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再现真实清末社会:兵丁衙役似乞丐,民生凋敝,气数将尽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世界中心,无论是在科技、文化还是制度都是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的对象。但是近代以来,国家渐渐走了下坡路,西方列强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中国司以攫取利益。连年不断的战争,加上赔款和清政府的奢靡腐败,民生凋敝,国运将尽。照片中为清末中国西部的社会景象,看起来很荒凉。

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机器代替了人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英国开始进入工业化社会。此时的清朝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依靠人口基础大的优势,经济总量还居世界前列。

但是脆弱的小农经济,对于自然有严重的依赖性,一旦遇到天灾,基本是颗粒无收,加上清朝的苛捐杂税,很难养活自己,只得乞讨、逃荒。虽说历朝历代均有逃荒乞讨者,但是期末时局混乱,最为明显。

甘肃甘州的牛车,这个车轮子真够大的。甘陕自1860年代起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民生凋敝,很是荒凉。

照片中为一名穿着破烂的清朝兵丁,周围一片废墟,应该是战争过后所拍。清末自鸦片战争起,国内战乱不断,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横扫半个中国,历时14年才平定,战后元气大伤。

江浙作为清政府的税收重地,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照片中为城墙脚下的南京居民,能看出来当时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还是很低下的。评判一个社会肯定不能只看好的和坏的,而要看最广大的人们生活的怎么样,我想在当时应该很多其他地区生活水平还不如这张照片所展示的那样。

南京城的居民区,虽然看起来城市规模很大,但连年的战乱、饥荒让百姓们饱受其苦。1964年,清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后,进行了屠城,很多无辜百姓丧命。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城中很多道路都是泥路,和电视剧中的青石路,街道整齐繁华的景象相差甚远。


护送西方探险者的清朝衙役。照片中的衙役虽然不像普通百姓那样衣着破烂,但是也是很破旧,作为清朝的基层公务人员,他们都是这样的情况,更何况普通百姓。

甲午战争期间驻扎在牛庄的清军卫队,照片中的清军不仅武器落后,精神面貌也很萎靡。牛庄之战最终清军战败,大量辎重被日军夺取,其中有毛瑟快枪1500余支、枪弹151万发、大小炮19门、火药1648箱及马匹衣粮等重要军资。

前往肃州的喇嘛和妇人。从照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的荒凉景象,照片一角还有只藏獒。这些都是清朝末期社会的真实场景,尽管大清还曾“同治中兴”,但不过是昙花一现,各种弊病越积越多,清朝这个千疮百孔的大厦摇摇欲坠,最终在1912年轰然倒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