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宮的珍妃井,頭都塞不下去,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推下去的?

凌毅清


清朝,有很嚴重的溺女惡俗,從《清世宗實錄》記載:福建、江南、江西等處,甚多溺女之風;到《清穆宗聖訓》記載:廣東、福建、浙江、山西仍有溺女之風,恐他省亦所不免;《光緒朝東華錄》記載:山西溺女相沿成習,曾出示禁止,經災荒後恐此風尤盛等等,此類記載非常多,其原因是重男輕女、貧窮、關係惡化、迷信、通姦等,將女子溺水作為懲罰報復手段。而慈禧的父親惠徵曾在山西、安徽、江蘇任職,慈禧跟著東奔西走肯定耳濡目染,所以慈禧在西逃前令人將珍妃投井溺死,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壓抑在她心裡很久的懲罰報復手段。

圖為景祺閣,囚禁珍妃的居所。

珍妃是光緒最喜歡的妃子,長得漂亮又乖巧,而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受到光緒的冷落,讓慈禧對珍妃非常不滿,因光緒的寵愛珍妃有些驕橫,生活奢侈,花錢不節制,《清史稿·德宗本紀》記載她習尚奢華,屢有乞請,被降為貴人,雖然一年後復升為珍妃,但緊接著戊戌政變,光緒被囚禁,慈禧認為珍妃有蠱惑光緒新政的嫌疑,於是將珍妃囚禁於景祺閣,每天都有太監代表慈禧來訓斥,珍妃老實跪地聽訓。

圖為珍妃黑白照與彩色復原照。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準備帶著光緒逃走,召集宮人之際想起了囚禁的珍妃,怕在路上這個小女子惹出什麼事端,於是叫太監帶來珍妃又一次訓斥後要求她自盡,珍妃不願死,並希望光緒能坐鎮京師,主持大局,這次徹底觸怒了慈禧,下令將珍妃推到井下,當時的首領太監崔玉貴和宮女將珍妃抱起頭朝下投入井中,在井口還蓋了塊大石頭。

故宮的描述為:後人重新制作井口,不再使用,圖為珍妃井。

1902年回京後的慈禧,因處死皇帝妃子恐怕詬病,於是令人將珍妃的屍骨打撈起來,對外宣傳是珍妃不肯離京投井自殺,以“貞烈殉節”的名義追封為珍貴妃,在阜成門外恩濟莊擇墓地安葬。載灃攝政後糾正了這段歷史,把投井自殺改為投井溺死,並遷葬至光緒崇陵妃園寢,那口井也改名為珍妃井,因為段悲情往事珍妃井名氣很大,去往故宮遊玩的人必臨此地,為了防止人掉井裡,在井口上加蓋了一塊井口石,也就是今天看到的模樣。


圖文繪歷史


我8月份剛去完故宮,剛聽完導遊跟我們解釋這個問題!

長話短說!珍妃井一開始並不是這麼小的,就是正常打水喝的井的大小。由於珍妃得罪了慈禧,慈禧命人把珍妃推下了井。這口井裡面死了人,水自然就不能再飲用了。也就把井廢在那裡了。

至於現在看到的井口這麼少,是後人把井逐漸圈小的,導遊說這叫“鎖井”。後來故宮成了景點工作人員為了保護這口井,也為了防止遊客在看井的時候不小心掉下去了,於是在井口弄上“箍井石”。

所以,珍妃井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小的哦!


玫瑰貓的簡單生活


故宮的珍妃井直徑只有20多釐米,珍妃瘦成了閃電才被塞進去了嗎?

當然不是!

一,井口到底有多粗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大人去井裡打水,有時候我會跟著去。每次靠近井邊,都會被大聲訓斥——不要命了?有一次壯了膽子去看那口井,發現它比我想象的大很多!

小時候看到的那孔水井,直徑大概有2米多,而且越往下越寬大。上面架著兩塊橫樑,用於打水的人在那站立。進口最寬的地方,也超過半米。當時我一看,趕緊後退,彷彿井下陰寒的溼氣能把人吸進去一樣。

我想象中的珍妃井,應該和農村見到的紅薯窖差不多。紅薯窖井深十幾米到二十米,井口用青磚箍住形成一個一米左右的原型。我經常被拴住腰和腿放到井下,然後在裡面撿拾紅薯、土豆或者蘿蔔,用框子提上來後,在被人用繩子拔上來。

在故宮,大多數的水井主要用途是提水用於燒火做飯或者救火。經常用於提水,那一定要比水桶更粗,井口沒有二尺以上,那這井一定是沒有用的。

當宮鬥愈演愈烈時,人們發現,水井有了更多的衍生作用。比如今天要說的摔死珍妃,再比如南京胭脂井藏皇帝和皇妃。

二,珍妃為何必須死?

做慈禧的兒媳婦,要麼醜,要麼死!

慈禧親兒子同治最鍾愛的皇后,孝哲毅皇后,與慈禧矛盾很深。慈禧要廢掉她,沒想到咸豐的五弟奕誴說,“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

慈禧一輩子沒有走過大清門,這是她永遠的痛。當同治死後,慈禧和孝哲毅皇后的爭鬥開始了。慈禧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一個回合就滅了孝哲毅皇后,同治去世僅僅74天,孝哲毅皇后在寢宮自殺,多半是被慈禧逼死的。

珍妃很明顯不瞭解孝哲毅皇后的悲劇,居然在20年後挑戰慈禧的權威。慈禧一度放權給光緒,讓他搞改革,可是珍妃居然利用自己的弟弟收受賄賂,賣官鬻爵。慈禧伸出一更手指頭就捏滅了光緒的改革火焰。

誰承想,光緒的豬隊友康有為沒死,在境外大肆宣揚慈禧老妖婆的宮闈秘史。在康有為的煽動下,列強們紛紛任務光緒更適合當權,慈禧的乙亥建儲被擱置。乙亥年後面就是庚子年,慈禧懷恨在心對萬國宣戰,迎來了庚子國變。

準備逃亡的適合,珍妃居然再次跳出來說“皇上不能走!”慈禧心想,光緒要是不走,成了八國聯軍的盟友,還有我的好活嗎?直接就派人弄死了珍妃。

珍妃被丟在那個井裡,不知道八國聯軍來了以後有沒有撈出來看看。估計是沒什麼興趣,因為整個北京城,到處是黃金白銀,隨便搶!

三,珍妃井後來的故事。

慈禧太后兩年後從西安回來,總是害怕珍妃從井中出來,找她索命,所以讓他的家人給她撈出來安厝於西郊田村。慈禧和光緒都死後,珍妃的屍體葬於清西陵的崇陵妃園寢。後來,珍妃的妹妹瑾妃掌握宮中大權,還在珍妃井附近設立靈堂, 立牌位,以示哀悼。

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故宮成了收門票就能參觀的地方。無數普通百姓花錢就能看皇帝住的地方,此時珍妃井成為故宮最受歡迎的景點。好奇的遊客總是喜歡探頭去看井裡面的情況,甚至在井邊擠成一團。為了安全保障,故宮管理部門在井上安放了一塊井口石,井口石讓井的直徑直接縮小到了20多釐米,從此再也不會有人掉進去了。

仔細觀察井口石,發現中間還有一根鐵棍貫穿。加上這個鐵棍,估計連只貓都不容易掉進去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趴到井口來看。於是,管理部門又在周圍安裝了鐵柵欄,防止遊客靠近。


歷史知事



unicornlll


“珍妃井”現在是故宮中的一個景觀,我們遊覽故宮的時候會發現,這個珍妃井的井口非常小,小到不足以把一個人塞進去。而相傳在八國聯軍攻打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是派人將珍妃溺死在了這口井中,慈禧是怎麼做到的呢?

珍妃是光緒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光緒皇帝雖然在慈禧太后的威懾下選擇裕隆皇后作為後宮之主,但對聰明伶俐的珍妃還是十分寵幸。珍妃對光緒皇帝的變法行為態度十分“曖昧”,同時崇尚西學,對朝中之事有自己的看法。

在獲得光緒皇帝寵愛的同時,由於和慈禧的親侄女裕隆皇后爭寵,與慈禧“政見”不一致,被慈禧所仇視。

《清史稿·德宗本紀·后妃傳》記載:“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女弟。同選,為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沉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祔崇陵。追進尊封。”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幽禁,慈禧再度獨攬大權,珍妃也被慈禧幽禁在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決定帶著光緒帝去西安避一避,臨走時想起了珍妃。慈禧當時的說法是不方便帶走珍妃,但留在京城又怕被洋人侮辱,命珍妃投井自盡。

珍妃不願意,慈禧就命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隨後怕珍妃爬上來,還向井中扔了一塊石頭。“金井一葉坐,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暉光。溝水空留恨,霓裳枉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說的就是珍妃。

那我們現在看到的井口為什麼這麼小呢?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井口並不是真實的井口,由於古代水井的挖掘需要人工挖掘,井口的大小是一定可以讓一名成年人出入的。水井投入使用後,為了方便水桶進出,也不會對井口進行縮小處理。所以珍妃井在溺死珍妃之前,井口應該和正常的井口無二,直徑有一到二米。

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個“井口”,其實是後人放置上去的井口石,這一點珍妃井旁邊的介紹牌記載非常清楚。為什麼要重新修繕這個井口呢?一種說法是慈禧將珍妃在珍妃井中溺死後,就帶著光緒皇帝西逃了,等回來的時候為求得心安,將珍妃的屍體撈起來葬於西郊。而後又將這口井封起來,上面壓上石頭,中間用鐵棒封上,以圖上面的人下不去,下面的魂上不來。

慈禧和光緒先後去世之後,宮中的話事人對珍妃都比較尊重,對這口珍妃井的封存和保護也延續了下來。井口上的井口石也就這樣保留了下來,隨著故宮博物院的建立,作為景觀之一的珍妃井為了防止遊人不慎跌落,索性將這塊“古董”石頭留了下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珍妃井。


鄧海春


因為怕有遊客失足掉進去,所以管理部門做了安全措施,縮小了進口。


一起暢遊天下


皇后隆裕,大光緒7歲、性格古板,長相醜陋,還弓腰駝背,經常向慈禧打小報告,光緒甚是厭惡。珍妃13歲入宮,她如花似玉,聰明伶俐,活波好動,有一種自然美,無心計,骨子裡透著貴族氣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深得專寵。光緒將對慈禧的不滿變本加厲的發洩到隆裕身上,婚姻我不能做主,但同不同房?和誰同房?總該由我說了算吧,於是他獨寵珍妃,日日和珍妃在一起,隆裕常年不聞肉味,時常跑到太后面前告狀,搞的“老佛爺”很頭痛,讓慈禧對珍妃非常不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一溜煙跑沒影了,在跑之前做的一件事,至今都讓人咬牙切齒,那就是將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給殺了,慈禧聲稱逃跑帶著珍妃不方便,留在宮中又怕洋人攻進來之後看見珍妃的美貌,起了色心,這樣就會辱沒祖先,因此下令將珍妃推入井中。

而這口井就是現在故宮中有名的珍妃井,現存的珍妃井確實很小,估計僅有10寸左右,就連頭都塞不進去,別說珍妃是個大人了,現在的井口是後來重新修繕的,因為井裡死過人,所以井水不能喝,將井口縮的很小,用來防止人掉入井裡。


珍妃被慈禧推入井裡的主要原因還是珍妃總是和慈禧作對,慈禧早就看她不爽了,說白了就是給你的死找個合理的藉口;而收到自殺命令後的珍妃,性情傲慢潑辣的她,跑到慈禧面前哭鬧,而當時的紫禁城已經大亂,慈禧見珍妃還振振有詞,哪有心情聽她狡辯,便惱羞成怒命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扔下去,崔玉貴身材粗壯,力氣又大,珍妃瘦弱,被她拖著出去,來到了八寶琉璃井前,哪知道年輕的珍妃並不想死,一味著掙扎,情急之下,崔玉貴牟足了勁頭朝下便把她扔了下去,而這個狡猾的太監多了個心眼,怕珍妃自己爬上來,便找了塊大石頭扔下去。


直到一年後慈禧迴鑾,為了安慰光緒,決定將珍妃打撈起來厚葬,並且追封貴妃,在光緒崇陵建好之後,便將珍妃棺木下葬在崇陵的崇妃園陵。


大老二爺


講真,客觀分析尺寸有33釐米左右,如果珍妃肩寬為30釐米左右,再加上皮膚的彈性,如果慈禧太后是讓當時的太監崔玉貴將其扒光了扔到井裡的話還是很有可能的,並不是塞不進去。

至今在故宮圈起來的珍妃井還流傳這許多詭異故事,讓人汗毛倒立。比如夜晚在珍妃井附近聽到有琴聲,甚至有人說看到過珍妃在井邊彈琴。還有說故宮夜晚會關閉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因為珍妃井裡珍妃的冤魂一到夜晚就會出來遊蕩,據說有人看到了珍妃在哭泣。這些關於珍妃的詭異傳聞,就是在白天聽起來都有點讓人害怕了。

珍妃是光緒的妻子。光緒總共三位妻子。1888年13歲(虛歲15)的光緒要在最終選出的三個女孩中選一個自己的皇后。這三個女孩就是後來的裕隆皇后,端妃,珍妃。光緒皇帝拿著決定身份玉如意走到一見鍾情的珍妃面前時,只聽得簾子後邊的慈禧太后一聲咳嗽,光緒皇帝無奈之下把玉如意給了自己的表姐,慈禧太后弟弟的女兒,也是後來的裕隆皇后葉赫那拉·靜芬。剩下的兩個女孩是姐妹關係的端妃和珍妃,珍妃聰明靈動的外表和開朗的性格十分受到光緒皇帝的喜歡。新婚夜,光緒雖然和表姐同房,據說他大哭一夜,撕心裂肺。



後來,光緒皇帝依然十分寵幸珍妃,冷落了皇后,皇后到慈禧那裡告狀。珍妃善於接受新事物,所以當時列強的新知識,西洋的新玩意兒(相機什麼的),珍妃都可以學習和擺弄幾下。這些舉動都受到和維新派人士交好不願做亡國君的光緒皇帝喜歡。珍妃的作為也給裕隆皇后告狀落下把柄,說珍妃作為後宮嬪妃不守禮法,還對慈禧不敬。光緒發動戊戌變法白天后由於過於激進,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珍妃也被打入了冷宮。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逃走,她以逃走不便又擔心珍妃會被外國蠻夷侮辱為理由,讓太監崔玉貴負責將珍妃投入井裡邊,並且按了個“貞烈殉國”的名頭。第二年慈禧回來,才命人打撈出珍妃的遺體讓人安葬。據說當時為了確認珍妃死亡,崔玉貴扔了一個石頭進去。井不能用了,於是慈禧讓人把井石(井欄)加高,井口變小並且打入了井鎖,也就是現在珍妃井的樣子。


紅雨說歷史


先說說珍妃井的所在位置。


走進如今的故宮博物院,從午門沿著中軸線一直走到頭,然後向右走到頭,我們便能夠看到曾經珍妃無辜被溺死的那個深井。


我們如今所見到的珍妃井它的直徑僅僅只有25釐米,井口的直徑非常小,按道理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將珍妃推入井中的,可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因為我們如今所見到的珍妃井並非是晚清那個時候的井口。

光緒皇帝在上臺之初就極力主張維新變法,可是即便剛開始的時候慈禧太后同意了光緒皇帝的這一主張,但是隨後的風言風語愈加肆無忌憚的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中。


什麼光緒皇帝搶奪權利,奪取慈禧太后的統治權等等,這些謠言讓慈禧太后堅信,光緒皇帝所謂的維新變法其實針對的矛頭就是她自己,根本就不是什麼所謂的變法圖強。


所以,戊戌變法被慈禧強令禁止之後,不僅僅屠殺了維新派的人士,還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了灜臺。但是,這件事情還牽連到了光緒皇帝的寵妃珍妃,珍妃和光緒皇帝的關係較好,並且經常和光緒皇帝討論朝政大局,慈禧當年通過政變上臺,她甚至政變所帶來的的影響。


所以,慈禧對於珍妃的這種行為是極其的反感的。


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珍妃也被扒光了杖責,而且還將珍妃打入了冷宮。


受盡了屈辱的珍妃就這樣成為了慈禧和光緒皇帝權利鬥爭中的犧牲品。


190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慈禧準備逃離北京城,突然想起了還被關在冷宮之中的珍妃,光緒皇帝希望也能夠帶著珍妃一起逃亡,可是光緒皇帝不說還好,光緒皇帝一說更加糖慈禧動了殺心,決定殺了珍妃。


於慈禧而言,自己曾經就是在咸豐皇帝出逃的時候奪取了朝政大權,如今光緒和珍妃倘若在出逃路上聯手架空自己,那該如何是好?


慈禧超高的警惕性讓珍妃走上了一條死路。


於是,珍妃被慈禧下令讓太監們將珍妃扔進了井中,這口井就是我們如今在故宮看到的珍妃井,可是當初的井口卻並不是這樣的。慈禧在逃亡回來之後,突然想起了被溺死在深井之中的珍妃,也許是突然而來的善意,慈禧下令將珍妃的屍體打撈上來,入土安葬。


同時,為了避免珍妃的亡魂索命,下令將這口井用石頭封了起來。我們如今見到的珍妃井不僅僅上面有一塊封石,封石的裡面還有一個鐵棍鑲嵌在了裡面。


納蘭仙花


珍妃,又貞妃。
珍妃和光緒帝

在清朝的時期,有兩個女子獲得這一封號,一個是道光帝的赫舍里氏,一個是光緒帝的他他拉氏,題中和慈禧太后有關,只能是光緒皇帝的他他拉氏,死於1900年,死時24歲。

言歸正傳,重點研究慈禧太后如何把人扔進井裡的呢?

後世人一直有一個疑問是,珍妃井口那麼小,珍妃能從不到33釐米的井口下去嗎?

大名鼎鼎的珍妃井

我們用一種數學的方式來計算一下:

初始條件:井口不到33釐米。

珍妃的身體條件符合井口通過的要求,即胸圍、臀圍這兩個限制條件,確保不大於32釐米。

證明結論:通過計算,胸圍和臀圍能不能通過,不到32釐米的井口。

珍妃是典型的亞洲人種,這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亞洲女性三圍統計數據,來計算一下復原體型數據,據國際統計,亞洲女性的標準三圍(胸、腰、臀)分別是84cm、62cm和86cm。

根據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33cm井口的周長是103.62cm,這個基本數值大於亞洲女性的臀圍和胸圍,初步計算可以通過。

人體是近似於橢圓形,純粹用統計數據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用國際流行的三圍計算公式,來計算一下。

女性標準三圍計算方法:

1.胸圍=身高 X 0.51

2.腰圍=身高 X 0.34

3.臀圍=身高 X 0.542

這裡需要一個關鍵的要素是身高,根據清朝選秀的流程,第一關選擇高矮胖瘦,在清朝時期,偏高偏矮胖偏瘦都會被淘汰,珍妃經過這個選拔,自然身高屬於中等個頭,在清朝女子的普遍身高為155-160cm,如果太高就被淘汰了,珍妃自然會在這個範圍之內。

據統計,光緒皇帝身高161cm,如果按照光緒帝的身高來選妃的話,珍妃的身高必然比161低。

網友提供的數據

據考古學家,測量慈禧太后屍體長153cm,再給慈禧太后屍體加上5公分,大概是158cm,珍妃的身高必然在158左右2公分誤差之間。

害人的慈禧太后

按照身高155-160cm計算,則三圍區間為

身高 160cm 158cm 152cm

胸圍 82cm 81cm 76cm

腰圍 54cm 50cm 48cm

臀圍 86cm 84cm 76cm

對比33釐米井口,依然可以通過。

問題來了,這些數字都證明了珍妃可以通過這個進口,這是珍妃在靜止情況下,不掙扎的條件下,是可以通過的。如果珍妃在掙扎條件下,這個井口是無法通過的!

珍妃投井

載灃記載的珍妃投井自殺,這一個說法是符合事實的,如果是珍妃不願意死,被崔玉貴等人投入井中溺死,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井口太小,只要掙扎,是絕無可能扔進去的。又或者說,珍妃是被慈禧太后殺害之後,扔進井中的,這也可以說得通。

後世有人說,珍妃井是後來砌的井沿兒,才弄成33釐米的,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綜上所述,珍妃被慈禧太后扔進井中,這一既定事實,是慈禧太后殺了珍妃之後,將屍體扔進井中的,而不是後世人所說的暴力的將珍妃扔進井裡的,兩者有極大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