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文化|太極圖新說(一)

文|竹墅陋居主人

文化|太極圖新說(一)

筆者從事易學研究並以此為業,經常會有客問太極圖之意,我說太極圖是中華文化之源頭,它是一個圓圈內中有二條“魚”可以形象的說是“黑魚,白魚,”這二條“魚”代表的是二種不同的物質,這二種物質構成整個宇宙,用傳統學說來講就是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老子說的,一升一降之間即是紛繁世界生成之過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經》是這樣講的,我感覺老子所以有這說法也應該是看到太極圖後受到啟發才寫成這部傳世之經典來!一即是初始物質,清代啟蒙課本《幼學瓊林》開篇天文章即謂“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者上升為天,氣之重濁者下凝為地”此即是一生二,二生三之過程、也即陰陽之二種物質構成產生出萬物三,三在這裡是一個複數詞代表並概括所有,而自古醫易同源,中醫之理也是根源於陰陽學說之上,清之名醫陳修園在其所著:《醫學三字經》序中有識一字便可為醫說,我幼時偶讀此書此文,培感此文之妙,雖時隔春秋幾十載仍是印象深刻,文中曰:“今之業醫者,無論不足為通儒,而求其識字者,則為良醫矣。無論其識字多也,只求其識一字者,亦可為良醫矣。

文化|太極圖新說(一)

客曰:此何字也,得毋所謂丁字乎?

餘曰:亦其類耳。不必他求,即人字是也。

人乃陰精陽氣合而成之者也。

左為陽,左邊一撇,陽之位也;

右為陰,右邊一捺,陰之位也。

作書者,遇撇處自然輕手揮之,陽主乎氣,輕清之象也;

遇捺處自然重手頓之,陰主乎精,重濁之象也。

兩畫不相離,陰陽互根之道也;

兩畫各自位置,陰陽對待之道也。

撇在左不可使之右,

捺在右者不可使之左,

陰陽不離之道也。

左撇由重而輕,萬物生於水,

即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之義,由陰而陽也。

右捺由輕而重,形生於氣,

即大哉乾元,乃通統天;至哉坤元,乃順承天之義,陽統乎陰也。

二者合之則成人。合之之義,醫書謂之抱,《周易》名之曰交,交則泰矣。”

文化|太極圖新說(一)

我們讀書貴在明理,此文中之妙在於“陰陽互根”四字之中,即是陰陽同生於同一框架內,等同於太極圖外圈,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相交,等同於人字二劃相連,用於中醫即是八綱辯證(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用於時者即是順與逆,用於人事即是成與敗,用於戰爭即是敵與我……等等!而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等同於太極圖中二條魚之魚目,比喻有時小人可以改善成君子,而君子有時也會成為小人,即敵中有我,我中有敵之意!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共同的目標,讓原先対立的我們求同存異走到一起,這就是陰陽對待!陰陽互根!筆者為客論孕之男女,也是偶感於“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之啟發,因為天代陽,地代表陰,陰陽交泰,萬物生焉,所以用陽為上爻,陰為下爻,而間用懷孕之月而鮮有不準者!古諺講“未做事,先做人”正是這個道理,懂得了做人,識人!才是人生之道!三國諸葛亮雖有治國之能,但識人遠不如販賣草蓆出身之劉備!備在生時就知馬謖是庸才,不敢委以重任,劉備逝世之前,諸葛亮有劉備配合!可以說是勝多敗少,天下三分有蜀國,不負劉備三顧茅廬之情,其中主要歸功於劉備能識人用人,而當劉備逝世之後,諸葛亮沒有了劉備的配合,每戰非利!街亭之戰,馬謖毛遂自薦守街亭,然不聽王平之語,固執己見安營于山上,被司馬懿困之於山上,斷了水源,最後道致街亭失守,攻打魏國,街亭作為跳板必不可失,而街亭失守就標誌著蜀國再也無力與魏國抗衡了,只能退守漢中啦!識人之要,莫若如是,一個簡單的人字,您如果讀懂啦,任是人生之路再是漫長,但路的盡頭充滿曙光!

( 竹墅陋居主人原創文章,戊戌初冬撰於汕頭)

文化|太極圖新說(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