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1995年,徐克拍攝了另類武俠片《刀》。之所以謂之“另類”,主要原因在於其風格和基調與徐克絕大多數武俠電影不同。這一次,《刀》裡的江湖世界不再顯得波瀾壯闊,浪漫灑脫,而是處處透著殘酷無情和灰暗冷峻。

徐克選擇以這樣的手法來渲染本片,其實不足為奇:早年間他的“新浪潮電影”《蝶變》、《地獄無門》以及《第一類型危險》,便以“風格暴戾”而著稱,儘管徐克將其親身經歷過的動盪亂世心懷投射到了這幾部作品裡,使其鋒芒畢露,但在商業上卻均不成功。所以後來,他找到了一條將個人表達與商業元素完美結合的成功路子,像《倩女幽魂》、《黃飛鴻》、《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等,就是最佳證明。待功成名就之後,他才有勇氣迴歸創作原點,於是,便有了這部“黑暗武俠”《刀》的問世。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影片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第一是很多宛如油畫一般的場景,第二是其影像風格粗獷而又凌厲;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傳統武俠片中對“俠”的固定化詮釋。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刀》的情節其實並不複雜。它講述了“江南百斤刀”黎不悔(鄒兆龍)在對抗馬賊的過程中不幸被賊首飛龍(熊欣欣)所殺,在臨終前將兒子黎定安(趙文卓)託給向且正(惠天賜)撫養。為了對故人的遺孤做出彌補,向且正將“煉鋒號”刀場場主之位傳給了定安,然而這一決定卻讓刀場成為了一盤散沙。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因不忍讓“煉鋒號”就此走向衰落,定安帶著父親留下的斷刀離開了煉鋒號,卻在途中因拯救誤入獵戶陷阱的向且正之女小靈(桑妮)而身負重傷,所幸在小叫花子的幫助下,定安撿回了一條命,但卻從此失去了右臂。此時獵戶和馬賊的一次次來犯,也讓定安意識到必須通過勤加習武來保護自己,於是他憑藉斷刀和被燒得只剩下半本的刀譜悟出了絕學,最終在馬賊屠戮煉鋒號時現身,並與殺父仇人飛龍決一死戰的故事。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刀》的創意靈感,主要元素均來自於1967年張徹執導的《獨臂刀》,這是一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經典武俠電影,而徐克也是它的受惠者之一,所以後來他才這樣說道:“記得當時我看《獨臂刀》的時候很興奮,它帶給我深刻的感受和影響力,所以我很想把這種感覺拍成電影。後來有機會,我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把一部武俠片拍成紀錄片的風格(徐克在美國修讀電影時曾拍了不少紀錄片),儘量這樣去做。”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因此,“粗糲寫實的紀錄風格”構成了《刀》的核心和靈魂。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它無需花費太多的筆墨,便可將徐克想要展現給觀眾的江湖世界勾勒得清清楚楚:譬如電影一開頭,一隻狗為覓食而踩中了獵戶捕獸夾,它一邊痛苦地哀嚎,另一邊是獵戶們的放聲狂笑。這也與後來行俠仗義的和尚為了救被調戲的民女,而被獵戶冷血殺死,以及定安身中埋伏後獵戶們草芥人命的態度形成了彼此呼應,一個冷漠且充滿了獸性的江湖世界,就這樣被凸顯出來。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與此同時,影片開始前小靈的一句旁白也是別有意味:“有一天,我看到有些很漂亮的光射進我的窗口,就像仙人下凡一樣,把我帶到了仙境,直到後來,我知道了這些光來自哪裡後,仙人和仙境都消失了。”這句臺詞出現時,也剛好有一個煉鋒號鍛造出的刀鋒的鏡頭特寫,筆者認為,這段聲畫運用的非常巧妙:如果說光線確實寓意著“浪漫”,那麼閃出寒光的刀又怎麼會和浪漫聯繫在一起呢?這個飽含著強烈衝撞和矛盾的情境設計,不僅預示了本片要與“浪漫武俠”徹底作別,也許徐克心中真正的江湖,正如寒光和刀的關係一般,是個紛亂和溫馨並存的複雜體吧。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由於《刀》遵循的是寫實主義,所以這一次徐克沒有再次拉來老搭檔程小東合作,而是邀請了元彬(也在影片裡客串了獵戶首領的角色),孟海以及董瑋共同為本片擔任動作設計,因此片中所有的打鬥場面都符合物理學定律,特別是陳榮宗飾演的魁梧和尚路見不平教訓獵戶以及定安初次與獵戶交手的幾場戲裡,其武打根本沒有一點“套路”,包括最後定安與飛龍的決鬥,表面上雖然是傳統武俠片式的冷兵器對戰,但其中還貫穿了不少的拳腳動作,這些都是《刀》寫實理念的體現。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徐克還在當中大膽採用了“貼身旋轉跟鏡”的拍法來表現定安與獵戶纏鬥的激烈,這樣的手法別說是放在九十年代,即使是放在今天的武俠片裡,也是運用得相當少,這足以證明徐克是個極具先鋒意識,且勇於創新的武俠大導演。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本片雖然脫胎自《獨臂刀》,且繼承了張徹那種陽剛武俠的美感,但經過徐克的處理之後,原作中的“俠義俠情”在這裡已經被削弱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通篇的殺氣,無奈和絕望。但這恰恰是徐克想要達到的效果:正如戲裡的主角定安一樣,若不是因為失去了手臂後飽受欺凌,若不是殘刀殘譜,也許他根本不會激發出身體裡的所有潛能和力量,成為一代武學高手,這已經完全走向了“無俠勝有俠”的境界。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有時人越是跌到最低谷,反彈力也就越強,假如當現實生活中失意的人們將定安的悽慘經歷與自己對應起來,那麼電影后半段他的浴火重生,絕對會是撫慰人們心靈的一劑良藥。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然而或許就是因為本片的主基調太過殘酷,以致其上映之後票房成績並不理想,只有三百多萬港幣。從此之後,它成為了徐克在公開場合甚少提到的一部片子,但在坊間,影迷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可是非常之高,豆瓣上評分為8.0,還有人說本片足可排進“中國武俠片的前三甲”。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很多人喜歡徐克的武俠電影,其實是喜歡他片子裡所描繪的“江湖”,於是後來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說徐克的武俠電影就代表了“江湖”。

其實從開始到現在,徐克的電影裡只有“意象化的江湖”,可能就連他自己都說不清到底什麼才是“江湖”,所以在《刀》裡他藉助了小靈之口對“什麼是江湖”進行了三次反問:第一次她以為的“江湖”是定安,鐵頭兩個男人為之爭風吃醋的戰爭,第二次她以為的“江湖”是周圍人事處境的變化,最後一次她認為的“江湖”,卻早已跟紛爭無關,她只想盼著這兩個男人能夠再次回到她的身邊,其實劇情越往後發展,“江湖”的概念就變得越來越模糊,充滿了一種只可意會卻不可言傳的微妙感覺,徐克電影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吧。

一部被稱作能進中國武俠片前三甲的徐克電影,當年只有300萬票房

拍攝《刀》時,徐克45歲,不知如今已年近七旬的他是否更清楚“江湖”到底是什麼?(麥克瘋說電影·沙沐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