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前面介绍翡翠原石的系列文章里,对翡翠原石的皮壳表征和内部玉质关系有了一些系列初步的介绍(如翡翠原石大家评),在以后的文章还将逐步就这方面知识和大家共同探讨。今天我想就自己的经验对翡翠原石皮壳表征常识,总结几个重要的方面。

众所周知,翡翠形成过程中不仅仅有内部成因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是表生作用,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受到太阳能、空气、水、其他生物等方面的作用,而产生了各种各方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分解、溶解、迁移、沉淀等相互作用,一般包括风化作用、沉积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沁蚀、分解等各方面地球化学作用。这些作用造就了原石的不同表现,也使得我们就不同的原石有不同的观察方式。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一、水石主要看“雾色”

现代河流冲击矿床中的翡翠毛料(水石)由于较多受到水流地质作用,会使得该矿床的翡翠毛料磨圆度要好于残坡积矿床等其他矿床,同时在河流冲击矿床中的翡翠毛料在与其他砾石相互摩擦分选的过程中,会有—个自然分选、优胜劣汰的过程,所形成的翡翠毛料外表皮的皮层较薄甚至无皮层,且翡翠毛料中的“雾”层在分选过程中也更为细腻,透明度更好,更容易观察到翡翠毛料内部的质量隋况。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二、山石需看“好几点“

雾露巨砾矿床和残坡积矿床产出的翡翠毛料(山石)相较于现代河流冲击矿床中的翡翠毛料皮更厚,尤其是残坡积矿床中产出的翡翠毛料。在皮层上说分布的绿色会形成块状的“松花”,脉状的“蟒带”等,且在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地质作用条件下,由于不同部分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翡翠毛料皮壳的不同,所以在表生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风化区别,“蟒带”也会呈现凸起或凹陷;皮壳上的黑色“藓”状矿物分布也有脉状、点状、块状分布差异,在风化过程中,一般会较为凹陷。但由于这两种矿区的翡翠毛料皮壳较厚,无法直接对翡翠内部进行观察和鉴别,只能够通过对翡翠毛料表面所呈现的不同效果进行推理分析研究。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1)雾露巨砾矿床产出的黑色皮壳翡翠毛料:外观一般总体呈现黑色,检测样品厚度为1.5mm左右,颗粒较为细腻。有的皮壳凹陷处会有泥状或土状物质分布。其内部玉肉的裂隙中一般充填有与皮壳相同的黑色矿物成分(这也是黑乌沙不好赌的原因)。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2)雾露巨砾矿床产出的白色皮壳翡翠毛料:皮壳为白色略带浅黄色色调,皮壳厚度一般较厚,约为2~5mm不等,白色部分结构较为疏松,用手搓揉时有时会有部分白色颗粒物脱落。内部“雾”呈现黄色向白色渐变,“雾”质地较玉肉细腻(目前,市面木那原石就是这种,但普遍种嫩)。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3)残坡积矿床产出的土黄色皮壳翡翠毛料:皮壳为土黄色,厚度中等,硬度一般大于4,可见到柱状一长柱状结构,透光度较好。内部玉肉颜色呈由白色到浅黄色渐变,“雾”与肉结合较为紧密,都比较细腻。

4)河流冲击矿床产出的锈红色皮壳翡翠毛料:皮壳为锈红色,厚度较薄,硬度较大,结构紧密,翠|生不明显,一般为粒状构造,有的皮壳上分布有绿色的蟒带。内部一般无“雾”分布。内部墨绿色脉状矿物分布与蟒带分布区域相同,颜色也是由蟒带的同等矿物致色。

5)原生矿床产出的黄绿色皮翡翠毛料:很薄的黄绿色皮层,皮壳棱角较为分明,无“雾”分布。内部玉肉与皮层颜色相同,都为淡黄绿色色调,玉肉渐变至白色。

通过对翡翠毛料鉴定样品的鉴定观察,可以看出:深色皮壳的翡翠毛料内部的翡翠玉料大多为深色,而黄色一白色系列皮壳的翡翠毛料内部玉肉多为浅色;翡翠毛料皮壳上所能观察到颗粒较粗的内部玉肉颗粒也较粗糙,透明度较差,反之亦然;翡翠毛料皮壳上所呈现的 “藓”、“蟒带”、“松花”等特征在玉肉上多有绿色色块或色脉与之对应,但若这些特征为辉石类矿物,也会出现内部玉肉为黑色辉石类矿物而不是绿色色块或色脉分布,即行业中常说的“绿随黑走”、“黑吃绿”的现象。此外,—般在毛料皮壳厚度大于4mm的才有可能产生“雾”,且“雾”的结构一般较玉肉更细腻。

翡翠原石沙皮子:皮壳上有明显的风化颗粒,有得用手可以擦掉,红、白、黄、褐、灰、黑各种颜色都有。

翡翠原石沙皮子大致有以下几种:

大象皮:形似老象皮,浅灰色,皮壳起皱,触摸时手感带刺,这是风化的典型表现。这种皮的石种较好,是原生沙壳,切割后多见半透明的玻璃底,是皮壳中的上等。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老树皮:也叫得乃卡皮。形似树皮,黄褐色,显褐皱性的干枯,眼看粗糙,手感带刺。切割后多见白水底,含正色者居多,可赌性强.这种皮壳多见出产于大马坎场区。因缅甸有一种当地人称为得乃卡的树,树皮很像种皮壳,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德乃卡皮。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白沙皮:皮上沙粒似盐,石种老,皮下有白雾,主要产于老场区马拿场口和新场区的个别场口。除此而外的白盐沙,皮下没有雾,沙粒粗细不分,手感弱。常见脱去白沙有黄沙,是次生沙壳与原生沙壳共生的例证。原生沙壳下若有绿色,大多阳而不阴,翠色浓艳。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黄沙皮:沙粒似盐,显深黄色,石种主要产于老场口。其他场口也有出产,最重要的区分是沙要翻得好,有较强的立体感。切割后多见白水底,颜色翠而阳,是上等俏货。若皮上沙粒混乱不均匀,没有规律性的排列,这样的黄沙皮没有雾层,多为糯化底或豆底。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石灰皮:沙粒被一层石灰粉包裹着,刷掉这层白粉便是白沙,这是表层风化的表现,多出产子老场区,切割后见玻璃底者居多。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脱沙皮:这是双层沙壳,是原生沙壳与次生沙壳共生的典型品种.脱去一层还有一层,颜色多为一层白,二层黄或者红。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黑乌沙皮:颜色灰黑,沙粒有粗中细三类,粗者多见为粗豆底,细者多见为细豆底,唯中者有糯化底,切割后有的见正色有的见偏色,有白猫凳味足,有的蓝味过甚。若是帕敢或后江场区出的乌沙皮,细豆底居多,绿色黄味足;莫罕和南奇场口的糯化底居多,绿色偏蓝.这四个场口出的乌沙都有蜡壳,其他场口出的黑乌沙有蜡壳者少见。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铁锈皮:铁锈皮为黑黄,它可以出现在不同颜色的沙壳上,一条条宽窄不等,有的是片状走向,有的是块状。铁锈壳如果沙粒适中,翻得有力而规整,切割后底和色都好,不怕底灰,只怕无色,一经有色,色必是又翠又水。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水翻沙:多见为老石种,颜色黑黄灰都有,但沙粒一般不太好,因为出产这种水翻沙的场口比较杂乱,底水一般,主要区分点是皮上有无水锈。有代表性的是麻母湾和会卡的萍皮水翻沙。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红沙皮:色似杨梅红,也称杨梅皮。出产这种沙壳的场口比较多,有摆上桥、香公、大马坎、穷瓢、马那、摩哥地等,中等石种,多见牛血雾,一般为豆底。若是壳上出现褐色的槟榔水锈,其色就很不好。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腊肉皮:皮壳形似腊肉,因而叫做腊肉皮。皮壳有厚有薄,种底有粗有细,一般不透明,属中等翡翠,出产场口比较多。含翠色者却少见。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青蛙皮:颜色青灰或淡绿,表皮细腻而显薄,没有雾层,切割后,多见水短,含翠色者比较少,它多见出产在后会卡场口。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黄梨皮:梨黄颜色,皮薄,打光即可看见内含的颜色,切割后,绿色黄味足,显鲜亮活放,是大马坎最具代表性的块体。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洋芋皮:皮色土黄而薄,多见半山半水石。切割后半透明,糯化底,产于大马坎和莫帮洼场口。


翡翠原石皮壳知识,皮壳表征重要常识总结。



笋叶皮:颜色乳黄而薄,透度高,属半山半水石。切割后绿色翠而温润.在白水底上很有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