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戰國時期人才輩出,文有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 、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歇 、齊國的孟嘗君;武將中有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還有田單、趙奢、樂毅等名將也被司馬遷所記載。但是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的功績足以媲美其他名將,但是史記卻沒有為他列傳。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這個人就是齊軍的將領—匡章,人稱章子或者匡子。齊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參與徐州相王,並與魏國國相惠施辯論。最終使齊、魏雙方互相承認了對方的王位。

齊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先是越過韓、魏、衛三國,佯攻大野澤左岸的陽晉(今山東省曹縣)要道,突然從陽晉南下至齊國西南重鎮亢父,這裡道路險惡,秦軍想出其不意,從這裡北上繞過右壤直插齊國的南陽腹地。這時齊威王任命匡章為將,率領齊軍前去迎戰。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秦軍行至齊宋邊界處的桑丘(今山東省兗州市),秦軍和匡章率領的齊軍主力相遇,齊、秦兩軍對壘紮營。秦軍將領為了嚴明軍紀,也為拉攏齊地人心,故下令:"有誰敢在距離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內的地方打柴的,便判死罪,絕不寬恕。"同時為了激勵士氣,還下令懸賞"有誰能得到齊王首級的,封萬戶侯,賞賜二萬兩黃金"。

不過由於秦軍是孤軍深入,又必須顧及到後方,惟恐韓、魏二國在後圖謀。所以秦軍只是虛張聲勢威脅向齊出兵,實際上卻猶疑不定不敢進攻。

匡章充分利用了秦軍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期間朝廷大臣多次汙衊匡章要降秦,齊威王不接納。不久之後,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這是匡章的第一次打敗秦軍,不過此次是由於秦軍孤軍深入,後方有韓、魏掣肘,所以軍心不穩,故而失敗。真正能體現匡章軍事才能的是攻破函谷關。

公元前298年,秦國的孟嘗君因出使秦國遭扣留,一食客裝狗鑽入宮中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了孟嘗君,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才得以逃回齊國,歸齊後孟嘗君怒而合縱韓魏以攻秦。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匡章帶領三國聯軍經過三年苦戰,先是攻到秦國的函谷關,駐屯大軍,加以封鎖,之後趙、宋兩國也參加,最後終於攻破秦國的函谷關。函谷關被攻破,秦國門戶洞開,齊軍一旦進入渭河平原,將是一馬平川,秦將無險可守。如果聯軍一鼓作氣繼續向關中進軍滅秦也就指日可待了,即便是滅不了秦國,秦國處境也不會比田單復國後的齊國好到哪裡去,至少沒有稱霸天下的資本了。

秦昭襄王大驚失色,急忙向齊國提出割地求和,同時東周國的大臣韓慶從中斡旋,利用齊、韓、魏三個相互鄰壤的諸侯國之間相互牽制的利害關係勸說孟嘗君放棄“聯軍直接對秦進行軍事打擊”的念頭。

秦國商鞅變法之後,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將領,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齊閔王的短視,加之擔心孟嘗君功高震主,同意了秦國的求和。結果聯軍要求秦國割和談,秦王連忙照辦,將原屬韓國的西河之外、武遂歸還韓國,將封陵歸還給魏國。此一戰算是徹底把秦國打回關中了,直接倒退到一百年前的春秋時代。

從秦國割掉的土地來看,可以看出這次是確實把秦國打到黃河以西了。商鞅變法多年的征戰成果,就此毀於一旦。匡章攻破函谷關,秦國被迫割地求和,這是秦昭襄王在位時經歷的最大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