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霍金眼中的“外星生命”

  我們頭頂的天空,是浩瀚的宇宙。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地球屬於太陽系的行星,太陽系又屬於銀河系。上千億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組成的銀河系。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的普通的星系,在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內,我們可以確定有上千億的星系。每個星系裡,又有上千億的恆星,恆星周圍又會有行星運行。這麼龐大的宇宙範圍,有萬億計的恆星與圍繞的行星,這樣看來,就不可能只有我們地球存在著生命。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大約有四億光年的比鄰星。宇宙中有如此多的恆星,但距離我們是非常遙遠的,所以想要確定恆星周圍是否有行星圍繞,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恆星亮度週期變化,來確定恆星周圍是否存在著行星。用這種方法發現了,數百個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外星人長的什麼樣子?不大可能與我們人類相同。人類在地球的不同域生活,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種。遙遠的外星世界,與我們的地球環境,更是大相徑庭。先不說是智慧的外星人,就是可能存在的低等外星生命,為了適應所處的環境,也會迥然不同於地球生命。

地球的生命,一個顯著的特徵具有新陳代謝功能,外星生命也應該是具有這一特徵的,生命在進行新陳代謝過程中是需要能量的,外星生命也只能生活在能夠提供能量的區域。天體物理學家霍金就設想了生存在五種區域的外星生命的形態。

第一種生活在岩石行星上的外星生命。在這些比較貧瘠的岩石行星上,植物生長的比較細小,所以那裡的食草動物長有像吸塵器一樣的大嘴,以便從岩石縫中更多的獲取食物。食肉動物長得像蜥蜴,身上有毒刺,常與食草動物爆發大戰。

第二種是生活在氣態行星上的外星生物。氣態行星上的外星生物,長得像地球上的水母,外形比較大,飄浮在氣體中。它的生存必須有能量來源,氣態行星的大氣充滿了閃電,這種水母就以“吃”閃電為生。

霍金眼中的“外星生命”

第三種是生活在液態星球的外星生命。這裡的生物長得像墨魚,身體會發光,生活在海洋的深處。海洋深處的海水比較溫暖,雖然恆星的光線照不到這裡,但火山或者引力潮汐可以提供熱量,這就給生命的新陳代謝提供了能量。

第四種是生活在極寒星球的外星生命。極寒星球常年颳著強風。生活在這裡的外星生物生有許多腳,身上長有厚厚的毛,來抵禦強風和極寒。極寒星球雖然寒冷,只要能夠提供能量,就會有生物在這裡生存。這些生物的生理構造與地球生物截然不同,必然是與極寒環境相適應的,而且還能夠從這種極寒環境中獲取能量,來維持生命的新陳代謝系統。

第五種是漂浮在星球之間空曠區域的外形生命。這種生命並不生活在星球上,而是漂浮在星球之間的真空中。同樣他們的存在也必須有能量的來源。它們體型巨大,長有專門吸收能量的巨大收集器,依靠收集各星球所輻射出的能量來生存。

霍金眼中的“外星生命”

霍金依靠對宇宙的瞭解和認識,設想出大致五種外星生命存在的形態模樣。依據是生命是需要吸收外界能量來進行新陳代謝這一基本特徵。由於外星環境與地球環境差別巨大,所以外星的生命與地球生命也是天壤之別。這些設想,只是給我們提供了想象空間,是否真實存在還不能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