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蒋介石为什么把陪都定在重庆,而不是成都?

陶金武


民国时期,政权动荡军阀混战,因此,从建立后关于定都的问题就是一个从未休止的话题,今天纵横借着这道题讲一讲民国时期的首都,行都,陪都问题,以及在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何没有把陪都定在重庆。

在选定重庆为陪都之前,国民政府打算在洛阳建立行都、长安建立陪都

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设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这个话题,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孙中山和袁世凯因为定都问题,差点南北和谈都进行不下去。

北伐成功后,国民党政府将首都一直设在南京,然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由于离上海很近,军事威胁十分大,因此,国民政府有意西迁,这个时候对国民政府来说,可以选择的地方并不多,东北已经沦陷,北方威胁很大,西南地区还处于军阀控制,因此当时国民政府迁到洛阳办公(中原大战后,蒋介石打败冯玉祥,控制了河南、陕西等地)

蒋介石日记称:“余决心迁移洛阳,与日本长期作战······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 。

随后1932年3月5日的国民党提出了以“洛阳为行都”,“长安为陪都”的方针,可以看出,当时长安(西安)是名义上的陪都,一旦战事扩大,国民政府将从洛阳迁至长安进行长期抗战。

然而,经过西方列强调节,1932年底日本撤兵,淞沪抗战完成,南京的威胁消除,因此,国民政府又从洛阳迁回南京,洛阳行都的身份应该也是同时取消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定决心迁都重庆

从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洛阳是一种临时性的迁移方案,而长安则是战略性的,实际全面开战后,“洛阳+长安”这个方案并没有实施,而是以“武汉+重庆”,淞沪会战失利后,老蒋宣布移驻重庆,

1937年11月12 日蒋介石宣布“以四川经两年余之部署,,并于近日整顿军政完成,足为民族抗战复兴基地,乃定议迁都于重庆” 。

当然,这个时期,国民政府主要还是在武汉,也就是武汉是临时指挥所在地,而重庆是战略性后方,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武汉沦陷。

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武汉是临时政府,重庆是行都,直到1940年为了对抗汪伪组建的南京国民政府,才将重庆设定为永久陪都,此时,国民政府一个南京首都,一个长安陪都一个重庆陪都,1943年西安不再担任名义上的陪都,所以只剩重庆是陪都。

为什么国民政府选择“武汉+重庆”而没有选择“洛阳+长安”?

为什么没有考虑“洛阳+长安”这套方案,纵横认为是有原因的,当时日军从华北而来,洛阳地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而洛阳和西安之间又只有一道屏障,以前纵横分析过,关中地区虽然周围都是屏障,但是日军要是全力进攻的话,还是可以攻下,相对重庆来说,屏障不多。

尤其是西安腹地不多,经济落后,各方面都不能适应战略大后方的需求,国民政府迁都在这里,很显然把自己也封闭到这里,情况并不容乐观,而当时我党已经在延安落脚,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在此,说明这个地方并不是中央政府牢牢控制的地区。

从老蒋1937年的发言中说,“以四川经两年之部署”,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央军的势力是从1935年的时候才进入四川的,换句话说,1932年淞沪抗战的时候,老蒋想都不敢想在四川建都。

正是因为“剿匪”期间,老蒋才将势力渗透到四川,建立四川防区,积极作为长期抗战的大后方。

四川与西北有交通联系,又能够经东南亚与国际联系,地理位置明显比长安要好,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1935年,老蒋曾两次入川视察,1936年去一次,在四川蒋介石不止一次的表示“就四川地位而言······是我们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

国民政府为什么选择重庆而没有选择成都?

最后再分析一下,既然要在四川选择陪都,为何最后选定了重庆而没有选择成都。

尽管成都和重庆都处于四川盆地当中,一个地处四川盆地的西部,一个在东部,也就是说,成都更加靠后,很多人认为选择成都岂不是比重庆更好?

这就要说到两个城市的区位优势了,重庆是沿江城市,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在当时也是四川政治经济的中心,重庆的经济规模比成都大很多,在民国十大城市排行中,成都是垫底的。

从战略位置上将,重庆扼守四川盆地的东面入口,又有屏障,重庆如果沦陷,整个四川盆地也就沦陷了,待在成都也没有意思,不如把所有的防御资本都投入到重庆,会更好一点,尤其是重庆地势复杂更适合防御,现在网络上恶搞刀郎的“二楼汽车”其实就是重庆,重庆山石坚硬,有利于防御,尤其是重庆多雾,更利于防空。

从政治上来说,川西始终还是刘文辉的地盘,川东才是刘湘的地盘,刘湘是“拥蒋抗日”的中坚,不是刘湘肚量大,老蒋也不可能顺利迁都重庆。到川西的政治风险应该更大一些,经历1936年“兵谏”的蒋介石,对此应该是有一些忌讳的吧!从这一方面来说,老蒋对刘湘是抱有好感的,全面抗战爆发后,韩复榘暗中联系刘湘要反蒋,后来老蒋枪决韩复榘,而对刘湘提都不提这件事,可见,在落脚重庆这件事情上,刘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如果军阀在国家危亡时,还在窝里斗,我想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刘湘显然是做出了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