薛公說,皇上前不久殺了彭越,再早些還殺了韓信,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功勞都差不多,那二人已死,英布懷疑輪到自己了,所以造反。

衣賜履說:薛公的話,並不怎麼高明,以劉邦的頭腦,難道不知道英布為什麼造反嗎?所以,安排薛公出來搞這麼一出,此處必有蹊蹺。

夏侯嬰將此話告訴劉邦,劉邦於是傳來薛公,向他問計。薛公說,英布造反,他有上中下三策。如果他採用上策,崤山之東便不再是漢朝所有的了;如果他採用中策,兩方誰勝誰負還難以預料;如果他採用下策,那麼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問,什麼是他的上策?

薛公說,向東攻取吳郡(江蘇省南部),向西奪佔故楚國土地(河南省南部),再奪取故齊國(山東省東部)和故魯國(山東省西南部)土地,號令燕國(河北省北部)、趙國(河北省南部),然後固守,不再進攻,那麼崤山以東就不在漢朝手中了。

劉邦問,什麼是他的中策?

薛公說,向東攻取吳郡,向西奪佔故楚國土地,吞併故韓國(河南省中部)和故魏國(河南省北部及東部)。掌握敖倉(河南省滎陽市北敖山糧倉)的儲糧,封鎖成皋(河南省滎陽市西北汜水鎮)。雙方對峙,勝負在兩可之間。

劉邦問,什麼是他的下策?

薛公說,向東攻取吳郡,向西奪佔下蔡(安徽省鳳臺縣)。然後把輜重送回大後方故越國(浙江省)土地,然後與長沙王結盟,那麼,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問,他將會使哪種計策呢?

薛公說,必使下策。

劉邦問,為什麼?

薛公說,英布,本來是個驪山的刑徒,奮力爬到王爵,他是那種只顧身前,不顧以後,目光短淺之輩,所以說他必採用下策。

劉邦說,好!

於是,封薛公一千戶人家。下令撤銷英布王爵,改封兒子劉長為淮南王(首府改設壽春),接替英布。

衣賜履說:說實在的,我是真看不懂薛公的上中下三策是什麼意思。要說韓信、彭越如果想反,還可以拉上英布當個幫手。現在,天下皆服,就只剩下一個英布了,他憑什麼東西南北一通打,就能夠與劉邦平分天下?淮南國,地盤小,人口少,從戰略資源上考量,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劉邦戰勝項羽,是以弱勝強,劉邦勝出,有三大有利條件。第一,高舉正義大旗,英布有嗎?第二,廣泛統一戰線,英布有嗎?第三,穩固的大後方,英布有嗎?薛公這上中下三策,端得是莫名其妙!如果說有一點用,就是下策中與長沙王結盟云云,因為,英布後來是死在長沙王手裡的。至於說英布本來是個驪山的刑徒,目光短淺之輩,所以他必採用下策,則更是胡說八道。劉邦本來是個村幹部,就比刑徒高明到哪裡了嗎?朱元璋,出身是乞丐,吃了上頓沒下頓,那特麼不是更短淺嗎?實在弄不清,太史公把這個薛公請出來說幾句,是什麼意思。

這時,劉邦正生病,想讓太子劉盈出征。太子賓客唐宣明(東園公)、朱暉(綺裡季)、崔廣(夏黃公)、周術(角里先生),拜訪建成侯呂釋之(呂后的哥哥),說,太子統領大軍,打勝了,無可封賞,打敗了,那可就不妙了。你趕緊去找呂后,抓個機會在皇上面前哭求,告訴皇上,英布打仗,不是一般的猛,而我方眾將領都是跟皇上一起打天下的,一個比一個牛逼,讓太子指揮這些人,無異於讓羊驅使狼,誰會聽太子的啊!如果英布知道是太子掛帥,那一定擊鼓向西,長驅直入了。皇上您雖然有病,也要勉強出征,就算您躺在車裡指揮,眾將領就不敢不盡力,為了妻子兒女,皇上還是親自走一遭吧!

呂釋之連夜求見呂后,呂后立即流淚向劉邦哀求,照四位賓客的意思說了。劉邦說,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得當老子的出馬!

衣賜履說: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這四位爺可是有來頭兒,我們在講惠帝劉盈的時候會講到他們。

於是劉邦親自統領大軍東進。留侯張良也生了病,勉強起床,送到曲郵(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北),對劉邦說,我本應隨您出征,但實在病重,英布手下皆楚人,剽悍兇猛,老大你千萬不要和他硬拼!又建議給太子劉盈加一個將軍頭銜,統御關中部隊。劉邦說,子房啊,雖然你身體也不好,但還是請你盡力輔佐太子。然後,劉邦下令徵發上郡(陝西省延安市)、北地(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隴西(甘肅省臨洮縣)三郡地方民兵,跟巴、蜀兩地的預備役部隊,以及中尉(首都警務區司令)所屬警務部隊三萬人,作為太子的警衛部隊,駐紮在灞上(陝西省西安市東霸河畔)。

衣賜履說:張良,一世人傑。此番送別,一是表達了對皇上的關切,兩人親密,簡直有點交待後事的感覺;更重要的,二是要給太子劉盈加一個將軍頭銜,統御關中部隊。什麼意思呢?萬一劉邦敗了,或者在打仗過程中死了,兵權不在太子手裡,容易出亂子啊!所以說,你看張良似乎早就不上朝了,遠離世俗,隨赤松子遊,其實,他一直關注著朝廷的局勢,隨時也在下棋啊。他兒子還在朝為官,他也得鋪後路啊。我總覺得,張良善終,一方面是他確實知止,對權位不特別上心;另一方面,還是劉邦不是嗜殺的人,這一點其實很關鍵的。

英布造反之初,對部將說,皇上老了,討厭兵事,肯定不能來。能打仗的,只有韓信、彭越,現在,他倆都死了,其他人,不足為慮。

英布果然如薛公所說,向東攻擊吳地的荊王劉賈(劉邦堂兄),劉賈敗逃死在富陵(江蘇省洪澤縣西北)。英布脅迫劉賈的兵士,渡過淮河攻打楚王劉交。劉交發兵在徐縣(江蘇省泗洪縣南)、僮縣(安徽省泗縣東北)一帶迎戰,他把軍隊分為三支,分三處佈防。有人建議,英布是沙場老將,兵法有云,諸侯在自己領土上作戰,稱為“散地”(官兵不必拼死,戰稍不利,大家一鬨而散,各投親友,正好與韓信背水一戰的情況相反),而今把大軍分割三處,只要一處失敗,其他兩軍立即崩潰,怎麼能互相援救?楚將軍(這個楚將軍不知指的是劉交還是別的人)不聽,果然,被英布攻破一支後,另兩支四散奔逃。英布於是引兵西進。

前195年,十月(歲首),劉邦與英布軍隊在蘄西(安徽省宿州市南蘄縣集,蘄讀如齊)對陣。英布軍隊十分精銳,劉邦便在庸城堅壁固守。遠遠望去,英布軍隊的佈陣如同當年項羽的軍隊,劉邦心中厭惡。他與英布互相望見,遠遠地質問英布,兄弟,你何苦要造反?英布一點不含糊,說,老子想當皇帝!劉邦大怒,雙方大戰。英布軍隊敗退而逃,渡過淮河,雖然幾次停住陣腳再戰,仍不能取勝。最後就帶了一百來個人逃到長江南岸,劉邦指派將領追擊。英布全線潰敗。

衣賜履說:英布這句“老子想當皇帝”,真的是讓人也眼前一亮。

英布是長沙王吳芮的女婿(吳芮,最早被項羽封為衡山王,後被劉邦封為長沙王。劉邦封八個異姓王,吳芮一系,碩果僅存,我們後面會探討),此時,吳芮已死,兒子吳臣繼承王位。吳臣便派人聯繫英布,表示願意和英布一道逃往南越(首府番禺,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英布信以為真(不信也得信),隨使節前往長沙國首府臨湘(湖南省長沙市),路經番陽(江西省鄱陽縣)時,番陽人(姓名不詳)在茲鄉(波陽縣境)民家,擊殺英布。

衣賜履說:英布,地狹兵少沒幫手,他謀反,等於自殺。然,還是要反,為什麼?因為,他已經看到,異姓王遲早要被滅掉。吳臣為什麼能騙到英布?不僅僅因為吳臣是英布的大舅子,更主要的是,吳臣也是異姓王,同樣面臨著被清理的危局,因此,吳臣表示要和英布一起逃亡,可信度很高。

劉邦問英布為什麼要反。英布沒有更多的廢話,硬邦邦一句“老子想當皇帝”真是讓人擊節叫好!至少,死得比彭越好看多了。


衣賜履和金大妞


因為想為自己謀得一線生機,否則就是必死之局。歷史上好多的舉事都是覺得自己在已經山窮水盡的時候才有的念頭,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陳橋兵變……。所謂“窮則思變”,當事物沒有了轉機,就必須考慮變革,否則就是死局。


太極寄暢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對原先分封的諸侯國,進行了大換血。

漢朝初年,最開始的諸侯王都是功臣,但是劉邦有感於周朝教訓,因此,對異姓諸侯王進行迫害、殺戮、替換,在這個過程裡,死掉的諸侯王,就有韓信。

英布算是最後幾個倖存的諸侯王,英布也知道,老子再不動手,估計你就殺到老子頭上了,於是起來造反了。

雖然英布敗了,但是,劉邦也在和英布交戰中受傷,最終,喪命。


辰州觀海


他是驚弓之鳥,異姓王相繼剷除害怕,認為是劉邦清理異姓王,也會對他下手。沒有無故的殺戮,彭越也是有謀反之心,韓信有賊心沒賊膽不安份。彭越被人告舉發,韓信被懷疑都不是無根據的。假使他二人什麼事也沒有,劉邦也不會殺。這麼想的英布不想坐已待毖,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秧。與其被殺不如先爭取活路。假如他不動,又有他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