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釘風車的老匠人——他們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們的傳說


說起風車,您也許會想到荷蘭磨坊的大風車,或者是小孩子的玩具風車,五顏六色的紙片做成的風車在風中的轉動,好玩又好看。而我今天講的風車卻是農家像木牛一樣笨拙的大塊頭,是一種鼓風的傳統農具。

風車是傳統農具裡結構最複雜的一種。用來濾去稻穀中的癟谷和稻屑,這個過程很多地方稱著“車谷”,風車長180釐米,寬50釐米、高150釐米左右,因為車體較高,所以有些地方也叫“高車”。

風車身後半部是圓形風箱,內裝鼓風的葉片;前半部為風道及喇叭形出風口,上方裝有方形漏倉,下面裝有扁形漏斗;四根與主骨架連為一體的粗方料,如四隻腳站立在地上。

車谷時,先用木閂閂住漏倉底的漏板,將穀子倒入風車頂部漏倉中,右手搖著車芯搖柄,隨著風箱裡葉片呼啦呼啦的響聲,左手打開木閂並慢慢放開漏板,穀子從漏倉底部落入風箱口,由於受到風力作用,籽粒飽滿的穀子便由前出口落下,而那些半粒兒、癟谷、稻屑卻被風由風車尾口吹出。

贛西的永新縣水西村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木匠村,從先前流傳的一句諺語“水西十三堂,堂堂出木匠”就足以見得。水西的木匠做什麼木器都很在行,尤其釘風車的技藝更是名聲在外,速度很快,工藝極好,堪稱一絕,曾經他們近走湘閩,遠遊川雲,所經之地都有他們釘過的風車,也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戴師傅他家祖傳幾代都是釘風車的木匠,如今水西村做風車只剩他和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由於年歲已高,早已不再遠遊他鄉。

據戴師傅說,做風車的木料要用杉木,不易變形腐朽,經久耐用。風車主要分五個部分,“鼓”和“車心”是鼓風的部分,最上面倒入穀子的“上鬥”部分,下面出穀子的“下鬥”部分,又叫壯谷斗箕,風車尾口的部分又叫癟谷斗箕,這四個部分安裝在由八根方料做成的“風車架子”上。

釘風車的次序是先做好風車架子,接著做最關鍵的“鼓”和“車心”,然後做風車的上鬥,再做下鬥,最後做風車的尾。由於風車除了架子是方木料用榫卯結構做的,其他四部分都是木板釘成,因此又叫釘風車。


釘風車的技藝核心就是匠人行話說的“提樓”和“放擺”,只有“車心”的6片木葉和鼓板的尺寸計算好,鼓出的聲音才好聽,不僅省力風還很大,只要輕輕用手 搖動手柄,風就順勢從“鼓”口出去。如果尺寸把握不當,風就一直在“鼓”裡面來回跑,既費力也起不到鼓風的最好效果。

釘風車的老藝匠

釘風車的這門傳統手藝,它即是手藝活,也是力氣活,這和別的木匠活是有區別的。這門手藝一要力氣,二要耐心。得三年木匠的基本功,最重要還是得領悟釘風車最關鍵的“提樓”和“放擺”。

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需要一臺風車,所以釘風車是門很吃香的手藝,如今隨著現代農機設備的出現,古老的風車已然很少派上用場,年輕的木匠都紛紛去做時下正吃香的建築裝修,現在除了那些還能掄得動斧和錘子的老匠人,就很少有人會做了。

老匠人的工具箱 記錄是一種情懷,一路收藏風情,只因曾經來過。做有溫度有深度的文章,喜歡我,請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