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战争史上有哪些打了胜仗但实际上败了,而打了败仗实际上胜了的战役?

史学达人


胡宗南攻占延安。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挑起了内战。继内战初期的“全面进攻”受挫后,蒋介石将作战方略改为了“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是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而中共中央和我军总部所在地延安更是其首要目标。

为此蒋介石甚至飞抵西安,要亲眼看着他的爱将胡宗南完成这一壮举。

当时西北的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胡宗南手下有23万余人,不少部队已经换械美式装备,气势汹汹。而我军只有不到3万人,装备简陋,补给困难。

胡宗南仗着自己“兵多粮足”,更为了攻占延安为蒋介石邀功,于1947年3月对陕甘宁边区展开了近乎于疯狂的进攻。毛主席在权衡之下,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主动放弃延安,进行战略撤退。

在撤出延安时,毛主席就预言“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终于攻占了延安,不过这只是一座空城。即便如此,胡宗南还是难掩内心的激动,对蒋介石一顿狂吹,视为开战以来最大的胜利。8月蒋介石从西安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我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与其对抗的时候,他感慨良多,彻夜未眠。

胡宗南虽然占领了延安,但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我军利用其求胜心切的心态,诱敌深入,牵着敌人的鼻子到处跑,在陕北的山区对其进行逐个围歼,硬是用2万多人把胡宗南的部队打败了。

1948年4月,在时隔一年之后我军就收复了延安,正如毛主席预料的那样。而胡宗南的失败也标志着蒋介石“重点进攻”战略的破产,仅仅一年之后,国民党政府就垮台了。


石头说历史


希望真正了解军史的答友可以看懂本文,抗日战争中最刻骨铭心的“豫湘桂战役”,其实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1944年初的时候,小日本实际上败局已定,重庆军方也认为日军发动大规模会战的机率已经为零,因为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正在吞噬日本所剩无几的精锐部队和战略资源。

(畑俊六视察战场)

蒋介石因此还有闲心去了南岳衡山度假两周,他却不知道日本人正在酝酿自明治维新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陆军作战行动,代号为“一号作战”。为了这次会战,日军集结了空前的50万大军、10万匹战马和1500辆汽车,仅为用来替换野战师团而匆忙组建的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步兵旅团就多达14个,另组野战补充队8个。

我们知道,1938年的武汉会战,日军不过动用了陆海军25万部队,国军兵力则是100万,而这次回光返照式的进攻作战,日本人投入的兵力则翻了一番。



(畑俊六)

日军一号作战的别名是“纵贯大陆交通线作战”,战役要旨是打通中日相持战区河南段、湖南段、广西段的铁路线,建立一条从越南贯穿华中华北直达东北、再从东北通过朝鲜连接日本本土的“大陆交通线”,同时摧毁湘桂地区的美军机场群,他们认为这些机场为美国军机控制太平洋提供了前进基地。

死到临头,日本人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建立一条几千公里的陆上补给线呢?答案是被逼的,此时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尽毁,美军的飞机、舰船和潜艇已经完全封锁了日本的海上运输线,从东洋三岛开往太平洋各战场的运输船、运兵船几乎全部被击沉,“南方军”的鬼子们快饿死了,无粮无弹。

(第一战区蒋鼎文)

在这条战线上,自黄河铁桥向南的铁路分别被蒋鼎文的第一战区(河南)、薛岳第九战区(湖南)、张发奎第四战区(两广)控制了三段,日本人要攻击的也正是上述地区,因此中方称为“豫湘桂战役”。后来围绕这条铁路线爆发的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等全部是“一号作战”的衍生品,日军的战役总指挥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主攻部队是第六方面军(冈村宁次)。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从日寇华北方面军第12军15万人马南渡黄河开始,河南段战事爆发,至12月10日,以华南23军第22师团与驻越南第21师团在广西会师宣告结束,日军还就真的打通了“大陆交通线”。由于国民党军队“坐等胜利”的思想严重,以及重庆军委会和各战区的指挥不利,造成部队严重损失和大片国土沦陷,史称“豫湘桂大溃败”。

(第九战区薛岳及幕僚)

战役过程本篇不再赘述,在不到十个月的会战中,国军被击溃50万以上,丟失四个省会、146座城市和七个机场群,至少丧失十个征兵基地和产粮区,打红了眼的鬼子第11军甚至抗命突入黔南,日本人貌似完胜。

非也,战役进程中的1944年秋,美军已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从那里起降的轰炸机已经开始直飞东京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机场对太平洋战场而言,已无实际意义。至于打通的铁路线,也没有一列火车从东北开到越南,被破坏的惨不忍睹的铁路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游击部队,让无限遥远的运输路线根本不堪使用。

(湖南战场之日军)

但是日本人却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紧缺的油料、弹药甚至有经验的老兵,全部投进了“一号作战”,关东军还能有点战斗力的师团被抽调一空,仅在衡阳一地,就被方先觉毙伤数万人,人员的伤亡和物资的消耗,再也得不到有效补充。

取得战役胜利后的日本人自己都懵比了,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真田的结语是:“南北贯穿作战,最后得到的也许仅仅是精神上的联系”。而一直看陆军不顺眼的海军更不客气,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指出:

“动用日俄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力,进行毫无意义的南北贯穿作战实在令人费解,不知道陆军怎么想的”。



(第四战区张发奎)

海军省的石川少将甚至指出:与其如此,莫不如以同样的兵力向西进攻,一举击破重庆政府,即便不能使之降服,也能让蒋介石政权遭受真正的危机,但是,没有比现在更空洞的胜利了!

这段话如今看完,也还是让人一身冷汗,日本人不全是疯子和傻子,只是掌握战争机器的人群中确实没有优秀的战略家。

(广西战场之日军)

豫湘桂战役国军虽然惨败,却让日军错过了最后一次南北两路挥师入川的机会,否则,重庆不保,四川危矣,抗战大后方和中国人民将遭受更大的苦难。

这还不算完,日本人打胜仗的恶果继续体现,对蒋介石军事能力和军队战力失去信心的美英两国,开始通过出卖中国利益的方式,谋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所以雅尔塔会议才没有了蒋介石的身影,日本人作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反而提前敲响了自己的丧钟。


度度狼gg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和薄弱的地区。占领大别山,就可切断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东威南京,西压武汉,俯瞰中原,直接威胁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国统区,迫使国民党军主力从“重点进攻”的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但是经过千里转战,刘邓大军伤亡非常大,而且丢掉了所有的重武器。经3个月战斗,才建立33个县级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这3个月是非常艰难的,以至于有些老红军评价:“一开始进大别山的日子,比长征,比西路军的时候,都觉得苦。”因为不但敌军四面重兵围困,而且远离后方,缺乏供给,生活艰难。更苦的是心里苦。因为老百姓不敢接近解放军,而且反动势力还在不断袭扰解放军。

大别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的活动地区,后来抗日战争新四军也在这个地区活动,可是后来红军长征、新四军北撤,人民军队三进三出,每一次撤离,国民党反动派就对老百姓进行一次残酷的屠杀,而这次解放军再进大别山,什么时候又就走,老百姓心里也没有底,所以谁也不敢接近解放军。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邓大军还是克服万难兵分两路,刘伯承带一部分在外面打,邓小平带另一部分加紧政权建设,终于在大别山站住了脚。

蒋介石一看这还了得,都已经打到我眼皮子底下了。于是11月7日,命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派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九江,进行统一指挥豫皖赣湘鄂五省辖区作战,并指导五省省政府和省保安部队。

白崇禧要求先给他300架运输机和10个整编旅骑兵,但是蒋介石不同意,怕白崇禧手握重兵,日后桂系坐大,坚决不给,只把第五绥区和第八绥区部队和张淦第三兵团、张镇首都卫戍司令部、直辖部队等约二十余万人派给他。

虽然白崇禧有了这些部队,消灭刘邓大军一半的人马,赢得了这场战役。但总体而言,蒋介石的这个战略布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而恰恰相反历史证明,陈谢集团向南挺进后,胡宗南不得不抽调2个整编军拱卫西安,增援豫西,从而减轻了陕北战场的压力。而刘邓大军更是吸引了国民党军战略机动部队达33个旅,割裂了其在中原的部署,减轻了山东战场的压力。由此,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部署完全被打乱,不得不在保持攻势的同时还要紧急抽调兵力东防西堵。

陈,粟则抓住战机,率华东野战军西兵团突然越过陇海铁路进入敌人兵力空虚的豫皖苏地区,迅速展开,机动作战,先后歼敌7万余人,开辟了大片新区,使得外线作战趋势已不可逆转。国民党军在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久未取得决定性战果,而解放军主力已先后转入外线作战,迅速控制了大片地区,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新的战略攻势,威胁长江沿线的国民党政权腹心地区。国民党军不得不收缩兵力,转攻为守,这又给了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的战机,山东战场也得以展开反攻收复失地。从此,战争主动权转入了解放军之手,毛泽东天才的战略豪赌终于取得了成功。









蓝色爱情夜


先说一个打了胜仗实际上败了的典型战例:站在日本人角度看的淞沪会战!

对日本来说,他们打赢了淞沪会战,中国输了。但是却对中国抗战有利:

一、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937年11月12日结束,足足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语,大大凝聚鼓舞了中国人抗战的士气。

二、在战略上,成功将日本人由北向南的侵华线路引向了由西向东。北方平原多,江浙一带水网多,相对而言,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在江浙一带很难展开作战,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进展缓慢,为中国军队筹备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也为中国的重要战略物资及重要机构转移到大西南争取了时间。如果日本按照既定计划由北向南进攻的话,对中国将很不利。

三、上海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上海租界多,外国人也多,日本人在淞沪会战期间的暴行,可以说是展示在了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列强面前,有利于中国争取外国援助,这些援助既有道义上的,也有实际利益。

因此可以说,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虽然最终失败,后来上海沦陷,接下来是南京沦陷,但却实际上带来了中国抗战战略上的巨大成功,为抗战从防御阶段走向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站在中国的角度看,淞沪会战虽然败了,实际上却是胜了。


孤舟钓江雪



在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是武汉会战。日军历时四个月,付出伤亡十万人的代价占领武汉。日军打了胜仗,国军打了败仗。但武汉外围有国军70个师,日军处于战略包围之中。之后日军打了数场战役,目的是稳固武汉地区的防御。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

日军耗费四个月占领武汉。未能消灭中国主力部队。日军取得武汉会战的胜利。使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落空。蒋介石、白崇禧制定的持久抗战的构想得以实现。

假如蒋介石不炸开花园口。中国的70万大军将被分割包围。日军将轻而易举的占领武汉。中国主力部队将被全歼。防线崩溃。几个星期内,中国将彻底沦陷。

正如白崇禧总结:日本强,中国弱。日本小,中国大。抗日战争若要胜利,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把日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潭。绝不能让日军速战速决。

中国军队虽然在武汉会战中失败。却是抗战胜利的转折点。


杨朱学派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国民党虽然打了胜仗,却没有完成作战任务。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实际上是败了。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100万兵力(其中有50万直接进攻中央苏区),采取堡垒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经过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兵力已经扩大到11万余人。从兵力对比上来看,红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反围剿战争,从来都是在兵力不对等的条件下险胜。

如果战术、兵力运用得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苏区博古等人却犯了左倾冒险注意,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实力,认为国民党的围剿部队,不过是“偏师”罢了;倘若国民党背后的“主子”——帝国主义列强不出手,此次围剿还会失败。

被这种错误思想主导的红军,内部出现反对游击战术的声音,并且一天比一天扩大。蒋介石开始第五次围剿之后,博古等人号召红军攻打南昌,将一省胜利放在夺取省城和中心城市上。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一开始,红军就积极寻找国民党主力,以求决战。国民党依托先进的武器装备,采取堡垒战术,与红军打起了消耗战。

经过近2个月的浴血奋战,红军仍然未能将敌人赶出中央苏区,反倒是红军部队遭受极大损失,红军不得不转入被动防御状态。

11月20日,国民党正在积极“围剿”红军时,国民党后院失火——国民党军第19路军发动反蒋事变。蒋介石慌忙抽调9个师前往镇压,导致西路空虚。毛泽东分析出敌人薄弱处,并建议集中红军主力,突击以浙江为中心的敌人心脏地带。

博古等人并未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反而继续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

可想而知,连续的指挥错误,给红军带来了怎样的麻烦——红军主力遭到严重削弱(由11万人减员到8.6万),中央苏区几乎全部丢失,红军被迫转入战略转移。

毫无疑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以失败告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随后,红军转入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对长征做出如是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红军虽然遭受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主力却得以保存。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也宣传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无疑的围剿,无疑是失败了。

因此,毛主席在评价第五次反围剿时,如是说:

“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但是,红军虽然没有保护原有阵地,却完成了长征,这一点,红军是胜利了。”

*参考书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祗树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率民主联军经营东北,在经过初期困难和两年多的养精蓄锐后,开始进入战略反攻,经过与国民党军队多次短兵相接,慢慢反客为主。在歼灭大批有生力量,把其剩余的部队分割在几坐大城市之中后。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林彪与毛泽东产生了分歧,林彪计划先打长春,而毛泽东则让他兵发锦州。最后毛泽东让步,但林彪攻打长春未果,随即退兵攻打锦州,正是这一退,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从而实现了共产党对东北全境的解放。

东北野战军在反攻国民党过程中,攻势凌厉,干脆利落,根本不给国民党军喘息机会。在冬季攻势中连克彰武、公主屯、新立屯,全歼新5军,之后又拿下辽阳、鞍山、营口三坐重镇,并以优势兵力,23个小时拿下让人头痛的四平,把陈诚打得灰头土脸跑回上海“治病”。卫立煌接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后,对部队重新进行了布置,命副总司令范汉杰率15万人马驻守锦州。

毛泽东的目光也盯在锦州,如果能拿下锦州,东北的国民党军就全部被拒之关外,便于一网打尽,否则如其由锦州撤入华北,不仅加强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实力,而且再想消灭他们,难度不小。所以关门打狗势在必行

早在几个月前毛泽东就电告林彪,尽早攻下锦州,关闭东北大门。但林彪另有打算,他认为锦州城防坚固,又有重兵把守,而长春防守相对薄弱,援军难至,所以攻打长春为上策。

毛泽东收到林彪请示攻打长春电报后,大发雷霆,“这个林彪胆子太小,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宁线,两个月过去了,却迟迟不动,还要打长春,不然我去东北带兵去。”

周恩来见状上前劝主席“主席,林彪似乎有他的顾虑,既然他要打长春,就让他试试吧,同时我们要再次声明南下北宁线的重要性,让他尽早下决心”。

在周恩来的劝说下,毛泽东勉强同意了林彪的想法“也罢,就让他试试,否则他不会下决心”。


林彪收到了打长春的批准电报,但电报中毛泽东明显表露了不满之情,并再次强调攻打锦州的重要性。

东北野战军集结于长春城外,但城内“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和10余万守军并不示弱,虽然国民党军被分割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坐孤城,待援无望,但武器精良的他们困兽犹斗,顽强抵抗。

双方一交手就是硬碰硬,东北野战军打了三天才把外围的守军打回城内,且自己损失不小,林彪一看,长春的守军远不像他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绝不可能一个猛攻就能拿下,即使付出最大的伤亡,仍然没有把握解决战斗。如果像前两次打四平一样无功而返,势必得不偿失。于是电告中央,建议不再强攻,改为一部分兵力对长春久困长围。


毛泽东复电同意林彪意见,再次提出做好攻打锦州的准备。林彪心有不甘,又围了长春一个半月,最后实在找不出一个有把握的进攻方案,终于回电中央,同意率军南下。也就此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林彪率大部队退去。留下肖劲光、肖华带领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郑洞国在守城胜利之时,也一度信心满满,沾沾自喜,但眼见围城东北野战军并未全部退走,便心知不妙。事实也果真如他所料,长春被围困期间,城内军民缺粮断供,国民党军几次突围未果。最后,饿死了不少人。



长春从1948年5月30日被围,直至同年10月21日,在曾泽生、史说先后率60军、新7军4.8万人起义后,长春解放,郑洞国被俘。

正如毛泽东所料,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仅用半个月时间,攻破锦州。这样,东北国民党军队进出的大门,被彻底关闭,他们已成为瓮中之鳖。

东北野战军从1948年5月21日兵临长春至7月20日大部队撤离,两个月内长春岿然不动,看似国军守城成功,共军败退而去,但实际上正是由于攻打长春受挫,才引发了使东北国民党军大部分被歼灭的”辽沈战役”,也正是这一战略转移,改变国共的力量对比,双方在军事上出现了转折点。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文史频道第7期

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著名的战役,就是延安保卫战。它虽然是一次战略撤退,但却打开整个西北的战局,可以说意义非凡!

1947年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胡宗南的25万大军,在马步芳和邓宝珊的配合下,开始进攻陕北地区,目的直指延安。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决定放弃延安,留下一部分人员和胡宗南周旋,大部分军队转移到陕北地区。

胡宗南的25万大军来势汹汹,毛主席亲自制定作战方针,提出主动放弃延安,诱敌深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应对胡宗南的这只拳头。

毛主席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思想,为延安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后,彭德怀采取了毛主席的战略方针,撤出了延安。

胡宗南于1947年3月19日宣布占领延安,蒋介石亲自到延安视察,国民党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告国民党的战绩。

一时之间胡宗南成为了国民党中的英雄,蒋介石对胡宗南大加赞赏。

只是让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占领延安后的胡宗南部,并没有高兴多久,就被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不断袭扰。



彼于奔命的胡宗南部陷入了西北战场,并彭德怀分割歼灭,损失惨重。

最终国民党也没有占领延安,正是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人地皆失”


喜欢的点个关注呗,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冷月钩沉


在具体的某一场战役上,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胜利了就是胜利了,没有提问者说到的那种情况。但如果是从战略上来看,打赢了战役,输掉了战争和打输了战役,赢得了战争的例子就非常多了。

以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非常有意思。当然啦,这段子是真是假,我就没有考证过了,也懒得去考证。段子是这样说的:一个美国军官和一个人越南军官见面了,他们都参加过越战。美国军官高傲的说,你必需要承认,在越战中我们美军没有打输过一场战斗,所有的仗我们都打赢了。越南军官非常爽快的承认了,然后反问:“可结果你们不是输了吗?”

越南战争和美军现在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就是典型的“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场战争”的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军在战斗和战役层面上,他都是胜利者,这毋庸置疑,但在战争层面上,他却输掉了。干嘛输掉了呢?我以前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说了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人想去楚国,于是就收拾行李,坐上马车出发了。路上遇到个朋友。朋友问他去哪,他说去楚国。朋友很奇怪,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呢?他说,没问题,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那不是越走越远了吗?他说,没事,我带的盘缠多,再远也不怕。马跑得快有啥用,盘缠带得多有啥用,他和楚国背道而驰,只会越走越远,根本到达不了啊。美军在越战中失败,在反恐战争中越反越恐,就是他的战略目标和战术手段南辕北辙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偷袭珍珠港。从战术上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无疑是成功的,胜利的。但从战略上来说,日本此举无疑是愚蠢的,失败的。珍珠港击碎了美国人的美梦,开启了日本人的噩梦。从此以后,“记住珍珠港,将日本赶到地狱去”,成为美国人的目标。日本本来就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再去招惹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这不是找死吗?巨人一旦苏醒过来,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是日本抵挡不了的。另一个例子是基辅会战。从战术上来说,基辅会战德军无疑是胜利者,包围并歼灭、俘虏了60多万苏军。但从战略上来说,他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好时机,给了斯大林两个多月的时间加强莫斯科防线,为日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机会。而德军的失败,正是从兵败莫斯科开始的。


血染战旗红


62年中印之战,胜利者没有得到胜利者应该得到的一切,失败者没有失去失败者应该失去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