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传统手艺人功力有多深?没上过大学,却方寸之间诗书画印


原本只是一种传教士引入装烟草的器具,却机缘巧合成为一种集工艺大成的袖珍艺术:乾隆狩猎、百官上朝、宫女游春,所有皇室生活的场景都画得活灵活现:灯前教子、钟馗嫁妹、三顾茅庐,各种传说典故都被塞进方寸一壶……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鼻烟壶这门手艺

刚刚为各国政要表演鼻烟壶绝技后,刘守本一时之间成为各国媒体追踪的“匠人”。但从故宫归来后,大家对鼻烟壶的热潮很快像潮水般退去,刘守本又回到十几平米的工作室内,像往常一样不声不响画壶——左手托着巴掌大的玛瑙瓶,右手用狼毫细笔轻描慢绘

画面上有隐者携童子在大雪中骑驴慢行,瓶左上角写着几个蝇头小楷:一夜风雪石桥斜,此老骑驴觅酒家,世外不知战争事,卧龙岗上看梅花。

“大家都知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的人生很光鲜,但却不知二顾茅庐时,卧龙岗上雪有多大!”刘守本停下手上的狼毫勾笔,像是在点评他画里的风景,又像是在自嘲画壶的人。

和其它的“京派”手艺一样,宫廷风在鼻烟壶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但与“北京雕漆”、“花丝镶嵌”、“京漆镶嵌”等其它“燕京八绝”被“流放”到顺义、通州甚至天津、河北不同,京派鼻烟壶传承人刘守本的工作室竟然在寸土寸金的二环内。

这里是一座袖珍的技工学校,学校小得甚至没有操场,只有一座三层的教学楼,刘守本的鼻烟壶工作室就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我们抵达时“刘守本大师工作室”的大门敞开着,室内空无一人;

正对着大师工作室的教室门也敞开着,刘守本正站在讲台上拿着一个巴掌大的鼻烟壶讲课,台下被十几张课桌填满,十几位年轻的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拿起画笔在鼻烟壶内指点乾坤。

刘守本说,这是一所技工学生,这些到这里来学鼻烟壶的年轻人,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选了鼻烟壶这门专业的这学生,并不能称之为自己的传承人。

手艺真正的传承,不应该只是学校里老师和学生这种简单的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师徒之间,一些理念的传递,就像当年师傅把我领进了鼻烟壶这一门,便教导我们,既然干了鼻烟这一行,那鼻烟壶就得是干一辈子,甚至要成为家族世代做的事情!”说起鼻烟壶现在的传承问题,刘守本没有过多的评论,而是讲起了鼻烟壶的历史和自己的师承


画师要在把内画笔伸进细小的内画瓶内,用反手在方寸之间创造一个世界。这在很多人看来, 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因而老北京称鼻烟壶为“鬼画壶”。

内画笔是一种极为纤细的毛笔,笔尖是用带勾的狼毫制成。先把笔尖放进嘴里蘸了蘸后,又把笔尖放进蘸了蘸颜料后,把笔尖塞进细口的水晶壶中。在磨砂的内壁上慢慢勾勒起来。慢笔勾勒不难,这是每一个画工笔的画师要经过的必要流程。

画内画难的是在内壁作画,但是却是在外壁呈现。所以画师必需先在脑海中构好图后,然后把它“翻译”成镜像。最难的是鼻烟壶是一个微观的世界,但绘画的所有要素,诗书画印都必需体现。

“就像我这幅画,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内画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个都不能少。画面很好展现,只要在浔阳江上的画舫中画一位怀抱琵琶的仕女就够了。难就难在题诗。《琵琶行》有400多句,就算功力再深,字写得再小,瓶子也写不下。所以只能改诗了。诗也不能乱改,得用最少的字把诗的意境表达全。于是我把这400多句诗背得滚瓜烂熟,提取了这四句!”刘守本指着鼻烟壶左上角的几行小字很自豪的说。

鼻烟壶虽小,但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要有很强的功力。当自己年轮大,眼睛花了,画不了鼻烟壶后,刘守本开始在纸上画。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刘守本的绘画功底却堪比专业画师。绘画,对于鼻烟壶艺人来说,是基本素养。

想要画好内画,必需要有很强的绘画功力。在画内画之前,需要在纸上先进行于少三个月的外画训练。

刘守本说,画鼻烟壶最好的年龄段是在40-50岁之间。太年轻,阅历和境界积不够,画出的东西没有韵味;太年老,身体和眼力都衰退,手已经画不出心境。自己画了六十年内画,直到快50岁时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可惜画内画最好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刘守本说,自己的鼻烟壶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自己还是感觉时间很紧迫。他想把积累了一辈子画在鼻烟壶上的图案,都画成国画。能出一本小册子,让孩子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有个初步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