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漢初劉邦為了恢復人口用了什麼招數?為何當時的女性苦不堪言?

小小嬴政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達到了近14億的人,但在古代我國人口也不多,這侷限於當時的農業水平。在秦朝時中國的人口大概在兩千五百萬到三千萬之間,但到了漢初時人口僅僅只有一千三百萬了,這是為什麼?由於秦末各地起義不斷,到處都是戰爭,百姓流離失所。不僅如此,在戰場上拼殺的士兵有的是家裡唯一的頂樑柱和經濟來源,如果他們在戰場上犧牲了,那麼他們的家庭將無法生活下去。所以一到戰爭年代人口數量都會急劇減少。但是在漢朝建立以後劉邦卻用了一個辦法讓漢朝的人口快速恢復了,是什麼辦法呢?

這個辦法就是收稅。在漢朝剛剛建立時劉邦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國家人口恢復問題,由於大量青狀年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導致國家女多男少,這可急壞了劉邦。但是劉邦不愧是“流氓”出身,還是讓他想到一個不近人情的辦法,那就是徵稅,而這個稅只向女性徵收。如果女子在十五歲之前沒有出嫁,一年便要向國家繳納120錢稅錢,120錢相當於當時一個人三個月的生活消費了,這對廣大農民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在劉邦駕崩劉盈登基後,這個稅錢甚至漲到了600錢,這麼大的數目就是一個非常能幹的青年也得辛苦一年才能賺到,而對於勞動力稀缺的家庭來說就是完全無法承擔的。所以為了不交這個稅,很多父母都早早的將女兒出嫁了,也不挑姑爺是什麼樣的,隨隨便便就嫁了。

這種制度對於女性來說是極其殘忍的。有的人家為了不交稅甚至把女兒嫁給富貴人家做小妾,大家都知道妾室在古代是最沒地位的,做妾還不如嫁給莊稼漢踏踏實實過一輩子。這些委曲求全做妾的女子很多都是在痛苦中度過一生的,這是對女性尊嚴的踐踏。

雖然這種制度往小了看對女性很不公平,但是站在整個國家的角度上來看,這種制度確實對恢復國家人口有很大的幫助,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三千六百萬,比漢初多了近兩倍,而此時漢朝立國也不過五十多年。

如今的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人口增長率也將持續降低,所以現在國家也想增加新生兒的數量,但不管用什麼方法,兩千年前劉邦那種不人道的方法是不會用了。


風塵講歷史


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是在滅亡秦朝的基礎上建立的。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連年對外用兵,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士兵和勞夫征戰,青壯年和勞夫損失很大,這些人當時主要是男性。

秦始皇並不僅僅侷限於對外戰爭,對內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陵墓、築長城、建阿房宮,這些也需大量的青壯年男性勞動力,而且建設條件相當落後,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又要經受高強度的勞動,因此損失大量男性勞動力。



自陳勝吳廣起義後,秦朝末年又開始了動亂的反秦期,經過四年的戰爭,秦朝滅亡,之後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奪天下,又進行了三年的楚漢戰爭,連續七年的戰爭,讓天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男性,總人口由秦朝末年的3000萬人口,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總人口只有1800萬,人口不增反而急劇下降,而且女性人口遠遠多於男性人口,因為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大興土木的建設中,損失的大部分是男性。

劉邦剛剛立國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人口大量減少,而且女性遠無多於男性,這樣就不利於發展生產,在劉邦所在的那個朝代,人口就是生產力,而且當時劉邦剛立國時,外部匈奴虎視忱忱,內部異性諸候王蠢蠢欲動,劉邦急需增人口發展經濟,以期解決這些現實的社會問題。



於是劉邦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收稅,這個稅不是一般的稅,而是單身稅。

這個單身稅就是針對那些年齡到了卻不結婚的人徵收稅,以稅收的形式逼這些人儘早結婚,劉邦定下的標準是:凡是15歲以上的未婚的女子,每年每人繳納120錢,一年一繳,每年都要繳費一直到結婚之後才算停止。

這個稅主要是針對未婚的女子,劉邦的目的很明確,用稅收逼著年輕男女早點結婚,早結婚就能早生貴子,生了孩子就有了人口增加,人口一增加,那麼生產力自然會發展。



當時的120的錢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西漢初年的120錢是一個成年男子三個月的口糧錢,換句話說120錢足夠一個成年男子生活三個月。因此120錢對那些家境不神富裕的家庭來說,還是很大一筆數目,這些家庭為了不繳納這個單身稅,因此早早就把女兒嫁出去,劉邦增加人口的心願就慢慢開始達到了。

而這個政策到了漢惠帝劉盈時期,更加變本加歷了,劉盈在位期間,將單身稅要繳納的金額從150錢提高到600錢,這一下子更加大大刺激了每個家庭嫁女的積極性,這一政策,對西漢的人口增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文帝之治,漢武盛世打下良好的人口基礎,到西漢末年,全國總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6000萬,增長了近3倍,可見這一政策的實用性非常好。



劉邦的這個單身稅確實為漢朝的人口增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為劉邦規定的是15歲以上的女子沒有結婚就要收稅,等於是變相鼓勵女子15歲前結婚,也就女子一般的結婚年齡是13歲,14歲,甚至是12歲,但12到14歲的女子,身體大部分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放到現在也就是小學六年紀到初中一年級,你能想像小學六年紀和初中一年紀的女生結婚生子是什麼情況嗎?

這麼小的年齡就結婚生子對女性的身體來說是一種摧殘,女性在各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結婚生子,生下的孩子發生夭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劉邦的這種作法等於完全是把女性作為生育工具,讓西漢初年的女性苦不堪言。



而且在劉邦單身稅的政策下,很多家庭就早早的把女兒急著嫁出去,有很多都沒有到結婚年齡,甚至還沒有來初潮,古代女子的初潮一般是13到15歲左右,早的有11到12歲,晚的也有15-16歲的,很多還不具備生育能力的女子,就因為劉邦的單身稅,而結婚嫁人,這對女性來說,絕對是一種摧殘。

劉邦之後的中國歷史基本上沒有再採用單身稅,但是到了現代的社會,由於養孩成本過高及年輕人不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導致社會上主觀或客觀單身的年輕男女越來越多,並且在年齡上也呈現單身大齡化,而引起政府的重視,如韓國在2015年就推出單身稅,欲解決低生育率和老齡化問題。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漢初劉邦並沒有為了恢復人口用什麼招數,原因是他晚年滅異性王都來不及了,他最後滅掉彭越以後,就再也不出門了。為了立儲與呂氏的死黨樊噲鬥,在宮裡苟延殘喘度過了餘生。


漢惠帝時,由於秦始皇滅六國和楚漢相爭,中原人口大幅減少,土地荒蕪,稅收微薄,兵員不足。所以,從惠帝時就採用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黃老之學",同時採用鼓勵增長人口的方法。惠帝時,女子在15歲以上沒有婚配的,父母罰款“五算"(就是五倍的稅)。與此同時,鄉吏可以將15歲以上的女子強行婚配。所以說,從古到民國,13歲做媽是天下通行。由於男少女多,按照習慣一個男的根據經濟條件好壞,可以娶幾個老婆。

漢初實際上人類還是半矇昧時代,歷史記載漢高祖劉邦當時穿著上衣下裳,裡面沒有內褲,有一次儒生想謀一官半職來求見他,劉邦因為厭惡儒生,他叉開雙腿席地而坐,存心露下。儒生進來一看,就知道劉邦羞辱他們,拔腿就跑。我們現在到徐州博物館去參觀,看到的漢代的兵器“金戈鐵馬"。仔細一看,原來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民的鋤頭鐵鍬,那麼原始的兵器,真叫人大吃一驚。


《史記.孔子列傳》中記載著:孔子是一個顏姓女子徵在外“野合",然後在尼丘祈禱神靈,最終生下了孔子。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昌平鄉陬邑大夫。可是,孔子17歲時還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也從來沒有告訴他誰是生父。母親顏氏去世,孔子要找生父,一個老太太告訴他父親是叔梁紇,是個有身份的人。當時叔梁紇已經去世了十幾年了,孔子找到叔梁紇的家,結果被門人趕出來。

臺灣有一個學者叫曾仕強,他喜歡將儒釋道一起講,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老子是他母親吃了一個李子生下來的;鬼谷子他母親吃了一顆穀(谷)子生下來的。我儘管不相信他的鬼話,但是從內容中可以悟出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古人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譬如:孟母三遷,為何不說孟父三遷呢?原因是不知道父親是誰。孔子“野合"也說明這一點,因為當時有一個叫“春社",就是春天季節是繁殖的好機會,女的為了不近親繁殖,就在外苟合。

從秦孝公商鞅變法中就能看到,戰國時商鞅變法在第二次變法中,商鞅提出“不許父子、兄弟同居一室,要一室一戶分開居住"。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允許父子同居一個女子,和兄弟之間共享一個女的或許多女的混婚。從這些就能看出秦孝公時期秦國還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混居。當然,商鞅變法不是為了禮儀,而是為了稅收。所以說,秦以前人類出於半開化和矇昧時代,要說漢惠帝要求女子早婚嫁人,應該說是時代進步了,不要用現代的眼光說當時“女子苦不堪言"!


張律明


劉邦可謂是歷史上第一位流氓皇帝,說他流氓,不僅僅是因為劉邦的出身,更主要的是他出臺的政策,就比方說恢復人口這個政策,就讓女性的地位一降再降,很多女性對此都苦不堪言!而劉邦針對人口稀缺到底用了什麼招數呢?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生孩子給補貼

民產子,復勿事二歲。這是劉邦出臺的第一個政策,就是說生一個兒子可以免除兩面的繳稅。這個政策屬於鼓勵性政策,對女性來說還不算什麼,畢竟都得結婚生子,開枝散葉。

成年人收取人頭稅

劉邦的第二個鄭策就沒有那麼友好了,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這就誅心了,意思是十五歲到五十六歲的要交人頭歲,而當女子到達十五歲或者十五歲之前,孃家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她嫁出去,因為這樣可以少交一口人的稅錢。再結合第一條政策,女性簡直就變成了生育工具!


呂雉出臺成年未婚女性收取五倍人頭稅

劉邦的老婆呂雉更狠,劉邦死後,呂雉專權,出臺了一個更狠的政策,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未嫁,五算。意思就是女子在15-30歲沒有嫁出去或者沒有丈夫的,要繳納五倍的稅金。這是連孤兒寡女都算計進入了,那個時候可不提倡守寡了,也不提倡貞潔烈女了。

以上三個政策一出臺,雖然極快的解決了人口不足的問題,但是女性的地位卻一降再降,為了少交一份或者五倍的稅錢,很多不滿十五歲的女子就會嫁人生子,甚至給人家做小妾,所以說那個時候的女性才是真的苦不堪言!

我是歷史白話君,歡迎大家關注我,觀看更多歷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歷史白話君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後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建立了西漢王朝。

採用這種政策原因

可是劉邦開國之初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經過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各地農民起義再加上楚漢爭霸,



百姓早已不堪重負,人口也已經下降到了冰點,男性更是少的可憐。要知道,農業社會可是男權社會,沒有男人糧食生產、社會運轉、國家賦稅的繳納都將成為大問題,這可愁壞了劉邦。

思來想去,劉邦認為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既然男子數量不夠,那就只能讓他們的媽媽早點生孩子,通過逼迫女性早婚來挽救漢初的人口問題。

政策內容

政策規定:女子十五歲必須結婚,不然就收取一人120錢的高額“單身稅”。



結果

這看起來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但是實際上卻效果顯著,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負擔不起這120錢,因此等到女兒一到15歲就只能忍痛割愛,把她嫁出去成為國家的“生育機器”。


結果沒過多久人口總數就由原來的800多萬漲至5000多萬,男丁不足的問題也自然得以解決。

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國家的大難題是解決了,可苦了我們的漢朝女性,她們還處在懵懂無知的年紀就被迫出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下孩子之後又要負擔起家庭主婦的重擔,想想都覺得不容易啊!


曉史才能明事


劉邦的這個政策,既能增加政府收入,又能促使人口增長,可謂一舉兩得。

其實,說白了就是收取“單身稅”,只是,這個年輕的起始點也太早了點。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政策的歷史背景。

秦末漢初,大秦帝國完蛋之後,劉邦項羽為了爭奪天下,又打了4年,最後總算弄死了項羽,剷除了舊六國勢力,坐穩了江山。

這期間打了好多年的仗,而古代的農業經濟又特別脆弱,一旦出現戰亂,百姓就大批逃亡,最後流民遍地,餓殍遍野……

等到劉邦建立大漢,全國普查人口,一算嚇一跳,全國就剩千把萬人了,只有秦朝鼎盛期的一小半多了。

在農業文明社會,人口就是生產力,就是發展經濟的保證,對於皇帝來說,要打仗、要收稅,沒有足夠的人口,那可什麼都搞不成。

雖然劉邦也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與民休息,但是幾年下來,收效不大,這人口的增長沒那麼容易。

更要命的是,不僅人口缺少,性別比例還很失衡,大量男性壯丁都死在戰爭中了,面對匈奴的南侵,劉邦還一度被圍在了白登山,狼狽不堪。

最後,劉邦為了促進人口政策,出了個奇招。

其實這個招數也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收稅,收人頭稅,就是一般你家幾口人就收幾個人的稅。兒童收的少,大人收的多。

後來,朝廷把人頭稅成年人的年齡下限定為15歲,年滿15歲的男女都得一年交120錢。

這些錢差不多相當於一家人大半個月的口糧,對於富裕人家可能也沒什麼,可是對於一般佃農窮苦百姓,那可是泰山壓頂般的沉重。

畢竟,一般人家能每天吃頓飽飯都不容易了。

沒辦法,窮苦人家的女孩子只能早早地嫁人了,如果不巧沒找到什麼心儀的男子,隨便找了個的話,那這輩子可能就難過了,而女孩子這麼早結婚生育,本身對於身體也是一種過早的摧殘,讓很多女孩子都痛苦不堪。

等到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繼位,手段就更厲害了,直接把女孩子單獨拎出來制定法律“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這可真要把小老百姓給嚇壞了,“五算”,那就是600錢了,差不多一家人3-4個月的口糧啊,沒辦法,老百姓只能早點把自家女兒嫁出去,以免交上罰款。

這些政策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到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朝全國人口約有3600萬,到漢宣帝末年(前49年)約5000萬左右,而到了西漢末年(公元1年前後),已經達到了約6300萬。

人口是增長的很快,但我們知道,早婚早育對女子的傷害是很大的,這也是古代女子,甚至宮廷妃嬪過早去世的主要因素之一。

後世的朝代也是有樣學樣,畢竟每次改朝換掉都會出現人口不足的情況,宋朝初期,經歷了五代十國的亂世,為了恢復人口,朝廷就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就是說家裡的女兒15歲還不嫁人,家裡人就得坐牢,一個狠:狠!


雲中史記


楚漢爭霸長達400年,期間大小戰役甚多,最後以項羽烏江自刎退出歷史的舞臺,劉邦則建立漢朝,他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休養生息,戰亂之後百廢待興,尤其是當他意識到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全國男子銳減,女子數量居多,據統計,漢朝初期,全國人口僅僅只有一千萬人,秦朝時期都還有兩千五百萬人口。

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他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加快人口的增長,尤其是對男性人口的增長,要知道一個國家,男性比例缺少,如果不採取措施,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類似二戰時期的日本,戰後男女比例可謂嚴重失調,但是日本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人口增長了一千多萬,而且答大大提高了日本男子的平均升高。

他們的措施無非就是鼓勵生育,而漢高祖劉邦也是如此,據歷史記載,漢高祖曾頒佈這樣一條法律“《漢書·高帝紀》:民產子,復勿事二歲。”

這也是劉邦在白登山之圍逃出來之後才意識到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民間百姓女子,生下兒子的家庭可以免去兩年的賦稅和兵役,亦或是減少稅收,鼓勵生育,但是這樣的法律頒佈之後,許多女性可以說從嫁人的那一刻開始,她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生育。

不說相夫教子,做個家庭主婦,就拿生孩子這事來說,對女性身體造成的傷害也是可以看見的,現如今很多城市地區都有體驗女性生育時的痛苦機器,作為古代女子,她們沒有辦法,只能聽天由命。

這一措施也不能怪劉邦,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政策,況且生與不生也在於她們自己,在那個年代,就算沒有這項法令的頒佈,她們也同樣是一直在生育,而劉邦之所以要男子,也是根據國家當時的情況決定的。

當時西漢初建,匈奴時常入侵中原,燒殺搶掠,但是兵源不足的漢朝,面對這匈奴強大的壓力,也沒有絲毫辦法,唯獨用和親納貢的政策,臥薪嚐膽,在這段時間,漢高祖劉邦極力發展國家經濟文化、農耕事業,增加國家人口。

隨著壓力的增大,劉邦又提出一項政策;
《漢儀注》記載:“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年滿15歲女子未成婚,則每年需要多繳納120的稅錢。”

這樣一來可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二來還可以變相增加人口,因為許多家庭本來就食不果腹,如今增加稅收,只能要求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畢竟在家多待一年就要多一年的錢,有學者對比,那時的120錢可以購買2-4石米,而漢朝士兵一個月的消耗也才3石米,有人說那就多交唄,殊不知古代有時候為了生存將子女交於他人的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劉邦的兒子劉盈繼位後,他採取了更加有力度的措施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將原本多繳納的稅錢120直接增加到600錢,這下就連一些每年能勉強對付120錢的家庭也承擔不起了,他們在等女兒15歲之後只能將女兒嫁出去,懂事的女子甚至不用提醒,15歲之前就嫁出去了,但對於女子來說更加苦不堪言,她們嫁出去都只能是小妾。

雖然對女性不公平,但確實成效卓著,同樣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漢朝人口竟然從1000萬增加到了6000萬,這直接為日後北破匈奴、南征百越、東吞朝鮮、西征大宛做鋪墊,所以有利有弊,任何一個政策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


貓眼觀史


從秦始皇滅六國、徵匈奴、伐百越到陳吳起事再到楚漢相爭不停的戰爭,導致民生凋敝,死人無數,劉邦稱帝。從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劉邦經過八年的戰爭實現了從亭長向皇帝的升遷。然而這個皇帝卻是史上最窮的!看看帝王將相多可憐:乘馬車成了坐擁天下的皇帝的特權,諸王將相只能坐牛車,皇帝竟然找不到同色馬。看看黎民百姓多稀少:秦朝統一六國時有3000萬人,漢朝初建有1300萬人,整整減少1700萬的人口!在古代衡量國富民強的一個鐵的標準就是人口,越多越富強!

且看漢太祖劉邦來一手!

劉邦稱帝后三個月——夏五月就下詔:

第一、分田產。因為打仗而逃亡在外的,回來後田產爵位一律物歸原主。

第二、放奴婢。因為戰亂飢餓將自己或家人賣為奴隸或婢女的,一律赦免,恢復其黎民身份。

第三、免徭役。在關中的諸侯子弟,免除十二年徭役;返回原籍的,免除六年徭役。

第四、封食邑。秦楚故吏兵卒一律免罪,無助秦助楚且無爵或不夠大夫爵位的,一律賜為大夫。有大夫爵位的,一律升一級。七大夫以下的,爵位免除徭役。七大夫以上爵位的,一律賞以食邑。

劉邦亮大招——加減法開啟全民造人。

第一、高額的人頭稅——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兵車馬(《漢儀注》)。

公元前203年(漢王四年),楚漢之爭到了白熱化階段。劉邦為了籌集軍費以及鼓勵生育,下令徵收人丁稅,那時候叫算賦。算是古代錢幣的計量單位,從15歲到56歲每個人要交120枚(一算)。秦朝用的是半兩錢(一兩重24銖),劉邦感覺秦朝錢過重,就讓黎民百姓自鑄山寨半兩錢。因為其形象榆錢,又叫榆莢錢。榆莢錢也標註半兩,其實只有三銖(重),一銖只有0.65克(《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120枚榆莢錢能賣3石穀米(摺合現在180公斤),現在大米均價8元一公斤,120枚錢相當於今天1440元人民幣。每戶每年都要交幾千塊,怎麼辦?於是,平民就把不超過15的女兒嫁出去,讓親家交。您想啊,15歲以下的女孩子都嫁人了,她們肯定是哭著離開家的,在誰家都不如在自己家啊!那親家會不會因為人頭稅而不願意要孩子呢?不怕,劉邦還有一手,請看下面。

第二、生孩免稅兩年——民產子,復勿事二歲(《漢書》)。

公元前200年(漢太祖三年)十月,韓王信投靠匈奴。劉邦率軍與匈奴大戰,一開始打的挺好。繼續向北就慘了,北方的天很冷很冷,劉邦的士兵凍掉手指的都有三成,劉邦也就遭遇了白登之圍。在陳平的大招下,解除白登之圍。劉邦回宮後,就規定:多子多福,黎民百姓生一個孩子免兩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對家庭尤其是男人絕對是好事,不用交稅就不用那麼辛苦幹活,而且還能多多陪陪親愛的妻子。但對於女人可以就慘了,十月懷胎的苦痛,有些女生還遭遇難產(一屍兩命),帶孩子的辛苦。這個法令,把大漢的美女變成了生育工具,養娃工具。

在歷史上存在感很低的漢惠帝,在鼓勵生育上,下的藥比劉邦都猛——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漢書》)!

公元前189年(漢惠帝六年),為了進一步鼓勵生育。在劉邦的加減法上,又狠狠地加了個乘法。15歲到30歲不出嫁的,每人(適齡女)每年繳納7200元。想“剩女”每年就交7200,生娃一個兩年什麼賦稅都不要了,多多愈善。為什麼劉邦、劉盈沒想到生一個娃獎勵呢?福垊告訴您的是,朝廷也沒錢啊,要不皇帝怎麼才坐馬車呀?不過漢朝還不是女性結婚最早的朝代,女性結婚最早的朝代是北周還有唐中期,年齡只有十三歲。世界上女性結婚最早的國家是伊朗,只有9歲,不過那是2002年之前的事了。

漢朝迅速成為了人口大國,享受著人口紅利。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朝人口達到了3600萬,此時的大漢皇朝經濟高度發達,人丁興旺,人才輩出。這為漢武帝南平三越(閩越、東越、南越),北破匈奴,西並西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劉邦父子的鼓勵生育也為後來帝王所學習。因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皇朝能早日像漢武帝的時代一樣地輝煌啊!

謝謝大家!


福垊


劉邦為了提高漢朝的人口,確實下發了一個在現代人看來也非常離譜的政策,描述起來有點困難,但是用現代話說非常簡單,就是收“單身稅”。

先看一下漢高祖劉邦收“單身稅”的成果。

西漢初期,也就是剛剛建立的時候人口僅有1300萬。

大家要注意,經歷過戰國末年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戰爭,再加上秦朝建立以後秦始皇的統治,再到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一直到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

人口數量大規模減少是正常的,但是在這其中還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雖然比較驚訝,但是這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為戰爭、還有各種搖役,大多都是以男性為主力,這期間造成的各種傷亡當然也是由男性來承擔,所以就造成了女性數量遠遠高於男性。

於是漢朝建立以後,一直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

“休養生息”也有方法,而不是不管不顧,任憑民間自行發展。

而漢高祖劉邦採用的政策也非常的奇葩,那就是收“單身稅”。

到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的時候,已經正式形成了法律:“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五算”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說,“五倍人頭稅”,當時的人頭稅“一算”大概是120錢,“五算”就是600錢,對於尋常的百姓人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因此,在漢朝初期,興起了早婚早育的風氣,並且影響深遠。大多數平民家的女子在15歲之前都會嫁人,當然大家都非常清楚,早婚早育對於女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當然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也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僅僅70年後,漢武帝在位期間,人口就已經達到了3600萬,西漢最巔峰的時期達到了6300萬。

當然也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後世之中,因為戰亂導致人口下降的朝代也有樣學樣,採用各種政策逼迫女性早婚早育。

宋朝時期甚至明文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女子15歲不嫁人,家裡人就要坐牢,太狠了。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問題一出,明顯是抹黑劉邦,有意思的是馬上就有人照葫蘆畫瓢。劉邦所用的招數不過是通過增加收稅項目,讓老百姓早些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遠沒有到了苦不堪言的嚴重程度。如題目所說的情況,肯定是政策失當,如此一來民怨沸騰,政權自然就不會穩定。話說回來,如果女性過的不痛快,家裡人能幸福嗎?都水深火熱了,那裡來的文景之治與漢武帝前期的空前盛世?


(劉邦劇照)

每個朝代建立之初,都會面臨一個由於長年戰亂造成的人口銳減、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的問題,西漢經歷了秦末大動盪,自然也不能倖免。所以政府都會採用一套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辦法,給老百姓充分的時間喘息,這對於人口及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都是一項有力舉措。

古代女子都有早婚的習俗,不到十五歲基本都出嫁,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古人平均壽命偏低,早婚為了及早養育下一代。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過早生育,其實對男女雙方及子女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響。所以孩子早夭現像比較普遍,但絕對不是劉邦為了快速促進人口增長而加收稅賦所致的結果。

我國曆朝歷代都有早婚的習俗,民間如此,皇家也不例外。一代女皇武則天14歲就入宮侍寢唐太宗了,難道也是為了稅賦所迫?康熙皇帝12歲時就娶了13歲的赫舍裡,14歲時榮妃就給他生了皇長子承瑞,15歲時赫舍裡又生了皇子承祜,難道清朝初年也是學劉邦制定的稅賦政策而加快人口增長?為此皇家給全國人民起一個帶頭作用?顯然有些說不過去。
(劉邦劇照)

西漢初年,全國的總人口是一千五百萬左右,到漢武帝時期達到近六千萬水平,期間經歷了六十多年繁衍生息,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結果。如果人口增長處於放任狀態,那麼人口數量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其實到漢武帝時期的人口數量的4倍增速並不突出。

拿我國現有的人口狀況作個比較:我國解放初的人口總數是5.4億,到1957年是6.47億,七八年時間增長了1億。到1970年,我國的總人口數量為8.5億,而從69年到71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我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態勢。但是到了1980年,我國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9.87億,因此我國在八十年代初不得不出臺了抑制人口過快增長的計劃生育政策。儘管我國對人口增長速度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控制,但到了2008年,我國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3.6億。直到今日,我國總人口已經達到了近16億,此時經歷的時間正好與西漢初年到漢武帝的時間差不多。如果,我國也如西漢初年放任人口自然增長,那麼我國現有的人口總數,將不止是解放初的四到五倍。所以西漢的人口恢復完全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並不是劉邦殺雞取卵式的收稅政策,而逼的女性苦不堪言的結果。

(劉邦劇照)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一代傑出帝王,雖然出生平民,但是在秦末風起蒼嵐的大時代最終成就帝王偉業,充分證明了他的雄才偉略與過人之處。而如今對劉邦的貶低、抹黑、諷刺、謾罵屢見不鮮,不絕於耳。試問如果沒有這位“漢人始祖”的出現,還會有我們獨領風騷的大漢民族嗎?所以,我們要客觀的評價和看待劉邦以及一些歷史人物,而不是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去數典忘祖。更何況,如果劉邦真用了那樣的招數,也不過是一種適當的輔助手段,絕不會把老百姓逼的無所適從。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