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冷戰時期,東德只有17萬軍隊,為何卻讓北約感到壓力山大?

段勇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東西德兩國的軍隊裝備軍隊規模,軍工生產。

據確切資料在德國合併之前東德軍隊裝備情況如下!

陸軍:

(1)主戰坦克2400輛,從T55到T72都有。

(2)裝甲車輛7600輛,都是蘇系裝備。

(3)火炮裝備5000門。

空軍:

(1)作戰飛機400多,米格-23:124架,米格-29:28架,su-22:56架其他都是蘇制落後機型。

(2)武裝直升機100多,運輸直升機100多。

海軍:大小艦艇190艘。

最後是三軍規模在17萬人左右,但這個軍隊規模並不是華約國家第二,他少於波蘭39萬,和保加利亞23萬,在華約國家中排名第四。

說他是華約第二大軍事組織。

原因簡單,因為東德部隊編組滿員度,動員水平是華約國家最高,這和東德國民高素質,還有身處一線地理位置有關。因為要時刻準備和蘇聯駐紮在駐東德戰鬥集群合作,一旦出現對歐作戰可以最看速度配合蘇軍作戰。

故而,號稱華約第二地面戰鬥力。

其次我們看看軍工生產方面,東德軍工生產體系和蘇聯幾乎一樣,他在華約國家的地位,和波蘭捷克這樣工業化水平高的國家在一個等級。也因此會得到蘇聯最新的武器裝備支援。

這就意味著,蘇聯最新裝備的武器,在2到3年後就可以提供給東德。另外東德是華約國家中,除了蘇聯之外工業體系最全,自主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之一,雖然領土人口很少,但是科技工業生產水平,和波蘭捷克相比,都不相伯仲。

看完東德,我們在看看西德軍隊。

當時西德軍隊,規模可不小,整個國防軍人數在48萬人,接近50萬人水平,而且軍事裝備水平也很高,陸軍有美製的M48A5,M60主戰坦克,還有德國享譽盛名的豹2坦克,數目大約在5000輛。裝甲車也不少,有6400輛左右。

陸軍分三個軍團,13個師,大部分武器都是美國貨,由此可見,西德軍隊在人數,主戰坦克,火炮等多方面其實是優於東德軍隊的。

不僅如此,西德的工業水平也是完勝東德,人口數也完勝東德。那麼為何還會有東德軍隊讓北約壓力很大的事情發生。

原因也很簡單。

(1)軍隊素質:東德軍隊特點就是滿員度高,還有動員度高,這都是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也因此,東德軍隊的戰鬥力,還有訓練水平都很高。在同樣反應時間內,東德軍隊能投入到戰場的軍隊規模超過西德很多。在時刻備戰還有動員機制下,可以隨時擴軍。

(2)狐假虎威:當時東德除了自己的17萬武裝力量之外,還有大量的蘇聯駐軍,數目在38萬左右。再加上無數盟國,可以短短時間內集中60萬以上的部隊進攻,同樣的裝備序列讓他們配合默契,當然更有戰鬥力。

(3)知己知彼:作為北約華約對峙的最前沿地區,東德特勤機構非常高效,幾乎在西德遍地開花,就連西德總理身邊,都有東德特工,無論任何決策都能最快時間傳遞會東德,知己知彼情況下,當然百戰百勝。

由此可見,雖然東德國軍隊規模不算很大,但是人員素質還有訓練水平都很高,在加上情報部門的加持,和蘇聯大軍的支援,當然讓北約忌憚。況且,在整個冷戰時期,因為蘇聯恐怖鋼鐵洪流的存在,從冷戰開始到最後,整個歐洲其實都在蘇聯軍事威脅之下戰戰兢兢,如何有膽氣面對華約部隊?未戰先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阿斗不傻


#軍事##軍事歷史##北約##國際##歷史#

首先來看一下東德的地理位置吧

東德是整個華約的最前沿所在,地理位置前出,一旦爆發戰爭,從上中下三路同時出擊。

上路:漢堡,不來梅方向,其中港口城市漢堡將是關鍵。華約軍隊在這裡將與北約部隊決戰。

中路:突破德國富爾達山口,進入一馬平川的西歐,隨後鐵甲洪流將穿過並摧毀工業中心魯爾區。消滅沿途看見的所有敵人後,華約軍隊將進入法國。

下路:配合從匈牙利出發的友軍,直接包抄奧地利,並阻斷亞平寧半島與歐洲的聯繫。

從軍事實力上看,實際東德軍隊員額雖少,但實力一點也不弱。

東德軍隊在1989年,擁有有2380輛坦克,裝甲車與步戰車7620輛,火炮2500門;固定翼飛機400架,直升機90架;191艘艦艇。雖然人數不多,但掌握的大多是技術性兵器,是一支完全機械化的軍隊。

同時,東德軍隊的裝備維護和訓練水平也非常高,除了在暖氣庫房中保持常溫,保證五分鐘就能啟動的T72坦克外。在兩德統一後,東德飛行員用落後的米格29飛機在紅旗軍演中一度打得美軍飛機摸不到頭腦。

當然,東德還有一支最恐怖的力量是前蘇聯紅軍。

前蘇聯在東德一共駐紮了6個集團軍共計38萬人。一旦爆發戰爭,北約的防線和戰略要地首先會被各類型的導彈覆蓋,然後蘇軍第一梯隊的鋼鐵洪流,在空軍的配合下,打擊北約的殘存戰略支撐,交通要點,隧道,橋樑,火車編組站等設施。在如此猛烈的進攻下,西德實際是被北約完全放棄的,只是作為戰爭的緩衝地段,來給北約各個其它國家有反應時間。

北約的一個成員國在戰爭一開始就是打算放棄的,還有比這更絕望,感覺更有壓迫感的戰爭嗎?


憤怒的小野豬


東德人民軍在冷戰時期,管轄5個預備摩步師,4個摩步師,2個坦克師,2個導彈旅,總兵力不過17萬。東德總共擁有2396輛坦克,7620輛裝甲車,5095門火炮等武器裝備。而僅西德就有48萬兵力,東德在賬面上的差距遠遠落後於北約。

但是。北約卻把東德軍力視為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大軍事強國,原因如下:

東德軍隊枕戈待旦

東德作為冷戰時期東西方陣營對抗的陣地前沿,進可攻,退可守,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雖然德國作為戰敗國,理論上不能大規模發展軍事力量。但是隨著冷戰的爆發,在二戰結束後10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授意下,西德和東德的軍力野蠻生長,已經初具規模。



東德人民軍隊,長期處於滿編狀態,在華沙國家中,東德軍隊的滿員率排名第一。東德軍隊的訓練強度和訓練時長普遍高於北約其他國家。東德軍隊的素質繼承了德國從普魯士時期的善戰能力,軍事人才儲備充足。

正是在這種時刻備戰狀態下,東德軍隊的動員能力高,如果有擦槍走火的情況出現,東德可以在2到3天的時間可以集結完畢。

投鼠忌器

東德境內除了擁有17萬本國軍隊外,蘇聯在東德境內也駐紮了38萬蘇軍,再加上其他華約國家的支援,可以很快集結50萬以上軍隊投入戰鬥。

東德軍隊的武器裝備獲得前蘇聯的援助,而且東德軍隊經常與蘇軍進行訓練,演習,軍隊素質高,與蘇軍配合默契。

東德背靠大樹好乘涼,北約不敢小覷。

東德擁有北約的軍事絕密資料

東德繼承了二戰德國部分情報資料以及情報工作的經驗。東德情報系統的滲透率極高,前西德總理阿登納,他的身邊潛伏了很多東德特工,北約國家的高層也有東德特工的影子。

作戰最講究的就是知己知彼,如果東德獲取了北約的軍事絕密資料,北約就喪失了主動權。東德在暗,北約在明,東德嚴密的情報系統,使得北約不能高枕無憂。

在冷兵器時代,士兵的數量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到了熱兵器時代,士兵的精銳化程度更能以一敵百。隨著信息戰的到來,在開戰前讓敵方的信息溝通陷入癱瘓,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可以實現的。



梓蕤


讓北約感到壓力山大的不是東德軍隊,而是實力強悍的蘇聯駐德集群。蘇聯駐軍數量上比東德軍隊都

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是北約和華約對峙的最前線。蘇聯在東德駐紮了一隻實力強大的部隊,一般被稱為蘇聯駐德集群或者蘇聯駐德國集團軍。

蘇聯駐德集群在整個蘇軍中也屬於訓練良好裝備精良的部隊,是蘇聯軍隊中的精銳。

蘇聯駐紮在東德的駐德集群,僅僅常備作戰兵力就有38萬人,超過東德本國軍隊的兩倍。駐德集群裝備了4200輛坦克,8000多輛裝甲車,700架作戰飛機和700架直升機。

並且駐德集群優先裝備蘇聯最先進的武器,如蘇聯解體前夕,蘇軍新型的T80坦克總裝備量僅有4000多輛,其中有3000多輛分給了駐德集群。

蘇聯駐德集群加上東德僕從軍,相對對面的北約軍隊有不小的優勢。蘇聯強大的鋼鐵洪流的印象,很大程度就是西歐國家對強大的蘇聯駐德集群的印象。

按北約的作戰計劃,一旦與華約開戰,面對動員補充後更比平時強大的多的駐德集群蘇軍,北約會廣泛使用戰術核武器阻止蘇聯裝甲部隊的推進。

北約裝備使用的戰術核武器有些相當喪心病狂,如M-388核無後坐力炮,這種射程只有4公里的戰術核武器,是一種典型的同歸於盡式武器。發射核炮彈後,炮兵自己肯定也會被核炮彈殺傷,堪比今天恐怖分子的自殺式炸彈。

(美國的核無後坐力炮)

北約裝備這麼喪心病狂的武器,可見對面駐德集群造成的巨大壓力。當然,蘇聯解體後的資料顯示,北約對冷戰時的蘇聯駐德集群有所高估,實際上駐德集群自身在訓練等方面也問題不小。


仁勇校尉


你這是搞錯了吧,然北約亞歷山大的是東德背後的華約,是華約背後的蘇聯,說白了冷戰對峙不過是美國和蘇聯,各自領著一幫“車馬炮卒”,打著北約和華約的旗號在界河兩岸爭個高低長短而已。如果沒有蘇聯,東德分分鐘就沒了,根本一點壓力都沒有。

我們知道戰後德國被分區佔領,而蘇聯佔領區成為後來的民主德國(東德),美英法佔領區成為後來的聯邦德國(西德)。說到分區佔領,自然需要大量的軍隊,到1946年時蘇聯就在蘇戰區內駐紮了第1/2/3/4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3突擊集團軍、第8近衛集團軍共計六個集團軍。美英法三國的三塊佔領區才一共部署了美國第7集團軍、英國萊茵集團軍和法國第1集團軍等三個集團軍。你看看,剛一開始美英法三國這麼大佔領區的兵力也就是蘇聯的一半,你說壓力大不大?

前面說的還只是編制上的被碾壓,明面上是3個集團軍對6個集團軍,實則差距更大。由於二戰令歐洲元氣大傷,各國均要減少在外駐軍(無力無錢),所以英國空有一個萊茵集團軍的編制,然而卻並沒有實裝作戰部隊,只有一個下轄第一軍維持佔領區治安;美國則只留了一個步兵師的作戰力量,法國也僅保留了一個軍。三大集團軍合著只有不到2.5個軍,作戰力量甚至不到1個集團軍的一半。

反觀對面的蘇聯,雖然6個集團軍不是編制全滿,但是保留了4個齊裝滿員的集團軍(另外兩個集團軍降級並只保留組織架構),而且到1950年2月又重新恢復到6個集團軍的軍力。

上圖就是80年代,華約和北約冷戰對峙高峰期在東西兩德的部署情況,我們就光說說蘇聯在東德及其周邊的軍力:蘇聯駐德集群編有第1、第2坦克近衛集團軍、第3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8近衛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第20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在波蘭駐紮北方集群、在匈牙利駐紮南方集群、駐捷克斯洛伐克中央集群。看這些兵力,就東德那些部隊實在微不足道,也不可能令對面的華約有絲毫壓力。


裝備空間


誠邀,如題。二戰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既不想開戰,又想擊敗對手奪得世界霸權,於是瘋狂擴軍備戰,是為冷戰時期。那麼冷戰中,東德只有17萬軍隊,為何會使得整個西歐壓力山大呢?

小編以為,歐洲國家怕的不是東德,實際上能讓整個西歐瑟瑟發抖的,恐怕也只有蘇聯的鋼鐵洪流了,東德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冷戰時期,蘇聯在佔領的德國地區建立了社會主義東德,於是東德自然而然就成為蘇聯抗衡西歐的橋頭堡,蘇聯對此也高度重視。


是時,蘇聯與美國比較軍事力量,蘇聯的空軍海軍不如美國,但是蘇聯陸軍卻遠甚於美國。蘇聯陸軍鼎盛時期兵力百萬,坦克萬餘。而且蘇聯離西歐太近了,東歐平原幾乎無險可守,蘇聯坦克能分分鐘教西歐做人。

扯遠了,回到正題。東德的17萬軍隊固然令北約不爽,到真正威脅北約的,是蘇聯駐德的33萬軍隊以及背後的蘇聯紅軍,德國地處歐洲腹地,蘇聯的33萬軍隊就像顆釘子一樣,紮在北約的心臟上面,小編以為這才是北約壓力山大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東德的背後是蘇聯!


歲月如刀154199264


背後隱約看到俄熊龐大的身影!


西楚飛鷹


東德是蘇聯對抗北約的前哨,北約怕的不是東德的那點兵力,而蘇聯強大的軍事能力和能毀滅一切的核武庫!


盼春歸來


東德的背後站著的是強大的蘇聯,當時的歐洲畏懼蘇聯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