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安史之乱过后,曾经的大唐帝国繁华凋落,虽然巍峨的大明宫依旧高耸矗立,但早已是物似人非,只剩眼前如烟浮华。

唐宪宗李纯,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奋发有为的年青皇帝,尊崇太宗、玄宗的创建的辉煌盛世,他渴望如先祖一样建立不朽的伟业。面对安史之乱后,危机四伏的唐帝国,果敢英明的李纯能否力挽狂澜,承载起大唐的希望,再造一个辉煌时代?

唐宪宗李纯的中兴之志

公元805年,28岁的李纯登基为帝,是为唐宪宗。李纯非常清楚唐王朝当前的状况:各地藩镇截留赋税,拥兵自重,掌控地方官吏任免,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目无朝廷,朝廷对于藩镇的诏令如同一纸空文;朝堂之上,官员冗滥,宦官专权,中央政府腐败不堪;地方豪强地主残酷盘剥,农民纷纷逃离土地。

初登皇位的李纯踌躇满志,决心改变当前日渐衰落的大唐,恢复中央的权力,重现昔日帝国的辉煌。复兴大唐的梦也许不是遥不可及,他的祖父德宗就曾锐意改革,武力平藩,让大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要继承祖父的遗志,重振大唐雄风。

藩镇的权势大到中央难以掌控

藩镇割据,严重危害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更是对朝廷权力与尊严的严重挑战,李纯决心用武力平定藩镇,完成国家统一,重建中央的权威。

安史之乱后,玄宗、肃宗相继去逝,继位的代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对于参与安史的降将采取了安抚的政策,对幽州、魏博、成德、相卫四镇给予妥协。相卫镇后被魏博镇所并,成为三镇,因为都在黄河以北,称为河朔三镇。三镇各自拥兵自立,控制藩镇的政治军事经济,俨然成为独立王国。

平叛安史之乱的的唐将,纷纷邀功请赏,朝廷无奈,有的被封为节度使,这样唐朝的节度使的设置,由边境扩展到内地,藩镇割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朝廷无法控制藩镇,而且藩镇联合起来对抗朝廷。藩镇彼此之间因为利益,出手相争,使晚唐政局更加动荡。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唐宪宗李纯

即位之初,四川节度使刘辟公然挑恤新皇帝的权威

公元806年,李纯即位第二年,割据的藩镇便送给新皇帝一个贺礼:刘辟得到四川节度副使的任命以后,愈发心志骄矜,又要求兼管整个三川,被李纯拒绝后,公然发动了叛乱。

一心削藩的李纯自然不能容忍藩镇为所欲为,他决心要用中央的铁腕来震慑这些嚣张跋扈的藩镇。

朝堂之上关于是否对刘辟进行讨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公卿们认为蜀道艰难,难以攻取,只有李纯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杜黄裳,极力主张武力平叛,这给李纯以莫大的精神支持。李纯听取杜黄裳意见,命令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神策军使高崇文为将讨伐刘辟。

延英殿中的李纯,充满焦虑地等待着战争的消息,他虽然自信,并且相信杜黄裳的判断能力。但他更明白做为削藩的第一仗的重要意义,如果战争胜利,不仅是对于他武力削藩正确性的一个肯定,同时也可以威吓那些蠢蠢欲动的藩镇,堵住朝廷中反对武力征讨者的悠悠众口,也是对那些支持削藩,因战争而带来财力消耗和人员损失的百姓一个交待,更为他今后也许是漫长不可预期的削藩之路,有一个好良好的开端,为他的复兴大唐之梦寻求更多的支持者,所以此战势在必得。如果一旦失败,或是如祖父德宗当年,引起更大的兵变,朝堂之上将如何哗然,藩镇会更加目无朝廷,他的雄心壮志是否也会如德宗一样被消失殆尽?

蜀道艰难,易守难攻,武力平叛,任用新将高崇文,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还是一次率性的豪赌?

唐军在英勇多谋的高崇文带领下,经过多次战役,将士浴血奋战,在艰难的蜀中,佳报频传,刘辟节节败退:六月,高崇文打败了刘辟 。刘辟又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设置栅垒。高崇文派遣骁将范阳人高霞寓前去攻取了万胜堆,由此可以俯视鹿头关全城。共计经过八次交战,全都获胜。高崇文在德阳又打败刘辟。十一日,高崇文在汉州再败刘辟。高崇文多次打败刘辟,攻克成都。

历经半年的平叛,刘辟兵败被俘,被斩于长安,西川全境便完全平定了:刘辟带领数十人骑马向西逃奔吐蕃,高崇文派兵追赶,并在羊灌田追上了他们。刘辟跳江逃跑,终被擒获。

初战告捷,朝野为之振奋,极大地鼓舞了李纯削藩的信心和决心,李纯看到了重振大唐的希望。

宪宗除杨惠琳、李琦,收魏博,各地藩镇惊慌失措

夏绥留后杨惠琳率领兵马阻止朝廷任命夏绥节度使李演上任,李纯令河东、天德军合兵进击杨惠琳,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杀杨惠琳。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被平定后,藩镇极为恐惧,多数请求入京朝见。

在所有的藩镇割据中,河朔三镇最难解决,而河朔三镇中的魏博镇更是这铁板一样三镇中最顽固的力量。正当李纯为之忧虑的时候,转机来了。公元812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十一岁的儿子田怀谏担任了魏博节度副使,大权却被家僮蒋士则掌控,步射都知兵马使田兴被军队拥立。

田兴立即宣布放弃割据,归附朝廷。已经相对独立于朝廷五十多年的魏博,带着魏、博、贝、卫、澶、相六州土地前来归顺,使坚持对抗朝廷的河朔三镇开始松动,倾覆了反叛作乱的巢穴,也使削藩的整个形式发生了积极的好转。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吴元济反叛,宪宗派十六路大军夹击淮西,拉开削藩战争中最激烈的一仗

面对大好形式,削藩是否要以武力全面推进?如何才能胜券在握,避免如祖父德宗因削藩而引发兵变?李纯采纳李绛建议,不马上对节度使用兵,而是利用节度使内部矛盾,因事而变。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逝,其子吴元济拥兵自立,密谋反叛。吴元济,隐瞒吴少阳的死讯,以吴少阳患病上报朝廷,由自己统领军中事务。

李纯派遣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前去吊唁祭奠。吴元济拒绝迎接,派出兵马,四面出击,屠杀舞阳县,火烧叶县,掳掠鲁山与襄城,到了东都洛阳周围的地区,关东震恐惊骇。淮西节度使驻守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公元815年,宪宗下令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十六道兵招讨吴元济,打响了削藩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仗。

面对朝廷大军压境,吴元济派遣使者向恒州与郓州请求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屡次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李纯不允。

大唐千古大案 宰相武元衡遇害,裴度受伤

削藩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十六路讨伐淮西的大军,除了李光颜骁勇善战外,其他长时间毫无建树。朝廷人心浮动,要不要继续削藩?李师道为了阻止朝廷对淮西用兵,暗杀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裴度。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1、铁血宰相上朝路上惨遭杀害

李纯还在为讨伐淮西的大军没有任何进展忧心时,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惨烈的阴谋即将到来:他依赖的武力平叛宰相,上朝路上遇刺身亡,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打击险些击碎了他心中坚守的意志。

公元815年,六月初三,大明宫延英殿依然如往日庄严肃穆。自即位以来勤于政事的李纯,早早端坐于龙椅之上,等待朝臣们的到来。令李纯困惑的是,早朝时辰已过,却还没有人来上朝?

李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天未晓,宰相武元衡同往常一样骑马前往大明宫上朝,让他没想到的是,早有刺客等在他上朝的路上。他刚从居住的靖安坊东门出来,悲剧就降临到他身上,一支从暗处飞射而来的箭击中了他,随从人员纷纷逃散。一朝宰相就这样身惨死于上朝的路上,恒古未有。

武元衡,德宗宪宗两朝宰相,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忠臣,才华贤德可比姚崇宋璟,忠义正直可比魏征。是李纯削藩依赖的重臣,李纯将对藩镇采取军事行动的事情全部交托给武元衡,武元衡希望效仿贤相姚崇宋璟,帮助胸怀报负的皇帝实现复兴大唐的梦想。谁也不会想到武元衡的理想尽在那个晨曦微明的清晨后,嘎然而止。

在延英殿中孤独等待大臣的李纯,等来了哭诉的兵部侍郎许孟容,许孟容哭着告诉李纯:当朝宰相武元衡被人在路旁杀害,贼人却不知去向。正当削藩低谷时期的李纯,被这突来的恶耗震惊了!昨日言尤在耳,今朝却天人两隔,悲痛笼罩着空旷的大殿。

这个暗杀计划的实施者正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李师道豢养的宾客规劝李师道说:“天子专心一意地声讨蔡州的根由,在于有武元衡辅佐他,请让我秘密前去刺杀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讨伐蔡州的谋划,就会争着劝说天子停止用兵了。”

为了救吴元济,更是为了自身安全,李师道还听从宾客的意见。派遣强盗数十人攻打河阴转运院,杀伤了十多个人,烧掉钱财布帛三十多万缗匹,谷物三万多斛。进而刺杀宰相武元衡和裴度,武元衡被杀害,裴度侥幸生还。

京城的人们为之震惊,朝中百官在天未亮时不敢走出家门,有时皇上登殿,等了许久,朝中的官员仍然不能到齐。李纯命令,宰相外出时,加派金吾骑士护卫。

2、与武元衡一同遇刺的裴度,侥幸逃过一劫

杀害武元衡后,刺客又进入通化坊,前去刺杀裴度,裴度也是李纯削藩的大力支持者。裴度头部受伤,跌落在水沟中。刺客以为裴度已死,才离去。由于裴度戴的毡帽很厚实,因而得以不死。

裴度创口不愈,卧病二十天。李纯颁诏命令卫兵居住府中保护裴度,派去问候的中使接连不断。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当朝宰相武元衡被杀,裴度受伤,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朝臣们因为恐惧,纷纷上书停止对藩镇用兵,免除裴度的官职,以便使恒州王承宗、郓州李师道放下心来,换取京都的太平。李纯发怒:

“若罢度官,是奸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贼。”《资治通鉴》。立志削藩的宪宗李纯早已预料到削藩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藩镇会如此嚣张。痛失贤相的李纯内心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他懂得自己必须要用坚强的意志带领大唐驱散阴云,重撑朝廷恩威刑赏、生杀予夺的大权。

裴度伤初建愈,李纯便任命裴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裴度不为阴谋暴力所屈,坚持用兵淮西。裴度认为“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李纯对裴度的分析非常认可,便将曾经武元衡掌管的采取军事行动事务全部交给裴度。

面对淮西前线战败与朝臣的反对,李纯削藩意志坚定,起用裴度、李愬

淮西战争进行了两年多,却毫无建树,李纯开始考虑启用新的将领。战败的士兵士气低落,朝臣反对的更加强烈,谁能担此重任,重振士气,平定淮西?

公元816年,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被李纯任命为邓唐节度使,继续进攻吴元济。李愬是德宗时期名将李晟之子,出身将门的李愬,有谋略,善骑射。父亲李晟曾在德宗时的削藩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在泾原之变中,坚持平叛,收复长安,迎回德宗。

诸军讨伐淮西蔡州,没有攻克,物资转运使人们疲惫不堪。李纯也为此忧虑,李逢吉等人争着说军中士气低落,财物消耗已尽,意思是打算停止用兵,只有裴度坚持平叛。李纯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还充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把领导讨伐淮西的重任交给裴度。裴度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皇帝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未来交到自己手上,此次督战不仅关乎淮西战争的成功与失利,更将关乎着帝国的未来命运与走向。

公元817年,八月初三,李纯驾临通化门为裴度远赴淮西送行,在将要启程时,裴度向宪宗承诺“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李纯听得此言,不禁流下眼泪。

李纯把平叛淮西的重任交给裴度与李愬,也是把逆转整个削藩战争的重任交给他们。足智多谋的李愬,根据降将吴元济部下的讲述,蔡州防守空虚,而吴元济正坐守蔡州,便制定了奇袭蔡州的计划,奇袭计划受到裴度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八月十五,一个风雪交加夜晚,李愬秘密开始实施他的偷袭计划,这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奇袭行动。李愬带领九千精兵,踏上了去往吴元济老巢蔡州的路上。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占领了敌军的栅垒。李愬命令将士稍作休整,将五百人留下来镇守张柴村,以便截断洄曲与各条道路间的桥梁。

李愬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当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一处喂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命令哄赶鹅鸭,以便遮掩军队行走的声音。

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十六日,四更时,李愬来到蔡州城下,敌军无人知晓。李愬率先登城,强壮的士兵便跟在他们身后。鸡叫时,雪停,这时李愬军队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向吴元济报告说:“官军到啦!”吴元济还在躺着,笑着说:“不过是被俘的囚徒在做盗窃罢了!天亮后我会把他们都杀了。”又有前来报告的人说:“州城陷落啦!”吴元济说:“这肯定是洄曲的人们到我这里来要求发放冬衣 的。”当吴元济听到李愬的军队在发布号令,响应号令的有将近一万人。吴元济这才害怕,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抵御官军。吴元济战败被迫投降。历经四年的淮西战争终于在李愬与裴度的精诚合作下,以朝廷的胜利宣告结束。

唐宪宗李纯削藩血泪史:宰相遭暗杀,皇帝死于宦官之手

淮西平定后,横海、成德、幽州等藩镇纷纷归服中央。只有淄青李师道顽劣愚昧,反复无常,李纯大怒,乘胜用兵淄青。在朝廷重兵压境下,淄青内部叛乱,李师道被部下所杀。

公元819年,至此,淄、青等十二州全部平定。自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以来,蕃镇在河南、河北三十余州割据跋扈,自命官吏,不向朝廷上供赋税,将近六十余年,至此全部重新遵守朝廷法令。

自此,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彻底消除了,大唐帝国再次出现了统一的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国家的统一让复兴大唐的梦想变得似乎近在咫尺。

李纯以为可以制控于股掌之间的宦官势力,却已经无法撑控,最终死于宦官之手

德宗时期泾原之变时,文武官员纷纷失节,只有德宗身边的宦官忠心护驾,使德宗开始信任并重用宦官,建立了神策中尉制,将禁军交给宦官统帅,更进一步建立了枢密使制度,由宦官担任枢密使。德宗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措会给唐王朝带来让毁灭性的后果,本是宫庭侍从的宦官一跃成为一支可以左右政局强势力量。

李纯也同样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重用宦官。宦官傲慢专横,侵扰损害朝中政务,谗言诋毁忠诚坚贞之士。但李纯却认为宦官只是家奴,没有家族权势,随时可以任用和撤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到李纯统治后期,宦官势力已经发展到让他无法撑控的地步。

李纯统治后期,不再勤于朝政,而是迷信道教佛教,服用金丹。也许是长达十几年的削藩战争,坎坷艰辛中逐渐磨蚀了他的意志;也许是削藩最终取得胜利,令他骄傲自满;也许是宰相武元衡的遇害,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国家经济萧条,宦官专权,结党营私,种种原因重叠相加,令李纯甚至不敢直面现实,也许只有沉浸在虚无飘渺的世界中,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据史书记载,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在大明宫中和殿突然死亡,时人都说是被内常侍陈弘志所杀。陈弘志的同党内宫官员,为了隐瞒真相,不敢追究凶手,只是说宪宗吃金丹后药性发作而死,外人都无法辨明事情真假。

轰轰烈烈的元和中兴,就这样在宦官的专横残暴中宣告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