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何有人说马超不死,北伐一定能成功,马超到底有多厉害?

元哥说历史


马超,字孟起,曾为西凉地方割据势力,是能够和曹操叫板的人物。可惜的是,马超归顺刘备后,被闲置,郁郁不得志,于公元222年病逝。有人认为,如果马超没有早亡,活到诸葛亮伐魏时期,给诸葛亮当先锋,冲锋陷阵,可以统一中原,复兴汉室江山,这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即使马超没有早死,也不一定能够伐魏成功,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首先,马超威震西凉的时代早已过去。

马超出身于西凉,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曾接手父亲马腾的军队,与叔父韩遂,一同反抗曹操。他在数日间,便占领了潼关,直逼长安。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和马超大战一场,才艰难取得胜利。当时,马超在西凉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手下十几万骑兵,威风凌凌。羌人对马超非常敬重,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

而现在,马超早已日落西山,父亲马腾、两个兄弟马休、马铁都被曹操所杀,自己的妻儿杨氏、董氏、马秋等人也被害,就连副将庞德也归顺了曹操,只剩下了堂弟马岱。《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如下: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虽然现在的马超在西凉还有一定的威名,毕竟他连军队都没了,人也归顺了刘备,对西凉的威慑力降到了冰点。属于马超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他只能作为蜀汉的一员大将,五虎上将之一,守卫边关。

其次,马超也年过半百,年老体衰,不堪再战了。

虽然马超是五虎上将之中岁数最小的,他于公元222年病逝时也47岁了。如果他还活着,很快就到了50岁了,在古代,这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即使他年轻时,再能干,再勇猛无敌,此时也是日落西山了。马超年轻时,勇冠三军,十七岁就跟随父亲马腾征战,斩杀董卓旧将王方、李蒙,使天下耳目为之一新。

他后来,潼关之战中,将曹操杀得割须弃袍,渭水之战将曹操射得夺船避箭。马超最引人为傲的是,他单挑曹操手下第一勇士“虎痴”许褚,并将“裸衣”状态的许褚打败,奠定了无上威名。他还在葭萌关,大战张飞,这一战也是三国时期的巅峰对决。然而,这些都是马超青年、壮年时期的光辉事迹了。现在的马超,快50岁了,早已过了黄金期了。此时的马超,骑马都不一定利索了,想要继续征战,难啊。

最后,马超一个人的武力,无法左右诸葛亮伐魏失败的结果。

马超即使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无法左右蜀汉和曹魏战局。如诸葛亮第一伐魏,顺风顺水,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诸葛亮将赵云、邓芝派到箕谷,佯攻曹魏,作为奇兵。实际上,他是攻打祁山,很顺利打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然而,在曹魏反应过来后,魏明帝曹叡派出张郃,夺取军事重地街亭。

诸葛亮在街亭的守将是“纸上谈兵”的马谡,将营寨扎在山上,被张郃围困,断绝水源。最后张郃顺利夺取街亭,取得大捷,诸葛亮看到街亭丢失,不得不退兵,这次伐魏,虽然没有马超,可是有不次于马超的赵云出战,也没改变战局。这一战,虽然蜀汉没有遭到大的损失,可是兴师动众,却劳而无功,就是失败。

即使马超活着,参加诸葛亮的这一次伐魏,也很难改变马谡丢失街亭,无奈退兵的结局。一个大将对战局的影响是很小的,只有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一军主帅,才能对战局造成很大的影响,左右战局。

总结:即使马超不死,活到诸葛亮伐魏,并随军出战,也是和赵云一样的老将了。虽然马超曾在羌人、西凉有过很大的影响力,这时也荡然无存了。西凉归顺曹魏多年,是不会跟着马超了,反叛曹魏了。此时的马超,就和赵云的作用是一样的,精神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已无法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因此,即使马超不死,也诸葛亮伐魏也不会成功。

魁哥说历史


马超如果不死,诸葛亮手中就多了一张王牌。诸葛亮北伐时,最倚重的大将就是魏延了,如果马超还在,他能起到的作用,绝对比魏延要大。

马超比较年轻,他病逝于公元222年,年仅47岁,如果他能活到北伐那个时候,也就50多岁,完全可以征战沙场。那么马超有多厉害呢?马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并且在羌人当中有很高的威望,我们可以看一些马超的经典战例。

潼关之战

潼关之战是耳熟能详的,在《三国演义》里面,马超在潼关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真正历史上的潼关之战也非常激烈。在曹操北渡渭河之前,马超提议拒住河北,不让曹操渡河,这样等曹操粮尽,他自然会退兵。但是韩遂认为不如放曹操渡河,然后“半渡击之”,所以最后没有采用马超的计策,从曹操的整体思路来看,其实马超的想法更正确,因为“半渡击之”的计策并没有太成功,曹操还是顺利过河了。

所以,后来曹操听说马超的谋略,曾经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

后来,马超和韩遂中了贾诩的离间计,潼关战败。但一年以后马超就死灰复燃,重新占领陇上诸县,期间还击败一次夏侯渊。

所以说,马超并非一勇之夫,他的用兵能力是可圈可点的。

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时,马超和张飞一起行动,马超策反了氐族万余部落响应刘备。

这里可以见识马超在西北异族当中的威信。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的爷爷娶羌女为妻,所以能得到异族的支持。

诸葛亮的北伐,主要目标就是蚕食凉州,要是有马超在,一方面可以依仗马超的勇武以及统军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马超的威信争取羌人的支持,这对诸葛亮是极大的帮助。所以说,如果马超不死,北伐不敢说一定成功,但是有很大概率能成功。


历史都付笑谈中


马超是否厉害?其实和北伐一点关系也没有,投靠刘备的马超,如同被拔去毒牙的毒蛇,或者被砍掉利爪的猛虎一般,失去了勇猛之心。

马超厉害吗?既厉害又不厉害。说马超厉害,是因为马超确实有厉害的地方,比如潼关之战,天下枭雄一般的曹操亲口说差一点被马超困住了,再比如马超初来成都,兵不血刃就逼着刘璋投降,这就是厉害。



马超的厉害,还有一人独战杨阜等宗族七人,除杨阜外,全被马超斩杀,这是马超的勇武。马超不论自身实力的弱小,数次起兵对抗强大的曹操,这是马超的强悍。

说马超不厉害,是因为马超投靠刘备之后,基本上没啥建树,与马超早年独立阶段,完全是两个人,马超在下辨之战中负责策应氐族雷定七部合计一万余人声援刘备,结果被曹休和曹洪打败,还折了吴兰与任夔,其中吴兰还被马策应的氐族中的阴平氐王强端所杀。



这可是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参与的唯一一场大战,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马超除了汉中之战就没有参与任何蜀汉的对外战争,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没有带马超去,等到刘备夷陵战败之时,马超也病死了。

马超其人虽然是汉人,但是身上流着四分之一的羌人血统,其行事风格、为人处事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羌人相差无几,马超自幼生活在羌汉杂居的地方,又因为作战勇猛,敢于对抗曹操赢得羌人、氐族的崇高威望,而这些威望让马超能够轻易取得羌人、氐族的支持,这也是马超身上的优势。



但是马超身上的劣势同样明显,相比于优势有过之而无不及,马超选择对抗曹操,却牺牲了远在中原地区作人质的家族数百口人的生命,以至于在后来痛哭后悔,反过来说,这难道不是马超本人造成的后果吗?

马超如此不重视族人的性命,甚至自已亲人的性命也不重视,马超的一个儿子在冀城之战中被杀,另一个儿子在汉中被杀,老婆也被迫改嫁,马超如此的薄情寡义,也是很难让人信任的原因所在。



马超作为一方诸侯,原本是与刘备平起平坐的地位,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初,有一段时间是直呼刘备姓名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关羽、张飞相当的不满,关羽想入益州与马超决战,而张飞甚至想杀了马超。

一个破产的老板到另一个老板处打工,能让人重用吗?一旦重用马超,不是让刘备感到莫大的风险吗?重用马超,很容易让马超获得资源,当过老板的马超,一旦有资源,立即就能满血复活,从刘备这里独立出去自立山头,这是刘备绝对不允许的。



刘备之所以不重用马超的两个原因就是:一马超薄情寡义,二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

再回到北伐之事来说,刘备生前除了汉中之战外,以及关羽擅自扩大的襄樊之战外,再也没有北伐,不仅没有北伐,反而有东征孙权的夷陵之战,而马超对孙权是没有任何兴趣的,马超感兴趣的只有北方,也就是北伐,一是报仇,二是夺回曾经属于自已的地盘。



别说刘备没有机会北伐,就算刘备有机会北伐,也不会让马超重用,马超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就是一高级花瓶,不仅位列汉中王进劝表的排名第一位,当时的诸葛亮才排第五,关羽排第六,张飞排第七,远低于马超,另外马超官至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骠骑将军可是仅次于大将军的蜀汉第二高武将职位,马超的官职、爵位在蜀汉都是数一数二。

即使是诸葛亮时代,也不会重用马超的,诸葛亮重用的都是荆州系的人士,比如马谡、蒋琬、魏延、费祎、向宠、郭攸之、董允等等,虽然关羽、张飞都去世了,诸葛亮也不会重用马超。



退一百步说,就算诸葛亮用了马超,北伐就能成功吗?

当然不能,北伐成功与否,不会因为有一个马超的加入而发生改变,诸葛亮北伐失败的根本原是蜀汉实力太弱,曹魏没有动乱,再加上魏国人才济济,尤其是司马懿,虽然能力不如诸葛亮,但是依靠魏国强大的实力,以及正确的策略耗死了一意北伐的诸葛亮。

就算有马超出战又如何呢?



人家司马懿根本就不跟你交战,马超再勇也没有办法,打仗靠的是头脑,仅仅依靠武力勇猛,在三国时期,已经很难打赢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三国时期的战争,全都侧重于谋略的战争,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如此。

当然了,马超如果不死,并且参加了北伐,也许能打赢一两场局部战争,但是对于北伐大业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诸葛亮都不能完成的事,十个马超也完成不了,况且马超还非常缺乏头脑与谋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马超到底有多厉害?个人感觉在某些方面和项羽相当。


马超把曹操逼得割须弃袍,最终却被曹操打得再无容身之地。杨阜说“超有信、布之勇”,可见不是虚言。

对于马超英年早逝,很多人会觉得遗憾。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有些人会认为,如果马超没有死的话,凭借着马超的实力,诸葛亮的北伐很有可能会成功。

想象总是很丰满的,但是现实总是很骨感的。即使马超没有死,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不会成功的。

认为马超能在北伐之中取得成就的原因,不外乎当年杨阜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刘备在得到马超之后,的确也派遣马超和张飞等人去争夺过汉中。当时氐族的雷定等部落数万人一起响应,这应该还是因为马超在西北地区的威望所致。

在曹洪等人的抵挡之下,马超等人最后还是撤兵回来。总体来看战况不是那么顺利,但是却能看出马超在羌、胡的威望。

后来刘备把马超任命为凉州牧,可以说刘备还是把马超定位在西北方向上。

最大的问题在于马超死了!所以我们就要假设马超没有死。


《三国演义》里虚构了一段情节,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利用马超的威望轻松地退却了一路。不过这只是用在了防守上,并不是进攻。

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北伐,却始终是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有了马超呢?对于诸葛亮来说,也只不过是多了一名将领而已!不管是魏延还是马超,只能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行事。

诸葛亮既然不能采纳魏延的建议,势必也不会放手让马超去经营西北。当做普通将领去用,发挥不出马超的潜力;放手让马超去施展,又怕马超由此坐大。

马超在诸葛亮手中,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其实马超即使脱离了蜀汉,也可以是蜀汉最强有力的盟友。马超与曹操是灭族的仇恨,这个盟友势必会比孙权更加牢固。

但是以诸葛亮的秉性,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诸葛亮的北伐还会是以前的那个样子!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关于“马超不死,北伐一定能成功”这种说法,笔者先要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即使马超没有死,诸葛亮的北伐也难以成功。至于为何在下会有这样的的观点呢?咱们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论述。

1、如果马超活着,他的身体情况也难以参加北伐

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马超于“(章武)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也就是说他虽然年轻时叱咤风云,但到了中年便被疾病所累,最终未满知天命之年便撒手人寰。

假设马超能活到诸葛丞相北伐之时,就要在他本来47岁的年纪上再加6-7岁左右,也就是五十三、四岁的样子。真是那样的话,以孟起的身体情况,恐怕也只能整日卧床不起,仍然无法随军出征。既然马超即使活着也不能参战,那北伐还是会跟本来历史进程一样,无法改变最终失败的结果。

2、如果马超活着,以他的身份也难以被安排在战场上领兵打仗

说到马超其人,相信大家立刻会想到他那响当当的名号“五虎上将”,但这其实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一个头衔,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五虎将”之说。那马超到底有何官爵呢?

仍然据《三国志》记载,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前,曾被朝廷任命为偏将军并封为都亭侯,看上去名头挺大,实际上在汉朝也只是个五品的武官而已。之后,马超刚刚归顺刘备,立刻就获得了平西将军之职(都亭侯爵不变),即晋升为三品大元。再往后,随着马超在蜀汉所处时间越来越久,也随着刘备自身地位越来越高(最终称帝),马超最终也获得了二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犁乡侯的身份。可以看出马孟起的头衔一直在稳步提升,算是官高爵伟了。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马超明面上的身份,而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那才会影响到他是否能够参与最终的北伐。

那马超那个隐藏身份是什么呢?这便是他曾与玄德公一样,有过自己的地盘和队伍,乃是一方诸侯。正因如此,纵观蜀汉满朝文武,虽降将甚多,但能有这样显赫身份的恐怕仅孟起一人而已。所以,这样一个曾经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投靠到帐下,刘备能放心大胆地用他么?显然不太可能。于是,刘备就给了马超足够高的头衔,把他像一个“吉祥物”一般供在朝中,难有出征的机会。从而也就使得马超降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战绩了。

也正因刘备都不会安排马超统兵打仗,作为继承了先主遗志的诸葛丞相,怎么会让马超上阵杀敌呢?这便又回到了那个结论,就是马超即使活着也不能参战,是无法改变北伐结果的。

3、如果马超活着,并且有机会参战的话,也很难改变北伐结果

纵观诸葛武侯的五次北伐,虽确实有“蜀中无大将”的尴尬,但左右最终战果的原因,似乎与领兵打仗的将军自身能力没太大关系。因为五次北伐的失败,其中有两次是由于粮草供给不足而退兵,一次因魏军撤退而蜀国也无力继续前进而不了了之,还有一次是丞相亡故而不得不退,只有马谡失街亭这次倒是值得商榷。

但即使马超可以参战,街亭就不会丢失了吗?显然还是照样会失街亭。毕竟任命街亭守将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有很多大将可以选择的,而他偏偏就看上了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这就说明即使马超在队伍中,以诸葛亮的喜好来说还是会选择马谡来守街亭,这样的话这次北伐依然会因此而兵败,结果还是没有改变。

所以,综上所述,笔者便认为“马超即使活着,也很难改变北伐最终失败的结果”。那解释完了前一个问题,笔者接下来要回答一下这位朋友提出的,关于“马超到底有多厉害?”这个问题了。

在笔者看来,马超人长得非常帅气,素有“锦马超”之称。然而论到他的实力的话,只能算是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了。因为,咱们先不讲正史仅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内容,马超曾跟许褚、张飞两员虎将战成平手,算是旗鼓相当。而这二位的武勇相信无需多说,大家都很清楚,足以证明马超的勇猛。如果再回看正史《三国志》,其中也有杨阜对马超的评价:“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也就是说马超其人有韩信、季布这样大将的勇猛,还深得北方羌、胡部落人心,也真是把他的勇猛十分形象地描绘给了后人。

但是,咱们再来看看马超带兵所取得的战绩呢?除了对付一些无名之辈获得胜利以外,几乎都是饱尝败绩。并且,这些战斗失败的原因,全都是中了对方的各种计谋(如曹操所用的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可见其在谋略方面能力是有缺陷的。

好了,这就是笔者闲叙春秋对于这两个问题的一些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对这位提问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闲叙春秋


马超不死,蜀汉的北伐也不会成功,这是由蜀汉政权的国力所决定的,但是,假设马超参北伐,蜀汉有可能会占领陇右地区,而凭借马超在西凉地区的威望夺取雍凉是在刘备称王的时候就应该做。

大家都知道,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给刘备设计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建国纲领”~《隆中对》,而这个所谓的“划时代”的纲领的终极目标是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其实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证明自己是汉朝正统继承人的,非常伟光正的政治口号而已,根本就不具备操作性,刘备也是被这个狗屁《隆中对》所误导,在自己最巅峰的时期做出了最不理智的政治决策。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集团的发展达到了最巅峰时期,此时的蜀汉政权拥有益州和汉中已经荆州三郡,控制的总人口约140万左右,军队达到了13~14万,基本上跟孙权持平,但是蜀吴双方加起来的总和都不如曹魏,更不用说区区一个蜀汉就想完成消灭曹魏,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理想,那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

当时刘备称王后最应该做的不是继续敌视曹魏,不是让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而是应该立即跟曹操和解,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相约共同匡扶汉室”,如此,曹丕也不可能迅速的做出篡汉自立的举动,而对于蜀汉政权来说,稳定住了曹魏政权,蜀汉就少了一个最大的敌人,剩下的唯一的敌人就是那个趁火打劫夺取了荆州三郡的孙权。此时的刘备可以腾出手来跟关羽一起向孙权宣战,夺回被孙权占据的荆州三郡,但是也仅限于此,如果刘备的势力发展过快,曹魏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刘备在向孙权进攻的同时,可以资助马超,注意是“资助”而不是派遣,因为马超不是一般人,他本来就是一方诸侯,而且是一个“有信,布之勇,深得羌,胡心”的诸侯,他投靠刘备是走投无路不得已,他一旦有了兵马钱粮,凭借他在西凉地区的威望和人脉,肯定是可以东山再起的,如果刘备资助马超经略西凉,他肯定可以在曹魏的雍凉地区掀起惊涛骇浪,搅得曹魏不得安宁,占用曹魏大量的经济和军事资源,这样,刘备就可以安心的跟孙权争夺荆州,在拿下荆州之后,再恢复跟孙权的联盟关系,维持三方之间的平衡,这是刘备所能够做到的最佳的状态,除此之外,限于刘备的年龄和蜀汉政权的实力,刘备也不可能再做出多大的成就了,


狼的影子716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马超如果没有去世对于蜀汉的北伐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主要来自于马氏家族对于当时凉州地区的羌人的号召力,注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占据凉州和关中,第一次北伐的主要目标就是凉州,而马超假如存在的话,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夺取凉州无疑是非常有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谈到东汉末年凉州的情况了。

在历史上,凉州从东汉中后期开始不断爆发羌乱,羌乱一度袭扰关中,使得东汉政府花费大力气镇压羌乱,很多人所知晓的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与段颎都是在镇压羌乱中名声显赫。羌乱一开始的镇压东汉政府依靠的是关东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士人和武将组成的群体,但是这些人不是凉州本地人,所以他们的行为十分差劲,打仗的时候搞贪污腐化,而后郡县的长官多为关东的士人,他们对付羌乱只有一条法子,那就是让凉州人内迁,当然这种内迁是极其残暴的,按照凉州人王符的记载,这些郡县长官直接派人破坏田地和庄稼,然后破坏当地居民的房屋,然后内迁的人也没有安置产业,导致大批凉州平民成为流民,凉州作为边郡成为白地,这自然引起了作为凉州本地豪强的不满,在政府军无力控制羌乱的时候,凉州的豪强站了出来,开始为家乡做事,前面提到的凉州三明就这种情况下冒出来的,羌乱最后虽然平定,但是本地人对于东汉政府十分痛恨,而且大批的羌人和汉人杂居实际上很有羌人已经汉化。

知晓一点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西凉地区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军阀韩遂和马腾,马腾就是马超的父亲,马氏一族是马援的后裔,从马腾父亲马平开始娶羌人女子为妻,到马腾继续娶羌人女子为妻,羌人和汉人的合流,但是凉州的汉人对于东汉政府对于凉州的破坏十分痛恨,而凉州的豪强也十分不满,最终在东汉末年再度引发叛乱。前面说到的韩遂本人是凉州的大族,本人担任过凉州从事,曾经到洛阳觐见过大将军何进,韩遂是凉州地区的名士,可以说他也是儒生,但是东汉末年爆发的凉州叛乱韩遂却被推举为首领,而马腾也一样。对于凉州人来说马腾或者马氏一族是十分有号召力的。而且马腾包括马超都是汉羌混血,对于羌人来说号召力更强。

马超本人在也是在关中割据多年的一方诸侯,后来在曹操的武力进攻和凉州部分豪强的驱逐下被迫离开凉州,但是马氏的名声还在,这个招牌就是政治影响力。

所以并不是马超本人也多厉害,而是这个名头对于凉州的部分羌人和汉人具有号召力,假如诸葛亮北伐时,马超还存活,带上马超前去凉州,说不定也能够收到奇效。


人者仁义也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蜀汉五虎将之一,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

马超曾联合韩遂一起抵抗曹操,虽然最后失败,但期间数次差点活捉曹操。也因此,马超全家二百余口被曹操所杀。

反曹失败之后马超依附张鲁,刘备入川之时,又投靠了刘备。

马超年少时就以勇武善战出名,成年后更是武艺超群。荀彧曾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因此马超在西北诸族当中威望极高。

《三国志》记载杨阜曾经对曹操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刘备评价马超:“氐、羌率服,獯鬻(xūn yù,匈奴的古称)慕义。信着北土,威武并昭。抗飏(yáng)虓(xiāo)虎。”

正因如此,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时,派马超出战。马超也不负众望,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牵制曹军先锋主力。

马超参加北伐,并不是只利用其勇武,而是利用其威望,可以说祁连山左右应者云集,必定能够减少北伐阻力。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自从全家被杀以来,马超郁郁不得志,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建兴六年(228年)春,著名的丢街亭斩马谡就发生在这次。此时距离马超病逝已经六年之久了。

马超被曹操灭族的时候,有一个儿子马秋逃了出来。可是马超投靠刘备后,马秋被张鲁所杀,马超没有留下后代。

诸葛亮虽然不能带着马超北伐,但是最后一次北伐时(也就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是带着马超从弟马岱的。

马岱和马超相比就差的多了,他的高光时刻就是魏延大喊“谁敢杀我”时,一刀砍了魏延的头,不过这也只是小说《三国演义》演绎。

从《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来看马岱能力还是不错的,但绝对没有马超在羌人当中的威望,不然史书不可能不记载。

说个题外的事,马超虽然没有后人,但马超族人却在遥远的欧洲创立了一个国家,那就是亚美尼亚。

据《亚美尼亚人史》等史料记载,于四世纪初在亚美尼亚兴起的马米科尼扬家族,祖先来自中国。《亚美尼亚史略》称其始祖为两兄弟“马米克”(Mamik)和“科纳克”(Konak),其中的“马米克”便是马抗。

马抗是马超的堂弟,是马腾兄弟马翼的儿子。


别酒流年


诸葛亮算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在他当政的时候,蜀汉是处在了非常危急的关头。刘备贸然东征,随后蜀汉国内的很多精英,大部分都死在了夷陵之战中。

蜀汉在三家里面,本身就是最弱的一个,他们先天不足,自己也缺乏资源,人才储备自然是三家里面最弱的一个。随着夷陵之战的损耗,再加上时间的流逝,蜀汉在诸葛亮当政的时期,就已经没有什么人才可以用了。诸葛亮多次北伐,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合适的人才可以用。

尤其是马超之死。作为蜀汉五虎将之一,马超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是最晚的。他在蜀汉内部的地位较高,毕竟曾经是称霸一方的人物,在蜀汉各种国家大事的时候,他都是名列前茅的人物。

马超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出色。他曾经在与曹魏的交战中,把曹操给逼入到了绝境中。有人甚至认为,如果马超还在的话,诸葛亮的北伐结果应该会有改变的。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我认为肯定不是这样的。首先马超即便是还在,诸葛亮也不敢用他。 对于诸葛亮来说,马超不是随便就能启用的人,刘备为何没有用他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马超这个人不仅曾经割据一方,而且他还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在被曹操打败之后,他的野心也没有改变,仍然是打算东山再起,打回西凉。

马超与刘备同样是诸侯,他屈居人下肯定是非常不情愿的。偏偏马超这个人的操守非常糟糕,他不顾大义,害死了自己的父兄,随后更是不顾自己的家庭,导致全家被杀。

这样的人在刘备的手下,也是一个大的隐患。所以刘备虽然许以马超高官厚禄,但在军事方面一直未重用他。同样的理由,诸葛亮也不可能委马超以重任。

如果在北伐中重用马超,就必须要给他一定的兵权,他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可这样对于蜀汉政权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这肯定是诸葛亮们所不愿看见的。

此外,就算是马超没有死去,他在北伐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改变战局。 马超当时的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他的打法,也并不擅长北伐这样的战斗。

马超在西凉地区,更多是采用骑兵战术,他非常善于运用骑兵。不过蜀汉地区的军队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部分是以步兵为主,更多是采用山地战的打法。

西川与汉中这些地区都是有着众多的山地,蜀汉军队能利用这种优势,成功就抵抗曹魏军队。可马超并不擅长指挥这样的军队。要让他更多来指挥山地战打法,也是有些难为他了。

诸葛亮本人在国内练兵,由于资源匮乏,他们没有办法训练更多的骑兵军队,诸葛亮还吸纳了更多的外族士兵。这些军队并不是马超擅长的类型。诸葛亮要想有更好的成绩,起码也是需要有更多擅长山地战法的名将。

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并不是想要夺取雍凉地区。最初他用马谡失去街亭后,自己就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蜀汉后面的几次北伐,更多还是佯攻,利用这种打法来侵扰曹魏,让他们不能安定发展下去。

在这种频繁的侵扰下,曹魏甚至一度出现了要放弃雍凉的想法。既然没有怎么真打,对于诸葛亮来说有没有马超也就无所谓了。况且,对于蜀汉来说,他们与曹魏之间悬殊的差距,是北伐无法成功的原因,这并不是马超一个人能改变的,除非是蜀汉能夺取雍凉等地,利用整个西部来与曹魏对峙,那才有可能恢复中原了。


岁月是一条河流


历史的进程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马超马孟起固然堪称是难得的良将,其西凉铁骑更是堪称无敌,渭水之战就连曹操都不得不割须弃袍,最后只能用反间计离间他和韩遂的关系方可得胜,然而也因为他的野性难驯造成其后半生之碌碌无为。



西凉“锦马超”,渭水之战西凉铁骑名震天下

要说起马超就不得不说起其成名的“渭水之战”,此一战中其西凉铁骑发挥了优势。

孙刘两大集团在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不可战神的神话,这种情况给了西凉马超一个错觉,误以为曹操的实力已经难以压服西凉各部了。蠢蠢欲动的野心令其顾不上在曹操手里的马腾,因而马超的举动无疑是加速了马腾的死亡。

西凉赖以成名的军队则就是“西凉铁骑”,董卓数千铁骑竟让各地诸侯不敢动弹。与以往的西凉铁骑所不同的是,马超的西凉骑兵并非算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他的部队里步兵的人数远远高于骑兵,与以往擅长弓弩的骑兵部队不同,马超的部队里人手一杆长枪,他们并不擅长弓弩骑射,却极其擅长投标,这种方式比之更加具有穿透力,因而就算是以骑兵起家的曹操,碰上这种打法也拿他没辙。

而且更主要的是,西凉地区常年和羌胡打交道,因而造就了西凉骑兵的战斗力异常彪悍,往往是你给我一剑我反手就是给你一刀。

曹操的部队是不惧野战的,其“虎豹骑”更是堪称精锐,然而碰上马超的骑兵竟然被逼的割须弃袍,最后不得不放弃正面作战而采用离间计说明了马孟起的厉害之处。


不顾父亲生死的马超,野性难驯的马超造就了在刘备帐下尴尬的处境

当看到《三国演义》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之时是何等的精彩,历史上的刘备对马超也是心心念念。当然与其说刘备心心念念的是马超,倒不如说心心念念的是马超帐下为数不多的西凉骑兵,这支在渭南之战大发神威的骑兵部队如果能够加入刘备对其帮助是极其大的,而马超最终也为刘备所收服,可加入了刘备帐下的马超不仅未受重用反而最终因为过分压抑而死,而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其自身是密切相关的:

  1. 马超的出身特殊,在投靠刘备一切,马超也是西凉的一方诸侯,手上的兵马也有十余万,这就注定了一旦马超再次拥兵自重,难保其不会有异性。一旦其拥兵自重,那么其就如脱了僵的野马,刘备集团将再无收服他的可能性。
  2. 在渭南之战前,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在曹操的手里,这是曹操辖制诸侯的一个手段,以防他们有异性,然而我们看到就算是父亲在曹操的手里,却也没能遏制住马超的野心,最终马腾身死。马超这样的举动给了刘备一个心眼,一个为了自己的野心连父亲身死都不管的人你觉得他会在乎忠孝节义吗?再加上其本身就是西凉人,西凉崇尚的是弱肉强食,对于儒家这一套本就淡漠。
所以无论马超是否在世,很大程度上刘备或者诸葛亮都不会对其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