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工作中能力和態度,領導到底更看重哪一個呢?

八卦凌凌漆


作為領導,可能最喜歡並不是能力出眾的,可能更喜歡工作態度端正能力中等偏上的下屬。有能力的人,一定是有野心的人,要麼踩著領導往上爬,要麼早早的離職創業了。相比能力而言,領導更喜歡的是忠誠的下屬,能為我所用的下屬,能幫我解決問題的下屬。
職場就是戰場。
工作能力是職場人的基礎屬性,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的人,肯定是不能留的,這個是原則問題。
但是工作能力也不是全部,沒有領導喜歡刺頭。能做刺頭的人,工作能力一定不俗。
這個時候就需要領導自己心裡有一個天平,平衡好能力與態度。
能力不能過好,但是態度必須端正,聽話。能力不能過差,不然碰到問題沒有人分擔或直接解決問題。
如果從單位性質來講的話,政府機構或國企的領導更喜歡工作態度的下屬,畢竟能力這個東西可以培養。但是互聯網企業的領導可能會更喜歡工作能力強的下屬,因為在互聯網企業要做出成果,沒有過硬的能力,是很難往上爬的。

關注木子空空,分享更多職場乾貨。


銀桑筆記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也是每個初進職場的年輕人容易感到疑惑的問題。我帶過大大小小的許多團隊,就姑且站在“領導”的角度,來談談能力和態度的問題。

1、能力很重要,領導很喜歡。

作為領導,沒有誰想招來一個廢柴,安排下去的事情你做不好,還得領導操心,要你幹什麼。所以,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指標。沒有能力,領導是不大會喜歡你的,你的同事也會瞧不起你,所以你在職場上很難混下去。因此,職場上的年輕朋友們,提升工作能力對你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你立足職場的根基。

2、態度也很重要,領導也喜歡。

領導安排一個事給你幹,你心不甘情不願,拖拖拉拉,唧唧歪歪,顯然不能讓領導滿意。領導一聲令下,你一馬當先,義無反顧地衝上去,甭管你最終把事情做成什麼樣子,你的態度足以在領導心裡留下深刻印象。試想一下,領導是喜歡聞風而動的下屬,還是喜歡推三阻四的下屬,答案不言而喻。

這……兩者都重要,領導都喜歡,豈不是什麼也沒說。你在逗我嗎?

3、彆著急,好戲在後頭。

但是……

有位智者曾經說:“無論你聽到什麼,在聽到‘但是’之前,不能全信。”

但是,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到每個人,就只能因人而異了。也就是說,對於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講究。可以細分為下面四種場景——

場景一:因他正直而能力重要。他指領導。領導是個正派人,循規蹈矩。這樣的領導一般都很簡單,平易近人,沒有架子,但也不好深交,把工作幹好是第一位的。那麼,你的能力更能引起他的注意。只要你能出色地完成你的本職工作,你就更容易受到肯定。

場景二:因他世故而態度重要。領導世故圓滑,不能算是壞事,世故的人往往更關心下屬的福利,更關注下屬的發展。同時世故的人對問題的看法是不同的,領導會覺得工作嘛,交給誰做都可以,態度比能力重要多了,“他是不是我的人”比“他會不會幹這件事”重要多了,因此態度在此時發揮主要作用。

場景三:因你才高而意願重要。說完領導的因素,你自己的特點也要分析清楚。如果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的態度就比能力更能引起領導的賞識。因為你的工作能力強已是事實,工作態度就成了衡量你的重要指標。沒有領導喜歡恃才傲物的年輕人,但所有領導都會喜歡情商和智商雙高的下屬。要知道,下屬表現出色,作為領導,他是有面子的。你的工作成就,就是他向上發展的直接動力。

場景四:因你情商高而能力重要。如果你天生高情商,領導一個眼神你就心領神會,懂得揣摩領導心思,那麼你的工作能力就成了你的短板,就顯得尤為重要。領導跟你相處愉快,有心提拔你;但如果你什麼都做不好,那不是為難領導嗎?

4、也許年輕的朋友對此會不屑一顧,什麼腐朽落後的思想,我大好青春,錚錚鐵骨,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大不了老子不幹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那麼,我倒是要勸你幾句:這雖是人情世故,但也是人心人性,更是真實的職場生存智慧。

我不是想教你去學溜鬚拍馬的本事,而是想告訴你,職場比校園複雜得多,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果你想在職場混得好,就要學會這些生存智慧。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我想告訴你,領導最喜歡的,肯定是能力既強態度又好的下屬,所以,你在職場的第一要義,就是提升自己。


陳向東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然而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其實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

在小公司,領導更看重能力。

從需求上來看,小公司的焦慮往往來自於生存,來自於負債,現金流和利潤,所以急需要有能力出眾的人來創造業績,推動公司的業務不斷向前推進,使得公司能夠在市場中生存下來,立穩腳跟。

小公司解決的是生產力問題,這時候員工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態度就相對很雞肋了,只要你有業績,在公司裡橫著走都沒人管你,老闆都禮讓你三分。

從資源上來看,小公司並沒有什麼能夠培養員工迅速成長的資源,也不願意付出代價去培育員工,萬一跑了呢,那不是白培養了。所以小公司招人的時候,特別關注員工的能力、資源和人脈,基本上是不會培養職場小白的。每次畢業季院校開校園招聘會的時候,也很難得看到 小公司的身影,即使有,也就招一兩個畢業生,從事打雜的工作。

在大公司,領導更看重態度。

從需求上來看,大公司的焦慮往往來自於未來的那問題而不是現在的問題,來源於戰略投資和團隊執行力。在大公司單個員工是出不了奇蹟的,好的項目往往依賴於團隊的共同協作,所以單個員工能力突出並不實用。

大公司解決的是生產關係問題,這時候員工積極地態度可以帶動整個團隊積極向上,創造1+1>2的價值,而相互認同的價值觀則可以極大的減少溝通成本,讓龐大的資本怪物順暢的運行起來。這種大公司的生產關係問題,靠單個人的突出能力是無法解決的。

而且往往是那種自己有能力,但是態度上有問題的人,會影響整個企業的價值觀,導致最後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就拿阿里巴巴來說,還沒上市那會兒,有個高管給員工培訓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這能力不可謂不高了吧。誰知馬雲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就把這個高管給開掉了,理由是阿里巴巴不給客戶推薦客戶不需要的產品,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不利於企業的正常發展。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讓客戶消費了不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確實可以提高一時的業績,但是卻會破壞客戶基礎,試問客戶上了一次當還會在你這裡上第二次嗎?所以在大公司,領導是非常看重態度的。

從資源上看,大公司往往配套了各種員工培訓資源,有內部的講師帶教,不但可以給員工培訓基本的工作技能,還可以精準的診斷員工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集中解決。這樣即使是一個小白進來,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個入門級的行業人才,持續培養過後,不用過幾年就會成為某個小領域的專家。所以大公司大多是走校招,培養管理培訓生,而不是從節省成本的角度出發去招聘社會上的成熟人才。

此時,態度成為了一個難以改變的變量,是一個稀缺的特質,而員工能力增長的問題則可以依靠培訓資源的堆疊來解決。


所以領導到底是看重能力還是看重態度,主要是看企業需求和現有資源,不能一概而論。

我是無量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