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兒日記2020-01-03《意志力》讀書筆記 (上)


皓兒日記2020-01-03《意志力》讀書筆記 (上)

第1章 意志力不只是傳說

開始給出了多個意志力方面的實驗,以證明意志力確實存在。我們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A,結果我們就在B上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

自我損耗(ego depletion),描述人脈對自己的思維、感受和行動的調節能力逐漸減弱的過程。

人們可以克服心理疲勞,但是如果他們因為運用意志力而用完了能量,那麼他們最終會屈服。

兩條啟示:第一,你的意志力能量是有限的,使用就會消耗;第二,在其中一件事情上耗費的意志力越多,留給其他事情的意志力就越少。

我們可以將意志力的運用分為四大類:控制思維,控制情緒,控制衝動,控制表現、績效和成績(把能量集中在當前任務,既要保證速度又要保證準確性)。

第2章 驅動意志力的能力來自哪裡?

肌肉和身體各個器官都以葡萄糖作為主要能量來源。

通實驗研究血糖和自制力之間的聯繫,發現患有低血糖的人更有可能犯下更重罪行。

人們的自制力之所以較差,是因為其耐糖能力受損,因此難以將食物中轉換成可用的能力。

大腦的能量供應不足,我們就難以實現自我控制。

結論:沒有葡萄糖就沒有意志力。

更具體的實驗:能量損耗影響了大腦的活躍位置(自我損耗讓大腦的活動從一個腦區切換到另外一個腦區。

換言之,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大腦的某些部分漸漸停止運轉,另外一些部分卻漸漸加快運轉),而補充葡萄糖可以逆轉能量消耗引起的大腦變化。

為了保持穩定的自制力,你最好吃血糖指數低的食物。

累了,就睡。成年人經常剋扣自己的睡眠時間,導致自制力差。

休息,能減少身體對葡萄糖的需求,還能全面增強身體利用血糖的能力。

第3章 任務清單革命,從上帝到凱里

這一章介紹意志力和時間管理、任務管理的關係。

本章核心內容:在時間管理中,設置清單,設置優先級,收集資料清空大腦,從而提高效率。

自我控制的第一步是設置目標。

避免目標太多,太亂,互相沖突。

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誰更重要:最優的情況是,清晰的看到每日努力和長遠目標(遙遠夢想)之間的關係。

如何在模糊和精確之間獲得平衡:先把事情按照輕重急緩排序,然後只保留前三項行動。

介紹時間管理大師戴維·艾倫的GTD思想,具體見《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蔡氏效應”(Zeigarnik effect):任務未完成、目標未實現,腦子裡就會有個聲音不斷提醒你去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無意識腦在催促有意識腦制訂計劃。無意識腦顯然不能獨立做這個事情,所以它催促有意識腦去做,把時間、地點和機會之類細節想清楚。

一旦計劃出來了,無意識腦就不再用提醒音催促有意識腦。

皓兒日記2020-01-03《意志力》讀書筆記 (上)

獲取詳細資料:

1、首先點頭像進入主頁。2、然後關注。3、最後點發消息即可。


第4章 決策疲勞

核心觀點:決策消耗意志力,選擇越多越困難。

決策者職業病:決策消耗意志力。

哪種決策最消耗意志力:選擇過程消耗意志力,但是如果選擇過程讓人愉快,就不那麼消耗意志力。

折中、權衡,選項越多,意志力消耗越多。

在意志力不足或被大量消耗時,我們更容易做出短視的決策。

第5章 錢花到哪兒了?QS知道

自我意識

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 ,QS)是增強意志力的好方法,使用外置的電子傳感器可以更容易的監控自我,從而避免意志力的消耗。

自我控制的第二步:監控行動。(第一步是設置目標)

之後就是進行比較,或者將自己的數據分享給別人或者公開,從而提高自己長期執行的能力。

「自我控制第三步:比較,分享,通過外在力量推動持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