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導讀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老齡社會的定時炸彈,可人類社會方方面面卻未對此做好準備,於是市場越不完善,需求越大,阿爾茨海默病無疑是個大產業,更打開了腦研究的競爭時代。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01

阿爾茨海默病:全球之痛

《都挺好》引爆了收視熱潮,大結局中蘇大強的阿爾茨海默病成為觀眾的催淚彈。

明玉找到走失的蘇大強時,他手捧練習冊,阿爾茨海默病讓他的記憶出現了嚴重衰退。

要知道,蘇大強可是三個娃三本賬,糖葫蘆都不能放過的“英明人物”,最後卻得了這個病,讓人唏噓不已。

而在戲外,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當今“最痛苦”的不治之症之一。

因為,它不但奪走了患病者的身體健康,還帶走了最為珍貴的記憶。據一個患病家屬回憶,患病老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複習”家人相貌。

同時,對於患者家屬而言,更是平添了很多負擔。可謂一人患病累及幾代人。

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病已是全球之痛。

全球每3秒鐘就將有1例痴呆患者產生。2018年全球約有5千萬人患有痴呆,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52億,將是現在的三倍之多。

據估計,2018年全球社會痴呆相關成本為1萬億美元;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萬億美元。

中國早在2010年患者數就已居世界首位。而在美國,阿爾茲海默病2015年確診500萬人,到2050年將升至1400萬人。

全球正越來越“痴呆”,那麼這到底是個什麼病?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02

大腦 “倒計時”

說起老年痴呆,看似貶義,實則中性,醫學上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

不少人將其誤以為是老年健忘症,殊不知,相比老年健忘是良性的部分遺忘,源於生理退行性改變,是衰老的必然結果,阿爾茨海默病則是惡性的、漸進性的全部遺忘,是病理性改變,屬腦器質性疾病,引起智能減退。

這種頑疾起病隱襲,病程緩慢進行,從輕度記憶與認知障礙到最後的植物人狀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平均生存週期在5-6年,一旦患上永無逆轉可能,就好像大腦突然被“倒計時”了。

即便人腦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彼此通訊形成一百萬億個突觸,可一旦自毀裝置啟動,就擋不住腦細胞逐漸死亡。

人類對該病為何會發作知道少之又少,但至少還有跡可循。就當下侷限的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表象上的高危因素,年齡是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65歲以上的發病率是5%,之後每增加一歲就增加一個百分點,到85歲以上則高達40%。

儘管科學家已查出四種基因變異或與此病的遺傳和發病風險相關,但迄今尚未找到確切的發病機制,藥物治療也一籌莫展——FDA批准的僅有的四種治療藥物無一能真正改善病情,因為一旦患病超過18個月,用不用藥已沒有差別。

於是,從里根到撒切爾夫人,無論昔日多麼叱吒風雲都沒逃過老年痴呆的魔掌,猶如腦海裡有塊橡皮擦不斷地擦掉記憶,終在長期折磨後帶走空蕩的軀殼。

相比一般疾病先生理後精神痛苦,阿爾茨海默病卻與此相反,它造成的智能衰減是階段性,失憶也是間歇性,越是最近的越是先忘,直到忘記生命中所有的人和過往,在沒有語言和生活能力下“油枯燈滅”。

這是一種走向死亡最殘忍、最痛苦的疾病,不單病人在失去自我中毫無尊嚴、充滿絕望,就是家人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最愛之人“靈魂”慢慢消失卻無能為力。

所謂的身心痛苦,患者有時知道整個過程,卻完全身不由已,這種“生離”比“死別”更無情,也難怪老人們寧願“晚上睡一覺就走人”,還稱其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才能最幸福地死去。

這恰恰是人類進入老年社會所始料未及的。因為伴隨物質和醫療條件提升,全球人均壽命從18世紀的30多歲增至當下的71.4歲,僅這15年就延長了5歲。

的壽命延長是對自然的戰勝,但人類對自然強取豪奪,卻也讓自然加倍地報復人類,以致人類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不得不承受老年痴呆等痛苦的折磨。

僅中國65歲以上老人每20人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可一半都不知患病,得到正確診治僅佔2%。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03

社會的定時炸彈

阿爾茨海默病顯然已成老齡社會的定時炸彈,可人類社會方方面面卻未對此做好準備。

尤其在科學無法解釋之下,其不單被誤解為年老體衰的正常現象,更被曲解成了心理疾病,以致患病不自知、更得不到有效的專業護理。

等政府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高達919萬,並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2050年將是現在的四倍。即便政府出資支持研究,也是杯水車薪、石沉大海,迄今找不到治本之策,少有緩解之術。

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護理也僅停留在護工層面,遠未到理療、身心等境界,更別提當下中國所謂的養老項目大多被地產商劫持,也只是掛養老的“羊頭”賣土地的“狗肉”罷了。

於是,面對這樣一個龐大而隱蔽的群體,市場越不完善,需求越大,其產業化前景越可觀。

單在美國就有20%的醫療保險被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每年僅治療費用就達2000億美元,到2050年或增加5倍。

據統計,2015年全球護理老年痴呆的費用就高達8180億美元,到2030年將高達10萬億美元。甚至有專家預估,全球每天因痴呆導致的社會花費約為6040億美元,相當於GDP 的1.09%,若以此當作一國,則將是世界第21 大經濟體。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04

腦科學將成大產業

阿爾茨海默病無疑是個大產業,更打開了腦研究的競爭時代。

美國已明確未來十年投資200億美元破解老年痴呆的機制,但關於阿爾茲海默症95%的知識是近15年發現的,還不清楚人類所知到底佔了幾成。

腦研究世紀顯然才剛剛開始,卻已讓全球各國不惜代價競相逐鹿。

從2005年瑞士科學家啟動藍腦計劃到2013年美國宣佈“腦計劃”路線圖,歐盟將“人腦工程”列入“未來新興技術旗艦計劃”,各國紛紛在腦科學“燒錢”的戰場上狂奔,以求徹底攻克大腦機制,破解意識與思維之謎,進而防治阿爾茨海默症等大腦疾病並開發大腦潛能。

因為,伴隨人工智能成為未來的基礎設施,腦科學的新知將奠定新時代的根基。從當下看,腦研究技術至少有五大前沿:

一是思維繪製,2016年美國SXSW大會上就有專家宣佈通過人造海馬體完成了記憶短期向長期儲存的轉換,這儘管還停留於動物實驗,不過一旦完成對人腦思維的備份,未來人類記憶豈非能像計算機數據一樣上傳下載?

二是類腦計算機,以模擬生物神經元及神經突觸的信息處理功能,進而象大腦一樣思考、處理信息,甚至包括“靈感湧現”等高級智能,並將藉助大腦芯片、新型憶阻器等“夢想成真”。

三是患者腦修復,前提是破解大腦的“黑匣子”,才能對症下藥,屆時,從腦電波刺激到腦細胞重組,未來老年痴呆或能逆轉,甚至大腦都能被重塑。

四是大腦接口,伴隨機器越來越智能(模擬大腦運作),未來人工智能下一步就將提供腦機互聯,只要用腦電波就能控制計算機甚至是物聯網上的每一個智能物體。

五是自動化腦測試,不單掃描大腦就能檢測智商、情商等,還能基於腦部詳細圖譜提升功能、複寫記憶,未來或許老年痴呆根本不需要藥物,只要植入一個芯片就可以逐漸治癒了。

如此看來,老年社會的商機是存在的,問題是要“換腦”——換個思維方式看“痴呆”,不僅市場潛力巨大,更隱含未來新科技、新模式的曙光

只不過,當下社會太功利、太實用,以致在缺乏耐心與關愛中忽視了那些“無助的孤島”,可每個人都會老去,怎樣讓老人即便生病也能有尊嚴地生活,是老年社會需迫切考量的。

僅就老年痴呆而言,當下可以做的是養老產業的專業化細分,比如在養老院設置阿爾茨海默病專科,在家政服務中提供老年痴呆的專業護理,並就此進行教育培訓等。

畢竟,人類與阿爾茨海默病的抗爭是場持久戰,不單需要工匠精神,在精益求精中為患者提供質量到位的產品;更需要人文關懷,因為據研究顯示,“痴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得此病,但一個心中對愛情憧憬,擁有幸福的婚姻情感與家庭關係者才是老年痴呆的真正絕緣體。

這恰恰意味,當下企業“二次創業”得從賺快錢到賺慢錢,由利潤昇華到事業,才能真正挖到“痴呆”這個大產業的“金礦”,並造福社會。


蘇大強得的那個病可不只是劇情需要!我們正面臨一顆“定時炸彈”


05

根本問題

不過,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產業化的根本問題,哈佛醫學院教授認為不是知識問題,而是財政問題,即研究經費不足。

但福卡智庫認為,腦科學的突破、痴呆治療等都需要資本的“飛蛾撲火”。即便攻克了這一絕症,若無盈利模式又豈能做成一個大產業?

由此,這實際是資本金融問題,進而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為預防“痴呆”,大腦喜歡三個字:

一是水,因為大腦75%是水,多喝水才能更好地用腦。

二是動,鑑於腦血管總長達16公里,保持血管彈性需加強訓練,才能減緩大腦老化。

三是笑,大腦喜歡開玩笑,因為心情越好,學習效率越高。

所以,平常多喝水、多運動、笑口常開,讓老年痴呆“能滾多遠就滾多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