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在一些民间传说中会提到“苦鬼刘伯温”?

雪花飘飘2460202


民间传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娱乐化。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之一,也是民间传说中半仙一样的人物。至于为什么有“苦鬼刘伯温”的说法,那就不得不提一个民间传说了。

据说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就在考虑在哪建都的问题。于是,他找来了刘伯温,问问他哪里的风水最好。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掐指一算,觉得灵璧九顶山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觉得这地方好呢?传说这里是个圈地,朱元璋姓朱,和“猪”谐音。所以,猪进了圈,那就是自己的天下了。再说了,九顶山的“九”字,也能象征长长久久,寓意大明朱家可以稳坐天下。

朱元璋很高兴啊,就和刘伯温一起,来到九顶山看看情况。到了之后朱元璋就很高兴,有山有水,风景一片大好,适合过日子。

这时候,附近一个围观的农民不知道咋回事儿,以为朱元璋刚得了天下就要大兴土木,老百姓又要倒霉了。于是顺口编了一首童谣:“朱大麻子,放牛娃子,当了皇帝,重八忘了姓啥子。”

这农民,不仅有点小才华,胆子也是很大,就不怕直接被咔嚓了?


周围的人都很紧张,害怕朱元璋生气。朱元璋一声叹息,说到:“这里地方是不错,可惜是刁民之地,不适合建都。”

(刘伯温)

朱元璋一扭头,想和刘伯温说说自己的意思,发现刘伯温不知道去哪了,于是赶紧问:“老先生呢?又跑哪去了?”

远处一看,刘伯温正坐在一片荷叶上面,从水面慢慢的飘过来。刘伯温还问朱元璋:“皇上你看我快快活活的,像什么啊?”

刘伯温的意思,是得了天下,朱元璋该给他个封赏。但是一般的官职他看不上,希望朱元璋说他“像个神仙”。天子金口玉言,说他是个神仙,那就能当神仙了啊!于是,刘伯温就专等着朱元璋回答。

哪知道朱元璋刚刚被农民怼了一顿,心情不好,说到:“像个老苦鬼!”

好吧,刘伯温满心欢喜的想当神仙,谁知道朱元璋说他像个老苦鬼,心里自然很生气。于是告诉朱元璋:这个地方确实是块宝地,但是还有更好的地方。你就从这里开始数,数到第九座山,在上面射一支箭,箭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建都。

朱元璋心想,一支箭能射多远啊?于是他按照刘伯温说的,到地方射了一箭。哪知道箭还没落地,就被一只老鹰抓住,飞呀飞呀,飞到了南京城才放下。

于是,刘伯温这个老苦鬼,就帮着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宫殿,朱明王朝也就没有长长久久。


好,上面只是民间传说,大家听听,乐呵乐呵就行。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之所以朱元璋和刘伯温的故事这么多,主要还是朱元璋的身份特殊,一个穷苦放牛娃能打下天下,做了皇帝,非常不容易。

以往民间非常迷信,认为朱元璋一定是有神仙护佑,才能一统天下。所以,刘伯温也就越传越神了。

也正因为朱元璋的穷苦出身,所以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多了很多“烟火味”,这是民间加在他身上的一个“标签”吧。


七追风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据说他能掐会算,听风辨吉凶。晓天文,知地理,精通堪舆,擅长八卦。是一个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牛人。

有句话说得好“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由此可见,刘伯温称为神仙不为过也。但是,民间传说中有人称刘伯温“苦鬼刘伯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安徽省灵璧县有一座神奇的山,它就是海拔188米的九顶山。九顶山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在九顶山周围分布着8座山峰,像众星拱月一般,九顶山居中最高最大,故此得名。

据传说九顶山原来叫九鼎山,我们都知道“九州方圆”这个词吧?没错,中国最初划分为九州。

远古时候,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鼎在国在,鼎失国亡”。

然而由于后来的战乱,九鼎辗转几易其手, 传说到了秦代,九鼎被秦始皇藏于彭城。公元207年,项羽刘邦推翻了秦朝。项羽定都于彭城,由于项羽痛恨秦始皇,除了烧了阿房宫,他还派人把九鼎扔到了彭城东的泗水里。水往东流,鼎随水走,走到安徽省东北部灵璧县境内东北部的小镇,被这里的白马山所阻,不走了,慢慢地形成了九鼎山。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话说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接下来就是让军师刘伯温选址建国都。前文我们说了,刘伯温对堪舆学很精通,尤其对哪里有龙脉,哪里风水好门清。他掐指一算,九顶山就很好,乃龙兴之地。

“九”在古代认为是最大的数。比如九五至尊,一言九鼎等等。刘伯温为了准确无误,他亲自去九顶山勘察了一遍。当老刘站在九顶山举目四望,好一派龙腾虎跃之势,祥云缭绕,碧水长流。最关键是九顶山山顶像个猪圈,老朱乃(猪)也,猪进圈,国运岂不万万年!

刘伯温打定主意,在九顶山山下建国都,明朝国运万万年。于是老刘屁颠的打道回府向朱元璋汇报去了。



朱元璋和刘伯温次日带着随从部队,浩浩荡荡来到了九顶山。拍板做决定的事,皇帝说了算,刘伯温的任务完成了。

朱元璋刚要拍板做决定,突然听到对面山上传来一阵声音“朱大麻子,放牛娃子,当了皇帝,忘了姓啥子。”  原来这是山下农民见朱元璋带着这些人马,指指点点,以为老朱又要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干一些劳民伤财之事。故意讽刺朱元璋。朱元璋气的火冒三丈,但隔着远,也没办法。他叹了口气,很可惜地说“地是好地方,但灵璧出刁民,我的老底都知道,不宜在此建都”。




朱元璋想重新选址,可是又舍不得这块风水宝地,怎么办呢?他想让刘伯温想个办法,于是转身找刘伯温,可一转身,却不见刘伯温的踪影。原来老刘觉得完成了任务,跑到水塘里玩去了。朱元璋看不到刘伯温,于是大声叫“老刘,快点回来”。 

“皇上,我在这里呢”刘伯温听到皇上叫他,急忙答道。朱元璋循声望去,只见刘伯温正坐在一片荷叶上,从水面向岸上飘来。“老刘,你这是做啥呢?” “皇上,你看我像什么?”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的认为他这样的做派很像神仙,坐在荷叶上,手摇芭蕉扇,仙风道骨。刘伯温有自己的小九九,只要皇上说,你像神仙,刘伯温就会谢主隆恩,讨封神仙成功。以后就可以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了。



然而老朱正在气恼老农的歌谣,没有好心情,于是对刘伯温没好气的说“像个老苦鬼!” 这就是传说中称刘伯温“苦鬼刘伯温”的来历。

刘伯温一听谈“神仙”封号没讨成,反而讨了个无趣的“苦鬼”封号。心中暗恨朱元璋。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身旁,老朱把刚才的想法讲了出来,让刘伯温想个万全之策。刘伯温心想,老朱对我不仁,别怪我老刘无义。刘伯温知道九顶山建都有万万年的国运,离开九顶山越远,国运越短。刘伯温就是不告诉老朱实情。

刘伯温对皇上说,这好办,向九顶山南边射“一箭之地”就行。都在风水宝地范围。朱元璋一想,射箭能射多远呢?总之离九顶山这个风水宝地不远。“就这么定了,”朱元璋边说边拉弓放箭,“嗖”的一声,一支箭飞向了天。



眼看箭头快要落地时,突然一只鹰衔住箭头向东南飞去。朱元璋急忙派出骑兵跟踪,直到雄鹰把箭头衔到长江边的集庆(今南京)紫金山上,这才放下。朱元璋大怒,不愿到集庆建都,坚持在九顶山下建都。刘伯温劝道:“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不容更改,再说就连老鹰都帮忙,岂不是天意啊!”朱元璋无奈答应了。

本来明朝有万年的国运,可是刘伯温的“一箭之地”离开九顶山风水宝地太远了,到后来明朝只有277年就灭亡了。刘伯温也算报了老朱封他“苦鬼”之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