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礼记·学记》记载:“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意思是说:会的人就能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而纵观整个日本历史,我们会发现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中国强盛时日本学习中国,西方强盛时日本又学习西方。日本人通过吸取当时世界先进的文明改变了国家命运,后逐渐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在古时候的日本为学习先进制度曾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借鉴我国典章、律令进行大化改新。通过这样的改革,日本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让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事后日本人仍不断向中国派送遣唐使,以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随着对中国文化喜爱,很多中国人在日本都很有名,其中就有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最后一位更是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第一位,清代思想家魏源。

魏源是我国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的人才论观点。在重视人才的同时,魏源还着重于发展经济,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而魏源同林则徐一样,都是鸦片战争时期首批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人物。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既坚决反抗列强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魏源在所著作的《海国图志》中很好的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正确口号,他认为了解“夷情”有助于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可以说魏源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上来,给当时认为西方科学是“奇技淫巧”的顽固派一猛掌。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可事实上,清朝“天朝上国”的思想太过顽固了,大臣们对这本书不屑一顾,甚至要把他的书籍给烧了。因为魏源的书把国外写得太好了,让中国人感觉没面子,难以接受那样的事实。反观日本,明治维新派系的官员都将魏源视为师傅、知己。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还处在相对锁国状态,魏源的这一本神书很快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在此后的几年间,《海国图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几十个。

因为《海国图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被日本当成了维新必备参考书,并由此打开了日本疯狂引进外国资料文献的局面,使日本快速崛起。后来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而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史》中则描述道:“横井下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第二位,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说起王阳明在中国也是很出名,但相比日本人对王阳明的推崇,那王阳明在中国的地位就显然不那么高了。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对程朱理学对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为王阳明认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出“致良知”。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也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正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可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在当时并未被嘉靖皇帝及其他大臣所接受,他们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违背了传统的儒学,是一种蛊惑人心的邪说。桂萼等大臣则上书嘉靖皇帝称:“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畲贼,擒获叛籓,功有足录,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直到隆庆皇帝朱载垕继位,心学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逐渐才被大家所接受。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后来王阳明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其立德、立言于一身,终成就冠绝有明一代。王阳明的思想有多重要?当日本人接触到王阳明的心学,很快心学风靡日本日本政界和武士界,其中的治国之道更被日本人结合实际国情而创新改进。而明治维新的改革干将们,就是用阳明学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让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一扫颓废弱国之相!

当时日本军神级元帅东乡平八郎在打败不可一世的沙俄舰队后,日本人把他奉为神,他却亮出了腰间的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在日本,像东乡平八郎那样崇拜王阳明的大腕级人物,数不胜数。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高濑武次郎也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可以说,王阳明在日本恐怕是和孔子能够平起平坐的神人。

被日本封为神的三个中国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

第三位,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朱舜水。

与前面两位相比,大家可能还听过他们的名字,但是像朱舜水这位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朱舜水本是一个贵族子弟,明朝的功勋家庭。在明朝灭亡时,他流亡日本想在那里反清复明。可结果是复国大业没成功,却在日本形成了一个中国学派。随后朱舜水的思想以及学说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学说,有名望的人纷纷以当他的弟子为荣。日本赫赫有名的德川家族就把朱舜水当作神一般存在,日本朝野人士对他也很推重,对他的教导皆是言听计从,尤其在忠君方面。

朱舜水给日本带去的,是藉天皇而进行的普遍统治的国家正统观念。也就是说,日本的尊皇思想是由朱舜水给他们启发的。朱舜水吸收了明亡的教训,进行了改良,从维稳的儒学变成了进取的儒学。最终,他在日本传学二十多年,可以说重塑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日本史学家木宫泰彦也说:“给日本精神文化以最大影响的是明朝遗臣朱舜水。……凡当代的学者无不直接、间接受到他的感化,给日本儒学界以极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