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历史知事


民间的信仰,都喜欢以讹传讹,然后再被迷信过度包装变得越来越离谱。

就比如历史上最牛的大神南京钟山神,在以前就是一个作死的县尉,名叫蒋子文。后来被人民群众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竟然变成了秦广王。

说起二郎神,原先就是四川的民间信仰,古代时四川有三个二郎,且都是神。

  • 灌江口有个李二郎,是秦国治水李冰的儿子

  • 汉中有个杨二郎,是十六国后期仇池国不带君主杨难。

  • 灌江口另外还有个赵二郎,是隋朝时青城山的道士赵昱

历史证明被百姓推崇成神的基本都是为百姓谋利的人物,百姓感恩才供奉他,然而最先被抛弃的却是李二郎,尽管后世史学界一直想证明二郎神的原型是李冰的儿子。

到了唐朝之后,莫名的李二郎的香火就完全的断绝了,之后就剩下杨二郎与赵二郎了。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唐朝时候曾经流行三郎神。而三郎神原本是泰山神或华山神的儿子。但唐玄宗排行老三,也称三郎。于是民间便把三郎神牵强附会与唐玄宗身上用鬼神之说讽刺唐玄宗。但这种情况在宋真宗与宋徽宗身上是不允许发生的。

因为赵二郎姓赵,宋朝皇帝也姓赵,所以赵二郎就被那时被抹去了姓氏,直接变成了二郎神。民间可以供奉二郎神,官方不管,但不能加上赵的姓氏,不然跟唐朝一样用鬼神之说拿皇帝开涮,那事情就大条了。

于是,在百姓各种崇拜、迷信的相互宣传下,原本只类似城隍神一般的杨二郎就变成灌江口大神,而二郎神变成唯一的名字。

也就是说本来的灌江口二郎,唐朝前叫李二郎、唐后叫赵二郎,是灌江口的神,而杨二郎并不是灌江口的,在汉中跟城隍庙一样各地都有的。但宋朝时期,李二郎和赵二郎被官方插手不能叫了,所以百姓们看到城隍中有个杨二郎,心想反正都是四川的,也是叫二郎,干脆就把这个二郎变成灌江口的。


从此杨二郎完全取代了李二郎和赵二郎,然而真正的杨二郎其实是杨盛、杨难父子中的其中一个,他们可没有当上显圣真君,只是一只在汉中各地当着城隍。只是因为他们的姓氏,糊里糊涂就成为了二郎显圣真君了。

而原本,不管是赵二郎还是李二郎或是杨二郎,他们在庙里的打扮不会是这样:


而是这样的:

也就跟平常的庙中的形象差不多。

为何他们会从文官变成武将的?

因为,好巧不巧佛教的护法神也有一个二郎,他是毗沙门天的二儿子独健,护法神肯定是武将造型。既然这个也是二郎,迷信的群众们就认为,这些二郎一定都是一个二郎了,而文官的造型肯定没有武将能够保护人啊,于是大概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百姓就把李二郎、杨二郎、赵二郎变成了武将的形象。

大概在隋唐时期,陌刀开始在军中流行,二郎神也在此时融合佛教文化,于是百姓就独立创新的把二郎神的武器变成很中国化的三尖两刃刀。

而杨二郎,是氐人,氐人跟少数民族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习俗。少数名族的人在战斗时会在身上或脸上纹或涂抹一些造型。杨二郎给自己的额头纹了一个类似眼睛的造型。

于是,到了宋朝时期,迷信的民众就把二郎神的形象给统一下来了,手持三尖两刃刀的三眼武将。

那么既然定下是杨二郎了,怎么又叫杨戬,和宋朝那个奸臣有什么关系?

他们还真的有关系。

二郎神本是蜀中百姓的信仰,而在宋徽宗时的一天,二郎神忽然在宣和殿出现神迹,然后在东京就有一个小孩说自己是杨二郎,我在灌口的庙被烧了,你们这些信徒赶紧给我修个庙,众人互相流传二郎神显灵了。于是宋徽宗便在东京修了一座二郎神的庙。

这是一群好事者自编自演的戏而已,但古代人对未知的东西总喜欢披上迷信色彩,于是因为这件事,二郎神走出四川,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位神仙了。

杨戬本是宋徽宗时期的家臣,搜刮地皮很是厉害。

宋徽宗在东京修建了二郎庙之后,在官方的扶持下,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二郎神的生日,生日就要开庙会,于是就成了东京的一大盛会。

而庙会人越多香火就越旺,来参加二郎神生日的人肯定拜神,拜神就要给香火钱、给功德箱放钱。在官方有心的鼓捣下,香火钱和功德箱弄的异常狠,许多参加庙会的人都在暗地里说此庙的坏话。说这简直是在刮地皮,这杨二郎简直就是杨戬啊。因为都是姓杨,百姓念了顺口?

官方在二郎神生日之际,趁机对百姓抬高香火钱,群众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杨二郎就变成了杨戬。

总之,整理一下:赵二郎的神格、杨二郎的眼睛、独健的造型、奸臣的名字合起来: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大国布衣


二郎神的故事,说来话长。

我们今天看到的二郎神形象,三只眼,带猎犬,拿着两面三刃刀。

他的形象从开始到现在是不断叠加的结果。

从修都江堰的李二郎,到斩蛟龙的赵昱,最后到杨戬。

他的形象叠加了水神、狩猎之神,还有外来宗教:祆教的神仙。

关于他的姓名,跟杨戬同一个姓名,应该是凑巧。

其实很早之前应该就有一个叫杨二郎的神仙。

《太平广记》上有个故事,说某人就在塔尖上跟杨二郎打双陆,别人问杨二郎是谁,他说是神人。

可见在当时就有一个杨二郎的神仙。

但为什么杨戬成了二郎神的真名,而这个名字又是宋朝的大太监。

可能由于一个风俗习惯。

宋朝的时候二郎信仰兴起,那会二郎神可能还是赵昱或者李二郎。

去供奉二郎神的时候,要带一小包土,洒在二郎神庙前。

可能是由于水神治水需要土吧,所以大家去拜神不用摆各种祭品,只用带一小包土就可以了。

而当时的大太监杨戬搜刮民财,刮地三尺,老百姓就称呼他刮地皮。

这就跟二郎神产生了联系。

把杨戬称为二郎神可能来源于戏谑,但后来流传开来,加上小说的演绎,这个名字就为大家所接受了。

这是胡适的考证。

可备一说。

不过看二郎神白面无须英俊形象,还真有点像是个公公呢。


锦翼


答:民众对二郎神形象的认识,主要是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书影响。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大家必须要注意的。

即《西游记》的吴承恩作者生卒年为1506年至1583年,而《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生卒年为1560年至1630年。

那么,按正常理解,《西游记》成书是在《封神演义》之前。

但《西游记》并没有给出二郎神的名字,只是借孙悟空之口说他是“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

另外,在第六回二郎神出场时,还配了一首诗,称赞他的光辉史:“斧劈华山曾救母,弹打椶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一段对二郎神的身世和早年经历的介绍,可查刻印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字样的宗教典籍《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简称二郎宝卷)。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这个时间点比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刊行早了三十年,即《西游记》在写二郎神时,非常可能借鉴了《二郎宝卷》中二郎神的故事。

该故事说的是:确州城内书生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与上天玉女云华有一段孽缘。云华不舍旧情,私自下凡,与之交合,生下二郎神。云华女的举止触犯了天条,被玉帝派人镇压,压于太山之下。二郎神长大成人,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日”,劈山救出母亲云花女。

由此可见,《西游记》虽没提二郎神的名,却给出了二郎神的姓——杨。

但,这个时候的二郎神的姓名绝不是叫杨戬。

原因很简单。

因为生卒于1574年至1646年的冯梦龙作有《三言》,其中的《醒世恒言》第十三卷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道君皇帝宋徽宗的一个宫人韩夫人久不逢雨露,春心久抑,遂得重病,被送到太尉杨戬府中养病。韩夫人病体恹恹,到二郎神庙进香,被二郎神的英俊神像所吸引,情不自禁,低声祈祷愿意嫁一个长相和二郎神一样的丈夫。祷告语被庙祝孙神通偷听到。孙神通学过一些邪门妖术,晚上便扮成二郎神的模样与韩夫人私通。太监杨戬生怕韩的奸情暴露,自己被徽宗责怪,赶紧兴师动众,大力侦破此案,将孙神通凌迟处死。

读这故事,我们可以百分百肯定,故事中二郎神的名字绝不叫杨戬!

甚至还可以肯定,在冯梦龙写“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故事之前,二郎神都不应该叫杨戬。

那么,《西游记》和《二郎宝卷》的二郎神应该叫什么呢?

《河南府志》中有载:“河南有二郎神庙在府城南关,祀隋灌州刺史杨煜,煜尝斩蛟筑堤,遏水患,故民为立庙。”

可见,这个姓杨的二郎神应该是名叫“杨煜”。

实际上,在北宋初年也的确有过“杨二郎”之说。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中,有“与杨二郎(打)双陆”等语。

但《西游记》既称“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那么,这个见居灌洲灌江口的二郎神,最早应该姓李——他是秦蜀郡守李冰的次子。

李冰曾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曾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

《宋会要》记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为惠灵侯,并言“神即李冰次子”。

南宋范成大在任四川制置使时,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在《吴船录》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

《通俗编》引《朱子语录》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

《元史》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也记:“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把二郎神的名字写成杨戬,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就是《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摒弃了《西游记》中二郎神“斧劈华山曾救母,弹打椶罗双凤凰”的情节,却在“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的事迹上大做文章,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战神形象。

话说回来,《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为什么要把二郎神的名字写成杨戬呢?

首先,大宦官杨戬在南宋已被妖化,如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书就提到,杨戬是只“两目如金”的大虾蟆精。

其次,最早发现并收藏明刊折本《二郎宝卷》的胡适先生认为,人们祭祀二郎神时,不用象供奉其他神灵一样摆牺牲之类的东西,只需要负土作礼就可以,则在杨戬横行时代,人们恨大宦官杨戬刮地皮太狠,就以“二郎神”之名来讥讽他。

长此以往,人们渐渐以讹传讹,又兼《西游记》和《二郎宝卷》等书有二郎神姓杨的说法,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就理所当然地把二郎神的名字写成杨戬了。


覃仕勇说史


二郎神的形象来源于三个人物,北宋太监杨戬只是其中之一.但现实生活中的杨戬可是个狠角色,北宋末年,天下大乱,作为太监之一的杨戬逼良民上梁山的事没有少做,死后竟然成了天宫的战神,这有点匪夷所思吧?



真实的杨戬有历代恶劣太监的共同特征,对上阿谀奉承,摧眉折腰,极尽温婉的小女儿状;对百姓却颐指气使,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然而老天就是不睁眼,这样的祸国殃民的人竟然是无疾而终。

"稻田务"(古代管理官稻田的机构,创于五代初)发展到宋政和年间演变为"检括官田"的机构,此时杨戬就主管后苑作,从上任到他死不足十年的时间里,经他搜刮的民间地皮竟多达一万二千多亩,作为朝庭剥削人民的急先锋,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在他死后还追谥其为"太师"。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作恶多端的杨戬,活着人神共愤,为什么死后还成武艺高超,忠于天庭的二郎神呢?

中国古典小说中,二郎神有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三位;之所以说其中的杨二郎即杨戬才是二郎神有以下理由:

1.三只眼睛,暗示作为太监的他善于察颜观色,辩风识向,手眼通天。

2.他使用的兵器是三尖两刃枪,意为杨戬曾经缺少的"命根子\

希望星晨58298869


谁说宋朝大太监杨戬是二郎神杨戬的???谁说的?不带这么污蔑神的啊!不能为了博眼球就什么话都敢说啊!不怕二郎神晚上去找他聊聊天?

杨戬是我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的一位神仙!求别这么对他!

经过本人多年研究,杨戬的身世是这样的:妈妈是玉皇大帝的妹妹瑶姬,又称“云花女”,爸爸是凡人杨天佑,两人相爱后生了三子一女,大儿子名叫杨蛟,二儿子就是杨戬,小女儿是《宝莲灯》里沉香的母亲杨婵,号为三圣母。

要知道瑶姬可是仙女啊,按照天条她是不能和凡人结合的,玉皇大帝就派了天兵天将来捉拿她。杨蛟为了保护家人被打得魂飞魄散,杨天佑也死了,瑶姬被镇压在桃山。

杨戬带着杨婵好不容易逃走,他很幸运的拜到阐教十二金仙之玉鼎真人的门下,杨婵则拜到女娲宫。

经过多年修炼,杨戬学得一身本领,奉师命下山助周伐商,凭着高深的法力和过人的智慧得以肉身成圣,之后便辟开桃山救出母亲。玉皇大帝看这个大外甥这么厉害,想要拉拢他,就没有多加怪罪,反而让他当上了“显圣真君”,洞府在灌口,听调不听宣。

孙悟空打上天庭时,玉皇大帝赶紧调杨戬支援,杨戬变化之术比孙悟空强得多,没几下就把孙悟空追得没处跑。当然啦,西天取经本就是佛道两教大佬心有默契的一个事情,所以杨戬也没真把孙悟空给打死,反而还成了朋友。

玉皇大帝由此看出大外甥法力比他想像中还高强,于是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天庭的执法天神。

而他的妹妹三圣母和母亲一样,爱上了凡人刘彦昌,生下熊孩子沉香,宝莲灯的故事由此而来。

简言之,杨戬是神!而且还是神中比较厉害的那一种!额有神眼,可观天地万物;手持三尖两刃刀,管天上地下一切不平事!

宋朝大太监杨戬是个什么玩意儿?宋徽宗的狗腿子,西门庆的大靠山!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和另一个大太监童贯把持着朝政,水浒好汉落得这般下场,和他也很有关系,更是害死宋江和卢俊义的主犯之一!

此人是史上有名的奸臣小人,极招人恨,如果当时站在宋朝大街上高喊一声:“杨戬在这里,打死不偿命!”,肯定从大街小巷跑出无数提着刀的百姓!

搞笑的是,他都太监了,还像模像样的娶了好多妻妾,一屋子的美人。然后美人们空闺难耐,纷纷红杏出墙送绿帽子给他戴。他逮到奸夫后也没杀人,就是让他们当了自己的同事进宫做伴。。。。。。我猜那些人也不会感谢他的“宽宏大量”。

就这货,让他给二郎神提鞋都不配!还敢说他就是二郎神???到底是哪个没见识的人传出的谣言???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难道北宋腐败的太监杨戬竟然真的是二郎神的原型?难不成坏人也成了神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郎神的原型——北宋大太监杨戬!

北宋经过神宗和哲宗的努力,终于又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军事实力逐渐增强,西夏只能乖乖的躲起来,如此,京西路多出许多荒地,政府为了招募之前的那些流民开荒种地,宋朝出台了一项政策。

“种地三亩,只收以亩地的税钱”,这在古时绝对是好政策,结果太监杨戬就盯上这块肥肉,他从入官之后就小心翼翼,最擅长的就是擦眼观色,宋徽宗甚是喜欢,随后杨戬跟宋徽宗提议“汝州地方适合种稻子,可以跟括、增加赋税”。

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就是在那股神化热潮中,被人们塑造成二郎神的。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随着人们对宋朝大宦官杨戬以及二郎神形象的一系列以讹传讹,宦官杨戬的名字才被按到了二郎神这个形象上。

最后在封神演义对二郎神姓名的盖棺定论下,杨戬才自此成为了二郎神的名字,一直流传到至今。

要是有人问二郎神的名字叫什么,有99%的人说是杨戬,而不是李二郎。

宋徽宗在东京修建了二郎庙之后,在官方的扶持下,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二郎神的生日,生日就要开庙会,于是就成了东京的一大盛会。

而庙会人越多香火就越旺,来参加二郎神生日的人肯定拜神,拜神就要给香火钱、给功德箱放钱。在官方有心的鼓捣下,香火钱和功德箱弄的异常狠,许多参加庙会的人都在暗地里说此庙的坏话。说这简直是在刮地皮,这杨二郎简直就是杨戬啊。因为都是姓杨,百姓念了顺口?

官方在二郎神生日之际,趁机对百姓抬高香火钱,群众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杨二郎就变成了杨戬。

总之,整理一下:赵二郎的神格、杨二郎的眼睛、独健的造型、奸臣的名字合起来: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爱历史的圆脸怪


二郎神是民间信仰和道教里的的“神”,清朝称他为戏神,还被奉为川蜀大地保护神(川主),后来又流传出多种神名。自从有了小说《封神演义》后,二郎神就被人称为杨戬流传了下来,演义里的二郎神面白,很帅很酷。他有三只眼,中间的那只眼是突出的天眼,能识破一切邪恶。二郎神力大无穷,他会72般变化,身后跟着一只哮天犬和一只飞鹰,恰恰历史上也有一位叫杨戬的人物。



咱们单单从时间上来看,北宋的太监杨戬和二郎神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二郎神最早出现在唐朝。另外历史上的杨戬是个大太监,他一肚子坏水又怎会成为神仙呢?所以大太监杨戬是不会变成二郎神的。

历史上的杨戬是宋徽宗赵佶身边最得宠的大太监,他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意。宋徽宗封其为彰化军节度使,后来让他当帝师。杨戬随着宠信的增长和官位的升高,个人欲望越来越膨胀,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恶行。

宋徽宗喜欢草木怪石,大兴土木不断扩充建造宫殿。杨戬就投其所好,让建筑队把一些亭台楼阁,宫殿建设的更加富丽堂皇、更加别具一格的奇葩。他建设的工程浩大,所用物资新奇而多,为了搜寻奇石,他让老百姓上山入海去觅石搬运,还明目张胆到百姓家里去抢,搬不完的贴封条让物主看管,毁坏丢失者被罚款、判罪。为了争宠杨戬和另外四名太监在建筑上攀比,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外杨戬还强迫百姓租种河滩淤地,那里的土地几乎不生产粮食,还很容易被河水淹没,但是他不管这些,农户每年是必须要交租的,甚至还增加赋税,害的民不聊生。历史上的杨戬还有些变态,他唆使皇帝打着“微服私访”的名誉去夜店寻花问柳。

那么就这样的一个太监怎么会被人误以为是二郎神的原型呢?

原来有一部叫《醒世恒言》的短篇小说,作者是冯梦龙,他在小说中写道,有位美女叫韩夫人,她是宋徽宗的宫人,不幸生了疾病住在太监杨戬家里。一天她去二郎庙上香还愿,不幸被庙官孙神通看上了,这个庙官会一些邪门妖术,他扮成二郎神深夜偷偷进入杨戬家里胁迫了韩夫人。事发后,杨戬用计谋擒拿住了这个庙官,被宋徽宗大大赞赏。

因小说中有二郎神的名字,杨戬智破案件的故事被人口传,又经过各种小说、戏曲、演义的编排,时间长了后人竟将二郎神与杨戬当成一个了。

那么二郎神到底从何而来呢?

第一个原型人物——独健二郎。

独健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据说李世民在打天下时,有神人愿协助李世民共谋大业,这个神人被尊崇为“二郎神”。

另外一个来自于赵昱,一个传说。据说赵昱是隋朝人,是名道士。隋炀帝让其为官,到四川任职。当时江中有一只老蛟龙,发起水灾,危害一方百姓,他手持大刀下入江中与老蛟龙大战,他在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的巨响中把蛟龙斩首。老百姓把他崇拜成神明。后来他辞官神秘消失,但只要有水患发生他就会现身,去平定水患。

历史上,在 战国时期有个叫李冰的水利专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和赵昱相似。他修都江堰的时候,运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防洪灌溉完美结合。


在他工作过程中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就是他的儿子李二郎。李冰死后,李二郎继续为百姓造福。他们父子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天长日久,李二郎的事迹被神化,综合帮助李世民打天下的那位“神人”的传说和赵昱斩蛟的传说,再加上众口的加添,李二郎就变成了二郎神。


小姐姐讲史


二郎神是流传甚广的民间神祇,他法力甚高,变幻莫测,多出现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在《西游记》中就有他和孙悟空令人称绝的斗法片段。二郎神的威风凛凛人尽皆知,但他的由来却鲜为人知。二郎神原名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一个臭名昭著的太监,二者是如何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最初二郎神的原型并不是杨戬,而是李二郎,李冰之子。李二郎虽不如其父闻名,但论其治水功绩,却毫不逊色。他苦心孤诣花费八年时间,将都江堰出水口穿凿完成。不仅将水患消除,还将水流引来灌溉。此等千秋万代之功,自然被百姓牢记于心,就将他供奉为水利之神,也叫二郎神。

到隋朝后,又一个二郎神诞生,那就是赵昱。赵昱算是道家传统的神仙,他本是潜心修道之人,奈何隋炀帝硬逼他出来做官。无奈之下赵昱任职嘉州太守,当时恰好有老蛟为患,危害人间。赵昱便持刀入水,与蛟龙大战,片刻就将蛟龙斩杀。如此一来当地人便奉他为神明,但赵昱志不在为官,后来又隐退江湖。只是在当地有水患时,他曾多次拯救百姓,因此被奉为“灌口二郎”。

到宋朝以前流传甚广的二郎神原型还是李冰和赵昱,太监杨戬和二郎神是毫无关联的。其后在民间的神话故事《二郎宝卷》中谈及二郎神的来历,将他塑造为仙女私自下凡与凡人所生之子,后来还有了劈山救母一说,这时的二郎神还仅叫做杨二郎。而他真正被称为杨戬是在《封神演义》中,这部书在民间极受欢迎,杨戬一名也是在此时被熟知的。

在《封神演义》中杨戬是正面形象,他多次力挽狂澜,让姜子牙赞不绝口,称他“智勇双全”。可惜二郎神此名恰好与宋朝一位太监重名,这位太监却不是什么良善人物。据说他最擅长拍马溜须,却因此成为皇帝的身边人。把持宋朝朝政多年,让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在《水浒传》中,就是他害死宋江等人。而在《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是仰仗他的势力,多次贿赂他。

由于杨戬此人恶名太过昭著,二郎神又恰好与他同名,为了强行解释这种巧合,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徽宗的一位妃子倾国倾城却身患重病,在去二郎神庙祈福时被歹人看中,想假冒二郎神引诱此女。然而此计并未达成,因为杨戬早就对他有所防范,将妃子救下。从这时开始就有了杨戬被二郎神附身一说,而杨戬也就被冠以二郎神的名号了。

二郎神作为天庭战神,长相英俊,法力无边。但由于与杨戬扯上关系,自此就不被嫉恶如仇的百姓喜爱,后来杨戬的形象多是效忠于天庭,与有反叛意识的主角针锋相对的。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在沉香救母时,二郎神与哮天犬千方百计阻止沉香救母,只为维护天庭秩序。现如今二郎神也多作为亦正亦邪的神仙出现在影视剧中。


邓海春


以前看《宝莲灯》的时候,被焦恩俊饰演的二郎神帅得不要不要的,那可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那么宋朝的大太监又是怎么和二郎神扯上关系的呢?

宋朝最有名太监杨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宋徽宗时期,有一个非常受宠的太监名叫杨戬。在《水浒传》后期时也曾出现过他的身影,也是他害死了宋江和卢俊义,是除了蔡京、童贯等“北宋六贼”之外的北宋另一大害,可见不是什么正面人物。

此人年轻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主管御花园的小太监,但是他十分擅长揣度圣意,而且会讨皇帝的欢心,连《宋史》中都记载他“善测伺人主意。”他也就凭借着这点本事,一点一点地爬上了更高的位置。

先是担任提举官,后来又被封为彰化军节度使,管理过镇安、青海、镇东三镇,最后甚至成为了太傅,这是多少官员做梦都想得到的位置,却被一个太监抢先了,杨戬被称为“权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杨戬此人不仅媚上傲下,而且手段残忍还十分的好色。据说,他在府中养了许多的莺莺燕燕,在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中还有过记载。

但他毕竟是个太监,身体不健全,这些被养在府中的女人时间长了,难免寂寞。就和杨戬府中的一名食客勾搭在了一起。此事被杨戬知道了之后,异常愤怒,就亲手将那名食客给阉割了,可真是够狠的。

就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和神仙搭上关系呢?

此杨戬非二郎神,那么二郎神又是什么人物呢?

二郎神,人称清源妙道二郎真君、灌口二郎真君,当然他还有更为高大上的尊号: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

他的母亲是天上的神仙云华女,生下儿子后,她觉得天为大,故其子为二,是称二郎。一般二郎神的形象都是年轻人,英俊威猛,通晓各种神通,手持两尖三刃刀,还有标志性的第三只眼,身边又有哮天犬追随左右。

最早出现有关于二郎神的记载应该是在唐代的《教坊记》中,但也只是略微提过,在唐末五代时,对二郎真君的信仰人众急剧增多,称为护国灵应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郎神的形象也更加的丰满,到了宋代时,连官方都对其有封赐,在民间的影响更为深远,至今还有许多二郎神的庙宇,比如平遥二郎庙、高平二郎庙等。

二郎神一直没有正式的姓名留下来,一直被称为杨二郎。那他又为什么会被冠以“杨戬”这个名字呢?

大太监杨戬和二郎真君真的有什么瓜葛吗?

这两个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二郎真君会被安上杨戬这个名字呢?二郎神本身虽然没有名字,但他却有原型。

第一个原型是参与修建了都江堰的李冰的儿子李二郎,李二郎在李冰死后主持大局,完成了都江堰的修建工作,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建了雕像与庙宇。

第二个原型是隋朝时的一位太守。据《方舆胜览》记载,嘉州太守赵昱原本是隐居的一名道士,后来出仕,当时嘉州有一条蛟为祸一方,扰的百姓不得安宁,赵昱知晓后,一人持刀入水,与恶蛟大战,最后手持蛟首越水而出。

当地人民十分感激赵昱为他们除去一害,对他十分敬爱。后来赵昱辞官而去,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在灌江口为他立了一座庙。

后来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就将其封为“神勇大将军”。而二郎神被称为灌口二郎真君,多少也与这有些关系。

第三个原型是氐王杨盛的二儿子杨难当,是当时的仇池的首领,后来归顺于宋朝,被封为冠军将军。为什么说此人是二郎神的原型呢?主要是当时在氐族有这样一种习俗“黥额为天”就是在额头用刀刻一道印记,再涂上墨,看着就像一只眼睛。

而这与二郎神三只眼的形象非常相近。这样一看,这个杨二郎与二郎真君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郎神被冠以“杨戬”这个名字是在明代的许仲琳所创作的《封神榜》中,而在之前二郎真君并没有确定的名字。那为什么许仲琳会将大太监杨戬的名字安在二郎神头上呢?

这主要是因为,宋朝时期百姓痛恨大太监杨戬搜刮民脂民膏,而祭祀二郎真君时并不需要三牲六畜,只需要行作揖礼就可以了。所以百姓就用二郎真君来讽刺杨戬。

久而久之,二郎神的形象就与杨戬发生了重叠。估计就是因为这样,许仲琳才会把杨戬作为二郎神的名字。后来随着《封神榜》的传播,二郎神杨戬这个名号也就流传开来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太监杨戬与二郎真君本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结果最后却拥有了相同的名字,只能说都是缘分啊!但我觉得太监杨戬的名声这么差,二郎真君估计也不愿意和他同名吧?


史论纵横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认识,把二郎神和杨戬划上等号是因为《封神演义》上的记载。

在明末的《封神演义》未成书之前,杨戬就是杨戬,就是宋朝的大太监。二郎神就是二郎神,就是一名有庙宇受供奉的神,具体没有名姓。

关于二郎神的传说,有一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二郎神是秦朝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为李冰担任太守期间和儿子一同治理水患,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免使百姓受到水害的迫害,变成水利工程造福广大百姓,这里的百姓为了感念太守关爱百姓的恩情,于是为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就称李冰的次子为“二郎神”。


第二种说法是隋朝的一位名叫赵昱的学道之人。此人隐居山林,颇具学识,见识不凡,隋文帝得知此人后,就要求赵昱入仕。他在担任四川嘉州太守时,此地河中有一条为非作歹的蛟龙,经常危害百姓,赵昱为了百姓安危,就深入河中与蛟龙搏斗,他手持宝剑钢刀进入河中,与蛟龙大战了三百回合,终于杀死了蛟龙。这之后,百姓为了感谢纪念赵昱为百姓所做,就在江口修建了赵昱的庙宇进行供奉。唐太宗时期,赵昱便被册封为“灌口二郎”。宋朝时又册封了赵昱为真君,一直流传到明朝末期。

第三种说法是二郎神是印度托塔天王的儿子,曾经在唐朝的危难之际,以神兵形象出现击退了进犯之敌,等等关于二郎神的说法并不统一,也没有明确的说他名叫杨戬。


而大太监杨戬是宋徽宗时期服侍帝王的宦官,因为深得宋徽宗喜欢,所以为非作歹,名声极差,是北宋“六大贼”之一。

到明朝出版《二郎宝卷》,才第一次完整地给予了二郎神一个出生背景。故事说的是二郎神的母亲本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结果下凡和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结合在一起,生下了二郎神。然后其母亲因触犯天规,被压在华山下,杨二郎长大成人劈山救母的故事。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宝莲灯》的故事主角不是沉香而是二郎神。


但这里面并没有提到杨二郎具体的名字,也没有说他叫杨戬,之后的《西游记》中吴承恩也依然叫他作杨二郎。

最终是在《封神演义》中,终于把二郎神的名字演化成杨戬,此后,杨戬便成为了二郎神。



明小说《醒世恒言》里有一则故事:说是宋徽宗曾带太监杨戬到二郎神庙为一位妃子祈福,但是庙神看上了那位妃子,欲行不轨就幻化成太监杨戬的模样,结果被识破,不了了之。就这样讹传为二郎神叫杨戬。


当然这也是因为《封神演义》已经把二郎神定名为杨戬之后牵强附会的解释罢了。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