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Man哥語】

多家出行公司紛紛表明,相比滴滴,其車輛監管更規範,在安全問題方面更嚴謹。

就在傳統車企還在小規模嘗試構建出行生態系統時,Uber、滴滴等科技公司已經大規模佔領了出行市場。

如今的滴滴,已經坐擁網約車超九成份額。所以,“圍剿”滴滴,幾乎已經成為每個進軍網約車新玩家的“夢想”。但是,攻佔出行市場真的這麼簡單嗎?

從中國市場來看,近兩年,以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為主戰場,出行領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5億人規模的出行市場經歷了一個從群雄逐鹿到一家獨大再到百家爭鳴的過程,市場被不斷細分。而傳統車企也意識到,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競爭中,單打獨鬥獲勝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於是,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抱團”入場。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巨頭們的聯手

從大眾汽車與滴滴的合作,到戴姆勒與寶馬的聯手,巨頭之間“化敵為友”似乎已經成為當下汽車市場的主旋律。

近日,又一家新的出行公司成立了。3月22日,“T3出行啟動項目儀式”在項目落地的南京江寧開發區舉行。

這家出行公司的背景可不簡單,所謂T3,就是TOP3的簡稱。據長安汽車同日發佈的公告稱,公司聯合多位股東共同投資設立這一出行公司,命名為南京領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其中,股東包括蘇寧、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騰訊、阿里巴巴等。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該合夥企業註冊資本為97.6億元。其中蘇寧認繳出資額17億元,佔股比17.42%;長安、一汽、東風分別認繳出資額16億元,分別佔股比16.39%。公司的法人代表為現任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T3出行將助力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三家龍頭車企聯合相關領域合作伙伴,將瞄準未來無人駕駛運營,以網約車市場為切入點,共同打造基於國家信息及交通安全和雲計算平臺的智慧出行服務,彰顯了央企責任擔當。”無論是從股東規模還是一汽集團總經理奚國華的話中都可以看出,在巨頭聯手的背後,是“國家隊”搶佔出行市場的決心。

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賈新光認為,三大車企的合作,無疑是應對未來股比限制取消、自動駕駛到來等市場鉅變的必然選擇,有助於共同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加強三家車企在新興的移動出行市場中的地位。

決戰網約車?

該公司的投資方向表明:“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值得信賴的出行服務企業”,並且擬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共享出行產業,組建出行公司,合夥企業僅投資出行公司,不從事其他業務。

按照計劃,T3項目將先期立足網約車業務,未來將涉及長短租、分時租賃業務。據T3出行項目負責人崔大勇介紹,“在今年5月底6月初,T3項目的首批5000輛車將駛上南京街頭。車型以三大車企自有品牌為主,未來也不排除其它品牌車輛用市場化手段加入。”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而和市面上常見的網約車相比,崔大勇稱,“新上路的T3車型會更寬敞,司機著裝有相關標準,車輛監管更規範,在安全問題方面將樹立業界標杆。”

但實際上,這一概念已並非首例。神州租車、首汽約車等已經將安全服務立下了標杆,而上汽的享道出行、吉利的曹操專車也已在市場上小有成就。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短期來看,三大車企的目標更像是消化庫存,畢竟,如今這三大車企的自主品牌銷量狀況並算不上良好。東風乘用車目前熱銷車型僅有一款AX7,2月銷量2900輛;長安汽車2月銷售10470輛,同比下滑27.57%;一汽轎車方面,奔騰2月銷售6536輛,紅旗2月銷售2532輛。與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的高增長態勢相比,可謂形成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出行領域確實是傳統車企的一條新出路。普華永道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利潤份額可能會從85%下降到50%以下。如果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及時提供按里程付費的打車服務,將會面臨被現金流充裕的技術公司邊緣化的風險。

沒有任何一家車企願意錯過這一機會。然而,出行市場這個蛋糕,卻並非輕易就能吃到。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從現狀來看,吉利旗下曹操專車2018年註冊用戶突破了1600萬,運營車輛3萬輛;力帆投資的盼達用車運營車輛2萬輛;長安旗下的“長安出行”2018年投放1萬輛車,2020年計劃達到5萬輛的規模。而剩下的,基本仍是幾千輛的運營規模。傳統車企在出行領域的重資產運營存在可控優勢的同時,擴張的效率也成了其相應的弊端。

這與滴滴的龐大帝國相差甚遠。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滴滴出行用戶數就達到了4.5億,司機數量超過3000萬。所以說,“圍剿”滴滴,恐怕短時間內對任何聯盟來說都是無法逾越的高牆。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對此,T3出行深諳其理。在崔大勇看來,T3出行公司並不是為了做一個網約車的殺手而來,只能說作為一個市場的補充和切割一部分的份額而已。而這,也是大部分傳統車企對於網約車市場的理解。畢竟,下一個階段的爆發點,仍將回歸到傳統車企的優勢中,那就是自動駕駛出租車。

盈利週期待定

按照貝恩公司發佈的中國出行行業報告,早在2017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和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行市場,網約車市場的交易規模更是超其他各國交易數量的總和。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將達到720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11倍。

前景是巨大的,但現實也是殘酷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幾乎沒有一家出行公司停止虧損。


“國家隊”抱團殺入出行市場,會比滴滴更安全嗎?

2018年滴滴公司全年虧損金額高達109億元;Uber 2018年虧損約33億美元(約221億人民幣);Lyft在2018年收入達21.6億美元,虧損為9.1億美元(約61億人民幣),依舊處於劇烈“燒錢”的狀態。

時至2019年,Uber和滴滴分別成立了10年和7年,二者也均成長為網約車市場的絕對領先者。但即便是擁有上億用戶的體量和絕對市場佔有率,他們依然未能擺脫虧損的窘境。至於曹操、首汽、神州、美團甚至易到這些之後跟進的企業,也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

甚至直到現階段,這些燒錢不斷的網約車公司,問題仍多於答案。所以說,再多出行市場的“新獵手”,在獵殺別人之前,自己先要生存下來。

本文首發於總第893期《中國新聞週刊》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製作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