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张飞长坂坡一吼,到底吼死了谁?又吓住了谁?

千亿少女的幻想


“长坂坡吓退百万曹军”,张飞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了,猛张飞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要说张飞在长坂坡吓死了谁,吓退了谁,则需要结合《三国演义》的原文来看了。


三声吓死夏侯杰,数百万曹军裹足不前

张飞率数十兵士据守长坂坡时,面对接踵而来的曹军,他是采取了“攻心战”,以大喝三声的自信,一步步地击溃曹操的心理防线。

第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是听关羽说过:张飞有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能力的。现在百万军已至,张飞又据守桥头,曹操自然害怕关羽的话会真的发生。

第二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要说第一声的时候,曹操还不太相信关羽对张飞的吹捧,那这第二声则表明:张飞确实有这个自信。毕竟狭路相逢勇者胜,加上长坂坡路窄地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是谁上谁死。曹操也就准备退后避一下张飞的锐气了。

第三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结果声音还还没停,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就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上,竟活活吓死了。以能守卫在曹操身边的地位来看,夏侯杰应该是和守卫着“青虹剑”的夏侯恩一样,是属于夏侯家后起之秀,担任着曹操的护卫工作的。

像这样在曹操身边锻炼的人才,自然是见过不少大场面,而且深受曹操看重的,平常的威胁是绝不会放在眼里。可就是如此见多识广的人物,还是被张飞给活活吓死。也就怪不得曹操一看夏侯杰“倒撞于马下”后,立刻“回马而走”了。


张飞不止吓死了夏侯杰,而且当时被他三声吓懵的也有不少:曹操回马而走后,众将也就撤退了,可撤军的情况却是“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奇怪!张飞又没有追上来,至于这样狼狈吗?所以,其实当时曹军众将,表面上是要保护丞相撤军,实际上是真的被张飞吓晕了,连军队都顾不上,一溜烟就跑了。被张飞吓懵的将领中:至少有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郃、文聘等一代名将。

而张辽、许褚等虽然也在“百万曹军”之中,不过这两人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在诸军混乱、自相踩踏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镇定,他们两人所率领的部队也是唯二没有被乱军冲散的。之后曹操马匹受惊,差点带着曹操直接跳崖,就是张辽和许褚赶来救驾,这才保住了曹操一命。



一贰一橙


张飞长坂坡一吼,到底吼死了谁,又吓住了谁?



这事显然是从演义说起的,因为三国志中虽然也有张飞吼,但没有说把谁吼死了。看三国演义第42回:【张飞圆睁环眼,见后军隐隐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是曹操亲临,乃厉声大喝:“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尽皆股栗……言未毕,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决死战”?……飞望见曹军后部阵角移动,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对于这段故事,不少人认为是虚构,不可信,但只要分析罗先生前面铺垫,就很好理解。曹军追击部队,是从各部抽调的精锐骑兵,因侦查探知刘备逃走已经一段时间,大约距离三百多里,曹操下令:人不卸甲、马🐴不去鞍,限一天一夜,要赶上刘备。追上刘备时,是四更时分,天还麻明不大亮。与张飞对峙长板桥时,约八、九点,这些曹军十多个、甚至二十多小时,没吃没喝,未歇未缓,一夜未眠,加上刚被赵云杀了个昏天黑地,体力强壮的还凑合,差点的精神困顿、神情萎靡、狼狈不堪,夏侯杰就属于后者。



估计夏侯杰迷迷糊糊,信马由缰,随在众人队里,正在恶补困觉,张飞一声猛喝,这对清醒的人影响不大,但对这裸睡虫,就像炸雷突临,一个机灵从马上掉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事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看三国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当然,夏侯杰不是直接被吼死的,说肝胆碎裂是艺术夸张,但从马上掉下来,如果倒栽葱,脑浆迸裂肯定必死无疑。至于吓住了谁?那就是吓住了最早追到桥头的曹军众将,包括文聘、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以及曹洪徐晃等等。但文聘说吓住有点勉强,文聘主要是不好意思,因为过去是友军。但不容否认,文聘第一个停在桥头张望,对后面来人造成影响是肯定的。(103)


流誉后


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辎重损失惨重,因为张飞据水断桥才赢得逃亡时间,这一战打破了刘备转往江陵的计划,前往江夏。尽管刘备损失惨重,但是集团核心依然存在,不仅赵云因救阿斗扬名,张飞也因为他的长坂坡一吼威震天下!


《三国演义》中张飞骑战马,披战甲,手持丈八蛇矛,现在桥头,圆眼一瞪,大吼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只这一吼,振聋发聩,曹军猛将夏侯杰竟然被吓破了胆,吐几口绿水跌下马来,死了!这一吼更是硬是吓得曹军十万大军不敢上前,退了。

因为是小说,必定有夸大渲染的成分,但是《三国志.张飞传》中确有此桥段“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从中张飞的万夫莫敌之勇可见一斑。曹操的虎豹骑也不是吃素的,为何会被这一声吼吓住呢?一来之前关羽杀颜良时曾说过三弟张飞比自己厉害的话,曹军也被张飞带兵用树枝扬起的灰尘迷惑,怀疑张飞身后不止二十骑兵。虚实结合,此时的张飞有勇有谋!“万人敌”当之无愧!


墨梅逸清寒


张飞长坂坡这一吼,够他吹一辈子了!

张飞嗓门比较大,说话基本靠吼。之所以嗓门大,一部分在于遗传,另外估计与他的职业有关。没认识刘备之前,张飞是个杀猪卖肉的。现在集市上叫卖还有个扩音器啥的,古代可没有,那时候叫卖纯粹靠肺活量。



张飞本来就身材魁梧,气力惊人,加上久而久之的吆喝叫卖,肺活量就更加惊人,只要他吼一嗓子,就如同旁边燃放了一只炮仗,心脏不好的人当场都能吓趴下,这吼声绵延不绝,似有无穷的内力袭来!周围十米内,如果没有防备,极易受内伤!

张飞应该是练成了“狮吼功”,只是他尚不自知,他无意间打通了任督二脉,无师自通,练成盖世神功“狮吼功”,又名“音波功”。照此来说,金毛狮王谢逊还得喊张飞一声“祖师爷”!



其实“狮吼功”是有科学原理的,人正常可承受的声音分贝是80分贝,如果超过100分贝,人会非常难受;如果超过120分贝,就如同波音747从头顶飞过,人体内脏会受到极大损伤。

张飞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狮吼功”威力如此巨大,竟能吓退曹军八十万大军,而且还把曹操侄子夏侯杰吓的肝胆俱裂,吐绿汁而亡。

具体怎么回事呢?还得从刘备说起。



且说刘备,满口仁义道德,可却从来不干人事。用了诸葛亮火烧新野的馊主意,老百姓好端端的房子,被其一把火全被烧个精光。刘备还假仁假义昭告百姓“愿意追随的随我走,不愿追随的自谋出路”。这招忒损了,老百姓没了房子,除了跟你走,还有什么法子呢?

在三国时代,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人才能种地,有人才能打仗。刘备之所以怂恿百姓一起跟他逃跑,估计原因也再此吧。

但百姓人多,行走缓慢,曹操大兵将至,诸葛亮劝刘备赶紧放弃百姓,自己逃跑。刘备不听,正色道“百姓投靠我,安忍弃之”。诸葛亮十分不屑,心想:“这敌人都杀来了,还装毛啊!”



果然没过多久,曹操大军黑压压的杀到了,片刻间就将蜀军和百姓冲的七零八落。刘备抱头鼠窜,跑得比兔子都快,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更别提百姓了!这脸打的,啪啪直响!

刘备打仗不行,但逃跑还是很有经验的,绕开曹军,带着诸葛亮等亲信,直接逃往江夏!留下张飞断后。这便引出了三国版的当日头条“张飞吼死夏侯杰”。

这边,曹操和张辽、张郃、曹仁、许褚等大将,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赶到了长坂坡。当然将领中有一个瘦子叫夏侯杰,这人是曹操的侄子,他没啥本事,生性又胆小,曹操念在同族亲情份上,把他带在身边当个随从,平时也就帮曹操提个包啥的。



曹操远远张飞怒目圆睁独自一人,横刀立马,站在桥上。又见远处有阵阵烟尘,貌似有伏兵!早先,关羽斩华雄的时候,曾对曹操说过,“他三弟张飞神功盖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口袋里掏出手机一般容易”。于是曹操就把这话对众将说了。

夏侯杰听见了,瑟瑟发抖,因为他离曹操最近,容易波及到他,于是心里默念着“千万别过来,千万别过来!”

只见张飞大喊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嗓子有90-100分贝,非常刺耳,夏侯杰紧握着缰绳,差点栽下来。



张飞一见没人应战,又大喊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这一嗓子,大概有110分贝。夏侯杰感觉到,耳膜一阵颤动,胸腔似乎有东西要溢出来。

张飞气沉丹田,将绵绵不绝的内力引上胸腔,然后在0.00001秒的时间内呼出,只见天空一声惊雷,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似有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夏侯杰耳膜震破,口吐胆汁,坠于马下!



曹操见状,掉头就跑,众将抱头鼠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