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糧食漲價好還是別漲價好?

郭裡市華




西門觀點:從生產者角度講,當然價格越高越好,從消費者角度講,價格越低越好。但糧食價格屬於市場行為,國家只能宏觀調控,不能強行干預。

糧價一直是頗受爭議和熱議的一個話題,生產者農民希望糧價大幅度上漲,而城市消費者希望糧價保持穩定。

我國地少人多,農民人均耕地僅有二畝左右,而糧價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種地收益很低,靠土地收入實在難以養家餬口,所以,從感情上講,作為農民出身的我,也特別希望糧價能夠上漲,農民能夠增加收入。

但是,如今屬於全球經濟,糧食價格也屬於市場行為,而非國家定價,國家只能在政策上給予農民一定補貼,而不能人為提高糧價。



糧價高低受很多因素影響,一是國際糧價,國際糧價一直低於國內糧價,導致國內糧食加工企業大部分使用進口糧食,所以,國內糧價即便不漲價也難以賣出去,漲價更賣不出去。

第二受國內市場影響。近年來,糧食連年增長,生產基本過剩,也就是供大於求,這也是糧價上不去的一個原因。

第三,如果糧價上漲,會引起其它產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化肥、農藥、種子、農機等農資產品,結果,農民種糧成本更高,仍然不賺錢。

所以,糧食漲價並不能給農民帶來好處,只有提高種糧補貼才是正道。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任何東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合理上張都是正常的,但是由一小撮人操控瘋漲失去本身價值,給社會民生造成負擔,不但不是好事,實屬禍國殃民。今年的煙和豬肉的風波百姓十分反感又無奈。希望相關部門為百姓的建康穩定生活和國家穩步發展著想,高度認真關注


董滿憲


糧食價格是漲還跌好呢?我認為不能憑著人的主觀意志而左右糧價,而要由市場決定。目前我國糧食耕作方式落後,生產效率極及低下,成本高,收入少。美國相距中國有萬里之遙,但從美國進口的糧食除去運費及一切開支,價格反而比國產糧食價格低,這就值得我們反思。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必須革除分散經營的生產方式,實行集團化、規模化、效益化經營,在國際市場上才有競爭力。


夕陽紅155908541


本人的觀點是維持目前價格即可。不應盼著糧食長價。因為從之前的糧食長價來看,多是糧食一長,其它都長。事實是,長不如不長。因為糧食是最基礎的東西,每人每天都用。


用戶山澗小溪113A


糧食漲價其它行業就會跟著漲價,這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所有的商品一直漲價走到現在,大家有目共睹。上世紀八十年代理發五毛,泥瓦工一天五塊,白麵一袋十五六塊,工人工資五六十。豬肉八毛一塊。那個時候的工資還是能購買的起糧食。到現在理髮二十,泥瓦工二百到三百。豬肉十三到十八,白麵一百一袋左右。各個瓜果蔬菜也都上漲,。我去了菜市場旁邊讓裁縫店的老闆娘裁褲腳,老闆說漲五塊了,不是原先三塊了,我說肉瓜果蔬菜漲價了,怎麼你們也漲價?我的手工錢不漲價能買起白麵大米瓜果蔬菜嗎?我們裁縫店的人也要生活啊。所以說糧食漲價工人工資就會漲,其它商品也會跟著漲。


用戶100460892779


在當前的中國,糧食漲價好!

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在其它產品紛紛漲價N倍的情況下:糧食價格僅漲了一二倍。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打擊了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致使整個農民群體收入降低!

大批農田荒蕪。

進口大量糧食,不利於自己掌握自己的飯碗子。

土地流轉大戶種糧食收益太低,甚至虧本,難以為繼。

現在家庭支出糧食只佔很小比例。對廣大人民生活水平影響不大。

關鍵問題在於現在是市場經濟,如何在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實現糧食漲價達到市場平衡。而又讓農民適當增加收入。


朱增林呀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漲價不漲價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條,就是讓種地的農民有一個較好的收入就行,只是單純的說漲價好、或者不漲價好都是不準確的,下面就分別談一下個人看法。



每一眼看到這個題目,似乎感覺問的很傻,糧食漲價還不好嗎?其實不然,大家知道,糧食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物資,如果價格上漲,會引起一連串的鏈鎖反應,受其影響,首先化肥、農藥、種子、圭地租金都得漲價,還有其他的農副產品,如豬、雞、牛羊等也都會跟著漲,引起CPI指數上升,甚至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農民的消費支出也會跟著大幅上漲。



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個農民種植15畝地玉米,玉米一斤由8毛錢上漲到9毛錢/斤,生產2萬斤,毛收入18000塊,去了地租7000元,化肥、農藥及其他生產費用8000元,能賺到3000塊錢。如果按照原價8毛錢一斤,產值16000元,地租原來是6000元,生產費用7000元,也是能賺到3000元,這糧食漲了1毛一等於白漲,漲點錢都給化肥、農藥、工錢漲價抵消了。



說糧食不漲價呢,也不怎麼好,因為儘管糧食不漲價,可是別的物價上漲啊,總有人拿一瓶礦泉水和一斤糧食相比,一瓶水1塊多錢,一斤玉米不到1塊,用老百姓的話說,生產一斤糧食總比生產一瓶礦泉水要付出的勞動多吧,可是沒有辦法,糧食漲不漲,其他的物價都在漲,導致了農民種糧的利潤在不斷縮水,嚴重影響種地積極性,有的南方省份的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撂荒的現象。

總的來說,討論糧食漲價好、還是不漲價好,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最有意義的是適當提高糧食價格,壓縮一下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的價格,讓農民種地有奔頭,家家都有一個穩定的收入,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才能有效地激發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實現民富國強。


三農廣訊


糧食漲不漲價,基本上都是一烊的,再說那也不是誰說漲新漲的,從多年來的經驗看,農業品的價是漲不過其它產品的。


樂吧w


希望糧食漲價而不是希望太高,而是在合理的價位上,只能在生產成本上有一定的剩餘價值,低的不靠譜農民沒有可觀收入,這樣不能維計生活和在生產,應讓農民得的到看的著收入才行,否則做為農民本身沒有希望可言。


純東北佬


如果糧食不漲價,地就沒人種了;如果不漲價,農民不種地就沒有經濟來源。就沒了消費,好多工業品就會滯銷。如果農民不種地,看它媽拿退休金的錢多買什麼吃!依賴進口?處國人恰到好處的斷了你的糧食供應鏈,十三億國人就要饑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