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的令妃,掌管后宫十年,为何没被立为皇后?

肖正余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将乌拉那拉氏皇后打入“冷宫”,同时册封令妃为皇贵妃,令其掌管后宫。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令妃因病去世,册谥令懿皇贵妃。令妃掌管后宫十余年,直至去世后,都为追封皇后,原因何在?

(《还珠格格》令妃)

一来是乾隆帝有感于乌拉那拉氏的“悲剧”,不愿再立皇后;二是令妃尽管没有皇后之名,但是她的权力与规格其实与皇后无异;三是令妃为汉人,家族也没有显赫的功业,所以缺乏立为皇后的背景与实力。而更关键的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已经秘密立令妃之子颙琰为皇太子。如果乾隆此时在册封令妃为皇后,担心会引发新一轮的“九子夺嫡”,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才没有立为皇后。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此时才正式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老照片


令妃十年间生下四子二女,母凭子贵,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被废后,令妃被封为皇贵妃,总领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长达10余年之久,那么乾隆为何不立她为皇后呢?

①首先她的出身是硬伤。

令妃魏佳氏本是汉人,原姓魏,属正黄旗汉军旗,其父亲是内管领、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娘家并非显赫世家、对大清也没有重大贡献,只是因令妃深得乾隆宠爱,才被抬入镶黄旗满洲旗,改姓魏佳氏,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清朝汉人女子做到皇贵妃已是盛宠了。

康熙生母佟佳氏,原是汉人佟氏,后抬入满旗改姓佟佳氏,佟家门楣显赫,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也只是贵妃。康熙登基后才追封为皇后;顺治帝最为宠爱的董鄂氏,也并未封后。所以乾隆不会违反祖制立汉人女子为皇后。

②感情方面,富察氏与乌拉那拉氏两任皇后都是在乾隆未登基时就伴其左右,相随数十载化为黄土,乾隆不免心灰意冷,不愿意再立皇后了。

康熙帝在两任皇后相继去世之后的四十余年也不曾再立皇后,祖孙俩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相似的。

③最重要的,立太子。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已经决定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但是当时嫡子势力尚在,怕过早宣布会招致嫡子集团的迫害,而立令妃为皇后,她的孩子无疑也成为嫡子,势必会造成两股嫡子势力冲突,出于保护令妃永琰母子的想法,乾隆一直未立令妃为皇后。





乐青橙影视


在乾隆皇帝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废弃之后,中宫从此空缺,而令贵妃晋封皇贵妃统摄六宫长达十余年。作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又是弘历后宫生育最多的后妃,乾隆为何让令妃做了十多年的副后,也不让其转正呢?

首先就是令妃的出身。

魏佳氏之父魏清泰是内管领,虽然有一定的地位,但始终都是包衣奴才出身。然而包衣出身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魏佳氏的汉人身份。

虽然经过抬旗,魏佳氏一族拥有了旗人身份,与清朝时期的汉人还是区别开来的,然而终究是个致命伤。即便是当年康熙皇帝的佟佳贵妃,佟佳氏地位显赫,佟佳贵妃也并没有在生前做过皇后,更何况魏佳氏。

其次就是清朝秘密立储制度

虽然古代子凭母贵、母凭子贵,魏佳氏成为令皇贵妃之后统摄六宫,然而雍正时代开始,清朝不再公开册立储君。

当时乾隆仍旧有好几个皇子,能够与十五皇子永琰相争的也不是没有。一旦令皇贵妃成为皇后,那么她生的儿子就成为了嫡出,这对于其他皇子来说就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万一让其他皇子失去了盼头,再惹出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事,实在不可想象。


关于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后那拉氏被废的原因,在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就是乾隆皇帝贪恋美色,而那拉氏得罪了乾隆皇帝所以被废。如果那拉氏被废之后,魏佳氏被册立为皇后,岂非就直接坐实了乾隆皇帝的昏庸好色之名?乾隆是个极看中脸面的人,又怎么会不考虑周全。

虽然如此,魏佳氏还是深受乾隆皇帝宠爱,死后随葬仪仗达到76件,这个规模远远多于皇贵妃应该有的规格,只比皇后少一件。同时她还拥有一般只有正宫皇后与皇帝才能够佩戴的大东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