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日时期,在未得到国际援助时,我国的枪械装备水平如何?

绽放那人之本色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抗战初期中国多数武器购自德、美、英、捷克等国,也有不少国产武器。可谓品种多,型号乱。具体水平如何还要逐步分析。

步枪

1.汉阳造

汉阳造步枪,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的一款传奇武器。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该枪从清末编练新军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活跃在中国军队当中。

2.德国毛瑟1898步枪

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枪,不过当时国内的毛瑟1898步枪很多是一战时期的老步枪。一战时期,德国生产了大量的枪支,后因《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军队规模不大,大量枪支只能放在仓库里,并且还有大量外债要还,这么多一战老枪怎么办?正好,中国的军阀在打内战,于是乎这些老步枪就来到了中国。

此外20世纪30年代中德蜜月期,中国也进口过不少毛瑟98K步枪。

3.中正式步枪

中正步枪国人都很熟悉。中正式步骑枪为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在民国21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用中正式步枪取代国民革命军所装备的汉阳八八式步枪。该枪的命名因蒋中正而得名。中正式步骑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4.辽十三式步枪

辽十三年式步枪,可以说是毛瑟和日式三八步枪的混合。主要装备东北军和过去的奉军,使用毛瑟79步枪弹。它采用了三八式的泄气阀、防尘盖和枪栓,其余参考了德国毛瑟步枪。918事变后,东北军撤驻关内,带来了大量的辽十三步枪。

5.晋造仿三八步枪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阎锡山实力弱小,为了自保,阎锡山急需武器弹药扩充自己的实力。而山西地处内陆,不能走水路运输,陆路又容易被人卡脖子。自己动手成了阎老西的唯一选择。不过阎锡山对毛瑟步枪并不感冒,却对日本的三八步枪情有独钟。遂仿制了大量的三八式步枪,称之为“六五步枪”。

手枪

当时中国进口的手枪型号非常杂乱,要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驳壳枪”、“盒子炮”。德国生产此种享誉世界的手 枪 100 多万 支,多 数 销 到 中 国,军官和豪绅都喜欢这种枪。三十时年代的中国军队班长排长清一色配备这种手枪。从民初军阀混战, 国民革命军北伐,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一直到朝鲜战争, 盒子炮几乎无役不与, 和中国现代史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冲锋枪

中国军队使用冲锋枪比日军要多(二战时期日本军队不装备冲锋枪),但中国装备的冲锋枪种类繁多,装备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俗称“花机关”的德国MP18/MP28冲锋枪。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允许拥有这种自动射击的武器,因此被大量出口到中国。总的来说,MP18是一支优秀的冲锋枪,它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经历

此外,中国三十年代中国各地的兵工厂曾经大量仿制M1汤普森冲锋枪。仿制较多的是M1921型,口径有两种,山西采用11.25毫米,四川则为7.63毫米。

轻机枪

中国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轻机枪就是“捷克造”。捷克ZB26式轻机枪,1926年定型并大量生产,是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使用最为广泛的武器。火力凶猛,最大理论射速为500发/分,子弹初速为83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射击精度极高,操作简单,对一个新机枪手来说,稍加训练,就能提着机枪上阵杀敌,可靠性强,可以连续射击 1~2 个小时。可以连发和单发,射手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自由选择射击模式,有利于节省子弹。进攻时,机枪可以伴随步兵迅速前进,机枪手可以端着机枪一边冲锋一边以重大杀伤,可谓攻防兼备。

重机枪

在抗战时,我国军队装备最多的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在落后的中国仍然大量装备,并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而且马克沁机枪使用的子弹与当时中国军军队的步枪、轻机枪通用的,均为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极大的减轻了后勤的压力。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枪械,品种多,型号乱,不过质量还不错,甚至略优于日军装备,不过中国的武器装备配套性很差。而且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才是对作战起决定作用,像川军拿着单打一,还能与日寇浴血奋战,痛击日军;而汤司令指挥精锐中央军却指挥跑跑跑。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打个广告,喜马拉雅APP搜索“王存旺”,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听一下。


东斯坦因


抗战时期,我国军队装备了来自10来个国家的14种步枪!抗战期间,我军共计消耗各种步枪600万多支。而我国在抗战时期,所有兵工厂才生产了181万余支步枪,肯定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国大部分枪械还是依赖国外援助和购买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未得到国际援助时,我军装备的枪械。

第一,中正式步枪(二四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是根据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为原型进行仿制。蒋介石对此枪特别重视,为适应国人体型,蒋介石还建议下,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国民政府为了表示对蒋介石的尊敬,将此枪命名为“中正式”,(蒋介石名中正)。

此枪自1935年开始生产以来,到1949年结束,共计生产了约60万支。当时,整个国军兵工厂共计生产各类型枪械181万支。中正式占了三分之一。这些枪优先装备中央军(“德械师”|“德式师”)。因为生产数量少,也不算是国军制式装备。其实,当时的我军,真的就是“万国造”。

这款枪使用7.92×57毫米尖头型毛瑟枪弹,初速高,杀伤威力大。比三八大盖使用的6.5×50毫米步枪弹威力明显大。7.92×57毫米子弹,也是我军最常用的子弹,可与和捷克ZB26、“二四式”马克沁的子弹通用。这样,也能减轻后勤压力。

第二,汉阳造(八八式)。

该枪是仿制德国1888式步枪而成。当时,清政府其实是想要毛瑟步枪,结果,被德国商人忽悠了。这款枪,从1896年开在汉阳兵工厂生产。一直到1944年,这款枪在我国生产了50来年。(1932年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想仿制1924年式毛瑟步枪,代替汉阳造。这就是上面说的中正式。)

汉阳造在仿制初期,使用全长式枪管套筒,因此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1904年以后,将老套筒去除。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程定国就是用这把枪,开的第一枪。这款枪也是我军抗战时最主要的步枪装备。甚至到后来的抗美援朝,也能见到此枪身影,真是我国步枪史上的传奇神话。

汉阳造使用7.92mm圆头子弹,不能使用尖弹。其有效射程为300米,比不上三八大盖和中正式。这也是国军想用中正式替换汉阳造的原因,不过,因为日军侵华和我国落后的工业生产基础,国军没有能力将部队步枪全部替换中正式。我国共计生产各种型号的汉阳造约108万支!

第三,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这款枪是我军在抗战时,最拿的出手的自产枪械。也是让日军瑟瑟发抖的重机枪。

此枪以德国造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在1935年仿制成功。可靠性极高,与洋人生产的马克沁不相上下。其射速600发每分钟,优于日本九二式重机枪的200发每分钟。其采用的100或250发弹带供弹,能提供更持久的火力输出。

(神剧剧照)

在抗战时期,我军工厂平均每月生产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195挺,大于每月119挺的损失数量。

以上三种,是我军主力枪械。除了上面这些,我国还通过接受国外援助和购买的方式,又装备了很多种枪械:马克沁M1910,ZB37式重机枪,拉提M26轻机枪,布伦轻机枪,M1911美军的制式手枪,M1卡宾枪,盒子炮,M1903春田步枪,莫辛-纳甘步枪,等等。


甚至还有大名鼎鼎的德国MG34通用机枪。不过,数量不多。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不止是枪械,近代中国,自甲午战争之后,从训练到装备,堪称大杂烩。

因为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因此各地方军队,各类装备上也是各唱各的戏。

陆军方面,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的精锐,一开始走的是德械化的路子;后来随着抗战第一阶段损失很大,加之德国不再提供军事顾问和装备,以苏联的支援为主,中央军随之而来改换了苏械,例如昆仑关时候的第五军装备的T-26坦克等;云南的滇军,因为靠近当时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装备上则是法国造,火力配备也是参考法军的编制,台儿庄战役的时候,日军曾有记录~滇军在步兵火力的配备方面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中央军;随着苏联不再提供支援,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央军的主力部队,例如74军和18军等则开始改换美式装备;在印度整训的远征军,从装备到编制甚至到吃喝方面,彻彻底底是一支“黄皮肤”的“美军”(当时驻印军是美国提供装备,英国负责后勤,例如保障每个士兵每天都能有至少300克肉类食品);至于各地方军如西北军里,引进的英式装备,无论是司登冲锋枪还是钢盔等数不胜数。

空军方面,全面抗战爆发前,当时国民政府从英美等国引进的装备,例如战斗机方面,美式的霍克3一开始是主角;但真正到货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随着苏联援华航空队的到来,伊-15和伊-16等战斗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那个阶段中国空军的主要装备;随着苏联援华航空队撤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是由美国主要援助的空军的各类装备。

抗战时期的中国,各类武器装备方面,五花八门;当时的中国缺乏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小到枪械大到飞机坦克等,各类装备和弹药等也是更多的靠进口;由此可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首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从经济到政治最后到军事。





孟惜笔谈


装备水平基本就在二十年年代左右水平。高低参差不齐,主要特点,品种多、来自的国家多。大体可分为国产仿制与进口。

进口的:

1、日本30式金钩步枪。30式步枪进入中国较早,早在“北洋六镇”时期就是两大主力步枪之一,一直到抗战时期很些杂牌部队都在使用。

2、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在一战前就进入中国。在军阀混战时期英美支持的“代理人”是直系,因而有大量的李-恩菲尔德步枪No.1型”和“No.3型”被卖给了直系军阀。另外山东张宗昌、广东陈济棠和西北冯玉祥也曾装备过数万支。

3、奥匈帝国“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袁世凯曾是它的忠实“粉丝”,早在“小站练兵”时就购进了6500支,后更是北洋六镇的两大主力步枪之一。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于是更多的曼利夏步枪被军火贩子输入中国,抗战时多为杂牌军使用,后来伪军也装备了很多。

4、德国91式短步枪。当时进口了一部分,后授权在国内仿制生产汉阳造骑枪。

5、苏联M1891莫辛-纳甘步枪,又叫水连珠,大约十月革命后进入中国,首先是逃到中国东北沙俄军队将此枪大量卖给了奉军,后苏联援助孙中山的广东政府和冯玉祥部数万支。抗战开始后,苏联又先后3次援助了5万多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给中国。

6、意大利卡尔卡诺步枪,当时直系买了约6万支,湘军也装备一些;抗战时中国军队还是有不少军队装备~福建的军队就大量装备了该枪。

7、捷克Vz.24步枪,1925年开始奉军、张宗昌部、孙传芳部、滇军、西北军等共购进了数十万支。直到37年中央军还一次性地购进10万支全部装备给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德械”师

8、比利时FN1924步枪,最早在中国的出现1924年广东商团叛乱大约有5000支被革命军缴获。到了抗战爆发时,除了滇军大量其改进型“FN1924/30”装备外,中央军德械师也装备了相当一部分。

9、法国勒贝尔1886步枪。只有滇军批量装备了几万支勒贝尔1886步枪。


然后就是国产仿制的:

1、晋造仿三八式步枪又名“六五步枪”。国内仿三八式步枪以山西最多,晋军都是使用6.5×50mmSR弹。

2、辽造十三式步枪。集合了毛瑟1907式及三八式步枪的特征。枪栓为三八式的设计,撞针弹簧在撞针之中,保险为毛瑟设计、枪匣有减压孔及防尘盖的配置。东三省兵工厂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本人捡了个便宜, 成为日本军部的四大兵工厂之一。

3、元式步枪。清末中国曾订购了一批毛瑟1907型步枪,因是光绪33年,当时叫光绪33年式,民国后改称元年式6.8MM步枪.。1907年广东制造军械总厂首先仿制,到1915年口径改为7.92×57mm。上海、成都、广西、巩县兵工厂等都有生产。

4、八八式步枪,也就是最著名的汉阳造。189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听说了新型步枪毛瑟1888式,1895年汉阳兵工厂开始仿制成功并正式生产。至1944年停产,大约生产了100万支以上。

5、巩造九八式步枪。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任第一任大总统,择定河南巩县孝义镇建筑新厂,即为巩县兵工厂。33年根据辽宁兵工厂从1898式毛瑟步枪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生产的辽造7.92mm98式步枪图纸, 改进巩造步枪,1934年正式量产, 称为巩造九八式步枪。

6、四年式步枪。民国四年,陆军部明定制式四年式步枪,口径由6.88m改为7.92mm。至民国六、七年间,所有的国造步枪均改为7.92mm。

7、七七式步枪。浙江省省主席黄绍竑1938年1月在浙江丽水大港头成立浙江铁工厂。该厂生产的武器都以七七为名,其步枪以中正式为蓝本。

8、中正式步枪。仿造德国毛瑟1924年式步枪~在当时算国造中性能最好的步枪了。。

最后简单说说当时的轻机枪,并不像电视演的那样,都是捷克式,捷克式正式大量进入中国是在1935年的中央军,而此前也只有部分地方军阀装备了少量。实际上1935年前中国使用轻机枪还有很多来自于美、法、波兰、意大利、丹麦、比利时、瑞士等国。。。这些当年才是中国各类军队主力枪械,比如

1、丹麦麦德森机枪;

2、法国哈奇开斯M1922式;

3、瑞士启拉利轻机枪;

4、比利时M1930机枪

5、法国绍沙轻机枪;

6、美M1918勃朗宁


斯图卡98


这个问题就要从清朝开始说起来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开始获得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火炮装备,在明清之间的战争期间,明朝军队用一些从西方手中获得的大炮打得清军溃不成军,而在明朝覆灭后清朝并没有在西洋武器上面下太多的心思,最后还进行了国门关闭的政策,使得我们在科技和武器上面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了近代。

而在清政府后期进行了一些改革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以及武器,使得在清末民国初年中国的军队获得了一定的提高,由于这个时候国内动荡非常的严重,整个国家陷入了军阀之间的混战,经济和科技都没有发展反而停歇不前,无法获得更先进的武器和发展自己的科技,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基本上经济和科技是发展不起来的。

这个时候的军阀之间的武器其实就是靠贩卖国内的资源给西方国家换取一些武器,在动乱的年代所有的军阀获得的武器途径基本上都是这些,而国内基本上已经组织不起来制造武器装备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国内军阀的武器来源五花八门,十多个不同的国家的武器在国内使用。



直到民国北伐的成功,国家基本上实现大统一,这个时候才开办自己的兵工厂开始自己生产武器,由于国内使用的都是外国货,没有自己的武器研发经验,所以只能通过仿制这些手中的武器,而这些武器在抗日的时候已经不算先进了,在抗日初期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北伐时候各路军阀用物资跟西方国家换取的武器,到了二战的时候这些武器其实已经是老掉牙产品了,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一战前后的武器。


可以说这个时候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武器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更新换代,在质量和使用效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国内的现有武器,当然当时的政府其实也非常清楚这些问题,所以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德国和苏联获取一些先进的武器来装备部队,只是在跟日本开打的时候,国内装备新型武器的部队只是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改变整体军事实力的弱势。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日本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和武器进入战场,而国民党政府也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武器最先进的部队和地方部队都投入到淞沪战场上,但是由于实力悬殊,国军付出了数十万伤亡的代价拖住了日本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美梦,由于武器装备上面的差距巨大,日本用的是最新的武器,我们用的是许多杂牌的一战前后留下的武器,使得我们在抗日战场上非常的被动,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而日本之所以敢于对我们进行入侵,其实也是看准了当时国内国力衰弱太严重,经济科技都属于低谷期,老百姓流离失所,国内派系争斗消耗了国力,军队和武器装备的落后,使得日本起了歹念,也就是因为军事和武器上面的相差悬殊才使得当时日本敢夸下海口说三个月占领中国,而在后期的时候国内获得了国际上面一些有偿和无偿的援助,力量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不像刚刚开始那样被动,所以说武器装备在战争里面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的。


无法超越的足迹


就算是得到了国际援助,中国的枪械也还是一个大杂烩,水平高高低低,普遍的水平还不如一战时期的欧洲国家。
有两种7.92步枪弹,左边的是7.92圆头弹是汉阳造用,右边的是尖头弹,是在圆头弹的基础上改出来的,尖头弹又分轻尖和重尖。日本的6.5友板步枪弹原来也有圆头,但是过了日俄战争以后,圆头弹就被淘汰了。

在当时的国军装备中,占最大比例的是汉阳造,这种1888式委员会步枪经过中国人多年的改造,已经是可以用了,并不是原来委员会步枪了。但是它使用的7.92圆弹使它落后于时代,这种圆头弹是最早期使用无烟火药发射的步枪弹,由于弹头的形状还保留了圆形距离远了存速能力下降,而且威力不如后来的尖头子弹,这种圆头弹在1900年前后就已经从各个国家军队中淡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使用的步枪子弹都已经是尖头弹了,但是中国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才最终淘汰这种老掉牙的子弹。


当时国民政府的面子工程,德国钢盔水壶师,已经淘汰了老式的汉阳造,开始使用中正式,更重要是换了子弹。
中正式的性能不错,但是数量太少。

不过,当时中国各地的军阀自己去搞武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了世界武器博物馆,在这些进口步枪中,象捷克步枪就是Vz24步枪,还有三八步枪,以及莫辛纳干都还不错,不过,中国主流使用的是德国的7.92子弹,像莫辛纳干这种非主流步枪,中国用的不多。而捷克步枪的性能不错,是除了毛瑟本厂外质量最好的毛瑟步枪,象29军就是大量使用这种步枪。
捷克的Vz24步枪,中国外号马四环。

但是,进口步枪最大的问题是来源和稳定的供应,捷克步枪好是好,但是在日军封锁了中国的海岸线以后就没有了进口来源,前边提到的29军的那批捷克步枪,大都被日军缴获。日军缴获了29军这批步枪以后,移交给了伪治安军,再后来又被八路军缴获。

步枪的情况就是一个大杂烩,其他包括机枪,冲锋枪,手枪的情况也差不多,一般来说,如果写中国当时的枪械和日军的装备做对比的时候,中国的枪械篇幅要远远超过日军,日军数来数去就那几种,而中国那就多了去了,几乎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步枪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后来建国以后,在改革开放初期,美国和中国的军火贸易中,美国人就是要进口这些就杂式武器用来补充自己的博物馆。
捷克的Vz29步枪中国也有测试,不过没有大规模引进,而且当时的半自动步枪普遍可靠性不高,不如拉大栓好使。

由于口径种类混杂,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十分困难,象60军到了中原地区作战,本来滇军装备不错,比中央军都好,但是滇军使他们用的是法国武器,除了云南就没地方配弹药了,虽然一开始60军在徐州会战中,给予日军极大的打击,但是很快自己携带的弹药消耗殆尽,又没有办法补充,战斗力迅速下降。

而日军方面,由于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补充方便,要多少有多少,尽管中国方面一些枪械的质量性能要强于三八步枪,但是充足的供应使中国某些步枪上有限的优势很快就被抵消掉了。


红色手电筒


万国牌啊!一战前后的都有,子弹口径也不一样,综合一下不如一战中的各国!


龙镇虚空


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伤亡的是飞机和重炮,步枪是用来防身和打扫战场的。


顾小悦


总体上应该还是比一战先进,有了飞机,坦克,汽车,火炮也从架退式变成管退式。问题是各强国都在快速进步。以二十九军为例。九一八事变后在长城抗战中,还能够与日军抗衡,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军打成平手。到了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再与日军对抗,已经出现代差式惨败。蔣苦心经营的德械师淞沪一战,全部报废。


龙熊鹰689


当年世界各国的好的坏的乃至于晚清的各种枪械都有装备,关键是后勤补给不行,弹药补充困难。兵员训练不行,枪械保养不行,稍微损坏就要保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