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该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yaochenyan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说抗生素估计很多人可能有一点不好理解,由于我国很多人把抗生素说成消炎药,作为普通人可能对消炎药这个词语会更好理解。由于我国对抗生素管理一种比较松散。所以我国抗生素使用比较多,也就是普遍从在滥用抗生素现象。


抗生素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一类药物,抗生素如果在治疗中,它是对我们身体有意义的。我们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估计很多人都以类似经历吧!很多家庭里都有抗生素,当有一点感冒、腹痛等等疾病,或有一点嗓子疼痛,自己开始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在我国非常普遍,我们老祖宗说过“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不规范使用,可以出现一些副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是延误病情导致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为普通人建议最好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所以最好到正规医院及社区医生检查一下,医生通过查体、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果有需要抗生素必要,医生会给予处方,给予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


耳鼻喉科高医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我国目前非常严峻的问题。

抗生素是一类能杀灭或者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原虫等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是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相对应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疾病,通常使用单一敏感抗生素,特殊感染或严重感染才考虑联合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另外,在面临细菌感染高风险敞口的情况下,可以短时使用针对该细菌的抗菌素预防该细菌感染,也是合理恰当的。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

目前,抗生素滥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素,如普通感冒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等。

2.非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病毒药,如细菌性支气管炎或扁桃体炎使用病毒唑等。

3.非真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酮康唑等。

4.无原虫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原虫药,如史克肠虫清等。

5.不作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菌检测和药敏检查,一味凭经验盲目用抗生素。

6.超剂量使用抗生素。

7.超范围预防使用抗生素。

8.超指征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9.超疗程使用抗生素或感染控制不及时停用抗生素。

10.不尊守抗生素分级使用原则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关键在于医、药专业工作者严格尊守抗生素使用原则使用;同时,须加强零售药店监管;并开展民众宣教,才可能扭转目前比较严峻的局面。


如一g李


如何正确的使用抗生素,首先要理解这几个概念,炎症,抗生素,抗菌药物。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又根据其病原体有很多的分类,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非典型微生物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




(不会作图只能自己画😊😊)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病原体当然也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而抗菌药物,如头孢,青霉素,阿莫西林等等,是针对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严症,可以杀灭或者抑制细菌。

那么根据这几个概念来看,“消炎”显然不等于抗生素,不等于抗菌药物,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炎症只不过是众多炎症中的冰山一角。而我们平时通常想当然把“抗生素”理解为“消炎药”。这是不正确的,只要稍微不舒服就拿头孢,阿莫西林来消炎,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是无效的。抗生素对于感染性炎症有效,非感染性炎症无效。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炎症有效,对非细菌感染无效。

就拿感冒这个普通的病来举例。感冒发烧的致病体往往不是细菌,而是病毒居多,那么抗菌药物当然是无效的。既然是病毒感染,那么抗病毒药物可以吗?实际上,和其他大多数病毒感染一样,普通的感冒有自限性,这个病是自己会好的,大约几天到一周的时间,无需抗病毒治疗,目前更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比如我生病了,我吃了药,结果过了几天就好了,就会反过来认为我这个药有效。如果错两天没效,那他可能又会认为,我这是病得太严重了。事实上这缺乏一个有效的对比,对于普通感冒来说,你喝几天凉水睡几天觉,感冒也会好。


所以无论是孩子大人生病后应该积极寻找病因。认清疾病本质。抗菌药物应该在明确病因确实是细菌感染之后才能使用。病毒感染有一定局限性,抗病毒药物尤其是中成药无需使用。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特别的是过去常常使用利巴韦林来抗病毒,治疗儿童感冒。但这个药副作用非常多,而且没有特效,故孩子不应该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普通感冒。

可能又会有新的的问题,比如说抗生素,并不治疗普通病毒感冒,我预防细菌感染是可以了吧?这也是错误的。事实上抗生素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而且会导致以后可能耐药菌的出现,加重病情,治疗困难。

我是儿科医生孔凯,擅长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儿童保健,儿童喂养问题。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跟评论。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儿科医生孔凯


抗生素使用不当,是可以使细菌变得更强大,也就是常说的产生耐药菌,这也是抗生素引发的最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有一天出现了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细菌,到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收到了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




耐药菌是怎么产生的。对于个人来说,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体内那些容易杀死的细菌被杀灭,而那些携带耐药基因的细菌就存活了下来,久而久之,在人体成了优势菌。

另外,就是细菌可以变异,针对抗生素产生自我保护,比如可以产生水解抗生素的酶,使抗生素失效。这个耐药过程叫细菌"压力性抵抗"。




那么如何使用抗生素,可以遏制耐药菌产生?最关键有两点:

1.通常情况只有在有明确细菌感染指征的时候才能使用抗生素,这个需要医师进行判断,所自己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

2.一旦使用抗生素,就需要足量足疗程。许多人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症状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这是错误的。因为在没有完全杀灭细菌的时候,就停药,可以使细菌死灰复燃,而被抑制的细菌再次"复活"会变得更强大,之前使用的抗生素可能就不再起作用。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

无名药师


其实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乱吃,但是为什么还是会乱用、滥用,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抗生素、抗菌药物和平时说的消炎药给混淆了,很多人其实是分不清楚三者关系的,都知道要正确使用,有时候就是已经滥用!

在自己没有上医学大学之前,我印象很深的,每次我感觉不是很舒服,或者家里人谁有些炎症,我妈就说去吃点消炎药,那时候拿出来的我至今都不会忘记的药物:先锋!也就是:头孢拉定!真的就是这样的乱用,直到我上了大学才知道这是抗生素,及时更正制止!想想都有点震惊,但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都拿抗生素当普通消炎药使用!

首先,抗生素与抗菌药是不是一种药?我肯定告诉你不是,抗菌药包括抗生素。抗菌药指的是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可以从自然界种提取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等,还包括一些人工合成的不属于抗生素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硝基呋喃类(如痢特灵)、硝基咪唑类(如替硝唑)、恶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抗菌药。硝基呋喃类(如痢特灵)、硝基咪唑类(如替硝唑)、恶唑烷酮类(如利奈唑胺)等,同时抗菌药还包括一些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肿瘤药物等。所以“抗菌素”这个名词在1982年其实就被取消了,因为抗菌药的效用是没法统一、容易混淆的,只是至今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其次,很多人习惯性将抗菌药或抗生素“俗称”为消炎药,这是非常可怕的,特产容易造成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耐药性,抗生素越用越高级,从一代头孢到四代头孢,提前消费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关键时刻最后对你无用,无药可用!消炎药是指抑制“红、肿、热、痛”等机体炎症反应的药物,如常见的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药物,但是注意:只能缓解、抑制这些炎症症状,不能去除引起炎症的病因,所以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症。



而抗菌药或抗生素多用于感染性炎症,容易造成抗菌药或抗生素滥用,最主要原因就是使用抗菌药发现炎症也会逐渐消失,所以通常抗菌药也就被当做消炎药使用了!但现实是这样的,抗菌药不是直接针对炎症症状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细菌,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或杀灭来发挥作用的,但是使用多了,细菌会有耐药性,就像是农村里面的杀虫一样,同一种杀虫剂用多了,虫子也不怕你了,变异了。所以现在有很多药房或药店,自行购买抗生素,需要凭处方购买,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最后,正确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必须明确病原菌,选择合适对应的抗生素;
  2. 最好选用一种药物,如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须要正确联合,才能提高疗效,不然只会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3. 剂量要足、疗程要够,才能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尽量以口服为主,严重者可选择静脉输液;
  5. 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能自己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有过敏史也要及时反应!

医学小侦探


(耳赵问答190134)在医疗中,抗生素一般是指针对细菌起效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真菌,病毒及其它特殊病原体的药物,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沙星类药物)、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不同的抗生素适应不同类型的细菌。

要知道使用抗生素是否合理,首选得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抗生素,传统概念当中发烧就应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错误的,很多时候发热并非细菌引起,尤其是常见的普通感冒,在早期基本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盲目使用抗生素浪费精力财力,还容易培养耐药菌。在耳鼻喉科范围,扁桃体炎是常见导致发热的原因,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要通过扁桃体的外观,血常规表现。扁桃体分泌物的涂片、细菌培养等综合情况来判断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

另外,在外耳道内经常会出现真菌感染,此时应使用抗真菌药物,普通抗生素只会火上浇油。


耳科赵医生


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新生儿体内酶系统发育不全,血浆蛋白结合药的能力较弱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所以体重计算抗菌药物用量后,其血药浓度较年长儿童和成人为高,血药半衰期也延长。老年人血浆蛋白低,肾功能减退,致用同量抗菌药物后血药浓度较青壮年高,血药半衰期也延长。因此,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计量或给药间隔;而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情况予以调整,用量以偏小为宜。如果能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则更为妥当。孕妇肝脏易遭受药物损害,避免应用四环素类个红霉素脂化物;氨基糖蛋类,氯霉素,磺胺类药,氟喹诺酮类,等易通过胎盘屏障给胎儿造成不良反应,所以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损伤患者应慎重或避免用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脂化物,利福霉素,异烟肼,磺胺药,酮康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肾功能减退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呋喃妥因,四环素,头孢类不宜应用;也可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调整一下药物计量。



健康之路9320


抗生素也就是常说的抗菌药物,抗菌药临床应用半个世纪以来,使得很多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或治愈。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滥用,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抗菌药物对人体不仅可导致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也可影响细菌间的生态平衡,导致某些有致病可能的细菌过度繁殖和引起某些细菌因此而产生的耐药现象。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再者是安全用药知识,文章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读完,全面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 抗菌药物选药原则:首先根据临床诊断初步确定患者是否有用药指征,尽早确定致病菌的种类,感染部位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即使是广谱抗菌药,也只有部分细菌对抗菌药物特别敏感,因此,确定正确的病原是合理选用适当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或病毒性感染,应该进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测试,最后根据细菌学检直结果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也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都没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细菌学诊断是选择抗菌药物最可靠的依据,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都需要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1~2种最敏感的抗菌药作为治疗药物,但如果受条件的限制,或病情危急,也可根据感染过程、发病部位、病状和体征来推断致病菌,待药敏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选择抗菌药物,还应充分考虑被感染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如:

1.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发有完全,肝药霉活性较低,加上肾功能也尚未发育完善,消除药物速度较慢,应禁用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B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应该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新生儿血浆蛋白数量少,因此应禁止应用可以导致核黄疽的磺胺类药物。而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儿童软骨发育或损伤关节软骨,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也随着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2.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该类药物有明显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临床有明确指征且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才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化给药。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3.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能力下降,应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血浆蛋白结合率比青壮年低,血中抗菌药物游离型增多,容易发生药物中毒。因此,老年患者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1/2-2/3。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大多数就是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药物应该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4.妊娠妇女用药则禁忌较多,应严格控制致畸药物的使用,如甲硝唑类、磺胺类、利福平等药物均可导致畸胎的发生,氯霉素类药物会抑制胎儿的造血系统及引起灰婴综合征,应禁止使用。妊娠期感染时应选用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5.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会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但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考虑某些抗菌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给乳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四环素类药物会影响骨骼与乳齿的发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导致乳儿骨髓抑制等。因此,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6.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大多数抗生素均经过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应避免或禁用一些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禁用林可霉素类,慎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肾功能不全者必要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应该避免使用一些主要经肾脏排泄或者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二、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30%~40% 的患者而事实上没有明确的指征,都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因此上,应该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1.以下情况不考虑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1)已明确为单纯性病毒感染,且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者。

(2)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应具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给药方便、 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不能盲目选择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3)清洁手术时间较短者,可以不用抗菌药预防使用。

2.目前比较公认有效的预防用药情况有:

(1)风湿心脏病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或青霉素防止链球菌感染,以杀灭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

(2)口腔,尿路,心脏手术之前可以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3)复杂的外伤,战伤,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截肢术等时,可用青霉素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

(4)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加上甲硝唑用于结肠手术前或手术后防止厌氧菌感染。

(5)接触过流脑、结核病、白喉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者,可采用相应抗菌药物以防止接触性感染。

(6)如有感染高危因素、有污染的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能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本地区或者本院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已证实:术后持续预防用药超过42小时,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诱发二重感染。

三、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治疗细菌感染通常用种抗菌药 即可有效,但有时必须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联合治疗。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联合用药越来越多,尤其在一些特定情形 下更是如此。但如果联合用药不当,则适得其反。

1.联合用药的目的

(1)发挥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如磺胺药与甲氧苄啶合用,是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抗菌范围也在扩大。青霉素类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合用氨基糖苷类,易于进人细胞而发生作用,同时扩大抗菌范围。

(2)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如抗结核病治疗,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产生。

(3)扩大抗菌谱: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患者,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

2.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1)未明病原菌的严重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粒细胞缺乏或免疫缺陷患者合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

(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如青霉素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肠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亚急性心内膜炎,治愈率比单用青霉素更高、复发率更低、疗程更短。

(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胃肠穿孔所致腹膜炎,或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4)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的顽固感染:单独用任何一种抗结核药,结核杆菌都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临床治疗常常联合应用抗结核药三联甚至四联的方法,以减少并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5)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如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治疗真菌感染时,使毒性较大的两性霉素B用量减少,并降低毒性反应。

3.联合用药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产生相加增强、拮抗及无关四种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加是指各药物作用相加之和,增强是指联合用药后的结果超过各药单用时作用的总和;而拮抗作用是指联合用药后药物的作用相互抵消或减弱,而无关是指联合用药后的作用未超过单用药物作用较强者。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

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背类抗生素、多黏菌素类等。

三类为速效抑菌药,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等抗生素。四为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等。

一般来说,一类与二类合用可获得增强作用,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人细胞内发挥作用,这种联合有临床意义,但头孢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能导致肾毒性的增强。一类与三类合用可获得拮抗作用,临床上应该避免合用,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由于速效抑菌药让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因而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降低其杀菌效果。另外,作用机制相同的同类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会增加其毒性反应,而并不会增强其杀菌作用,如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合用。而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以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由于其作用部位相近,合用会出现拮抗作用,因此也不能同时使用。

四、抗菌药物的用法与疗程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及疗程均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给予任何抗菌药物前均应充分了解其临床药理特点、特别是药动学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不同个体对药物存在着药动学和耐受性差异,所以应用毒性较大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做到用药个体化。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可达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应用抗菌药应注意选用恰当的给药方法。一般轻度感染可口服给药,中度感染可肌内注射用药,严重感染则应静脉给药,病情缓解后再改为口服给药。在治疗急性感染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治疗效果。 如果用药48-72小时病情仍未见改善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应该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既达不到有效浓度, 反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该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比如全身用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某些皮肤表层及话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为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不可局部滴耳使用。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 应该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每 6~12小时给药一次。 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按照1日量分2~3次给药,每日两次者在8时及20时各给药一次,每日三次者在6时、14时及22时各给药一次。

5.疗程:用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疗程的长短应视感染的种类、程度及患者的体质而定。过早停药易引起感染的复发或转为慢性,过长则造成浪费和毒性反应。一般的急性感染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3~4天即可停药。然而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则应在体温正常7~10天才能停药。治疗急性骨髓炎、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疗程为4~8周,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病(初治患者)的疗程则延长达数月甚至更长。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显著,急性感染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药物的调整。

五、以下几种情况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1.发热原因未明时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因为热型是诊断疾病的根据之一,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使用抗菌药,会使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掩盖病情,导致诊断的延误而给治疗带来困难,而感染也不完全是发热的唯一原因。

2.病毒感染不要用抗菌药,目前除少数药物可能对某些病毒有效外,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都对病毒无效。

3.应该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因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易致变态反应和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除了上述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预防应用原则、抗菌药物用法与疗程的给药策略外,还应该兼顾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法规,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才能做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更好的治疗疾病。


小克大夫


首先我们要明白抗生素运用的意义,抗生素可以说是人类医学史上最重要也是划时代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直接延长人类寿命十年。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抗生素是帮助我们人体内杀灭有害致病菌。但是我们人体内自身免疫系统,抗生素是帮助我们人体免疫细胞的。所以个人主张抗生素少用。在能自身免疫系统能好好工作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近几年中国抗生素滥用,记得大学时老师说头孢目前有五代。中国现在已经使用第三代头孢了,国外还是第一代头孢。所以现在中国一旦使用到了第五代头孢中国将没有抗生素使用,一旦细菌出现出现超级耐药菌那么中国人就完了。现在很多小孩一生病就是抗生素,导致现在小孩身体素质极差。所以,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在于医生对于医学体系的认知,患者对于日常保养保健的到位程度。总之一句话少用,慎用。


戒定生慧


您好,说起抗生素,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现在用抗生素可谓是滥用,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后会导致其他什么症状吗?

抗生素是什么?

抗生素顾名思义就是抗击微生物的元素,或者说药物,。

它们可以杀死那些微生物来维持我们身体的平衡,大家熟知的头孢、青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都属于抗生素。


抗生素能否给孩子用?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用抗生素,一般坚持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那就放心用。

如果是病毒感染,那就不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用多久?怎么用安全?

抗生素必须按疗程,而且足量的使用。一般需要5-7天,如果病情较严重,可能时间更长。

很多家长认为抗生素不好,所以只吃一两天,本来规定一天要吃3次,只给孩子吃2次。

其实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如果疗程不够,细菌杀灭不足,那些没被杀死的细菌还可能产生耐药性。

使用抗生素后会导致其它症状吗?

有可能会导致腹泻,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杀灭细菌,但同时也会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杀灭有益菌,因此就容易导致腹泻。

因此,如果是长期食用抗生素的,建议配合益生菌一起吃,那样可以维持正常的肠道菌群。减少腹泻情况。

芝士妈妈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母婴健康管理平台。更多最新孕产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如果有孕产和育儿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帮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