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降级为杭州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我是一个小书虫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因居功自傲,又多次借助掌西北大将军的权利威逼雍正,最终雍正对年羹尧下手了,先是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并让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那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杭州将军到底到底是什么官职?它有多大的权利呢?当然我们需要知道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其实也不算是降级,与年羹尧的官阶来说杭州将军从一品的官位也并不亏待于他,只是相对于抚远大将军的权利来说杭州将军的权利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杭州将军的来历

1645年顺治二年清朝已入关二年有余,随着清朝入关时间的增长其领土也不断在扩大。虽然由于清朝因人口不足,很多的地方都是由明朝的降臣或早前就投降的汉臣在管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满清就放心的将这些地方完全交于这些汉臣管理。满清虽不能在各地都派驻自己的力量去管辖,但是却在各处的要地或险地派驻八旗兵来防守,自此满清八旗驻防各省成为定制,并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统率所属八旗兵。



而后在康熙年间随着全国基本已平定,八旗驻防各地也被固定。清朝在全国各地一共设立了14位将军,并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等14处要地。而各省的将军名号就以所在驻地的地名来命名,如在盛京的驻防将军就称为“盛京将军”,在江宁的驻防将军就称为“江宁将军”。而在杭州的驻防将军就是“杭州将军”,年羹尧的杭州将军就是指的在杭州的驻防将军。



杭州将军的权利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杭州将军的权利绝对比不上抚远大将军,毕竟抚远大将军是战时清廷所设立的在前线最高的统帅,不但可辖所在战区的所有官员,包括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等封疆大吏,并且在战时还有先斩后奏之权,对于不听从军令的任何人都可按军法处置,甚至是总督和巡抚都可任意处置。而杭州将军所辖的只是驻扎在杭州防区的八旗兵,且并无权管理当地的军政事务。



杭州将军官阶为武官从一品,他负责就是所在杭州辖区的所有八旗兵,包括训练、整备和作战等,可以说杭州将军的权力就是指挥和训练八旗兵,其他的任何事情他一概不管,也不能管。当然杭州将军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监视所在辖区的所有绿营兵,如果绿营有异动,杭州将军可以先下手一步将绿营兵全部控制起来,然后报有皇帝处置。而如果情况紧急甚至可以先斩后奏,直接用军事行动将这些绿营兵全部诛杀。



此外,在理论上来说杭州将军的地位要高于闽浙总督。因为在清朝规定只要驻防将军与总督同驻一省,在需要一起联合向皇帝奏事之时驻防将军要排在总督的前面,那么可知驻防将军的地位是高于总督的。当然在实际上闽浙总督的权利肯定要大于杭州将军,毕竟闽浙总督管理的是福建、浙江和台湾三省的军民事务,而杭州将军能管理的只是所在辖区的八旗兵。



那么综上所述,其实杭州将军实际的权利并不大,他只能管理所在防区的八旗兵和监视防区中的绿营,而且也不负责地方上的治安,及参于地方上的军民事务,但这前提是在和平时期。如果在战时,那么杭州将军的权利就有了可以和总督抗衡的权力,基本上他可以指挥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员,并就近调动附近的所有部队。不过在地位上,杭州将军始终是要高于总督的,毕竟一般的驻防将军都是满人中的勋贵,而总督却不一定是满人,大多数情况下皆为汉人。


澳古说历史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将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随后年羹尧带着数百车行李和近千人的随从前往杭州,途中在驿站休息的时候,年羹尧对饭菜不满意,直接训斥驿站的官员:“我虽然不是大将军了,但还是杭州将军,这饭菜是给一品官准备的吗?”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杭州将军仍然是一个非常高级别的官员。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年羹尧从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相当于是从一个权势熏天的封疆大吏变成一个小小的统兵将领,完全是贬谪。

但事实上,杭州将军的官阶,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小,甚至如果单论官职的话,年羹尧还称得上是高升,而非贬谪。

因为,这杭州将军,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在杭州统兵的将领,它是驻守在杭州,保卫整个浙江省的驻防将军,又称边防将军。



大家知道,清朝在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这些将军统兵驻防的地方大多是战略位置重要的边疆和沿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各大戍卫军区。

由于驻防地固定,称呼这些将军时一般使用“驻地+将军”的连称,比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广州将军等,杭州将军也是如此。

按照清朝官制,驻防将军的官阶为从一品,其职责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属于武职中的最高级别,也是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

年羹尧原先的官职,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其中,太保是正一品的荣誉头衔,没有实际权力;川陕总督的官阶是正二品,属于地方文职中的最高级别,掌握一省或者数省的军政大权,相当于我们现在各省的省委书记。

至于抚远大将军,它并不是一个常设官职,一般是皇帝为应付临时的大型战事而特意任命,没有编制也没有品级。

从这层意义上说,抚远大将军就如同是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各五战区的总司令一样,其职位本身并不涉及官品,更多只是带有荣誉性质。

但如果在战时,抚远大将军却可以节制和指挥战区内的所有督抚、驻防将军和提督等一二品大员。所以从权力上说,抚远大将军要高于总督和驻防将军。但问题是,抚远大将军通常在战事完毕后要交还大将军印,其职务实际拥有的权力也相应取消,变成一个荣誉头衔。



当时,在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他所负责的青海战事,早已经结束,所以他这个抚远大将军的头衔,已经名存实亡;至于太保的头衔,雍正依旧给他保留在,因此年羹尧就相当于由正二品的川陕总督调任为从一品的杭州将军,从官阶上来说,属于是升了一级。

不过,杭州将军实际权力却并不大,它只能管理所在防区的八旗兵,相当于只负责所辖军区内的军事,至于地方上的政治、经济、人事、治安及军民等各项事务,他都概不负责。当然,这主要是在和平时期。

如果在战时,杭州将军时可以指挥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员,并就近调动附近的所有部队,甚至总督和巡抚都要接受它的号令。

不过在地位上,杭州将军始终是要高于总督,因为清朝有规定: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故杭州将军实权虽不及川陕总督,但地位高于川陕总督。

当然,因为雍正将年羹尧调任为杭州将军,是为了让年羹尧远离他的老巢,这样雍正就好更换四川和陕西的官员,从而剪除年羹尧的势力。也正因为此,年羹尧表面上看起来是升官,但实际却是贬谪,因为他也无法像其他驻防将军那样行使正常权力。

更可怕的是,年羹尧被调职后,内外官员很快明白这是雍正想趁机调查和打击年羹尧及他的势力,于是纷纷痛打落水狗,转而揭发其罪状。七个月后,年羹尧被削去官职,并被逮捕押送回北京会审,最终被列九十二款大罪,赐其狱中自裁。


我是赵帅锅




首先,我们看一下年羹尧的晋升过程。起初,年羹尧在杭州将军的手下担任参将。其实,参将的官位并不低,属于三品大员,但权力并不大。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黄河、淮河发生了大面积的泛滥,危险着两岸百姓的安全。但国库拿不出银子赈济灾民,此时,雍亲王胤禛主动请缨前往江南地区筹款。年羹尧是雍亲王的心腹,在江南筹款的过程中,年羹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件事结束以后,在雍亲王的举荐下,年羹尧留在了京城任职。在京城任职期间,遇上了追缴国库欠款的案件。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年羹尧明明是进士出身,却一直担任着与军队相关的官职。



在京城呆了几年以后,年羹尧被调任为四川提督,开始进入封疆大吏的行列。西北准噶尔部再次挑战清朝以后,在老十四胤禵的推荐下,年羹尧又担任了陕甘总督。雍亲王胤禛随后成为了雍正皇帝,为了掌握西北的军事控制权,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率领20多万军队围剿清朝蒙古贵族的叛乱。这是年羹尧的巅峰时期,但此时的年羹尧开始骄狂起来,对朝廷的命令阴奉阳违,对于总督、巡抚也敢呼来喝去。雍正皇帝也开始对年羹尧不满,在西北的战事缓和以后,雍正皇帝立刻用岳钟琪取代了年羹尧。年羹尧被罢免了抚远大将军之位,开始就任杭州将军。请注意,年羹尧就是从杭州将军的手下崛起的。



年羹尧带着自己新收的几个小妾前往杭州赴任,在路上,年羹尧仍然非常自大,比钦差大臣的礼仪还大。我们需要讲一下杭州将军是什么官职,清朝入关以后,在全国很多重要城市都驻扎了一些八旗军。当然,数量都不是很多。为了管理各地的八旗军,清朝在全国陆续建立了14个镇守将军,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西安将军等等。杭州将军属于从一品的高官,负责管理福建和浙江两个省的八旗军,闽浙总督负责管理两个省的绿营军。



从官位等级来说,杭州将军比闽浙总督还高,但实际权力不如闽浙总督。 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为杭州将军,仍属于高级干部。在驿站休息的时候,年羹尧对饭菜不满意,直接训斥驿站的官员:“我虽然不是大将军了,但还是杭州将军,这饭菜是给一品官准备的吗?”此时驿站的官员真是底气十足,因为雍正皇帝刚刚下达命令,贬年羹尧为杭州将军下属的参将。也就是说,年羹尧辛苦了20年时间,又回到了原来的官职。年羹尧手下的心腹家奴开始苦苦劝告,不要和雍正皇帝对着干。但年羹尧听不进去,雍正皇帝将年羹尧一贬再贬,最后,成为了城门的看守。



我们最后仔细聊一下杭州将军,按照朝廷的规矩,杭州将军管理福建和浙江两个省的八旗军,其实这两个省的八旗军只有几千人。杭州将军不单单负责管理军务,如果八旗军之间出现了什么矛盾,不用前往衙门打官司,需要由杭州将军负责解决。如果皇帝前往杭州视察,杭州将军能够站在闽浙总督的前边。当然,进入清朝统治以后,八旗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清朝不得不重用汉族官员,例如江苏地区,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掌握实际权力,江宁将军则沦为了空架子,杭州将军的情况也差不多。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杭州将军,驻杭州,辖浙江,官阶从一品,是清朝14个驻防将军之一!要知道,封疆大吏总督正常情况下也就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后才为从一品。如果将军与总督同驻一省,如果会同奏事,是以将军领衔的!实权虽然不如总督,但是地位是要高于总督的!


(杭州将军年羹尧剧照)

清朝入关以后,以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顺治二年(1645年),派八旗兵驻守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这就是八旗兵驻防的开始,而驻防八旗军队的最高长官就是“驻防将军”。

发展到后来,一共设置了14个驻防将军,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这14个地方。

(伊犁将军府)

驻防将军的官阶一般是从一品,但是伊犁和乌里雅苏台因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此这两地的驻防将军为正一品!

一般来说,驻防将军只管军事。但是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和乌里雅苏台这五位将军既要管军事还要管民政,因为清廷没有这这五个地方设置总督或巡抚,因此这五位将军也等同于封疆大吏。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这14位将军从设立之初一直到清廷灭亡,几乎没有汉人担任的情况,这与清朝后期汉人总督泛滥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清朝即将灭亡时,赵尔巽就曾担任过盛京将军一职!


小祁说历史


年羹尧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只有匹夫之勇的莽汉,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读书人,中过进士,当过翰林院检讨。

还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其实是个文化人。

在康熙后期,年羹尧主政四川,他一方面兴利除弊,廉洁奉公,另一方面击败准噶尔部的叛乱,显示出过硬的军事才能。


(年羹尧剧照)

据《郎潜纪闻》载,在平定青海叛乱的战役中,年羹尧传令,让军中士卒次日行军,须人手携带稻草一束,木板一片。

众将士不解其意。第二天,大军行至一个淤泥深坑前,年羹尧令士卒把稻草投入坑内,上面铺盖木板,兵马遂通行无阻。

叛军本来据此为天险,认为清军根本无法通过,故没有设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清军遂大获全胜。

年羹尧率军出征西藏时,某日半夜,突然从大营西边传来一阵风声,瞬即消失。

年羹尧马上命令一名参将率三百士卒,到大营西南处的密林里搜索敌人,果然尽歼来敌。


下属问原因,年羹尧说:“只响一阵的声音绝不是风吹,而是飞鸟在拍打翅膀。宿鸟半夜被惊动,必有来敌,大营只有西南十里处有丛林密树,敌人必定是想在那里潜伏,惊动了鸟儿,所以派人到那个方向搜索。”

下属听了,无不叹服,盛赞年羹尧为一时之名将。 到了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让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一时权倾天下。

雍正初年,雍正十分信任年羹尧,在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都会征求年羹尧的意见,特别是年羹尧的辖区内官员任免,全是年羹尧说了算。

年羹尧所受的恩遇之隆,人臣罕见。

只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这时的年羹尧自恃功高,目空一切,擅作威福。他仗着皇帝的寄信,四处敛财,结党营私,引起雍正的不满。特别是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更让雍正大为光火。

雍正三年四月,雍正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

过了不久又下令逮捕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雍正四年以92款大罪赐死。

年羹尧在杭州将军这个位置上呆的时间并不长,他这个杭州将军到底是个什么职务,有多大权力呢?

清朝入关后,将八旗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京营,驻守在京城和周边地区,拱卫京城安全;另一部分驻扎在全国各重要地点,称为驻防。

驻防八旗军的最高长官,就叫驻防将军。

“杭州将军”是清朝十四位“驻防将军”之一。在所有的驻防将军中,以盛京将军所统辖官兵最多,有一万七千多人。

成都将军所统辖官兵最少,只一千九百多人。 杭州将军始置于顺治四年。

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四年,置固山额真。十五年,改昂邦章京。十七年,改总管。康熙二年,更名将军,驻杭州。副都统二人。顺治十年置,分左、右翼,驻杭州。康熙十三年增汉军二人。雍正七年徙杭州右翼一人,驻乍浦。乾隆十六年省汉军一人。二十八年汉军俱省。协领十有四人。内水师五人。佐领三十有四人。内水师十一人。防御二十有八人。内水师八人。骁骑校四十有八人。内水师十六人。”

杭州将军品秩为从一品,驻防将军所管辖的驻防八旗兵不需要受总督节制,因此在地位上理论上要高于总督。

因为清朝规定,驻防将军与总督有事需要会同上奏,则以将军领衔,总督次之。 虽然名义上高于总督,但驻防将军的权力仅限于其治下的驻防八旗兵,实际权力要远低于总督。

在没有设总领军政的总督的地区,驻防将军不仅统领军事事务,还拥有政务管辖权,比如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

由于清朝的“以文制武”方针,越到后期,驻防将军的权力越小,咸丰、同治之后,仅是一个空架子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年羹尧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被雍正解除川陕总督职,并勒令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雍正逐步夺年羹尧之权,是因为当时已经对他动起了杀机,年羹尧在降为杭州将军后不久便遭到雍正清算,列其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说到杭州将军,我们可以先来简单了解下清朝的驻防将军制度。



清朝以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便于监视汉族绿营兵,称为“驻防”。顺治二年(1645年),派八旗兵驻守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此为八旗兵驻防之始。此后,驻防地扩大到各省险要之地,至雍正年间,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杭州、福州、西安、荆州、宁夏、伊犁、成都、广州和乌里雅苏台,其八旗驻军最高行政长官冠以当地地名,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

这些将军执掌当地旗兵事务,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驻防将军实权虽不及总督,但是地位要高于总督。在十四大驻防将军中,伊犁将军、绥远将军官居正一品,其他驻防将军全部为从一品,各省总督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则为从一品)。



总督虽然少则管理一省,多则管二三省军政大事,但是本身其只是正二品官,只有在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又都御史的情况下,才能和提督、驻防将军官秩同级(同为从一品),这样看来,总督的含金量似乎是比不上提督、驻防将军正儿八经的从一品官秩。不过,清朝和前朝明朝一样,“重文轻武”,以文官节制武官,总督作为地方之最高军政长官,在军事上有节制负责武备的提督的权利,可以说提督虽与总督级别差不多,但却受要听命于总督。



而驻防将军就显得与众不同多了。驻防将军所管辖之八旗兵直属于兵部,并不受总督节制,其地位上与总督可谓是平分秋色。清朝有制度“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奏折上面是驻防将军领衔,总督居次,所以从理论上说驻防将军级别要高于总督,但是驻防将军权利仅限于其治下的八旗兵,实际权力可是要远低于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



年羹尧可以说是雍正年间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在当时的政坛,年羹尧绝对是炙手可热、权势熏天的肱骨之臣。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决定对年羹尧进行清算,但又不能马上治他的罪,所以先解除其川陕总督职,逼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降为杭州将军,表面上是以示惩戒和警告,实际上不过是让他在杭州将军任上方便闽浙总督对他的监视控制。

这一年的九月,早已经被架空的年羹尧,连杭州将军都不保了,直接被械送京师。十二月,雍正列其九十二款大罪,赐年羹尧自尽,权倾朝野的年大将军就这样落了个身死家灭的下场。


大国布衣


都别抢,我来答。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将军,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改从。都统,从一品。专城副都统,正二品。同城者分守各地。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参赞大臣,掌佐画机宜。

这个杭州将军属于清朝14个驻防将军中的一个,其中比较出名的譬如有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从品级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杭州将军的官衔比从一品的总督还高。

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正二品,但如果再兼授兵部尚书的职位,就可以提高到从一品,比起杭州将军的从一品,总督的地位这时候才能和它持平。

不过既然是驻防,这就说明杭州将军的权力不会大到哪里去,他的职权范围已经划分的很清楚,“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也就是说杭州将军的职权只能集中在地方军政这一块,其性质属于地方驻军,要保证地方上的军事稳定,还要搞好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不能出现扰民的事情,另外经常要搞什么军事拉练之类的。

而总督虽然在级别上低了一级,但是权力比杭州将军要大的多。

总督从一品。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清史稿·职官志》

总督是地方上的最高长官,军事和行政他都能够抓,提到这个总督,就不得不提到巡抚,这个巡抚的职权在哪里呢?

巡抚从二品。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覈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

这个巡抚最初权力并不大,还受到总督的节制,因为那时候巡抚的性质属于临时,后来每个省都有了专职的巡抚,这个时候巡抚的权力渐渐体现出来了,开始和总督有平起平坐的趋势。

实际上从它们的职权范围就可以看出来,总督和巡抚的职责是有重叠之处的,所以很多事情需要两个人商量着来,如果总督和巡抚的关系不好的话,那么两个人就会形成相互掣肘,针尖对麦芒,什么事也办不成。

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它的管理范围都在两个省,所以总督属于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巡抚只能管一个省,所以它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省长级别。

总督可以干预巡抚的政务,觉得他干得不好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变,但如果两个人的关系不好的话,那么巡抚可能压根不会听的。

这时候总督也没办法,只好向朝廷参奏弹劾。

其间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西巡抚沈葆桢的故事,沈葆桢是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成为江西巡抚的,曾国藩这么做是希望这个“自己人”能够在主政江西时,可以给予湘军以财力上的支持。

曾国藩的湘军不属于正规军,所以朝廷不会给予军饷,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但是江西省自己也有许多地方需要用钱,而且那时候江西已经没有战事。

所以经过考虑后沈葆桢就没有给曾国藩的湘军拨款,这让两人的关系甚至一处险些破裂,多亏李鸿章在其中调解,两人才没有闹到撕破脸皮。

其实这就是说明总督和巡抚之间相互掣肘和矛盾的权力关系,而杭州将军这种驻防性质的官员虽然品级高,但是并没有权力插手地方政务。

而比起抚远大将军这个战时最高长官,杭州将军真的不够看,可以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毕竟像总督巡抚及其以下的官员战时都需要受抚远大将军的节制和指挥。

不过抚远大将军并不常设,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出现。

而年羹尧被降低处理,应该说这是雍正准备处理他的一个信号吧。


围炉谈史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居功自傲,在西北拥兵自重,自行其是,连皇命都可以不听。无奈之下,雍正只好罢免了他的抚远大将军,派图里琛为钦差大臣,令其即日启程,前往杭州任杭州将军。



那么,这个杭州将军究竟是多大的官职呢?

在清朝,为了保持对地方的控制,清廷把全国分为14个防区,各防区均驻防有一定数量的精锐八旗军,而管辖这14个防区驻防八旗军的武官就是驻防将军。这14位驻防将军分别驻守在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和乌里雅苏台。



杭州将军就是这14个驻防将军之一。

驻防将军是当地旗兵最高长官,在旗兵军务上拥有全权。如果驻防将军与总督恰好同驻一省的话,二人又都是从一品的高官,会同奏事的时候,将军的名字是要放在总督之前的。但在实际权力上,总督由于兼管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和民政,其地位之显赫,又远超驻防将军。



不过也有例外。在清前期,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五地是将军辖区。也就是说,在这五个地方不再另设总督和巡抚,驻防将军就是当地最大的官了。


达摩说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对年羹尧已经非常不满,准备打击他。当时雍正已经把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付诸行动。先是,年羹尧弹劾四川巡抚蔡珽。但是雍正却不听年羹尧的弹劾。本来蔡珽是有罪的,但是雍正却认为他没有罪,还把他提拔起来,担任左都御史。接着,年羹尧在上奏的奏折中,由于字迹潦草,并且还把一个词语写错了。于是雍正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是居功自傲,不尊敬皇帝。

再接着,雍正撤换了四川和陕西相当一部分年羹尧提拔起来的官员。

(年羹尧剧照)

说起来,雍正这样做,已经是实实在在打击年羹尧了。照理说,他就应该继续打击下去,为什么这时候,他却把年羹尧调去担任杭州将军呢?

要知道,杭州将军是一个不小的官。杭州将军属于驻防将军,全国只有14个,官职是从一品。而总督的官职才正二品。也就是说,雍正把年羹尧从陕甘总督调去担任杭州将军,实际上是升了年羹尧的官。(当然了,由于年羹尧曾加封太保,太保是正一品官。不过,但从职务上来说,杭州将军显然是比陕甘总督高一个级别的。另外,抚远大将军只是个临时官职,并没有等级。)

明明要打击年羹尧,为什么雍正却又对他做出升官的举动呢?

有人可能会说,很简单啊,雍正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把雍正调离工作岗位,调开以后,他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就好查他的问题了。同时,调开以后,让他和他的军队分开,这样就可以避免把年羹尧逼急,他举兵造反了。

这个话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是有些经不住推敲。为什么说经不住推敲呢?因为事实上,雍正在调年羹尧之前,已经把陕西、四川这些他手下的官员都撤换了。对撤换出来的这些官员,进行秘密调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用不着再把年羹尧调开。另外,如果害怕年羹尧造反的话,可以把他调到京城控制起来,或者调去担任其它文职官员,不让他与军队接触。而杭州将军是当时重要驻防部队的首领,手中也是有兵权,可以带兵的。调去担任杭州将军,不是同样非常危险吗?

(雍正剧照)

所以,我认为,雍正虽然也考虑到了调开年羹尧后方便调查,考虑到了避免年羹尧造反,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呢?

当雍正把年羹尧从陕甘总督调去担任杭州将军以后,朝廷内外的官员,开始纷纷上奏弹劾年羹尧。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地向雍正飞来。不过,就算是这样,雍正把年羹尧调到杭州五个月后,才把他抓起来,押到北京。也就是雍正三年四月把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后,雍正三年九月才把他抓捕关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在把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时,其实传递出两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雍正开始收拾年羹尧了。雍正不可能向大臣们说他要收拾年羹尧,让大臣们弹劾。这样做,显然不是帝王的做法,他只能暗示。怎么暗示呢?公开批评年羹尧,公开提拔年羹尧的仇人,公开调开年羹尧的手下,这就是暗示。只要是经常混官场的人,都明白这是皇帝要打击这个人的暗示。所以那些与年羹尧有仇的,以及那些虽然与年羹尧没仇,但是想投机借此升官的,必然会准备奏折弹劾年羹尧。只要有人弹劾年羹尧,还怕找不到他的罪状,还怕扳不倒年羹尧吗?

(年羹尧剧照)

第二个信号,雍正想要保护年羹尧。你看啊,虽然我雍正不满意你年羹尧,但是并没有打击你,反而是对你恩宠不断,还把你从正二品的总督,调为从一品的杭州将军。由此可见,我雍正做人有多么厚道,圣恩有多么的广阔。

只不过你作恶多端,大臣们要弹劾你,要把你作恶的罪状给揭露出来,这我有什么办法呢?

再说了,就算大臣们不断弹劾你,我雍正也没有马上就调查你。我还一直让你担任杭州将军长达五个月呢。五个月后,我雍正再抓捕你,也算是我做到仁至义尽了。是我要挽救你,无奈你的罪行太大,我当皇帝的,想罩着你,也罩不住啊。

雍正因为释放了这两个信号,让他不但顺利地拿下了年羹尧,给年羹尧定罪了,同时,还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雍正的手段,实在是非常高明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清朝时期,朝廷册封大将军一般都是在特殊的时期,特别是在战争时期,从这些大将军的封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像多铎定国大将军,陈泰安远平寇大将军,额真谭泰征南大将军,年羹尧是抚远大将军,被封为大将军的人,代皇帝远征,可以说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年羹尧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时期,权力非常大,他就是雍正皇帝的代理人,清朝西部的一切军务全部都交给了年羹尧总揽,云贵川地区的官员都听命于年羹尧。年羹尧最初的表现也让雍正皇帝非常的满意,当时雍正皇帝才登基,急需稳定自己的地位,年羹尧在西南平定了青海战乱后,间接的减轻了雍正皇帝的压力。

雍正皇帝在这之后,更加器重年羹尧,年羹尧因为雍正皇帝的器重,渐渐变得骄狂自大,这让雍正皇帝开始警觉起来,雍正皇帝屡次劝告他,但是年羹尧并无悔过之心,雍正皇帝和年羹尧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了,年羹尧可能以为清朝当时还不稳定,雍正皇帝离不开他,结果在雍正三年,年羹尧就被解除了抚远大将军职务,调任为杭州将军。

之前的大将军,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代表皇帝,远征作战的,权利地位非常高,而年羹尧被调任的杭州将军,这属于防御类型的驻防将军,是清朝八旗兵驻扎在全国各地,重要关卡,战略要地的将领,在清朝全国就十四个,也算是地方大员了,之前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时是超品级,杭州将军只是从一品的高官。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雍正皇帝对年羹尧都还在留有余地,希望他能收敛点,改过自新。从管辖范围来看,年羹尧担任的杭州将军,职权也小了很多,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时,是年羹尧权势最鼎盛的时候,整个西南所有的军政要务,全都是年羹尧一个人说了算,甚至地方官员也要听他的命令。

但是年羹尧调任后的杭州将军,同级的驻防将军全国一共十四个,管辖的区域只有浙江一省,并且还有当地的总督,巡抚节制,虽然在地位上来说,驻防将军要高于地方的总督,但是实际权力却还没有总督大,之前年羹尧在西南,西南所有部队都归年羹尧管辖,但是杭州将军只是八旗兵的最高指挥官,汉兵这一块年羹尧管不着。

所以年羹尧被调任的这个杭州大将军,如果从官阶上来看,从一品也挺高了,能进入封疆大吏的行列了,但是和他之前管理整个西南防务相比,杭州将军只负责管理浙江一省防务,能调动的也只有骑兵,还受到总督节制,显然没有之前那么舒坦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