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我们能够从动物育子行为中学到什么

今天的朋友圈里,一段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刷屏了,转发的网友纷纷为小熊点赞,感叹它永不言弃的精神。我完整的看完了大约两分钟的视频,确实挺感动。

我们能够从动物育子行为中学到什么

正巧的是,我手头正在看着王道俊和郭文安两位老师的《教育学》一书,第一章对教育概念的描述中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那只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动物种系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系列,并在它们的染色体中定位,成为行为基因遗传下来,每当动物幼体发育到一定时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的刺激下,便会自发地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动物的“教育”是出于本能,人类的教育是能动性的,具有社会性、目的性和自觉性,比之动物的“教育”要高级。

对以上观点我表示赞同。

但是也从今天的视频上有一点感悟。

从人类整体与其他动物界进行对比,人类的教育自然要高于动物的教育。但是从人类个体与动物相比,我看某些人的教育还不如动物。

动物的“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在染色体中定位并遗传下来,是经历了自然界的不断筛选和淘汰所留下的能够生存下来的精华行为。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的育子行为是直面生存的最理性的行为。

我仔细观看了视频中大熊对小熊的行为。开始,大熊在前,小熊在后,很明显大熊在让小熊模仿它的攀爬动作。在小熊不断的下滑又上来的过程中,终于发现沿着大熊爬过的痕迹很容易上来,于是,渐渐接近崖顶,这时候,大熊做出了一个”扇“的动作,一下把小熊给怼了回去,这次小熊一溜到底,实在令人揪心,然而小熊又一次勇敢的爬了上来,最后两只熊愉快的走入森林。

我们能够从动物育子行为中学到什么

很明显,大熊在训练小熊,既训练它的攀爬本领,又训练它的意志精神。整个过程,大熊除了做了下示范,就一直在崖顶看着小熊艰难的攀爬,甚至在即将成功之时,又一次狠心的将小熊推出崖底。我想,这是因为生存的经验所致。

你不觉得,动物的育子更理性吗?

而相反,我们人类由于有更复杂的生活内容和人际关系,在教育子女上反而常常偏离了常识,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来。

有的父母,所有的事情都要替孩子包办,甚至孩子读到博士都没有洗过袜子,更谈不上和人交往。

有的父母,孩子受一丁点委屈都不行,找对方,找学校,找领导,大闹特闹。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唯恐亏待了,战战兢兢,就像伺候祖宗神灵一样唯恐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考大学不许出自己所在的城市。

......,......

这些父母的教育难道比动物的高级吗?一点也不。他们培养出了自私自利、胆小懦弱、生活不能自理以及不懂社会规范的孩子,最终也要承受此举的后果,不但没有保护好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学习小熊永不言弃的励志精神,更要学习大熊的育子方式,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您觉得呢?

我是晓行致良知,喜欢观察教育、思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