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代诗歌是一片沙漠”,怎么评价现代诗?

白铅华


现代诗歌是一片沙漠,发现绿洲是一件有新意事。

想必是说法人,在讽刺现代诗歌的无章法的陈词滥调,而且又不乏苦痛的呻吟。

想来,现代诗歌从五四运动得以发展,到八十年代北大的白衣飘飘,再到现今抒发人情世态。现代诗歌已经历经了四五十载。这当中,不乏优秀诗人的代表诗韵,形成了尝试派,七月派,特别是八零后的诗歌把这一文学表达形式推向了高浪潮。

但,中国现代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差距还是明显的。现代诗歌人数少,作品好;当代诗歌人数多作品多,质量反而是下降的,这根源无非就是传播媒体的介入,让诗歌商业化的气息浓厚,导致诗人缺乏创新,只是一味去生产作品。纸质化的作品取代,电子产物对于诗歌的表达又不能充分,这才是诗人的悲哀之处。


正航人行动


个人理解,我买过挺多的诗集,距离今天最近的只能算是余秀华,可也没那么深的吸引力,时间久一些的汪国真,海子,顾城,木心几个人的,更多通读的只能是民国时代的诗集,我也参加过一个挺有实力的读书会,里面诗人,作家也很多,可你说年轻的作家乃至诗人,肯定的说没有,当然我只是说这个读书会里,我二十来岁,在里面格格不入,当你读省作家省诗人的作品,我发现他们和鲁迅时代的人作品真的很没发比较,这相当于一盘肉和一盘骨头的区别。诗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当自己的感情和诗共鸣,你才会发现这首诗很美。我很喜欢戴望舒写过的一句话:单是美的字眼的组合不是诗的特点。当代更多的不就正是以一些认为很美的词语拼凑成句子,便成为了一首诗,我挺喜欢诗,但也仅仅海子顾城之前,其中感情一读便知,你说是沙漠,可能有很多的共鸣,一百个人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或许在别人看来当代也是充满朝气的,个人见解。


Sympathy2


观点:这是一个误区。

1.出版实体诗集的放宽和网络发表渠道的便捷,让众多质量不高的诗歌也得以发表。以前,出版行业的资源有限,出诗集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容易许多,于是许多质量不高的诗集也能出版。于是大家经常看到这些质量不高的诗集,就觉得现代诗是一片沙漠。人人都有渠道发表诗歌的时代,真的一定是一片沙漠吗?

2.许多人对诗歌的初步印象来源于教科书,而教科书所选的诗歌多是九十年代以前的诗歌。这些人的印象多数是定型的,他们很少再去完整地阅读几本近些年出版的新诗集。教科书上的都是经典,但有几个诗人有那么多经典?若是去读他们的个人诗集,会发现许多质量好的,也会发现一些质量差的。

3.市场功利化和政治性对纯粹诗坛的侵蚀。诗刊主编、诗委会主人之类的人政治地位在那里,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都认识,于是相互吹捧,碍于情面而不敢批评。这样名不副实,才不配位的诗人太多。很多企业或诗刊举办什么诗歌奖,请一些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担任评委,或者邀请诗人写诗,碍于情面,质量未必有多高。

4.梨花体、羊羔体、下半身写作等诗歌现象使得大家对诗歌印象更差。


村上支书


“当代诗歌是片沙漠”,这句话以偏概全了。

的确,当今诗坛确实乱象重生,污水横流,各类丑闻层出不穷。国刊和八大诗刊所发作品极难服众,大大小小报纸副刊、各类副刊上稿暗箱化、圈子化愈演愈烈。“诗人”一词几乎成了骂人的话。

但是,网络时代,“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任何圈子、纸刊的阻挡,也遮不住民间层不不穷的真诗人、真诗歌。例如最近红火异常上央视的“羊馆诗人”李松山,又例如因为诗歌公益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官网报道的“大米诗人”齐速。他俩一个是农村放羊的,一个是在异乡扛大米的,作品艺术性或许仍有所欠缺,但他俩的作品思想性上佳。而他俩的突破,更是当今中国诗坛不可多得的传奇。

“羊馆诗人”李松山已上河南卫视、《诗刊》、央视,笔者就不一一复述。近年来“大米诗人”齐速主在诗歌公益、诗歌推广、诗歌创作、诗歌编辑等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成绩斐然,尤其诗歌公益方面成绩特别突出。个人也创作出《我在天堂乖乖等你们》《为什么你那么勇敢》等脍炙人口的诗歌,创建并主编的《中山文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价值。中山文苑坚持长期开展的诗歌进校园的公益活动,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湖南邵阳市政府、山西万荣县政府及大量民间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2017年11月,齐速原创诗歌《我在天堂乖乖等你们》在今日头条点阅量突破300万人次;2018年6月,齐速被中国诗歌学会吸收为会员;2019年5月,齐速原创诗歌《从前的早晨,已经不在了》等三首作品登上中国诗歌学会官方微刊;2019年5月,齐速受邀成为今日头条首届原创歌词大赛征稿组织者;2019年6月,齐速获得今日头条首届原创歌词大赛一等奖。

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把眼光放远,放向民间,把眼光放低,放向社会低层。我们会发现:当代诗歌欣欣向荣!


广东文苑


诗歌无非思想、情感、语言、音乐这么几要素。

旧体诗格律诗首先不存在音乐美的缺失,因为是现成音乐格式往里填内容填词语,现代诗则很可能没有音乐美,或者失之浅薄,如滥用的或牵强附会的押韵之类。

其次,现在物质空前丰富,平民百姓过着比历史上帝王将相还享乐的生活,思想感情却非常贫乏。

第三,农耕社会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情美美,到处诗意,现代生活是工业开发、商业计算,有的自以为时尚的人连在亲密人际交往时也在学习冰冷的AA制,没有优美环境,没有纯真感情,哪里来的诗!

但是,说现代诗一片沙漠我不敢苟同。

一些天才已经尽最大可能写出了他们的诗。

五四时期是青涩的模仿的,但也不乏珍品。

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雨巷》乃至郭沫若诗歌未必不是诗歌。

就是1949——1966所谓“十七年”也还是有些名作的,郭小川“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你能说不是诗句?臧克家《有的人》虽然侧重说理,但也是感情饱满爱憎分明。

这些,可以说是沙漠上的草,如果草都说不上,那就算荆棘吧。

总之,诗歌在死亡之前总是要拼命发芽的。

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来,禁区虽尚未完全解除,诗意只好朦胧,但朦胧诗也是一派繁荣,出了些名家名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史诗啊!

后来,我更这样写道:

“卑鄙是高尚者的通行证,高尚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什么乱七八糟!

在利益面前,一些道德标准难道不是很混乱吗?



大悔忆智冰


当代诗歌确已严重荒漠化,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任其恶化下去,真的有可能变成一片沙漠!

诗歌荒漠化的原因,无非是内因和外因两种,容笔者一一解读。

内因主要是“水土流失”等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因种种原因,作为当代诗歌的先锋人物,北岛和顾城分别出走海外,海子卧轨自杀,食指则住进了精神病院,从此中国诗坛元气大伤;另外,现在某些把持诗坛的所谓主流诗人,争戴官帽、自毁桂冠,也是导致诗歌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至于外因嘛,则主要是美国“奶嘴乐”文化的入侵:美国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为了让穷人变成不会思考的巨婴,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奶嘴乐”理论,并鼓励发展发泄性和满足型产业:包括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娱乐八卦等等,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自然难逃其害。

当然,中国从来不缺优秀诗人,更不缺有担当的优秀诗人!只要我们发扬“塞罕坝精神”,扎根“荒漠”坚持“绿化”,中国当代诗歌的荒漠,一定会变成一片生机昂昂的绿洲!

最后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首纪念海子的诗《以诗为马》——


难道天才注定短命

诗人为世人所不容

一九八九年初春

海子惊天一卧

身躯断裂成诗

精神化作永恒

从此饮过诗人鲜血的列车

一再提速

高铁时代的中国持续繁荣

但歌舞升平中

依然隐约听到

诗人贫困中的呻吟

诗人殉道前的哀鸣

也许

这个充满诗意情怀的民族

已不再以诗为荣

“奶嘴乐”风潮

造就出无数巨婴

在他们眼里最好的诗人

抵不过三流明星

也许

这个诗歌融入山水

风骚成就风景的国度

已不再以诗为重

诗坛上

诗人自毁桂冠争戴官帽

社会中

低级趣味泛滥拜金主义盛行

我与海子同龄

命运对我同样不公

卑微地活到现在

只想证明——

诗人不仅能坦然面对死

更能忍辱直面生

并以诗为马踏平人间不平


纪材尚


当代诗歌存在三个问题:\r

(1)“创作”诗歌的人,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平仄关系,格律要求,语言色彩等硬性要求一无所知,以我写的是“新诗”搪塞自己的一切无知。导致目前诗歌创作的风气是只要堆几个字就成了诗歌。这种所谓诗歌就好像乾隆创作的几千首诗歌一样,能传世的几乎没有。\r

(2)“创作”诗歌的人局限于三个人群,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企的领导,政府部门或者大型企业想当领导的人,以及懵懂无知的少年。第一类人做诗歌纯属满足自己的个人展示欲望,没有任何艺术创作的初衷和能力。第二类人做诗歌纯属表示自己与领导的战线一致性,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没有任何创作诗歌的原动力,但他们提供了当前诗歌出版的绝大部分资金。第三类人做诗歌纯属天真烂漫的幻想,没有任何生活基础,也没有经济支持,但如果要出传世作品,还得靠这些孩子。也就是说,中国的诗歌创作队伍里,只有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r

(3)各地诗社已经成了钱权交易的场所,诗社的核心是各个部门或者政府的领导,围绕这些核心的是这些领导鞍前马下的诗友。诗社可以促成当地很多建设性投资,但其负面作用超过了其核心业务的作用。\r

也有人说“当代诗歌界已经没有了诗”,所以说“当代诗歌是片沙漠”。\r


江河日上


“诗歌”,我们该如何找到年轻时那种一见倾心的“砰砰跳”的初心?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艾略特创作过一部诗歌就叫《荒原》,被誉为最深刻的现代诗。《荒原》顾名思义,就是喻指整个西方世界文明已成为一片荒原,人们丧失了信仰,道德沦丧,过去田园牧歌式的浪漫生活已一去不返。

从世界范围看,西方两次世界大战后对人们留下的创伤和阴影很大。所谓“看过奥斯维辛集中营,再写诗是奢侈的!”诗歌传统的确衰落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新诗”,提倡以“白话文”入诗,的确改进了古文言弊端利于传播新思想,但现在看来问题也多多,主要就是失去了“诗韵”,不仅是韵律、韵脚,已没有古诗词那种意境之美了。

后起之秀“朦胧诗”,勉强的繁荣了一阵子,也产生了许多好诗和著名诗人,但好景不长,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诗人“下海”经商了,事实证明他们选对了,多了些许富豪,少了几个穷愁潦倒的文人。

我算是一个嗜好诗词的人,近几年也很少谈诗读诗了。由于网红诗人余秀华引起争议,我浏览了她的一些诗,她的诗歌算是从底层生活,生命体验中提炼的句子,很接地气,也不乏美的作品。但要从文学史上的价值看就太单薄了!

不妨从广义上看诗,古代诗歌本来就是吟唱的,现在的歌曲,有歌词很有艺术性的。比如有位墨西哥女歌手写的《一百万个可能》,词句很是优美,汉语功底也超出我们一般人不是一点。类似的优秀词人、原创歌手就是当代“游吟诗人”!崔健、朴树、许巍就是我们的李杜、彼特拉克、秦少游!

诗歌衰落了,但艺术永恒!


乐活光阴


提到沙漠,眼前就能勾画出个大概: 苍凉无边的天际下,茫茫空旷,广漠的荒野上,黄沙无缝隙厚厚地铺满。

鸟不飞,水无影,植无踪。偶有一只骆驼或一队,随着主人,缓慢,有序地行走在柔软,发烫的沙地上,踩出的一个个洼坑,由风来添平。

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固然浩瀚 强大,看似有一股难以征服 铲平的巨大力量,仍逃不出孤独求败的命运。只有太阳 月亮 风的出现,才能感到自己非死气沉沉 有存在的必要。

沙幕被太阳烤得刺人眼,加之无情的风,干旱肆虐成灾。黄沙一片 光秃秃的就写到这吧,再写它基本穷尽无意思了,来段写的小诗转换一下。

《七绝 小猫》

我的本领能登高,别看我小可不孬。

虎徒想把我来超,爬高没教它无招。

一首小诗不算啥,就如一朵小红花,我们头条友们的诗那才是多,叫棒! 读之不完,阅之不尽,若百花园里的鲜花,姹紫嫣红,百花盛开! 那么多美诗,想阅读永远也走不完,看不尽,春夏秋冬各有花,你方唱罢,我登场,无穷尽,怎么能说是“当代诗歌是片沙漠呢”?

当然,文学作品 来不得马虎,诗歌不是东写一笔,西凑一句就成品的,有它的基本要素: 意境 词句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形式,意境真实,夸张不能太过。是求艺术,高度凝炼的,能形象地表达,反映社会生活,心灵的傾诉,具有人类精神世界的。具体地说,想写诗,就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运用好手法 描写,抒情等,说的有限,自己写中悟吧。

想阅读当代诗远些时,在文学界有影响力的有 艾青 徐志摹 汪国真 戴望舒的,有韵味 或诗婉 或抒情 或激奋 或豪放…… 如果想方便看近些的诗,就徜徉在我们友的诗里分享他她们的篇篇美诗,快乐地感受,学习吧!




云的梦11


小白,你说现代诗歌是一片沙漠,这个比喻有点难以理解,沙漠是这样的,不定型,一会儿狂风乱舞,一会儿寂聊无声,一片沙丘,一排沙堆,偶尔发现三两棵白扬,傲立在古城遗址旁,没精打彩的样子,好像已经麻木了,任凭热气流的洗刷!记得上学时读过的现代诗歌包括西方诗歌的中文译本,还挺有印象。后来,我们还模仿汪国真写现代诗,虽然没老师教,也觉着挺有成就感,当然出来工作后却不怎么去创作了,因为不当饭吃!当我上今日头条看新闻时,我才知道,互联网时代下,还有这么多现代诗人,北岛,海子之类的,赵丽华,余秀华之类的,忽然间我觉得,原来中国现代诗能这么写,特别是梨花体,让我很是吃惊,说两句大实话,然后拆分另起行,就是一首诗!呵呵!只有瞎子不会。个人认为,现代诗应该近乎于散文,是个自由体裁,就是用一些简炼的语言将一个物一件事叙述清楚,并带有一个时代音符与节奏,而且能言能唱。有人会站出来指责我,你的说话不腰疼,你就写一首那样的现代诗吧!很抱歉,我也是个人见解,要想见我的现代诗,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