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嶽鍾琪到底有多大的權力,那麼多人忽悠他,希望推翻雍正皇帝?

羽菱君


嶽鍾琪多次被人忽悠,主要是因為嶽鍾琪是清朝中期實力最強的漢官,其次是因為嶽鍾琪是抗金英雄岳飛的後人。因此,嶽鍾琪的存在,讓一些志在反清復明的漢人看到了希望。

嶽鍾琪是在清朝打擊噶爾丹的過程中崛起的,漢八旗的年羹堯被雍正處理以後,嶽鍾琪接任年羹堯成為陝甘總督,並在軍權上有節制甘肅、陝西、四川三省的巨大權力,麾下兵力近20萬人,是清朝中期漢官中實力最強的封疆大吏。

由於岳飛抗金的關係,一些漢人認為以岳飛的忠義,其後人在對待金國後裔清朝的態度上,是同仇敵愾的。因此,他們寄希望於嶽鍾琪能夠“反正”,利用手中的實力反擊清朝。

比如1727年,彼時嶽鍾琪升任川陝總督僅2年的時間。當時就發生了一件怪事,在總督府外面,一個蓬頭垢面的人,在街道上高聲呼號,見人就說,“嶽鍾琪要反了,嶽鍾琪要反了”,鬧得滿城風、人心惶惶。結果此人抓住後,被審問的結果是一名瘋子。不過,該瘋子是否是真瘋,還是被抓以後才瘋的,根本無法考證。這種情況為什麼發生在嶽鍾琪身上,並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1728年,“瘋子案”的第二年,靖州秀才曾靜派人勸說岳鍾琪反清,引發了清朝時期著名的“呂留良”案。這個事情在清朝的反響比較大,對於嶽鍾琪的影響也比較大。嶽鍾琪因“呂留良案”而產生的知名度,甚至比其軍功還更為人所知。

曾靜派人勸說岳鍾琪反清,其實主要還是看中了嶽鍾琪是岳飛後人的身份。不過,在這個事情上,嶽鍾琪的做法其實非常不厚道。其先是假意答應曾靜的計劃,並由此順藤摸瓜、牽扯出了已經去世長達半個世紀的呂留良,最終導致呂氏後人的滅門之災,讓雍正時期的文字獄達到了一個高潮。


蘇綻


嶽忠琪的權力有多大,可以參照一下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堯,年羹堯任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總攬西部一切事務,管理西北軍務,掌握著軍政大權,年羹堯被賜死後,嶽鍾琪接了年羹堯的班,成了川陝總督、三等公爵,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


嶽鍾琪手握兵權,手下兵力大約有十幾萬,清朝入關後歷經順治、康熙兩帝的治理,反抗力量已經減弱,基本上沒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了,在康熙晚年,發生了準噶爾叛亂,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統帥駐防新疆、甘肅、青海等省的八旗、綠營部隊,號稱三十餘萬,實際兵力十幾萬人,這些軍隊在平叛的過程中又得到了鍛鍊,成為了大清國的精銳部隊,雍正即位後,青海又發生了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成了撫遠大將軍,坐鎮指揮平叛,又是西北地區作戰,可想而知這裡的軍隊在戰火洗禮下,絕對是當時清朝軍隊中最具有戰鬥力的。

嶽鍾琪在準噶爾叛亂和羅卜藏丹津叛亂兩場叛亂中都參加了戰鬥,更是因軍功得到了康熙、雍正的賞識,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堯被參了九十二款大罪,雍正將他賜死在天牢,隨後讓嶽鍾琪接任了年羹堯的川陝總督之職,嶽鍾琪作為一個封疆大吏,還是個手握精銳部隊兵權的人,其作戰指揮能力極強,如果說他要造反的話,確實會讓雍正很頭疼。


而曾靜會去忽悠嶽鍾琪造反,不僅僅是因為嶽鍾琪權力大手握重兵,還因為嶽鍾琪的身份,嶽鍾琪是漢人,四川成都人,在清朝作大臣的漢人中拜為大將軍還讓滿族士卒也聽命於他的,只有嶽鍾琪一個人,嶽鍾琪是名門之後,他是岳飛之後,是岳飛的二十一世孫,岳飛三子嶽霖這一系,大家都知道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更是因為金朝和南宋議和先決條件是“必殺飛,始可和”而被冤殺,岳飛和金人可謂家仇國恨不共戴天。

而滿清的祖先就是金人,這樣看來嶽鍾琪不僅僅是漢人身份,還跟滿清有大仇啊!滿清入關後,很多漢人心懷明室,一直有著反清復明的思想,滿清對此進行了血腥鎮壓,也行使了懷柔政策,在順治、康熙兩帝的治理下,抗清人士轉到了暗處,尋找著機會進行反清運動,嶽鍾琪作為一個漢人,還是抗金英雄岳飛的後人,現在手握重兵,自然是策反的好對象。


所以在雍正五年(1727年)發生了一件怪事,有個人在大街上一邊跑一邊高喊:“嶽鍾琪要造反了,嶽鍾琪要率川陝兵丁造反了!”這還得了,居然有人在大街喊封疆大吏造反,官府自然要把他抓起來審問怎麼回事,這個人根本沒有反抗,很快就被抓捕了,結果發現是個瘋子,這瘋子的話自然當不得真,不過嶽鍾琪的政治覺悟卻很高,沒有不當一回事,知道這事不上報,雍正會有想法,趕緊寫了奏章將這件事報給了雍正,以此表忠心,雍正在奏疏上寫的硃批是密密麻麻,各種安撫的話,意思就是我相信你,你放一百個心吧。

這瘋子後來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被斬首示眾,一個瘋子不可能會無緣無故這樣喊,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在試探嶽鍾琪,可能是反清人士,也可能是嫉妒嶽鍾琪的人,雖然嶽鍾琪將這件事上報跟雍正表忠心,向世人表示了自己不會反清,不過湖南秀才曾靜還是不死心,曾靜這個人喜談道學,也有反清思想,在接觸呂留良的著作後,對“華夷之分”更是傾心,正好聽說雍正陰謀奪位、兄弟不合的傳聞,覺得雍正不得人心,是造反的好機會,於是派學生張熙去策反嶽鍾琪。


曾靜這個書生想的太簡單了,以岳飛抗金的事來激勵嶽鍾琪,嶽鍾琪雖然是岳飛的後人,經過幾百年早就沒有了想法,而且他雖然手握兵權,手下將領士兵卻多為滿人,怎麼可能會聽他的話造大清的反,嶽鍾琪自然不會放著高官厚祿不要,去做這種可能性不大還掉腦袋的事情,嶽鍾琪先是把張熙打入大牢,對他嚴刑逼供招出幕後主使,張熙卻是寧死不招,嶽鍾琪就單獨召見了張熙,假說自己如此對他是要掩人耳目,其實他是同意造反的,張熙信以為真,將底細和盤托出,嶽鍾琪騙得口供後,將曾靜、張熙抓捕,把他們交給了雍正。

雍正親自審問,曾靜立馬招認說自己輕信流言,妄論國事,這都是因為看了呂留良的遺著所致,結果曾靜、張熙被免罪釋放,呂留良卻遭了殃,他和兒子的屍體被挖出來,戮屍梟示,族人俱誅,孫輩發往寧古塔,那些刊刻呂留良著述的人和藏書的人都被株連坐罪,死者甚眾。

嶽鍾琪位高權重,又是漢人,加上抗金英雄岳飛後裔的身份,自然有人要策反他了。


歷史紅塵


1

嶽鍾琪任寧遠大將軍時,統領甘肅、陝西、四川三省軍務,手下兵力大約16萬。16萬部隊對整個大清來說好像不算多,但他是大清朝最精銳的部隊,戰鬥力最強。

康熙末年,大一統王朝基本定型,大規模戰爭很少了,養尊處優的八旗兵戰鬥力明顯下降。這時,西北準格爾部叛亂,撫遠大將軍胤禵率領20萬大軍平叛,部隊得到鍛鍊,戰鬥力沒有下降。雍正繼位後,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一職,又趕上羅布藏丹津叛亂,年羹堯率領部隊平叛,這支部隊再次得到鍛鍊。後來雍正與年羹堯翻臉,年羹堯自盡,接替年羹堯管理西北軍務的是嶽鍾琪,他的16萬部隊就來自胤禵當年的20萬大軍,這支部隊堪稱大清主力。

手握16萬精銳部隊,要造起反來夠雍正喝一壺的。雍正不可能不擔心嶽鍾琪造反。不然他不會免去胤禵的大將軍職務,不會賜死年羹堯。嶽鍾琪更擔心雍正懷疑他,要了他的命。



嶽鍾琪手握重兵,舉足輕重,雍正能意識到,反清復明人士也能意識到,如果能把他拉過來,大事一定能成,於是就有了拉嶽鍾琪下水的想法。

2

論權力嶽鍾琪是寧遠大將軍,權力不小,但他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那為什麼反清人士不找年羹堯偏偏要找嶽鍾琪策反呢? 這和嶽鍾琪的出身有關。

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岳飛是抗金英雄,而金國是大清的祖先。很多人想當然認為,岳飛是抗金英雄,嶽鍾琪自然應該是抗清英雄。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抗清人士要拉嶽鍾琪下水,嶽鍾琪願意嗎?嶽鍾琪雖身為寧遠大將軍,但他的部隊不像岳家軍、戚家軍只聽命於將軍,嶽鍾琪要是造反,能跟他一起幹的人不會很多。而且大清經過順治和康熙兩朝的治理,政權基本穩固,推翻的可能性很小。嶽鍾琪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放著高官厚祿不去享受,偏偏去幹掉腦袋的事兒,他有那麼傻嗎?



抗清人士當然也不傻,知道嶽鍾琪會不會造反在兩可之間。在不清楚嶽鍾琪底細之前不能貿然行動,他們可以先試試看。

一天,一個人在大街上喊,“嶽鍾琪造反了!嶽鍾琪造反了!”大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最怕有人造反,這麼大的事,官府不能不管。抓來審問,原來是個瘋子。真瘋假瘋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既使現代醫學也無法證實精神病是不是裝的。不過有一點讓人懷疑,瘋子怎麼恰恰會喊嶽鍾琪造反,而不是喊別的什麼人造反呢?

這很可能就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雍正皇帝聽到有人說岳鍾琪要造反,一定會懷疑,殺掉嶽鍾琪分分鐘的事。嶽鍾琪被逼無奈就會造反,這叫逼上梁山。

3

嶽鍾琪比他的先祖岳飛政治上成熟得多。他沒有把事情壓下,而是寫好了彙報材料,第一時間上疏雍正表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嶽鍾琪清楚,如果他把事情壓下,雍正的眼線很多,早晚會知道,雍正疑心很重,一定會殺了自己。



嶽鍾琪向雍正表白心跡,雍正如果不諒解嶽鍾琪顯得太小氣了,於是回說,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可以對燈發誓我絕對不懷疑你,如果你不信我,我也沒辦法。雍正把嶽鍾琪的奏摺批得密密麻麻,寫得滿滿登登,就一個意思,讓嶽鍾琪相信自己沒懷疑他。可見雍正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嶽鍾琪有多麼擔心,多麼害怕自己懷疑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湖南秀才曾靜要造反,打發弟子張熙千里迢迢來到四川策反嶽鍾琪。張熙見到嶽鍾琪後,說明來意。嶽鍾琪一聽說是來策反他的,非常緊張,馬上把張熙打入大牢,嚴刑拷打,逼他說出幕後指使。張熙被打得半死就是不招。最後,嶽鍾琪單獨召見張熙,說自己早有造反計劃,只是時機不成熟,所以這麼做是為掩人耳目。張熙信了,把自己的底細和盤托出。嶽鍾琪得到口供,再次立即上疏雍正皇帝表白心跡。雍正親自查證,發現屬實,再次給嶽鍾琪回話,說自己相信他的清白。



張熙又不傻,怎麼輕易就相信嶽鍾琪的話呢?瘋子案傳得沸沸揚揚,給人無限的遐想,讓人們覺得策反嶽鍾琪的人很多很多,有人正在做,有人正準備做,說不定有人已經成功了,現在嶽鍾琪正做造反準備呢。張熙相信,反清起義必須時機成熟才能舉旗,起義之前嶽鍾琪需要保密,對自己動刑只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是在以防萬一。可惜張熙錯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據史料記載,嶽鍾琪是漢人,籍貫四川成都,原籍涼州莊浪(今甘肅永登)。據傳他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其父是四川提督嶽升龍。

嶽鍾琪出身軍人世家,自是謀勇出眾,在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中立過大功,受封三等公,年羹堯失勢敗落後,由嶽接任川陝總督。這個職位,按康熙十九年的定例,必須由滿八旗人員專任,因為西北邊防乃清廷重中之重,朝廷在此設有重兵,川陝總督是地方督撫、封疆大吏中擁兵最多、權勢最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為滿八旗人員專缺,漢員嶽鍾琪卻破例得到這一位高權重的職位,表明他深得雍正帝的寵信與倚重。

正因為川陝總督手握重兵,權勢煊赫,身為漢人的嶽鍾琪又被雍正破格任用,坐上了這個顯赫的位置,因而招來了無數的嫉妒眼光與明槍暗箭。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打擊科甲朋黨的鬥爭還未完全結束,湖南失意文人曾靜致書嶽鍾琪,欲策動他起兵反清,雍正藉此大作文章,嚴加審訊,順藤摸瓜,四方株連,引出了載入青史、赫赫有名的呂留良文字獄。曾靜選擇川陝總督嶽鍾琪作為策反對象,自然事出有因。

《清史稿》載,曾靜,湖南郴州府永興縣人,秀才出身,中年後放棄了科舉之路,在鄉間設館授徒,鄉人稱其為“蒲潭先生”。曾靜不過一個落魄秀才,膽子卻很大,他著有一部叫《知新錄》的奇書,書中直指雍正為暴君,指出他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猜疑誅忠(誅殺年羹堯、隆科多)”、“好諛任佞”十大罪狀;曾靜主張“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他反對滿人統治,企圖恢復漢家江山,希望救民於水火中。

曾靜根據自己的觀點和對彼時社會的理解,判斷故宋鄂王岳飛後裔、川陝總督嶽鍾琪乃忠良之後(滿清又稱後金,和岳飛抗的那個金同文同種),相信他能幫助自己實現拯救百姓於貧困的政治目標,於是就派遣門生張熙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和《生員應詔書》北上陝西策動嶽鍾琪舉兵造反。

張熙於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抵達西安,並設法將書信遞交給了嶽鍾琪。曾靜在信中直言不諱地稱嶽鍾琪手握重兵,身居要地,當乘時而反,驅逐滿韃,為宋、明覆仇。嶽鍾琪看信後,驚恐萬狀,立即逮捕張熙,連夜親自審訊,為避嫌並摘清自己,他請陝西按察使、滿人碩色於暗室同聽訊問過程。

嶽鍾琪動用酷刑,幾番嚴刑拷打,張熙慘呼連連,幾度昏迷,也咬牙決不說出誰是幕後主使。嶽鍾琪見他是一條硬漢子,知道靠嚴刑套不出口供,於是改變策略,設立騙局,好酒好菜,以禮相待,表示自己早有造反之意,希望其師前來輔佐,還不斷賭咒發誓痛哭流涕,以示誠意。嶽鍾琪煞費苦心,想以誆騙的手段誘使張熙說出他師傅的姓名。張熙果然吃軟不吃硬。見嶽開誠佈公 ,他大受感動,一五一十說出了實情。嶽鍾琪馬上聯合碩色一起奏報雍正,雍正見奏也吃了一驚。他一面極力撫慰嶽鍾琪,祝願嶽“多福多壽多男子”,一面派遣刑部侍郎杭奕祿、正白旗副都統覺羅海蘭趕往湖南 ,會同湖南巡撫王國棟一起赴郴州永興緝拿曾靜等一干人犯。

杭奕祿和王國棟草草審訊了曾靜等人,隨即將其押往北京,由雍正帝親自審問,雍正對曾靜在《知新錄》中為自己羅列的十大罪狀一條條加以反駁。在此期間,雍正對嶽鍾琪大加籠絡,說他給嶽的諭旨都是真心話,“少有口心相異處,天祖必殛(殺死)之”。雍正皇帝對臣屬起誓,如同他當初對年羹堯一樣,以表示他對嶽絕對信任,進一步把心懷忐忑的嶽鍾琪徹底穩住。

史載審理曾靜案費時一年,到雍正七年十月出奇的宣佈將曾靜、張熙免罪釋放,命曾靜到江浙宣講皇朝恩德,然後秘密遣送回湖南,在觀風整俗衙門聽用。命張熙赴陝西宣講,然後押回原籍。

不久,雍正下令將曾靜的口供以及懺悔之言《歸仁錄》,編篡集成為《大義覺迷錄》,大量刊印,頒佈全國,以著力清除“華夷之大防”思潮,並以此洗刷自己得位不正之惡名,以鞏固其權力,故對曾靜投書策反嶽鍾琪一案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處理。

不過,在審訊曾靜時,曾供稱其思想主要源於呂留良。清史上著名的呂留良案由此而發生。呂案開清朝文字大獄先例,呂留良(已故)遭開棺戮屍, 他的子孫、學生、仰慕者或遭誅戮、或流放、或革職、或杖刑、或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呂案成為雍正時最大的文字獄。

嶽鍾琪畫像


其實,早在曾靜投書案發生前,升任川陝總督的嶽鍾琪已招來不少人的嫉妒,據說向雍正秘密參劾他的“謗書”就有一篋(藤箱)之多。當嶽受命接替年羹堯當川陝總督之際,議政大臣、署理直隸總督、隸籍漢軍旗的蔡鋌就上奏說岳“不可深信”,後嶽進京陛見,路經保定,蔡鋌對他說:“怡親王(十三皇子胤祥)對你非常不滿,皇上親信傅鼐讓我轉告你要留心”。十三爺胤祥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蔡鋌的意思無非是雍正對嶽有所疑忌,一番話使嶽驚懼不安,不知怎樣應對才好。

當時一個最喧囂塵上的倒嶽言論,說他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後裔,要替漢人復仇,必會起兵反對滿清(後金)統治。

不僅統治階層有此看法,社會下層也是如此認為。彼時四川民間流傳嶽鍾琪已遭譴責,其長子嶽濬業已被朝廷逮捕問罪。後來官府查訪後發現是瘋漢造謠,純屬無中生有,將瘋漢處死了之。但嶽鍾琪心中益發感到不安,於是主動請求辭去總督職務,雍正大加安撫,溫言挽留,說不要理會流言蜚語,那是“蔡鋌等鬼魅之所為” ,勉勵他繼續供職,“愈加鼓勵精神,協贊朕躬,利益社稷蒼生,措天下於泰山之安,理大清於磐石之固,造無窮之福以遺子孫也(《大義覺迷錄》)”。

當時,雍正正在籌劃討伐準噶爾部一事,他暗示嶽鍾琪,有要事和他協商。由此可見,雍正對嶽沒有任何猜疑,對他的寵信與器重一如從前。

嶽鍾琪身為陝甘總督,肩負大清西北邊境的安危,麾下擁有最精銳的滿漢八旗數十萬雄兵,確實是朝野矚目的實權人物,朝中有人因他是漢人卻位高權重而忌憚他提防他,民間則又以為他是嶽武穆之後所以必是忠義愛民、反對滿清暴政之人,對他寄予極大的希望。這就使他成為政治鬥爭與社會矛盾的一個“測量工具”,其實他本人並不樂意如此,也沒有充分意識到其特殊身份,從而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捲入波詭雲譎、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漩渦中去。

比如曾靜就一廂情願的認為,嶽鍾琪是岳飛之後,滿清皇帝是金朝女真人的後代,岳飛一生抗金,他的後裔不應該侍奉女真人的後代,於是希望嶽利用手中的強大兵力反對滿清,為祖宗報仇,為漢人雪恥。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其實有些過於天真。時過境遷,嶽鍾琪或許真是岳飛後人,但早就沒有曾靜那樣的想法了,他感激雍正的知遇之恩,發誓報效他,怎麼會因曾靜的投書或幾句什麼“夷夏之防”就置自己的身家性命與榮華富貴於不顧而悍然起兵造反......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雍正能順利繼位,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九門提督隆科多,另一個是川陝總督年羹堯。

這兩個人,一個被雍正親熱地稱為舅舅,另一個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親國戚,都重權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於他倆自恃有功,做事飛揚跋扈。皇權受到影響的雍正,不能坐視不理。於是一個被幽禁而死,另一個被賜死天牢。

當時川陝一帶叛亂不斷,所以,雍正必須找個人來接替年羹堯的職務。

(嶽鍾琪劇照)

雍正思來想去,最後起用了曾作為年羹堯副將的嶽鍾琪。

說起來,嶽鍾琪出身於武將世家。

他的父親嶽升龍就因卓越的軍事才能,出任議政大臣、四川提督等重職。後來。嶽升龍隨康熙平定噶爾丹,屢建奇功。康熙不僅對他賞賜頗多,還賜給他“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的匾額。

嶽鍾琪自小耳濡目染,長大後不僅腹有才學,在排兵佈陣上更是很有見地。

嶽鍾琪展露頭角,是在康熙晚年。

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首領與沙俄勾結,入侵西藏,一些蒙古貴族和喇嘛也趁亂反清。

嶽鍾琪奉命征討,先以奇計撫定巴塘、裡塘等地,隨後又全殲叛軍將領。在平定準噶爾叛亂中立下了奇功,因此得到康熙讚賞,並被提拔為騎都尉世職。

雍正繼位後,青海蒙古貴族再度反清。

年羹堯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的同時,嶽鍾琪也被委以重任,作為副將軍跟隨年羹堯平定叛亂。

嶽鍾琪在攻打青海反清貴族的過程中,驍勇善戰,屢獻奇計,很快便收復青海的大片土地。

雍正龍顏大悅,封他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兼甘肅提督。不僅如此,為表器重,還親賜他金扇一把。

可以說,此時的嶽鍾琪,不僅是清朝勇冠三軍的高級將領,還深得雍正器重。而他之所以能得到這一切,憑的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再就是對朝廷的忠心。

(年羹堯劇照)

所以,當年羹堯被囚後,雍正立刻讓他接手川陝總督的職務,如此一來,嶽鍾琪手中就掌握了川陝甘三省兵權。

可讓嶽鍾琪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擔任要職後,卻屢屢有人以各種方式勸他造反,這可讓他猝不及防。

雍正五年,一個叫盧宗漢的遊民在成都街頭赤腳狂奔,嘴裡大聲喊著:“嶽公爺帶川陝兵丁造反了!”引得行人側目,議論紛紛。

嶽鍾琪聽聞後,大驚失色,急忙命四川提督黃庭柱將他緝拿,並嚴加審問,結果一查原來此人是個瘋子。

本來瘋言瘋語當不得真,可是嶽鍾琪唯恐雍正知道後,會對他有不好的想法,連忙寫了長長的奏疏,將此事上報給雍正。

雍正自然對他百般安慰,表示絕不相信瘋子所言。最後下旨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把盧宗漢斬首示眾,如此嶽鍾琪才好歹放下心來。

誰知道事情還沒過去三個月,又有一個叫張熙的書生給嶽鍾琪帶來了一封信。

這信是張熙老師曾靜所寫,信中對雍正繼位多有指責,說他殺父、逼母、弒弟、殘兄,可謂罪大惡極。又說當年岳飛抗金,如今中原為滿人所佔,他亦應如岳飛一樣,為漢人報仇,反清復明。

由於有了上一次經驗,這次嶽鍾琪學乖了。他好酒好肉招待了張熙,故意遣退左右侍從,悄聲告訴張熙,他早有此心。嶽鍾琪取得張熙信任後,探得他背後指使人,立刻將之一網打盡。

隨後,嶽鍾琪為了向雍正表示忠心,他將張熙、曾靜等人押送京師,並向雍正面陳此事。

(雍正劇照)

那麼,為何這些有反心的人,不約而同,都會找到嶽鍾琪呢?

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身份特殊。

嶽鍾琪不僅是漢人,還是岳飛第21世孫。

據史書記載,嶽鍾琪是岳飛第3子嶽霖的後人,因此漢人百姓多認為他亦如岳飛一樣“忠義愛民”。

滿清入主中原後,對漢人多有血腥鎮壓。所以,大家一廂情願地認為,嶽鍾琪勢必因家仇國恨,早晚都會顛覆清朝。

二、身居重職。

滿清一直實行“崇滿抑漢”的政策,凡是位高權重的職務,一向都是由滿人擔任。嶽鍾琪是第一個被任命為封疆大吏的漢人,因此朝中的滿人大臣對他妒忌有加,誣陷他的奏疏,更是在雍正的案前堆積如山。

雍正曾告訴嶽鍾琪此事,嶽鍾琪也知道朝中大臣多視他為眼中釘。因此,有人利用瘋子誣他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手握重兵。

嶽鍾琪能調動三省兵力,這在漢人官員中算是唯一一個有實力與朝廷對抗的人,所以曾靜才會找到他,勸說他反清復明。

由於涉及謀反,儘管嶽鍾琪對清廷忠心耿耿,但他為了洗刷清白,不得不反覆向雍正表忠心。

儘管雍正也一再要他寬心,然而隨著叛亂解除、社會安定,雍正卻開始對他各種打壓指責,最後還是以“誤國負恩”的罪名,將他革職拘禁,貶為庶人。

嶽鍾琪儘管功勳累累,但由於他是漢人的身份,最後不但遭到雍正打擊,而且因為他的告密,引發文字獄,導致許多反清志士被斬殺,漢人因此對他多有詬病,從此揹負了千古罵名。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即使給嶽鍾琪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推翻雍正皇帝。


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嶽鍾琪是愛國將領岳飛的後人,在雍正三年,他官拜川陝總督,而且還外加兵部尚書銜,不僅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而且他還是個手握重兵的將軍。

在年羹堯死後,嶽鍾琪順利接管年羹堯麾下的軍隊,直接管理陝西、四川和甘肅地區,可以說年羹堯的權力都比不上他。

可是好景不長,當時天地會為了推翻清朝,在各處散佈反清言論,並聲稱嶽鍾琪受先祖英靈感化,要率領大軍為漢人報仇。

這樣的言論嚇得嶽鍾琪趕快寫了封奏摺上呈給雍正,言辭懇切的說他不敢造反。雍正皇帝為了安撫他,沒有立刻罷免他的官職,而是讓他回去好好帶兵。

其實雍正沒有處理嶽鍾琪,主要還是因為葛爾丹還未被剿滅。

為此,在雍正七年,嶽鍾琪受封寧遠大將軍,親率十六萬大軍出征。

這一場大戰打了三年,嶽鍾琪不但沒有剿滅葛爾丹,還差點被葛爾丹打了個全軍覆沒。

如此一來,嶽鍾琪就沒這麼用處了。因此在雍正十年,嶽鍾琪失去了兵權,回到京城受審。此後,他一直被關押在兵部大牢。

在雍正十二年,兵部判決嶽鍾琪死刑,可是雍正皇帝覺得嶽鍾琪功勞還是有的,於是就將他判為斬監候。並一直關押在大牢,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來。

嶽鍾琪的權力雖然很大,可是他不敢造反,而且也沒機會造反

嶽鍾琪的權力確實很大,在年羹堯死後,他的權力幾乎囊括了整個西北地區,而且還統領十多萬大軍。

這也導致不少反清義士一直在忽悠他造反,但他的野心沒那麼大,而且他也很清楚形式,不管別人怎麼忽悠,他始終不為所動。

在嶽鍾琪看來,推翻雍正皇帝,無疑是痴人說夢,雖然說他的權力確實很大,但他根本沒有推翻雍正皇帝的能力。

一旦嶽鍾琪有想要造反的想法,估計他麾下的將領沒幾個人願意跟著他走這條路,畢竟整個西北地區雖然駐紮了十多萬大軍,但是糧食補給卻主要靠內地運輸。

沒有了糧食和銀子,他拿什麼忽悠別人跟著他推翻雍正皇帝。

他的權力看起來很大,其實下面很多人都是朝廷安插過來的人,這些人在平時聽他的話,一旦發現他有問題,肯定會立刻和他對著幹。


因此,嶽鍾琪想要推翻雍正皇帝,一點希望都沒有。


東方大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嶽鍾琪有多大權利?把這問題整好了,題主這問題也就差不離了。

嶽鍾琪的權利

那麼嶽鍾琪的權利大嗎?你快拉倒吧,他其實就是雍正手底下一個能把大片刀玩出花活來的棋子而已,他的帽子再高,分分鐘鍾就能整趴下。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要反對了:“這老梁你可就睜著眼珠子說瞎話了,瞅你這意思,他沒權利?那人家手底下十六萬大軍,難道是兵馬俑,一堆藝術品,杵那讓你瞅的?”

別介,您這話就有點子過激了,您說的這都是表面的東西,咱整點實際的。先往了遠了說,那腦瓜頂上長反骨的吳三桂,造反的時候那大頭兵比康熙手裡的兵多老多了,最後被摁下去了吧!

為嘛呢?簡單,咱造個房子還得有地基,沒這地基您這房子再華麗,分分鐘鍾就得讓大風給您吹趴下了。吳三桂這是大明的叛徒,是他親手扼殺了大明的江山,把自己個的前主子弄死了,就為了討好自己個的新主子。就他辦的這點子事,大華夏老百姓就瞧不起他。而他打的旗號還是反清復明,沒這根基他能贏,快拉到吧!

嶽鍾琪也一樣,他就沒那推翻雍正的土壤。您如果覺得這對比不夠恰當,咱再說這近的。近的有年羹堯,年羹堯的權勢比他嶽鍾琪大了不少吧,手握的大頭兵比他嶽鍾琪多吧,權利也是大大的。結果呢?雍正要他命,那也是分分鐘鐘的事。為嘛呢?他就沒那根基。

那麼這根基說了半天,到底是個啥玩意呢?咱細細的說道說道。

根基

首先這十六萬人裡邊,有多少是綠營的,也就是漢人組成的兵,又有多少是滿人組成的八旗兵,您想過沒有。咱打個折那八旗兵不多,就四分之一吧,十六萬這就得是四萬滿人。您覺得這四萬人會聽嶽鍾琪的話造雍正的反嗎?這不是開玩樂呢嘛?

這就成了十二萬,而且邊上還蹲著八萬多隻眼睛盯著你,隨時隨地的準備掐一大脖子,弄死你。

第二,那滿清滿打滿算十二個皇帝,從開頭到結束,他就沒有一個完全相信漢人的,時刻提防漢人勢力的崛起。您覺得這嶽鍾琪作為一個漢人,而且領導了那麼些個大頭兵,作為猜忌心最重的雍正會傻不愣登的沒有啥防範措施?這想多了吧!

給你整幾個副將,天天擱大帳裡邊瞅著你,就看你有啥違規的舉動,你以為那密摺制不會在嶽鍾琪的身邊發生?想多了吧!

打仗他們聽你的,可你想出點啥花活,你覺得他們會讓你?至於這些監視的人是漢人還是滿人呢?你猜?猜不著吧!而且這些人的家口你覺得雍正會不會賺到手心裡,等結果?

所以真要造反了,指不定這嶽鍾琪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第三,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你這十六萬人,啊,不十二萬人人吃馬嚼的這得消耗多少毛毛錢。雍正啥也不做,蹲地頭上把你的糧草,軍餉這麼一掐,你就等死吧!

有人說,那你多儲存一點,整個一年半載的糧草不就玩了嗎?說的到輕巧,雍正給你發放糧餉的時候,會讓你鑽這個空子?再說那會滿清那套運作體系,上邊給你發三月的東西,到手裡撐死了就兩月半,整不好就倆月的,你給俺儲存儲存。雍正能一口氣給你發一年的?絕對不可能啊!還有那管後勤的官,您覺得雍正會不會安排自己的人?

當然,咱就回過頭來說,就算是你敢多要。他雍正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你想幹啥?你劃不出個道道來,你就得擱大牢裡想想這是咋回事?是不是自己個腦抽了!

所以嶽鍾琪看的明白,蹲滿清手底下當個官還成,真要造反,沒那土壤。

這就為嘛,那麼多人忽悠嶽鍾琪,愣是沒有忽悠的動他。

那麼這些忽悠他的人,看上了嶽鍾琪那幾點了呢?

第一這不用說了吧,嶽鍾琪手上有兵,而且這些個兵還是滿清地頭上最精銳的兵。因為這些個兵天天的擱那和噶爾丹打仗,他不精銳都被噶爾丹給滅了不是。

這第二呢?是因為嶽鍾琪是岳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岳飛人家是抗擊金人一大悍將名將,而這金人就是滿人的前身。所以這幫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嶽鍾琪和滿人是死敵。

基於這兩條,所以很多人來忽悠他。

那麼嶽鍾琪的反應如何呢?

咱聊聊具體的事。

話說在雍正五年的時候,在大街上有一個鼻涕掛臉上,衣服都遮不住腚的男子,兩手巴掌各拿一塊大石頭,揮舞著烏龜拳,一路的狂奔。咋說呢?您要是這麼跑,一般人就認為,你這就是個腦仁不正常的瘋子。但架不住這貨嘴巴里瞎嚷嚷:“嶽鍾琪率領川陝大頭兵要造反了!”

齊活就這麼一句話,除了時間,人物地點事件都給你整出來了。

就這事不用他說話,衙門口的人直接就把這人抓了,一審問,結果這就是一瘋子。

可當時就把個嶽鍾琪給嚇的一哆嗦,回頭立馬就給雍正上摺子來澄清這事和他無關。雍正也立馬給他回覆,那硃批在嶽鍾琪的摺子上整的密密麻麻,其實就一個意思,俺相信你。

瞅見沒,寫的密密麻麻。大傢伙覺得雍正相信了嶽鍾琪嗎?對頭,這心裡還是有猜忌的,不然一句話的事,咋就寫那麼多,這不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但那個時候,他還要用到嶽鍾琪,所以他雍正就把這事給忍了,但也埋下了後邊的禍根。

當然這事,還是小一點,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六年的時候,一把大的還等著嶽鍾琪。有一個秀才叫曾靜。派自己個弟子張熙給嶽鍾琪整了一封信,要嶽鍾琪反清復明。

這傢伙下去,嶽鍾琪有點懵圈了,回頭這就騙這幫人,假裝同意,把這些個人的口供都騙了出來,一傢伙就捅到了雍正的手裡邊。雍正到好,表彰了嶽鍾琪,還給他加了官,封為寧遠大將軍,加少保。

而曾靜這倒黴孩子被雍正放了,當成了宣傳大使,宣傳雍正的好。回頭到了乾隆繼位的頭一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曾靜給咔嚓了。畢竟乾隆是滿清十二皇帝中玩文字獄玩的最純熟的一個主,不拿你曾靜開刀,拿誰?

後來的事

回頭咱說這嶽鍾琪,這會的他那已經是被雍正架到了火山口上,隨時準備嘣上天。但這時間點上,雍正手上的戰事也多,只能擱那用著。

到了雍正十年的時候,嶽鍾琪手底下的一員將領就因為沒有乘勝追擊準噶爾的軍隊,讓這幫子叛軍帶著大量物質跑了。這事就讓嶽鍾琪吃了掛勞了,被雍正嚴厲的斥責。

好吧,回頭軍機大臣鄂爾泰就上本彈劾嶽鍾琪,這一傢伙就把嶽鍾琪的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的銜給削了,交給下邊討論如何處罰,當然那大將軍印還掛著。

其實大傢伙也知道,這討論,不能一傢伙打死,得慢慢來不是。沒幾天的功夫,雍正又讓嶽鍾琪擱京城裡趕,把那大將軍印丟給副將管理。

好吧,嶽鍾琪那是踩著風火輪迴來的,在北京城那剛一露頭,還沒說話呢?那鄂爾泰的摺子又來了。

得,這回嶽鍾琪直接就去了大牢裡邊待著了,這一呆就兩年啊!

到了雍正十二年,這判決才下來,你都不知道在,這決定是斬立決,這事可大了。雍正接到這決定之後,改成了斬監侯,還是死刑,就是緩期執行而已。光罰銀子就罰了七十萬兩。

得,這又擱大牢裡候著吧!這一候著,就候到了乾隆二年,中間就隔了三年。在乾隆的手裡頭就把這嶽鍾琪給放了。

為嘛放了呢?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從根上講人家嶽鍾琪沒啥大毛病不是,而且那會的乾隆手底下的戰事他不少啊!

當然,您以為放了,這就官復原職了,您想多了,這一傢伙就擼成了庶民,擱成都養老去了,先搓搓嶽鍾琪的銳氣,畢竟是前任皇帝手下的官不是。

到了乾隆十三年,滿清平定大小金川好多次,都沒整出個結果,人死了不少,錢花了不少,事卻越弄越大,得咧,這乾隆又想起了嶽鍾琪。這就給了總兵的銜,後來又整了個四川提督的帽子扣上了,這個時候的嶽鍾琪已經是六十二歲了。

得嘞!這大小金川的事,就在嶽鍾琪的手上擺平了。後來西藏那珠爾墨特叛亂,嶽鍾琪在六十四歲的時候擺平的。接著重慶剷除邪教陳昆,這個時候的嶽鍾琪已經六十八歲了,結果事平了,在回來的路上死了。

事就是這麼個事,嶽鍾琪和雍正之間那是充滿了猜忌。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要想回答該題,我們就需要分析清楚題主所提問題涉及到的三個點:嶽鍾琪、反清復明、雍正帝。

嶽鍾琪

嶽鍾琪的輝煌應該來源於年羹堯之死。年羹堯死後,嶽鍾琪接管年羹堯舊部,官拜川陝總督,直接管理陝西、四川、甘肅地區,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且手握重兵。

嶽鍾琪官拜川陝總督,而川陝地區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歷來是中原王朝的西部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統兵人士必為滿清信賴人士或者直接就是皇室貴胄。

反清復明

題主所言忽悠嶽鍾琪推翻雍正的人應該是指當時殘存的部分反清復明人士。由於滿清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王朝,加之其實行的滿漢民族制度,激化了與漢族的矛盾。有清一朝,無論是天地會、朱三太子還是白蓮教,無不是以推翻滿清統治為己任,而發展到雍正時期,“反清復明”更多的已經是造反的噱頭。

題幹所指忽悠嶽鍾琪推翻雍正皇帝之人確有此人,名叫曾靜。據記載,曾靜曾派張熙千里迢迢策反嶽鍾琪,只不過最後讓嶽鍾琪使“詐”,和盤托出底細。嶽鍾琪作為手握重兵的漢族大臣,必然害怕皇帝的猜忌,因此將此事上疏雍正帝表明忠心。但是雍正帝對曾靜並未做太過嚴厲的處分,只是將呂留良所著反動書籍焚燬,掘墳戮屍。

反清復明人士之所以盯上嶽鍾琪,不僅看中了嶽鍾琪作為漢族將領的兵權,而且更看重嶽鍾琪作為正義化身的身份。嶽鍾琪為岳飛二十一世孫,岳飛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民族英雄,其岳家軍驅逐金人,收復失地的壯舉令後世讚歎。如果以嶽鍾琪名振臂高呼,勢必會號召一大批受漢族正統思想影響的人的響應,推翻滿清統治也算是師出有名。

雍正帝

作為滿清王朝最有為的皇帝之一,雍正帝歷經“九子奪嫡”之戰成功上位,計謀與膽識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 年羹堯之鑑

年羹堯作為雍正帝的包衣奴才,一步步位極人臣,風光無兩。但是短短十四個月就被雍正抄家賜死,不能不說手段驚人。因此有了年羹堯的前車之鑑,雍正帝雖重用嶽鍾琪,但不併代表著雍正帝信任他,猶如鄔思道,雖助雍正即位,但依然需要自保保命。

  • 有職無權

滿清八旗制度,有效的防止了將領專權的情況發生。嶽鍾琪雖統轄十幾萬大軍,但是並不是“岳家軍”,武裝總統領依然是雍正帝或其所信賴之人。正如“八王議政”的鬧劇,八爺黨雖聯合隆科多及關外王爺逼宮雍正,但不如十三爺以一人之力收歸兵權,釜底抽薪。

綜上所述,這場忽悠嶽鍾琪推翻雍正皇帝的鬧劇,雖帶有反清復明人士的希冀,但是更多的是滿清團體對漢臣團體發動的攻擊。嶽鍾琪以一漢人之力,手握著大清朝的命脈 ,是為滿清團體所忌憚以及忌恨的,本來屬於滿清自己人的職位卻讓一個外人所霸佔。

側面反映出雍正帝的用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某些利益團體,正如雍正新政一樣,遭到了利益集團的強烈抵制。

以上為個人所見,還請踴躍發言,共同探討。


最知之


嶽鍾琪作為清朝大將,朝中官員,對國家忠心耿耿,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報效朝廷,對國家安全、政治地位和主權完整做出了重大貢獻。

就是這樣一位政治站位高、政治意識強的封疆大吏卻曾經卷入了一次次的政治漩渦。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男子雙手各握一塊石頭,在大街上一邊赤足狂奔,一邊沿街高聲叫喊:“嶽鍾琪要率川陝兵丁造反了!”官府迅速抓捕了那男子,經審訊原來是瘋子。但是不能因為是瘋子的話,嶽鍾琪就可以坐視不管。他急忙寫好奏疏,希望澄清視聽,洗刷冤曲。這封奏疏被雍正帝的硃批寫得密密麻麻。言下之意不外乎是不相信謠言,並說了許多安撫的話。那瘋子也被朝廷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斬首示眾。嶽鍾琪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靜,派門人張熙致信嶽鍾琪,曾靜的書信中對雍正帝極盡責罵之詞;又激勵嶽鍾琪,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嶽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抓捕二人。事後雍正帝褒獎嶽鍾琪忠心,並由于軍事需要,仍舊對他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少保。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策反嶽鍾琪,希望他推翻雍正皇帝?

一、滿漢矛盾

滿清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難免會招致漢人的反對,更何況滿清還強制推行“剃髮易服”的規定,這更遭到了無數漢人的抵抗,從而有了“江陰三日”、“揚州十日”的悲劇,江陰人、揚州人捍衛頭髮,堅決不從,堅持城池數月,可惜最終被清軍破城,清軍進城後,大肆屠殺,無數的軍民百姓死於清軍的屠刀之下。

即使後來進入仕途的漢族官員,他們也明顯感覺到統治者實行”崇滿抑漢”的政策,凡是位高權重的職務,一向都是由滿人擔任。

嶽鍾琪卻是第一個被任命為封疆大吏的漢人,因此朝中的滿人大臣對他妒忌有加,誣陷他的奏疏,更是在雍正的案前堆積如山。

因此,那些對清朝有意見的人就可以利用滿漢矛盾來做文章。

二、來歷不凡

嶽鍾琪不僅是漢人,還是岳飛第21世孫。據史書記載,嶽鍾琪是岳飛第3子嶽霖的後人,因此漢人百姓多認為他亦如岳飛一樣“忠義愛民”。滿清入主中原後,對漢人多有血腥鎮壓。所以,大家一廂情願地認為,嶽鍾琪勢必因家仇國恨,早晚都會顛覆清朝。

三、功勳卓著、手握重兵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派兵侵入西藏,圍攻布達拉宮,拘禁達賴和班禪。時年32歲的嶽鍾琪奉旨率領先遣隊出征。他計殺叛匪頭領,擊潰叛匪3千,因功升任四川提督,獲賞孔雀花翎。

康熙六十年(1721年),青海郭羅克地區三部落叛亂,嶽鍾琪採取以步代騎、以番攻番、速戰速決的戰術,七十天大獲全勝。獲授騎都尉世職。

雍正繼位後,青海蒙古貴族再度反清。

雍正二年(1724年)初,叛匪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圍攻西寧城。年羹堯率部初到西寧立足未穩,敵眾我寡,形勢十分危急。嶽鍾琪率部6千趕到西寧城外時,只見叛匪正在拼命攻城。嶽鍾琪當機立斷揮動令旗,指揮部隊衝向敵陣。正在浴血奮戰的年羹堯抓住時機,急命守城官軍傾數殺出城,不到兩個時辰,被包了餃子的萬餘叛匪不是被殺死就是被迫投降。可惜的是,混戰中叛匪頭領羅卜藏丹津率百十騎逃跑漏網。

羅卜藏丹津逃到額穆納布隆吉爾頑守,加之糾集的其他部落叛匪駐守在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的各處關隘要寨,總兵力不下十萬。徵西主帥年羹堯原打算操練備戰,明年四月青草出芽時發兵2萬分4路出征。因為春天青草長出後馬可以吃,長途運輸飼料困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嶽鍾琪卻認為,青海地區幅員遼闊,便於叛匪分散隱蔽,各路官軍被誘深入,極易顧此失彼,四面受敵,不如集精兵於一路馬上出擊,乘其不備直搗叛匪老巢。並提出學習遊牧民族出戰經驗,每人準備馬兩匹,以便輪換用或缺糧時用。兩種方案上報朝廷後,雍正皇帝非常欣賞嶽鍾琪的作戰方案,下旨按嶽鍾琪的方案行動,並詔封嶽鍾琪為“奮威將軍”。

接旨後,嶽鍾琪旋即率精兵五千、良馬一萬匹,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繞開通往額穆納布隆吉爾沿路的各處關隘要寨,直接向羅卜藏丹津盤踞的額穆納布隆吉爾進發。

羅卜藏丹津所部叛匪完全沒想到官軍會如此開展軍事行動。黎明時分官軍殺到後。叛匪們還在睡大覺。官兵們個個奮勇當先,砍毀營帳,驅散馬匹,圍殲敵人,不多一會便大獲全勝。嶽鍾琪命令將士們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一路攻下伊克喀爾吉、噶斯、次布爾哈等多處敵營。

官軍來到哈達河畔南岸,嶽鍾琪見河水不太深,便命人馬泅渡哈達河,上了北岸經過半日激戰,殲敵千餘。羅卜藏丹津等叛亂臺吉如驚弓之鳥,攜眷屬和數萬人逃往距此地一百五六十里的烏蘭木呼兒。

嶽鍾琪命令部隊稍作休整,夜幕降臨後直撲烏蘭木呼兒,次日黎明抵達,立即圍殲潰逃叛匪,活捉了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屯、妹妹阿寶和數個臺吉。狡猾的羅卜藏丹津趁亂改妝逃走。

官軍短期內在青海成功平叛,雍正皇帝大喜,除封嶽鍾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外。御筆題寫五言律詩二首,又用金扇一把再題七言律詩一首,另黃馬褂一件,賜給青海成功平叛的頭號功臣嶽鍾琪。

當年羹堯被囚後,雍正立刻讓他接手川陝總督的職務,如此一來,嶽鍾琪手中就掌握了川陝甘三省兵權。在兵力最多時,嶽鍾琪能夠指揮的軍隊超過20萬,而且這些軍隊經歷了平定西北叛亂的戰鬥,是清軍一線主力部隊。

在曾靜等人看來,嶽鍾琪功勳卓著,深得雍正皇帝信任,手握重兵,如果能夠成功策反嶽鍾琪,推翻雍正王朝可能性較大。

不過,曾靜等人忽略了一個事實,自清朝建立以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不斷走向強化,至雍正時期達到最高峰,皇權的控制力不斷強化,嶽鍾琪的身邊難道沒有雍正的耳目?20萬清軍到底聽誰的命令?嶽鍾琪的位子除了他自己能征善戰以外,別忘了,其重要的一個前提,皇帝的信任,雍正如果懷疑他了,他能有這些頭銜嗎?

所以,儘管一次次政治漩渦中,嶽鍾琪及時表明自己的衷心,但樹大招風,功高蓋主,於是,雍正突然下令將嶽鍾琪官職貶去,命其回家種田。

以上所論,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妥,望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張教員


前言:滿清入主中原,定鼎天下,漢族人民群起反抗。到雍正時期,反抗的浪潮已經完全被撲滅了。歷經戰亂,人民渴望生活穩定,不願在發生戰火了。而滿清政府也採取了一些有利民生的政策措施,於是,社會逐漸安定下來。

在一些明朝遺民和一些不得志的漢族知識分子心中,依然存在著漢夷之分,一味固守著“夷狄之有君,不若華夏之無也”的狹隘偏執思想,因此,他們極力想要在統兵將領中去尋找代理人,來起兵推翻滿清的異族統治,恢復漢室江山。

就這樣,漢族將領嶽鍾琪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嶽鍾琪是雍正年間著名的軍事將領。嶽鍾琪曾經統領十萬大軍轉戰西北地區,平西藏、定青海,因戰功大而被清廷封為奮威將軍;當時,嶽鍾琪可謂是名震天下,深得雍正皇帝的倚重和信賴。

一些有志於反清的人,一直想鼓動嶽鍾琪起兵反清。這是因為嶽鍾琪時任陝甘總督,手握重兵;最被漢族知識分子看重的就是:嶽鍾琪不光是漢族人,而且他還是傑出的抗金將領岳飛的第21世孫。在他們看來,嶽鍾琪既然是岳飛的後裔,自然會以反清為己任,肯定是要繼承先祖的遺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

而當時的嶽鍾琪因為平定青海有功,雍正授予他三等公爵位。在年羹堯失勢後,嶽鍾琪更是被授予奮威將軍印,實授陝西總督,總管諸軍。

這是嶽鍾琪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時期。不僅西北十萬大軍盡歸嶽鍾琪統領,而且陝西、四川和雲南等緊鄰西藏諸省,一切軍政事宜,都在他的管轄之下。權勢之盛,一時無兩。

因此,明朝遺民及不得志的漢族知識分子都對嶽鍾琪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企望嶽鍾琪能夠登高一呼,奮然起兵,來實現他們反清復明的目標。然而,嶽鍾琪是效忠於滿清朝廷的,這些人的幻想最終落了空,換來的就是清廷對呂留良等漢族知識分子的大肆屠殺,興起了恐怖的文字獄,摧毀了漢族知識分子僅存的一點兒骨氣。

結語:嶽鍾琪當時坐鎮西北,手握十萬重兵,管轄數省軍政事務,權力熏天。又是漢族將領,岳飛的後代,所以,才使一些反清的知識分子異想天開,幻想能夠勸說岳鍾琪起兵反清,恢復漢家江山。

當然,幻想只不過是幻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