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車跟韓國車相比如何?

leejq1985


國產車和韓系車,兩個情況很相近的車系,也常被很多車主拿來做比較。

經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國產車和韓系車的共同點真是太多了,外形漂亮、性價比高等等,可與說目前韓系車與國產車是實力最接近的兩個車系了。

拋開兩個車系的相同點,我們來說說兩者的不同吧。



動力系統

韓系車的動力系統也普遍偏弱,發動機水平高於國產車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因為借鑑了日系車的發動機技術,所以韓系車的發動機也普遍是排量偏小,動力偏弱。

雖然如此,目前國產車的發動機技術還處在自我發展的關鍵階段,一些核心技術還尚未具備,所以對比兩者的動力系統,韓系車還是略有優勢。

內外飾

很多人購買韓系車,看中的就是顏值,不可否認,目前韓系車的外形設計的確比較討好,喜歡用多線條、多稜角。而我們的國產車,鄙人認為現在的外形設計並不比韓系車差,因為是本土企業,自然更懂我們國人的喜好,當然這個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內飾的話,韓系車偏廉價和簡潔點,這個方面國產車明顯要做的好,而且用料也要比韓系車來的厚道。



整車質量

記得韓系車,應該是靠索納塔和伊蘭特打開中國市場的,就鄙人接觸到的情況來看,這兩款車的質量還是不錯的,現在還有一些出租車在用索納塔,但是現在的質量到底如何,因為身邊買的人比較少,鄙人心裡也沒底。

而國產車,現在的整車質量卻在逐步提升。國產車銷量的上車,提高了企業的利潤,企業也有錢投資新型自動化工廠,增加新設備,改造優化生產線,這對整車質量提升還是很用幫助的。



其實韓系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性價比高,很多車主覺得用國產車的價格來買一輛合資車,至少面子上會好看一點,說白了,現在韓系車就是處於國產和和日系德系之間的一個狀態。我們的國產車想要往上發展,韓系車就是第一個目標。

所以,我覺得韓系和國產車差距沒多大,各位看官覺得現在韓系與國產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到底還有沒有差距?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


造車人說車


自主品牌跟韓系品牌的差距有多大?我想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可以說通的,現階段自主品牌進步非常明顯,但是依然不能與韓系車相比,更不是一句愛國可以碾壓韓系車的,從筆者曾與鄭誼(資深韓系研究員)深度聊過這個話題,國產車與韓系車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差距自主品牌短期內難以超越,為保證文章的客觀以及公正性,筆者盡少使用主觀描述詞敘述。

整體設計方面

現階段自主品牌與韓系車的外觀設計方面,差距已經十分小,都說韓系車外觀靚麗造型優秀,其實現階段主流國產車的外觀也做的不算差,領克01、WEY、帝豪GL這些主流熱銷車型的外觀設計也能達到韓系車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內飾人機工程學方面,韓系車做的並不是非常優秀,長期駕駛韓系車也能發現不少的問題,與日德系差距挺大,當然自主品牌也存在這個問題,人機工程學是一個非常系統而繁瑣的工程,想要在這方面取得資深的成就,需要數十年的技術沉澱,自主品牌與韓系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核心技術方面

我所說的核心技術方面,更多的是針對變速箱的言論,畢竟現階段發動機已經不是制約國產車發展的瓶頸,這段話講的可能比較扎心,但是卻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國產車的變速箱,真的沒有辦法跟韓系相比。現階段真正擁有變速箱知識產權的只有奇瑞一家,長城、吉利的變速箱技術還相對較弱。那麼我們來看看奇瑞的變速箱表現如何把,早期的CVT變速箱可靠性不錯,但是缺乏駕駛樂趣、承受扭矩不大,沒能擴散出去,幾年前研發的4AT變速箱是自主品牌的突破,但是檔位少也是一個弊端。
那麼咱們來看看韓系車的變速箱,其實韓系現階段是現代為主導的汽車產業,現代下設摩比斯公司,摩比斯是現代全資控股企業,他所涉及的領域包括變速箱、發動機、包括四驅系統以及非常多的核心技術,摩比斯都在涉獵。摩比斯相對於現代集團,就相當於拳擊手的硬拳一樣,推動了現代集團的飛速發展,簡單的不說,如果你是韓系車主,或者說駕駛過韓系車,無論是領動、悅動還是名圖,那麼對他的動力總成,尤其是6AT變速箱的表現,一定會讚不絕口,因為平順性以及可靠性做的真的不錯。這點國產車還有很大的差距。

MPV市場的差距

韓國並非沒有好車,他們能造得出來好車,但是這些精品車型大多數卻沒有國產,比如說起亞嘉華,這臺車可以說MPV市場的佼佼者,從使用者角度上來說,可靠性以及實用性不比奧德賽以及GL8差,只是因為市場的決定,使得其沒有順利國產,但是今天我們只是分析技術層面,嘉華的品質與GL8以及奧德賽在同一層面,相比之下,國產車現階段售價最高的MPV當屬上汽大通系列,但是從兩者的似乎上分析,國產車還與韓系車有不少的差距。

頂級豪車的打造上

豪車是對企業技術層面的考驗,自主品牌最豪氣沖天的莫非紅旗L5,但是其市場意義並不大,甚至可以說基本沒有,反觀現代集團的雅科仕VS系列,百萬級的售價雖然不能與BBA相抗衡,但是也能看出來韓系車有生產豪華車的技術以及實力,而且VS系列在韓國本土的銷量並不差。雖不能與BBA頂級豪車相媲美,但是也在努力追趕。

當然拋開技術層面而言,我們聊聊市場行為,如果你真的走在韓國街頭上,那麼你覺得這就是一個韓國車的天下,從現代到起亞,從起亞到雙龍,路上跑的都是韓系車,外來品牌的佔有率不足20%,如此強大民眾的支持下,韓系車豈能不火?反觀我們的國內城市,上海被通用霸佔,東北被大眾霸佔,武漢則是日產的天下。廣州則被兩田佔領,實在是悲哀。


小結:從一個汽車產業分析員的角度來分析自主與韓系的差距,我的答案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不小,雖然現階段國產車的銷量趕超了韓系車,但是從變速箱、MPV、豪華車市場的表現上來看,我們仍然與韓系車有一定的距離,而且這個距離,按照現階段行業的準則來看,短期內無法追趕。這也是一個難以承認的事實。


汽車扒一扒


國人總是喜歡吹噓自己,啥時候能改掉這些臭毛病,本人有一輛江淮瑞風已經馬上15年四十多萬公里了,這個車除了後橋其餘全是現代進口的,車質量真的沒得說,發動機聲音很清脆,除了費油有些鬆散感,真的幾乎不出問題。這幾年國產車是進步很快但論耐久性,可靠性,以及機械性能和韓系車還差太遠


在路上72079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從汽車技術上說沒什麼意義,單純性的技術參數對比,並不能反映兩個國家汽車工業的差距。

恰好我剛剛從新西蘭旅遊回來,十幾天自駕的時間,基本跑遍了新西蘭南北島的大部分地區。就從這個角度來說說,中韓兩國汽車工業的差距吧。

在新西蘭,你能看到最多的汽車品牌毫無疑問是日系車,大概能佔到汽車保有量的50%以上,甚至可能更高。其中,從高到低排序大概是某田、某田、某菱、某巴魯、某桑、某自達、某木。

不過,日系車佔有率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特意問過當地人,他們說每年新西蘭都會進口大量日系二手車,所以日系車裡面出皮卡以外,大量的車都是老款,日系高端三駕馬車確實比較少。

除日系以外,最多的車系估計就是韓系和美系的福特了。大概各自能夠佔到15%以上的份額,其中韓系裡面現代佔據絕大多數,起亞和雙龍也能看到一些。

再後面大概是澳大利亞的霍頓汽車,比例差不多能有10%。考慮到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距離近,也算霍頓的半個主場,這個大家不太熟悉的品牌能有如此表現也算正常。

再往後,就是各種其他品牌的份額了,在中國大紅大紫的大眾、奧迪、奔馳、寶馬大概一共也就能分到10%的份額。

當然了,我說的完全是我自身的感受,並沒有數據支撐,並且我在南島跑的多,北島跑的少。南島地區因為城市比較少,大量都是鄉村,所以越野車、SUV和皮卡的比例高,而北島城市比較多,轎車比例高,所以我的直觀感受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

但大體上,日系佔據絕對優勢、韓系次之、福特是美系的代表、德系比例較低應該不會錯。

在此期間,最讓我感動的是居然看到自有品牌國產車的身影,雖然確實很少,但這足以代表著國產車的進步了。

在我遇到的國產車裡,長城最多,分別是兩次H9、三次H6、三次H5、兩次皮卡、一次房車。

我還在南島的基督城,看到了長城的汽車專賣店和一大票日系、韓系車專賣店在一起競爭,當時真是感到無比的自豪。

除了長城之外,上汽大通的皮卡也遇到了三次以上,以及兩次大通皮卡為底盤的房車。

再之後是四次福田皮卡以及廈門金龍的大客車。

還有一次,我不確定遇見的是不是福田的越野車薩瓦納,畢竟這車在國內都很罕見,在我面前一閃而過。

我陳述以上這些經歷,不過是想告訴大家。國產車企已經開始努力的開拓外國市場,雖然可能還有點艱難,用戶的口碑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但至少這種努力值得我們讚許,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吧!

不過,從新西蘭車市的現狀來看,國產車還只能在某些特定領域發力。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國產車集中在SUV、皮卡、改裝房車和大客車四個領域。

而這四個領域都是細分市場,換言之國產車目前只有能力在別的車企相對弱勢的領域侵蝕其市場份額,而在最大眾化、競爭最激烈的轎車豪無作為。

反觀韓系車,不僅在新西蘭,即便是在美國也以全系列車型站穩了腳跟,成為了車市上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這就是國產車和韓系車的差距。

認識到這種差距並不可怕,畢竟國產車真正開始發力的時間還太短,再前行的路上,還有無數的坎坷在前面。

說到這裡,我們來對比一下中日韓三個東亞國家汽車工業的差距吧!

用一個不算很恰當的例子來比喻,日系車像是一支軍種齊全、結構均衡、配合良好的正規軍。

每個細分領域都有高水準的選手,可以拿出來參與競爭,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車型系列,車型間的演進和迭代關係非常良好。

這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一樣,每個單兵的作戰技巧都在水準之上,組合在一起打群架的能力也不容小覷。

因此,日系車的整體質量在全世界都有很好的口碑,幾乎所有消費者都知道,日系車就是那個樣子了,不會給你多少意外的驚喜,但也不會太坑。

這其實才是日系車強點——系統性的穩定!

韓系車跟日系車的區別在哪裡呢?

如果說日系車是正規軍的話,那韓系車更像是支雜牌軍,可能某一支部隊很有戰鬥力,但如果把整個軍團拉出來,並沒有那麼多有競爭力的產品。

而國產車則尚處於散兵遊勇的游擊隊狀態,可能某一個車型有競爭力,能夠成為爆款,比如說長城的H6、吉利的博瑞、博越,但說到產品系列,尚沒有一個車企能夠做到。

近幾年,國產車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逐漸脫離模仿別人的桎梏,開始出現有競爭力的產品,這點是有目共睹的。但說到在全球市場參與競爭,還有很長一段艱苦的道路要走。

如果說日系車已經夯實了國際市場的口碑,飛得很高很遠,韓系車已經打開了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逐步蠶食其他巨頭的市場份額,國產車才剛剛起步,還處於艱苦的上升期。

在這個加速起飛的階段,恰恰是最費油的,就像飛機飛到一萬米高空的平流層,進入巡航速度,其實已經很省油了。

有一點必須要說一下,身在國外的時候,能夠看到代表一個國家工業集大成的汽車產品,被別國用戶認可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當我看到長城H9停在路邊,禁不住馬上停車奔過去拍照。

當時,那個新西蘭車主懵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從車上下來。我趕緊和他聊了幾句,可惜我的英語實在太渣,這哥們說話又有濃重的口音,十句話倒有八句聽不太明白。

不過至少可以肯定,這兄弟在用車期間,車輛沒有出過什麼大問題。因為他說的Quality Stability這兩個單詞,我還是能聽得懂的。

最後,不知道那些躲在鍵盤後面的噴子們,你們對國產車做出過什麼貢獻,讓你們能無視中國車企員工們的努力。

雖然,國產車依舊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至少要看到這些都是發展進步過程中的坎坷,同樣的坎坷日韓車企都曾經歷過,他們能走過來獲得成功,我相信國產車企一樣能。

最後,祝願更多國產車企拿出有競爭力裡的產品,豐富自己的車型系統,生產更穩定、更有性價比的汽車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讓我們在外國,能夠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奔馳在路上,獲得全世界用戶的肯定和鍾愛。

國產車企加油!

最後送幾張國內不常見到的老傢伙給大家,都是大圖喲!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8月份去西安買車,剛拿到照,對車的好壞一片空白。於是就徵求別人意見,結果發現徵求的越多越糊塗。具體呈現以下狀況:第一,開日系車的說日系車很好,省油,啥毛病沒有,省心。同時認為歐美車太重,費油,小毛病多。而開歐美車的說日系車不安全,太輕,皮太薄……簡直五花八門。但無論開日系或歐美系車的,一口腔的極力否定韓系車,什麼皮薄,太輕,不安全等等。還有很多人建議買國產,說國產車質量不錯,配置高等等。但問問開韓系車的(領動和ix35獅跑),都說開的不錯,很好用,省很省心。轉了一圈真的懵了,最後算了,還是選自己喜歡的智跑。之後一個人從西安開回來(剛拿到照不足一個月),現在4000多公里,一切都不錯。在此期間我發現出現了些有意思的事。說國產車好的,他買的是日本的CRV。而買吉利博越的朋友,對吉利很是不滿,油耗大的要命。而我們的審核老師開的長安汽車剛剛3000公里,就在高速(西寶高速)上兩輪胎同時爆胎……所以買車,到底怎麼買,我想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自己開開,自己感受感受,結合全球銷量看看,或許有借鑑意義!


大胖二胖和小胖


如果我說我們自主品牌汽車不如韓系車,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可能會被噴,但是我還在想說點比較真實的東西。好就是好,有差距就要承認。實際上,只有承認差距,承認不足,才能進步。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最後只能止步不前。



先來說說韓系車,提到韓系車最先想到的就是現代和起亞。起亞成立於1944年,而現代晚一些,成立於1967年。可以看不,韓系車成立時間還是比較短暫,所以也沒有太多歷史文化底蘊的,不像是美系車、德系車、法系車等百年車企很多。與日系車相比,韓系車也算是小弟。

雖然韓系車成立時間晚,但是並不影響韓系車的成就,應了後生可畏這句話,全球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隻有五大車系,其中就包括韓系車。韓系車的成就是全球消費者有目共睹的,德國汽車工業很舉世聞名,但是韓系車依然可以在德國立足,銷量非常不錯。還有車輪上的國家美國,韓系車也是混的風生水起。試問我們自主品牌汽車在這汽車發達的地區有存在感嗎?這就是差距,不言而喻,不必多說。

韓系車之所以能夠在汽車發達的地區立足獲得一席之地,能夠成為五大車系,能夠一年賣掉800萬臺,不是沒有原因的。韓系車具有不錯的性價,這是發達國家喜歡的原因之一。雖然美國人、德國人錢,但是他們的消費也很貴,他們也不願意去修車,工時費相當貴的。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會注重汽車的質量,發達國家更加理智,這點反映出韓系車出色的的質量,實際上韓系車的質量確實不錯。除了質量不錯之外,韓系車也很節油,也有強大的技術儲備。如果深入瞭解一下,還是很令人震撼的。

回到我們自主品牌汽車,很多朋友會把我們自主品牌汽車落後的原因歸咎於起步晚,實際我們部分自主汽車起步要比韓系車還要早,例如一汽汽車成立於1953年,紅旗汽車成立於1958年長安汽車成立於1957年,都要比現代早一些。因此說,自主品牌汽車落後是因為成立晚,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看看現在的後起之秀特斯拉,還好意思說成立晚?

我們承認自主品牌汽車近年來取得的進步,但是僅僅是一小步而已。以小不的速度追趕合資車,還是需要不少時間的。自主品牌汽車進步,合資車同樣在進步,合資車在擁有各種優勢條件的基礎上進步是更大的,所以自主品牌汽車趕超合資車,真的很難,需要很久。自主品牌汽車,現在真的缺少很具有潛質的車企,例如特斯拉,所以就很難趕超。

國產車,加油。


小強說說車


很多人以國內韓系車和國產車的銷量對比出發,認為國產車已經漸漸趕超韓系車。但是我認為,討論這個問題需要跳出國內汽車圈,用更大的國際視野來看,就會明白,國產車其實離韓系車還很遠很遠。

現代起亞國內滑鐵盧,全球銷量第二!

我們不妨看一組數據,2018年的全球主流汽車品牌市場銷量,在全球範圍內,現代品牌銷量排名第6,全年共賣出453萬輛,起亞排名第8,全年共賣出290萬輛。大家都知道,現代起亞其實是一家公司,而現代起亞品牌的合計銷量743萬輛,這個銷量超過大眾,僅次於豐田,能夠排名全球第二!

作為對比,國產品牌中全球銷量最高的吉利汽車2018年共賣出了145萬輛,在全球銷量排名第18,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國內消費者貢獻的。不用我說,你也明白差距有多大。換句話說,如果去掉國內市場的銷量,現代起亞全球銷量第二,而國內品牌沒有一家能夠進入前30。

韓系車被嚴重低估的技術實力

關於韓系車的技術實力,記住這三句話:

1、即使放眼全球,現代起亞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的汽車三大件研發生產能力的車企之一。

2、現代起亞是全球屈指可數的,擁有DCT、CVT、AT三種變速箱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車企之一。

3、在發動機層面,現代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油電混動系統、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純電動力系統都曾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稱號,而這一稱號,自主品牌的獲獎記錄是0。

如此強勢的韓系車為何敗走中國?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會質疑,你把韓系車說的那麼強,為什麼還被自主品牌幹趴下了?

這裡我們不談ZZ因素的影響,只說一個原因,韓系車根本沒有把最好的東西帶到國內,而走的是性價比路線,所以在崛起的性價比更高的自主品牌面前節節敗退,韓國人的傲慢讓他們付出了代價。

認識這款車嗎?現代的SUV旗艦產品,車長近5米的7座SUV,3.8L V6發動機+8AT,不好意思,國內要買等2020年。

現代NEXO——氫燃料SUV,續航超600km,售價約6萬美金,不好意思,國內依然不賣。

如果這些都可以理解的話,現代VELOSTER N——現代的"GTR",售價3萬美金,2.0L的雙渦管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275,6秒破百,國內還是不賣。

現代IONIQ,分為混動和純電版本,綜合油耗4.46L/100km,對標豐田卡羅拉雙擎,美國售價2-3萬美金,沒錯,國內還是不賣。

或許對於韓國人來說,國人買得起的只有性價比車型,也許是因為性價比已經成為了現代起亞的代名詞,才讓韓國人難以引進高端車型。但是不管怎麼說,國內汽車市場和國外汽車市場被區別對待顯而易見,而這在前些年的合資品牌中屢見不鮮。但是隨著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現代起亞還敢這樣對待國內消費者,可能是腦袋被驢踢了。如今的韓系車,就算引進高端車型也沒人買賬了,對不起,過時不候了。

最後回到我們的問題,自主汽車距離韓系車的差距還有多大?不坐進觀天的說,差距依然非常大,而且是技術實力上的全方位的差距。但是誰能保證自主汽車在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超越不會在其他地區繼續重演呢?不妨且等且看吧。


老司機侃侃車兒


在普通民用車領域,韓系車的自動變速箱和自主品牌來比佔有一定優勢。但是如果從外觀設計 內飾設計及用料來說,韓系車並沒有優勢。就如同13款的朗動,內飾用料差 味道大,地盤用料差 輕薄感嚴重。韓系車的功臣是現代伊蘭特,當時伊蘭特是最為便宜的合資緊湊型車,1.6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成熟的AT變速箱絕對是當時那個市場環境下的緊湊級明星車型!銷量高市場保有量大,帶來的就是小問題越來越少,維修保養越來越便宜,更加適合家用了。可現在時代變了,國產車並不是大毛病沒有 小毛病不斷了,同等價位,自主品牌能買到的緊湊型車 韓系車只能買小型車或緊湊型的最低配,這樣對比下來自主品牌佔優勢。家用車一年大多數不會超過兩萬公里,這樣對比韓系車的耐用彷彿只是口頭上的優勢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在自主品牌百花齊放的今天,韓系車只能會越來越落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緊湊型車過渡到中型車的時候,大多正常的人都會避開索納塔或K5,韓系車是日系的好學生,但並沒有取大家之所長的國產車進步快!


鍵盤噠噠噠


誰說非買韓系不可?這些國產車一點都不輸韓國車!

對於之前韓國不顧中國反對部署薩德的作死行為,現在還有很多愛國人士表示強烈的抗議,紛紛要求韓系車滾出中國,一些買車的人也明確表示拒絕購買韓系車!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拒絕韓系車,韓系車滾出中國後,有哪些國產車型可以替代韓系車嗎?

你別說,還真不缺,不信你看!

韓系車型:現代悅納、悅動

替代車型:奇瑞艾瑞澤5

悅納和悅動都是現代新推出的入門級緊湊車型,其中悅納是瑞納的繼任者,悅動則是一款全新開發的車型。這兩款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顏值!如果我們不買現代的這兩臺入門級緊湊型車的話,有哪臺國產車可以替代呢?

答案就是:奇瑞艾瑞澤5!沒錯啦,就是我們大奇瑞的當家小鮮肉艾瑞澤5。

首先在韓系一向引以為傲的顏值上,艾瑞澤5並不會輸給現代兩兄弟,艾瑞澤5當初還請了跑男小獵豹鄭凱來代言,外觀稱得上年輕時尚。

而且艾瑞澤1.5L車型的6.39萬的入門價格還要比韓系兩兄弟要低許多,不到8萬的價格,就已經可以買到1.5T的豪華版了,ABS、剎車輔助、車身穩定等安全配置都給配齊了,還帶多功能方向盤和中控大屏,配置上把韓系兩兄弟秒成渣!

在動力上,價位更低的1.5L車型動力水平和韓系兩兄弟基本持平,同價位的1.5T車型,動力有明顯優勢!而且奇瑞敢喊出100萬公里的發動機質保,底氣十足。

韓國車型:朗動 起亞K3

替代車型:帝豪GL

很多人可能會問我為什麼把朗動也放上來了,這已經是上一代的產品了啊!但是鑑於目前優惠比較大,市場銷量還不錯,而且優惠後的價格,和帝豪GL差不多,所以也把它放了上來。起亞K3和朗動的換代車型領動,除了設計之外,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而能夠替代它們兩個的車型,則是吉利3.0時代製造的帝豪GL。

在外觀顏值上,各有特色吧,朗動和起亞K3屬於時尚年輕型的,帝豪GL則看起來更加穩重,尤其是主打的香檳金色。

價格區間的話,優惠後的起亞K3,10萬出頭可以買到最熱的自動1.6 GLS。而差不多的價格,可以買到帝豪GL的次頂配,1.3T電動助力車型。配置上帝豪GL比起亞K3多出來一堆,比如多了兩個氣囊、主動剎車、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上坡輔助、真皮座椅和電動調節等!

動力方面,雙方几乎沒什麼差別,帝豪GL提供四年十萬公里整車質保,起亞K3和朗動則都是三年十萬公里質保。

韓國車型:現代領動

替代車型:榮威I6

領動是前面朗動的換代車型,和K3屬於一個孃胎出來的,按理說,領動應該和起亞K3放在一塊的。不過鑑於現代的品牌比起亞高那麼一丟丟,加上領動名氣更大,顏值更高,帝豪GL可能壓不住,所以,把領動單獨揪出來和榮威I6進行單挑。

首先在顏值上,領動一慣的韓系風格,年輕、時尚、溜背造型。榮威I6則更有德系風格,車身更大,看起來更沉穩大氣一些。

總結起來就是:榮威I6大氣,領動秀氣!

配置上,我們拿現代領動最熱門的1.6L自動精英型來和榮威I6對比。領動1.6L自動精英優惠完的價格大概在11萬,差不多的價格,可以買到榮威I6的1.5T自動旗艦版。榮威I6比領動多出了:胎壓監測、定速巡航、自動駐車、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主駕駛電動調節等。

發動機上,上汽和通用聯合研發的明星1.5T發動機,169馬力的動力水平,可以輕鬆秒掉領動落後一代的1.6L自吸133馬力發動機!

韓國車型:名圖 起亞K4

替代車型:傳祺GA6、吉利博瑞

名圖和起亞K4和領動與K3的關係一樣,都是一個胎裡出來的兄弟。名圖在不久前的上海車展剛進行了換代,換了個新前臉,依舊延續韓系高顏值的優良傳統。

名圖和K4在車身尺寸上,都屬於準中級車的範圍了,所以我們也要拿自主品牌的兩大中級車代表,吉利博瑞和傳祺GA6出來迎戰。

外觀上就不多講了,直接切入配置部分。名圖最熱門的1.8自動GLS版,目前優惠完的市場價格大概在13萬,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傳祺 GA6 1.5T次頂配和吉利博瑞的2.4尊雅型。

在車身長度上,GA6比名圖長了14公分,博瑞比名圖長了24公分。GA6和名圖的前懸掛均是使用雙叉臂,名圖則是典型的麥弗遜。安全配置上,GA6和博瑞均比名圖多了一個前排側氣囊和胎壓監測。

實用性配置上,兩臺國產車均比名圖多出了:定速巡航、自動駐車、主駕駛電動調節、後視鏡加熱、空氣過濾。傳祺GA6單獨多出的配置就更多了,比如:副駕駛電動調節、座椅加熱、後視鏡電動摺疊、加熱。

動力上,GA6的1.5T和博瑞的2.4L,均優於名圖的1.8L。

韓國車型:現代勝達

替代車型:傳祺GS8

重磅對決留在最後,現代勝達和傳祺的GS8。兩臺車都是中大型SUV,都有7座和5座可以選擇。傳祺GS8月銷萬臺的成績,就是這個級別的霸主漢蘭達,都要敬畏三分,所以用GS8來對比,是最合適的。

首先顏值上,傳祺GS8應該是今天所有國產車型中,唯一能碾壓韓系的,無論是設計上,還是車身尺寸上。

配置上,我們選擇全新勝達最熱門的2.0T兩驅7座智能型,來和GS8 2.0T兩驅尊貴進行對比。首先在尺寸上,GS8是全面碾壓的,軸距就比全新勝達長了10公分。安全配置上多了膝部氣囊和併線輔助。輔助配置上多了全景攝像頭和前駐車雷達。其他的多了:電動感應後備箱、方向盤加熱、真皮座椅、副駕駛電動調節、座椅加熱、通風和記憶、LED大燈後排獨立空調。

最後動力上,GS8是要遜色於全新勝達的,全新勝達的2.0T可與輸出245馬力,GS8則為201馬力。

隨著國產車在一天天進步,即使未來真的沒有了韓系車,國產車也可以很好的滿足國人們的用車出行需求。


有車大師


聊這個話題難免有些傷心,中國汽車發展比韓系車也就晚了這麼二三十年,但是韓系車已經早早發展為全球五大車系行列,並且世界汽車地位逐日穩固,而中國國產品牌車在家門口賣的都費勁,不過國產品牌車賣的差是真的實力達不到,好在這幾年國產車品牌迅猛發展,為自己汽車企業贏得了一些尊嚴,但是和韓系車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全球造車的車系不僅僅是美系,德系,日系,法系,韓系車,但是唯獨這幾大車系牛,全世界都認可,這歸根結底還是對這些車系穩定性,耐久性,駕駛性,乘坐感,車輛品質,品牌價值的認可,說的可能不是很全,但國產車目前可以達到的水準也就乘坐感,畢竟乘坐感大部分是由內外飾決定的,這點比較容易達到,與韓系車差距有多大,大家評估吧!

韓系車動力系統全部自己獨立研發,並且性能穩定,動力輸出平穩,現在韓系車多寬發動機獲得沃德十佳發動機,並且韓系車變速器AT無論是從軟件還是硬件,可以一體化製造,產品力度以及齊全度也就豐田愛信可以比擬,在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研發水平這一方面,韓系車已經是國際領先行列,而中國在這方面才剛剛開始,大部分國產車動力總成後面都有韓系車的影子,畢竟現在的汽車研發就是,誰牛咱就按照誰的來做,超越不了,但最起碼可以做的一模一樣,所以出現了自主品牌的DCT變速器,不過車輛駕駛感相對於合資車還是有差距的!



就品牌價值而言,至少韓系車在世界上現在是人人皆知,而國產車可能大部分都知道吉利,而知道吉利的原因可能歸結於收購沃爾沃!產品影響力雖然上來了但是和韓系車這種從底層做起的,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來說,品牌力大打折扣!


國產車現在來說,在國內發展也不錯,由於國產車性價比高,並且整車性能滿足大部分人家用需求,現在銷量與日俱增,這一點必須肯定,如果說短時間內國產品牌銷量的增長可能有民眾對自己民族品牌的熱愛,但是如果長久持續下去,就說明大眾人士已經逐漸接收了國產車,國產車地位也就此穩固!但是國產車如果想走向世界,問鼎世界六大車系行列,著實需要廢一番功夫!

你認為國產車目前發展如何?和韓系車相比又如何?歡迎留言評論!

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汽車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