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吃“知了猴”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教你摄影教你美


知了猴,也可以说是“蝉的幼虫”,它和其他昆虫一样,营养的确比较丰富。

昆虫,说到根本是一种“动物”。昆虫大多“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之前有机构对100种昆虫进行了检测,发现蜈蚣、蜻蜓等许多昆虫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已经超过了总体重的一半;举一个例子,蟋蟀中所含的蛋白质是牛肉的6倍、猪肉的2倍;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而且食用后易于吸收。

除了蛋白质以外,像B族维生素、矿物质铁、锌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比较丰富。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喜欢食用昆虫。

近一段时间,一档“美食品鉴节目”火了起来,特别是近期节目中某明星食用“昆虫料理”的片段;昆虫,似乎是一种经常有人吃的东西,但是,昆虫真的可以放心吃吗?关于“昆虫”,想要食用,该注意些什么呢?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发展,“食物”的“多样性”总是在无线延伸,您可能也总是发现:以前不能吃的东西现在好像都可以吃了;可食用食物的范围好像变得越来越广。就像我们今儿个要聊到的“昆虫”。各大美食街、旅游景区,不免总是会见到“炸昆虫”、“烤昆虫”的美食档口,看起来不那么像美食的东西闻起来还挺香;昆虫,真的可以放心吃吗?

为何很多人偏爱食用“虫子”?

喜欢冒险,爱好尝试新事物(食物):

现代人喜欢冒险,更喜欢尝试新事物;当然对于美食更是如此,市面上一旦出现某种“美食”,大家总是会抓紧去尝鲜;长相独特的小昆虫,经过煎炸焖煮,加入各类调味品之后;美味与新奇共存,诱惑各位的味蕾,这是很多人想要吃虫子的一大原因(动机)。

味道“诱人”:

说到昆虫的味道,其实和我们经常食用的“鸡肉”和“虾”比较类似。大多数人食用昆虫会选择煎炸炒烤的烹调方式,高温加工与香辛料相结合,昆虫的味道一定会得以“升华”,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偏爱食用昆虫的一大原因。

哪些“昆虫”被吃的更多?

粮农组织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食用最多的昆虫是甲虫、毛虫、蜜蜂、黄蜂、蚂蚁、蚂蚱以及蟋蟀等虫子。

吃“昆虫”,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

近些年市场中的昆虫食品不断增多,很多地方风味餐厅现如今都以“昆虫宴”作为招待游客的美食;像油炸蚕蛹、油炸蚂蚱、蚂蚁蒸蛋等“昆虫菜肴”已经逐步登上我们的餐桌。

吃“昆虫”要注意的事情:

有些昆虫可以吃,但不能“生吃”:

昆虫,虽然营养与美味共存,但是“生昆虫”绝对不可以食用;没有清洗、没有加工烹熟的昆虫中容易携带大量的细菌物质和病毒,达不到食品卫生质量检测的细菌污染“安全标准”。从根本上降低“食物中毒”风险,请您拒绝生吃。

食用昆虫,您可以选择正规餐厅,也可以自己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昆虫食品”:

食用昆虫,建议您可以选择两种途径:一是选择靠谱正规的餐厅食用昆虫菜肴;二是可以自己购买超市等正规场所售卖的昆虫食品,然后自行进行加工烹调(要完全)。

对于“不认识的虫子”,请坚决不吃:

虫子和蘑菇类似,不认识的昆虫、长相奇特的昆虫请您“拒绝尝食”,避免食物中毒。

昆虫,食用也需限量:

对于昆虫来说,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物质,而且大多人食用昆虫都会选择油炸、油烤、油煎等高温烹调,昆虫+油脂,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能量的急剧上升,热量“爆棚”。

所以,对于昆虫来说,虽然美味,也不可“贪食”,请您“浅尝辄止”,避免给身体造成负担,也避免把您吃成一个“胖子”。

昆虫,一种新奇的美食;高蛋白且美味,您可以“尝食”,但不可“贪杯”;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请谨慎食用。


王思露营养师


一、蝉可以入药,最早在秦汉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蝉体入药的配方,即以蝉蜕入药来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等。

二、有七个蝉一个蛋的说法,它是高级营养补品,真的吗?

蝉,蛋白质含量的确高。其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属于人体需要的八种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偏低,导致了其氨基酸含量达到63%,所有蝉蛹属于中等偏上的高蛋白食物。蝉蛹对机体糖和脂肪代谢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蝉蛹油可以很好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对辅助治疗高胆固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蝉中还含有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矿物质中含有丰富的铁、锰、锌。但其他矿物质含量比较少。综合看来,蝉蛹的营养价值真的不错,但是没有那么神奇的保健功效。

三、小小美味如何做?

干煸蝉做法:

1、 蝉用水洗净,焯水

2、 锅内放油,烧热后放葱、姜

3、 放入蝉进行炒制,然后放入辣椒继续炒至香味飘出

4、 放盐,生抽,翻炒出锅。

5、 蝉的做法:一般都是油炸,或者干煸,味道会很香,炸酥后整个蝉蛹都能食用。外皮香辣爽脆。

当然传统的做法还有烤,这时候建议尽量少用烤的方法,还是油炸的味道更好,而且这种做法会将“野味”去掉其不干净的成分。一般南方人和韩国人很愿意吃知了猴,也就是我们说的蝉,爱吃的你可以尝试。


营养海贼团


“知了猴”是没有翅膀的的蝉,也就是蝉的幼虫,等到深夏蝉鸣的时候,“知了猴”全部褪壳羽化变成蝉。去年夏天,我在河边沿江风光带散步,发现十多人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提着可乐瓶,围着几百米的小树林转,起初不知道他们在找什么,十分好奇,凑近一看:原来他们是在捉“知了猴 ”!我以为他们捉“知了猴”是为了药用,与他们攀谈才得知他们捉“知了猴”完全是为了满足口福,他们都是山东人,特别爱吃“知了猴”,就像湖南人喜欢吃小龙虾一样。然而,今年湖南雨水特别多,到了7月份,雨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去年捉“知了猴”的热闹光景今年很难再现。



“知了猴”学名为金蝉,每年6月初夏时开始从地里钻出来 ,一直延续到7月份。在地下“知了猴”靠吸取树根汁补充能量生存、成长,一般要经历3到4年的时间,才会从洞穴里爬到地面,完成褪皮羽化长成成虫的生命过程,期间以树叶汁为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称其为害虫。每当夜幕降临人约黄昏的时候,“知了猴”开始蠢蠢欲动,从树根地里爬向树杆,它们对小树和老树不感兴趣,一般选择健壮的大中型树。在北方,为防止“知了猴”爬得太高,不方便捉拿,便会在高1米5左右的树上缠上胶带纸,让“知了猴”无法上行,集中在低处现身,运气好的时候,一棵树就可以捉拿几十只呢。



——【知了猴的营养价值】——

“知了猴”素有唐僧肉的美誉,可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僧肉可是妖怪们日思夜想的长生不老仙丹呀。“知了猴”蛋白质含量是目前人类迄今为止食物中最高的,以新生幼虫为例:“知了猴”蛋白质含量为72%,比任何鱼肉类都高,稳妥妥的排名第一,当之无愧于的蛋白质王。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一组数据,便一目了然:“知了猴”蛋白质为鸡蛋(含蛋白质11.8.%)的6倍,瘦猪肉(16.7%)的4.3倍,鱼类(17.3%)的4倍,羊肉(18%)的3.8倍,瘦牛肉(20.2%)的3.5倍,鸡肉(23.3%)的3倍。



除了高蛋白质外,“知了猴”的钙含量也非常丰富,为16%,适合所有需要补钙的人群食用。另外,“知了猴”含有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能帮助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



山东人对“知了猴”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哪里有“知了猴”哪里就有山东人的身影,现如今野生的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只有靠人工饲养填补市场空缺,价格步步攀升,售价70元一斤,比牛肉还贵。

——【知了猴的烹饪方法】——

“知了猴”最经典的烹饪方法就是油炸,其次是烧烤。去年我在表舅家看见了另一种做法,加入了一个小技巧,“知了猴”裹上鸡蛋面粉糊后再油炸,这也算表舅家的一个小创意吧。下面小雅与大家一起分享:

【食材】知了猴400克

【配料】低筋面粉的80克,鸡蛋1个

【调料】食盐2克,孜然粉5克,花椒粉5克,八角、桂皮粉各5克,辣椒粉10克,白熟芝麻5克,香葱2根,香菜1根,生姜1小块,蒜瓣6个

【制作步骤】

1、“知了猴”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两小时,沥干表面水分,在其背部划一个1cm左右的小口子;



2、生姜去皮切成丝,大蒜用刀背打扁去除外皮切薄片,香葱洗干净切小段,香菜洗干净切大段;

3、鸡蛋打入面粉中,加入少量食盐,用筷子搅拌成稀糊状,如果稠黏的话,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

4、将“知了猴”放入鸡蛋面粉糊中,让其均匀地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糊;

5、热锅下油,油烧至4成热,转小火放入“知了猴”慢慢油炸,炸至“知了猴”浑身金黄,沥油出锅备用;

6、锅中留有少量的食用油,其余的铲出,油温烧热,放入姜蒜爆香,然后再倒入炸好的“知了猴” ,加入食盐和葱白;

7、转大中火翻炒2下,依次撒入孜然粉、花椒粉、八角、桂皮粉、辣椒粉用锅铲炒翻均匀,再撒葱青出锅;

8、出锅后撒入熟芝麻,再将香菜摆放在上面,金灿灿的“知了猴”在碧绿的香菜装饰下,看一眼便有了食欲,入口酥脆麻辣,鲜香留齿,有虾的鲜甜,让人难以忘怀。



“知了猴”的最好吃的部位是中间背部,细腻的瘦肉特别的醇香。

——【小告示】——

1、在“知了猴”背上划一个小口,是为了让调料进入到“知了猴”更深层次,由表及里全面入味。

2、与常规食物相反,炸“知了猴”一定要低油温下入“知了猴”,并且小火慢慢的煎炸,防止炸至焦糊。

3、鸡蛋面粉糊不能太稠黏,太稠黏一方面裹糊难以均匀,另一方面容易成团。“知了猴”裹入鸡蛋面粉糊不仅增香丰富口味,而且保护“知了猴”在高温油炸的条件下,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流失。

4、捉拿“知了猴”的可乐瓶里最好装一点清水,因为“知了猴”出土3个小时就会脱壳了,只有将其泡在水里才能阻止它脱壳。

5、“知了猴”烹饪前用盐水浸泡,是为了内防止或减少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携带量,“知了猴”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这些毒素的有无及多少。



——【结论】——

“知了猴”是难得的天然高级营养食品,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蛋白质特别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铵基酸,对人的身体大有好处,以每年递增的销量,成为夏季仅次于小龙虾的热捧小吃,并且覆盖面越来越广,除山东外,江浙等地也广为流行。

好了,关于“知了猴”的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你有更好的建议一定记得与我们一起分享哦。

美食,舌尖上的风景,关注小雅美味,分享一日三餐的健康食材和烹饪方法,共同探讨美食话题,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谢!

筱雅美食


答案是肯定的。

知了猴作为从小陪伴我们长大的美妙食材。特别在六、七十年代资源匮乏的时候,帮助了多少家庭挺过了难关。

记忆里,永远都记得和老爸去附近的孔林旁边抓知了猴的场景。老爸骑着那辆金鹿的自行车前面带着我,后面坐着我姐姐。

到了孔林外面的路上,老爸就把我和姐姐放下,然后把自行车停在一边。老爸指导我和姐姐怎么辨别知了猴的洞,怎么用小木棍一点点的把洞挖大,怎么把里面的知了猴抓出来。

每当我们抓住一个,就惊喜的报数。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下一个报数的。

黄昏抓到天黑。这时候知了猴慢慢的从洞里钻出来开始往树上爬了,有时候在一棵树上会抓到几个正在爬的知了猴。那种连续报数的喜悦弥漫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路上很少有车子,只有我们几个人的欢笑声肆意的飘散在夜空里。

快40年了,笑声还经常回荡在梦中,父亲却变老了,经常会变得沉默寡言。

偶尔回忆起那时候的光阴,他有时候也会流露出心底的微笑,说着那时候我们有一次抓了知了猴路过一个地方,还看了一场露天电影才回的家。甚至还说出了电影的名字,而我和姐姐却已忘却。在他的心里,也许欢乐永远都在,只是喜欢默默的回忆吧。

回到家里,老爸就会把抓到的知了猴用水洗干净,然后找一个大碗,里面撒上盐。知了猴身上沾了盐,很快就死了,也不会蜕变成蝉。

第二天早上,老爸在锅里倒油,把知了猴倒进去一炸,香喷喷又特别营养的知了猴就被我们一家4口干掉了。有知了猴吃的那天,总是精力满满的充满快乐。因为我和姐姐知道,晚上我们还会去体验那种欢乐时光。

去年的一个夏天,无意中在小区路边的树上看到了正在向上爬的知了猴。兴趣大发,又学着小时候抓了有10多个。回家按照以前的做法第二天炸了吃,小孩和爱人一个都不敢吃,说是怕。我一个人吃完了,觉得还是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样,只是现在吃的东西太丰富了,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惊喜。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想吃的念头了。

有一种情怀只有留住记忆里,慢慢的发酵,成为一种美妙的感觉。也许光阴不在了,才会慢慢的逝去在风中,依然会像40年前的夜空,雨滴和欢喜飘扬在三个人的默契里。

而知了猴,作为没有污染,没有任何添加的绿色食材。经过了几年的成长,吸着大树的汁液,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很营养的食材。体内富含氨基酸、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微量元素。15%的脂肪里也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内分泌的作用。

如果再让我回到以前,我依然会充满欢喜的和老爸、姐姐去抓知了猴。

那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情怀,陪伴我们长大的幸福童年。


会写诗的好吃狗


我印象最深的喜欢吃知了猴的地方是山东的临沂,前些年有幸走到临沂参与一些学术会议,在临沂居住的三天里可以说天天都有的食物就是知了猴。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山东临沂人民爱吃知了猴。

就在那次的学术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一位医生在参会第一天吃了知了猴之后发生严重过敏,我记得他还去了当地医院进行治疗。从那件事情之后,我查阅文献了解到,因为知了猴体内含有的异型蛋白分子含量大,比较容易引起过敏,这好像就跟吃海鲜过敏差不多的机制,所以,过敏性体质者应慎吃知了猴。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第一次吃,就更应该慎重。

想看更多靠谱的医疗科普知识,就点击关注吧。


张之瀛大夫


这个问题的由来,可能是与这几年网络媒体上大肆宣扬“知了猴”有关。

在我看来,这两年网上炒作“知了猴”有些可笑,我都吃了快四十年了,你们才发现这个东西的好?

一、“知了猴”只是一种昆虫,不必太当回事

我是在八九岁时,从东北我父亲的军营回到山东临沂老家,才开始接触“知了猴”。

每到初夏晚上,村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都到河边树林里“摸知了猴”,就是去找“知了猴”。最初都是各家找了各家吃,没有人去卖。近年来,才大行其道地买卖知了猴,甚至有人专门“养”知了猴来卖。

除了去抓知了猴,小伙伴们还会用竹竿粘知了,就是成虫。好像是唐宋八大家中间有哪位写过一篇古文,专门谈粘知了的事情。

知了猴可以烧烤着吃,可以剁碎了和上鸡蛋拍个饼来吃。当然,最好吃的就是油炸着吃。

知了猴好吃,但这个好吃与其它各种美食的好吃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身体的好处,和各种美食的好处,也是一样的。至于药用价值,据说蝉蜕是一味中药,可以“明目”。

二、中国人吃“知了猴”由来已久,周天子曾经拿它当佐餐小料

最近看了《食在宋朝》这本书,发现吃知了猴这件事,竟然早在周代就很流行,而且记录在史册的。

《礼记·内则》列举周天子在大型宴会上常吃的几道生猛小菜,计有五种:蜩、范、蚔、蟓、蜗。其中第一个,蜩,就是蝉的幼虫,就是知了猴。

作者的家乡开封,俗称蝉为“爬叉”。他是这样描述的:

“爬叉”身躯壮硕,肥嫩多汁,四只爪子短而尖利,看起来既恶心又瘆人,现在没有多少人敢吃它。可是在东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它却是一道美食:用盐腌一夜,待它吐净腹中泥沙,再放到鼎里,用盐水煮熟,配以茴香,捞出大嚼,乳白的汁液从嘴角飞溅出来,状如撒尿牛丸。

爬叉不能生吃,也不宜清蒸,拿来炖汤恐怕也做不出味道。要想把爬叉的美味做出来,必须油炸,油炸之前还必须用盐水泡干净,泡净以后还必须用控水,多用软布搌几遍,搌得越于越好。有人说吃爬叉会生病,吃多了脸上起红点,那都是因为油炸之前没有弄干净的缘故。

在宋朝,爬叉曾经是进贡物品。据《包拯集》,黑脸包公倒坐南衙开封府的时候,曾经让开封府辖下的阳武县知县王尚恭进贡爬叉一千只,供宫廷食用。

三、还有哪里的人在吃“知了猴”?

我家乡在山东临沂,地处鲁南。好像这个地方从来都在吃“知了猴”。

在东北的时候,没有吃过知了猴;我来到北京生活这么多年,在大大小小餐馆里也没有吃过知了猴;父亲曾经在江苏的新沂当过兵,据他们回忆,那里的人也不吃知了猴的。

所以我怀疑,是不是只有山东、河南一带的人才吃这玩意儿?

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人吃知了猴?企望高人告知。


二十四格真理


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都去捉知了猴,一般吃过晚饭,约上几个小伙伴儿就往树林去,每个人拿一个瓶子,一个竹竿儿。

每天晚上都好多人去,树林里都是手电筒的灯光。我们几个小孩一晚上也抓不了几个。偶尔运气好的能弄几十个,路口有人来收的话就一毛两毛卖了,现在听说八九毛一个了,好多年没去抓过了。没有人收的话,就拿回家用盐水泡着,第二天早上油炸。

我比较胆小怕黑,晚上必须跟小伙伴一起去,一起回来,怕在树林里遇到什么蛇虫鼠蚁,可还是乐此不疲,每天晚上都去。即使有时候抓不到几个。

我们这边有两个知了猴顶一个鸡蛋说法。它的蛋白质很高。《中国药材学》中记载,知了猴有益精壮阳、抗菌降压、保肺益肾、治秃抑癌等作用,蝉蜕中富含甲壳素等物质,具有疏风散热、透疹、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人们常用它来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喑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遗尿、肠炎、小儿夜哭不止等症。知了猴最好吃的是背部,全是条状的瘦肉;腹部比较腻,圆锥状的壳里面盛满了一肚子蛋花一样的东西。但知了猴一般是整只煎的,也就不好挑肥拣瘦。

现在出来上班好几年了,都没有机会抓知了猴,我很想念小时候的感觉。不过听说我们那里现在质量关越来越少了,没有以前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跟过量捕抓有关系。这样的价格比较贵,都大量捉了卖。

希望再有机会去一次,感受下小时候的快乐,记得经常自己炸的时候,油溅的哪都是,现在让我重新炸一次,一定技术好好的。😃😃😃


零度暖


吃“知了猴”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知了猴就是蝉的幼虫期,是非常有价值的食材,高蛋白质,而且有药用价值。

第一,蝉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入药。

当时《神农本草经》有记载,蝉体入药的配方。据说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和咽喉肿痛等病症。

第二、民间有个说法:七只蝉一个蛋,也证明其高营养价值。

蝉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蝉身上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非常齐全,但是其氨基酸中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偏低,所以其氨基酸含量打到60%左右。蝉蛹还有很好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脏功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第三、蝉还含有多酚类物质以及黄酮类物质,可抗氧化、提高免疫力。

这样看来蝉和蝉蛹的营养价值相当可观,是一种值得吃的保健食物。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


大侠大老虎


知了猴的学名金蝉:

要知道“知了猴”就是“金蝉”啊。自古以来金蝉就象征着长生,再生。

西游记中的“唐僧”,原本是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再生之意。

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从这一段文字当中就能了解到“金蝉”对身体有多好了吧!

金蝉还有“金钱”的意思。更有说“金蝉”有先知先觉的能力。“金蝉脱壳”更是有避邪脱难的寓意。所以从古代金蝉就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了。

知了猴的药用价值:

知了猴虽然是农林害虫,但却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知了猴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蝉蛹体内还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含量。能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内分泌起关键作用。因为其这么好的药用价值,更是让知了猴被吃到需要养殖供应市场的地步了。

知了猴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12时夜宵


知了猴,我们老家叫爬叉。爬叉营养高,高蛋白,高营养,纯天然,无公害,纯绿色,低脂肪。

我们那里咳嗽,会用爬叉和香油,在锅里小火煎熟给咳嗽的人吃,据说治咳嗽。小孩感冒咳嗽的话在中医那里拿的中药里面有爬叉皮。还有人来收爬叉皮的,一斤200多。

小的时候,一到下雨天就会在树林里土地上,找小洞,很小的看起来像蚂蚁洞的,用手一扣洞口就会变大,里面就有一只爬叉,用铲子把它挖出来,或者往洞里灌水,爬叉自己就从洞里爬出来了,一到晚上就拿手电去照,以前的手电基本都是电池的,有时候用着用着就没电了,又或者手电的灯泡会烧掉,所以去抓的话,都要备好电池和灯泡。我们家里有两个手电,大哥二哥两人一人一个,我没有手电用,都顺着树用手摸。还有人摸爬叉的时间突然摸到一条蛇,下的哇哇叫,哈哈,我还好没摸到过蛇,我们那里蛇都是无毒的。

现在大了,夏天偶尔也会去摸爬叉,都是摸一会就回去了,现在爬叉少了,不好抓,人还多。不像小时候,爬叉多,抓的人也少。以前多的时候,晚上老爸在别人家看电视,那个时候屋里都是泥地,没有地板砖和水泥地。看完电视要回家,发现后背爬上了几只爬叉。现在抓爬叉的人太多了,一个小树林,能看见好些手电。小的时候一个爬叉也就几分钱,现在一个涨到了8毛。100个爬叉差不多一斤。

作为一个吃货,爬叉可是我很喜欢吃 一道菜,最喜欢吃的是那种蜕壳,翅膀没有展开的那种。油一炸,香酥软嫩。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爬叉的做法。

材料:爬叉30个,大葱,小米椒或者干辣椒,花椒叶或者鲜花椒,大蒜。

1.爬叉洗净,在盐水里浸泡一个小时,让盐充分进入爬叉里。

2.葱,辣椒,蒜切好。

3.锅中油烧至6成热,把爬叉放进去小火慢煎。火不能大,大了爬叉容易糊。

4.爬叉9成熟时,把葱,辣椒,花椒,蒜放入锅中,翻炒出香味放入鸡精,十三香调味即可。

最后给大家分享爬叉怎么保存的办法。

如果是晚上抓的第二天吃,可以把爬叉浸泡在水里,这样它就不会蜕壳变老,不会发黑,也不会死掉。放在水里你看它没动静,像是死了,其实没有,把水倒掉,一会爬叉就到处爬了。

如果是放在冰箱里冷藏的话,先洗净。用矿泉水瓶子装水,把爬叉放进去。这样吃的时间就不会因为爬叉水分流失不好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